我愛儒學(四)——真正的尚武精神
2011/10/8
在有些國人眼里,儒學是柔弱、消極、保守、束縛、禁錮、愚民的代名詞,因此把近代中國落后挨打受辱的原因都歸罪到儒學身上,實是中華民族的悲哀!他們妄稱為炎黃子孫!他們一點都不去了解祖先的文明,探究祖先的歷史!其實有時被異族侵略、欺辱還算不了什么,最可悲的是貶低自己的祖先,歌頌外族敵人。
孔子繼承了春秋以前兩千多年的華夏文明,又傳承到今天。儒家思想文化代表了我國的傳統文化,跨越了五千年歷史。我們祖先不但有優秀的道德文明,也有積極的尚武精神!
《禮記·內則第十二》記載:子生,男子設弧于門左,女子設于門右。三日,始負子,男射女否。在我國西周時期,男孩子一出生,就要在產房門上左邊掛一張代表武事的弓作為他來到人間標志,三天后要行射禮。那時候弓的重要性類似于現代的槍。《禮記·射義第四十六》中解釋這種“射禮”:故男子生,桑弧蓬矢六,以射天地四方。天地四方者,男子之所有事也。故必先有志于其所有事,然后敢用谷也。飯食之謂也。男孩子出生以后,要讓射人用桑木之弓射出六只蓬草之箭:一箭射天,一箭射地,四箭分射東南西北,表示敬天敬地,威服四方。有天地四方的雄心大志,乃是男子分內之事。所以一定要先立下這樣的雄心大志,然后才敢享受谷物,這就像是先干活后吃飯一樣。這個記載可以看出我們的先人尚武精神之強烈,作為三千年后的炎黃子孫,我們是不是應該汗顏呢?
孔子認為“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提倡教授的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其中“射”與“御”就是射箭和駕駛戰車,是當時最重要的軍事技能,孔子把它們作為儒家弟子的必修課。《論語·顏淵第十二》第七章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論語·子路篇第十三》二十九章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孔子說:仁德的君王治國七年,民眾都懂得作戰打仗。 三十章 “子曰: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孔子說:對百姓不進行作戰訓練,是在拋棄他們。因此很多污蔑儒學不尚武的謠言不攻自破,事實上歷史很多兵家都是儒家弟子,如諸葛亮、張良、關羽、劉伯溫、岳飛等。
“尚武精神”在一般人眼里,就是崇尚用武力解決問題,一種原始的野蠻的博斗。為什么說真正的尚武精神在儒家文化里呢?那是因為儒家尚武是以暴制暴,是為了“止武”,有個仁德天道在那里!“武”字由“戈和止”組成,本身就是止武的意思。老子說“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己而用之,恬淡為上” 很好地注解了儒家的尚武精神。《孫子兵法》里對指揮官的要求是要具備“智、信、仁、勇、嚴”指的就是儒家品行。
《禮記·中庸》:“知、仁、勇者,天下之達德也。”《論語·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而“仁”的另一面就是“勇”,所以圣人說:“仁者必有勇。”一個懦夫是不可能成就君子之道的,儒家提倡的是一種“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精神,是一種死守善道、剛毅勇健、勇擔重任的精神。這種精神力量是巨大的,孔子說:“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謂在冰雪嚴寒的惡劣環境中,才能真正顯示出勇者意志的崇高堅定。這種精神力量發展到極致,便有了“殺身成仁”的大節大勇和令人心潮澎湃的“武士精神”!一直回蕩在幾千年的歷史長廊中!
孟子把“仁勇”精神升華成“浩然之氣”說,指出“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這種“至大至剛”的陽剛之氣,正體現了尚武精神的“尚力”本質。故孟子又說:“夫志,氣之帥也。”一個充滿“浩然之氣”的大志之人,即具備了孟子所謂的“大丈夫”人格。毛澤東將孟子的“浩然之氣”和“大丈夫”人格稱之為“豪杰精神”,并深深推崇,說:“吾之意與孟子所論浩然之氣及大丈夫兩章之意,大略相同。”
儒家的尚武精神有很深厚的民本思想和天道觀念,遠超出皇權官權的限制,有很強的革命精神。《孟子·萬章下》有云:“君有過則諫,反復之而不聽,則易位。”直接表達了儒家的暴力革命思想。儒家暴力革命論來源于《尚書》中的“伐無道”思想:所謂“有夏多罪,天命殛之”,所以有了湯王朝的建立;所謂“商罪貫盈,天命誅之”,因而有了周朝八百年。《孟子·梁惠王下》齊宣王曰:“臣弒其君,可乎?”孟子曰:“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齊宣王問:“臣子殺他的君主,可以嗎?”孟子說:“敗壞仁的人叫賊,敗壞義的人叫殘;殘、賊這樣的人叫獨夫。我只聽說周武王殺了獨夫紂罷了,沒聽說臣殺君啊。”這里可以看出儒家提倡的忠君,指的是施行仁道的君王,而不是失道君王。
因為儒家有“士可殺不可辱”、“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死守善道,不離須臾”“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不可奪也。”“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等傲立于天地間的獨立人格及敬重天道的俠義精神,當國內有暴君專政、獨夫當權時,儒家思想提倡以暴力革命的形式對偏離儒家仁政思想軌道的中央集權君主專制政治進行矯正,對嚴重不符合儒家仁道觀念的君主進行誅殺。這種對無道昏君可以暴力誅之的思想,直接影響了后世的起義和革命。“誅亂除暴”,“解民倒懸”在每次的朝代更替中都具有神奇般的號召力,直至在近代的革命大潮中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正如有學者說:“革命論是儒家的傳統論說”。有人說毛澤東是中國近代第一大儒,確實如此!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