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總是把“含蓄”作為美的一種“意蘊”:詩歌、戲曲、美術、攝影作品都是這樣。“含蓄”不是指審美客體之美;而是指審美主體的一種內心體驗。欣賞者是從這種內心體驗中感受到“美”。這種美更深刻,更雋永,更令人回味,也更令人感動。伊-浮爾克特說“藝術就是對刻畫對象的非物化”(浮爾克特:《現代美學問題》)。列-托爾斯泰認為“只有不在認為美(即享受)(托翁說的“享受”指的是“快感”----光潛注)是這種活動(審美活動---光潛 注)的目的,人們才能理解藝術的意義”(《托爾斯泰全集第30卷P61》)。顯然,在托爾斯泰看來,尋求或者滿足于“快感”刺激是一種應當摒棄的,最低級的審美價值取向。“含蓄”在中國詩歌李俯拾皆是: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李清照:《醉花陰》)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 (李商隱:《無題》)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李商隱:《錦瑟》)
自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 (光潛注:不記得出處了)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劉禹錫:《竹枝詞》)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秦觀:《鵲橋仙》)
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 (秦觀:《春日》)
眾里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誰為寒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沈佺期:《獨不見》)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 (李白:《長相思》)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李商隱:《閨怨》)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金昌緒:《春怨》)
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王實甫:《西廂記》)
這些都是中國傳統表示“含蓄”閨情的名句,都是用的“比興”手法,讀起來都是言已盡而意猶未盡,很有美感。現在不同了。時光飛逝,物欲橫流,個性開放,性理念多元;女人把自己的“兇器”作為崇拜圖騰;“性”與“美”已經完全混為一談;并且以“時尚”“性自由”“行為藝術”“個性”等新名詞,“新觀念”為自己包裝、造勢、開路;社會許多生活中不雅行為都被他們以“性解放”自詡并“包容”起來了。
“妝罷低眉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女人的愛美之心、追求時尚之情展露無余;可是一種同樣展露無余的端莊、矜持、羞澀的“內心體驗”又讓人頓生愛憐;這與不差錢的去做美容術,那一個更讓你心動呢?“一朵花,不是因為它的實際用途和科學價值,而是以它的色彩,花瓣的對稱,新穎,嬌艷等形式方面的因素引起我們主觀上普遍愉快,從而引起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和諧運動,符合了主體心理功能的需要,我們就認為它是美的”(周來祥:《論美是和諧》)。“淡抹濃妝總相宜”是“和諧美”的精髓。“淡抹”“濃妝”是形式;“總相宜”就是“含蓄”;如果你做不到“總相宜”,換言之,不能做到“和諧,”則“淡抹”“濃妝”都是不會美的;走在大街上,我們并不難發現這樣的實例。
許多美女,本來在生活中是美的‘一旦主動暴露“兇器”,感美沒有了,只剩下“性欲”。一個車展,一個性研討會,還有這二年從陰溝里冒出來的各種莫名其妙的“三點式面試”,媒體記者趨之若鶩,廣大受眾看到的都是咄咄逼人的“兇器”!
“仕女畫”是中國美術史上的一種“流派”,形成在一千多年前的兩晉時期。仕女畫是人物畫中以女性形象為描繪對象的。仕女畫在其發展過程中表現領域也不斷拓展。“仕女畫”作為一個有案可稽的概念與流派,則是從唐代開始。其代表畫家有張萱、周肪等。他們筆下的仕女,大都是上層社會和宮廷生活中的貴族和名門淑女。向人們展現了當時上層婦女閑逸的生活及其復雜的內心世界。仕女畫沒有表現勞動者之美是那個時代關于女性美的一種局限,不可苛求。但是,仕女畫中表現的女性并不都是“美女”;因為仕女畫的重點是在于表現“女性的精神美”。正是因為表現的是一種“精神美”,因此,社會中下層人民也能夠接受,而不是排斥它。到了明、清時期,戲劇小說、傳奇故事中的各色女子都成為畫家們創作的MODEL,仕女畫的表現范圍也從最初的賢婦、貴婦擴展到社會各個階層、各種身份、各樣處境的女性。
自五代、宋而降,普通勞動婦女成為仕女畫的主角。仕女畫中的仕女身材婀娜勻稱,面容端莊清麗,舉止間流露著女性文雅恬靜之美,服飾的貼體更增強她們體姿的修長與典雅的風致。仕女畫藝術成熟于明代,不僅涌現出了眾多杰出的仕女畫家和作品,而且在表現技法上亦豐富多彩,取得了較高的成就,如吳偉的《武陵春圖》,文徵明的《湘君湘夫人圖》都代表了仕女畫的最高境界。仇英的仕女畫有“周昉復起,亦未能過”之譽。其《貴妃曉妝圖》,充分地展示了他工筆重彩仕女畫的深厚功底。畫中的楊貴妃及宮女已然不是唐代仕女畫的范式,完全是明代文人心目中理想美女的形象了。她們以修頸、削肩、柳腰的“魔鬼身材”完全取代了唐代豐肥之審美意趣。
清代把仕女畫推崇居山水、花鳥諸表現題材之上,我認為與清代開始更多的接觸西方人體畫、雕塑不無關系。清代高崇瑞在他的《松下清齋集》中如是說:“天下名山勝水,奇花異鳥,惟美人一身可兼之,雖使荊、關潑墨,崔、艾揮毫,(1)不若士女之集大成也。”高崇瑞認為,單純的仕女畫不如把美女與大自然結合在一起更美。西方以17世紀荷蘭的倫勃朗為代表的美女人體畫是以表現女性的內心世界為主,與中國宋代以前的仕女畫有共同點;但是,我認為西方沒有中國清代仕女畫融入大自然的審美取向不能不是一種遺憾。中國的仕女畫為中國現當代人物畫提供了豐富的營養和更加廣闊的天地。
其實,一個女人要想自己“美”一點,不必只會花巨資美容、甚至視死如歸的整容,這些都是稍縱即逝的。君不聞“一從梅粉褪殘妝,涂抹新紅上海棠。開到荼蘩花事了,絲絲天棘出莓墻”(宋--王淇:《春暮游小園》)。自然衰老法則是不可抵擋的;花猶如此,人何以堪!而人的精神美(大白話就是所謂“氣質”)則是能夠伴隨終生的!“氣質”不是整容“整”出來的,而是讀書“讀”出來的。當代的知識女性如果能夠花一點時間加強一點詩詞,繪畫、書法、攝影方面的學習和修養,包你一輩子都是大美女。30年前,我在一篇論文里這樣解讀過“女為悅己者容”:首先,“容”有二義,一是外形之“容”;二是內在之“容”,所謂“外秀內慧”是也。“外秀”是人美之形,“內慧”是人美之本。其次,符合邏輯的“悅己”也有二義:一是為家人,主要是夫君所悅;二是為社會之人所悅;后者更重要。女人都喜歡在公共場合“臭美顯擺”,目的就是要奪人眼球,賺取“回頭率”。不是這樣的嗎?
“含蓄”看似簡約,實則深藏玄機,美在其中矣。
-----------------------------------------------------------------------------------------------------------------
(注1):荊,即荊浩;關,即關仝;關仝師從荊浩,工山水,然自成一家,二人都是唐代的著名畫家。“崔、艾”待查。如有知情者補注,甚為感謝。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