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大道政治大觀和25原理永不褪色
“政治二字”與每個人的苦樂息息相關,“政治之事”與每個人的禍福朝夕相依。不管你認不認識政治這兩個字,感不感受到政治其中的事,你都必然要生存在一定的政治氛圍之中。據說上世紀英國的巨星文學家C.S. 劉易斯有一句名言“政治是人類活動中嘮叨得最多和最不科學的一句話”,意思是說“政治”對于每個人的人生很重要,但政治又是最容易胡弄人的。19、20世紀的中華民族人是最有切身體會的了,當然21世紀以后會依然如故。所以,古代希臘的偉人亞里士多德說:“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
在古代中國,也有一位與亞里士多德同時代的政治學偉人,他就是老子。老子則說:人是由天道所化生的萬物之一,所以人世間的政治之事,亦必須遵循天道而治之,即所謂“圣人之治”。 2500年前的老子,他從開始對宇宙和生命起源的研究,對道的研究,直達于對社會和政治的研究,對領袖人物(圣人)素質的研究,從而在他的“五千言”中對“政治”給出一個最簡明、公允、樸實、最逼近真理的定義,并且表述了大約25條政治原理。這是老子的大道政治觀。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這是《老子》第57章的第一句,就是老子給出的“政治”的定義(也是25原理的第1條“以正治國”原理)。
意思是:要以正道治國,正正當當,不搞邪門歪道;以奇巧智慧用兵和制立法令;以無事而平安(政通人和、國泰民安)為永恒政治目標。
這里的“正”,指正道,大道,天道,指具有6種情態和10大功能的道。
這里的“奇”, 指智慧,指奇、巧、秘等智慧之術。
這里的“兵”,是廣義的,涵蓋兵器、兵事、治安法令與機構等一切“國之利器”。
“無事”的意思是無為,不妄作為,不搞勞民傷財的工事和爭戰,要以安頓生命、滋潤生活、頤養天年為中心。“取”就是取悅于民,愛民,不攻戰,不爭霸,以取得天下民心。“天下” 就是民心,就是“國”。
老子說,他為什么知道“政治”一定是這么回事,一定是這樣的定義呢?
在同一章里他繼續說,他通過社會調查發現:“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 (發現:國家禁令越多,這不準經營,那不許買賣,則民眾越是貧困;民間利器太多,輕易即聚眾鬧事,一定是社會基層的政治不清明而腐敗;人們的伎巧越多,則假、冒、偽、劣的東西越容易滋長;法令滋彰,不準確,不正于道,則盜賊多有,社會多事,政治不穩定)。
老子所以說,政治一定要合于道,才得法,才是世君、人主的大德,才可以引導民眾自然歸順于政府。要遵循上古圣人的教導:“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執政者做到無為、好靜、不妄興工事與戰爭,民眾才會自化、自正、自富、自樸)。
稍作延伸領會,可以發現,老子在這里還有三點主張:
一點主張圣人治世:主張國君、人主、侯王,應當具有如圣人一般的認知力,具有圣人之德,以引領民眾,修齊民心。
二點主張德治與法治和諧:他的第一句“以正治國” 注重在德治,第二句“以奇用兵” 注重在法治。老子總是把“國家”作為一種“生命神器”認定的,所以認定政治的構成也必須成“器”,正與奇,左與右,德與法,必然相倚相存,必須和諧而治。
三點主張治國與愛民同一:治國的根本在于愛民(自化、自正、自富、自樸)。他在這一章的短短幾句話里,連續用了6個“民”字,用了1個“人”字,似見得他在稱呼其謂“民”這時候是特別賦予愛心的,而稱其謂“人”這時候是一般性的指認。
有文化探索者感悟:政治的這個定義,反映了老子的永不褪色的大智慧。
可是,現代政治的研究卻不曾見有近似的政治定義
在“百度”搜索中提到:在我國,先秦諸子就已經開始使用“政治”一詞。例如在《尚書-畢命》有“道洽政治,澤潤生民”;在《周禮-地官-遂人》有“掌其政治禁令” 等提法,然而更多見是將“政”與“治”分開使用的。
但是在現代政治研究中,由于人們在不同時代面臨的歷史任務不同,需要政治發揮作用的側重點和著力點不同再加上不同歷史觀的影響,所以在解釋政治概念時所強調的內容也就不同,于是就產生了對什么是政治的各種各樣的回答,形成了眾多的關于政治的定義。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認為,“一切階級斗爭都是政治斗爭”,“政治是經濟的最集中的表現”,“政治就是各階級之間的斗爭”,“政治就是參與國家事務,給國家定方向,確定國家活動的形式、任務和內容”,“政治是一種科學,是一種藝術”。這些論述概括反映了政治的本質、屬性、基本內容和特征,是研究政治現象和為政治下定義的指導思想。
西方的政治學家為政治下過許多定義,例如:①認為政治是國家的活動,是治理國家,是奪取或保存權力的行為。②認為政治是權力斗爭,是人際關系中的權力現象。③認為政治是人們在安排公共事務中表達個人意志和利益的一種活動,政治的目標是制定政策,也就是處理公共事務。④認為政治是制定和執行政策的過程。⑤認為政治是一種社會的利益關系,是對社會價值的權威性分配。
20世紀80年代,中國政治學界對“政治”概念的主要看法有:①政治是各階級為維護和發展本階級利益而處理本階級內部以及與其他階級、民族、國家的關系所采取的直接的策略、手段和組織形式。②政治是一定階級或集團為實現其經濟要求而奪取政權和鞏固政權的活動,以及實行的對內對外全部政策和策略。③政治是主要由政府推行的、涉及各個生活領域的、在各種社會活動中占主要地位的活動。④政治是階級社會的產物,是階級社會的上層建筑,集中表現為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之間權力斗爭、統治階級內部的權力分配和使用等。
這樣的一組資料可以表明兩點:第一點,相信在我國,先秦諸子的政治觀與老子的政治觀是一脈相承的,并長久地影及后世兩千余年;可能是,自西學東漸以后才很快地摒棄或喪失了這種政治認知。第二點,現代政治研究,在西方乃至在我國,之所以有如此之混亂,連個政治定義也不能達成共識,卻又天天奢談什么國際難題“謀求政治解決”,豈不是都在胡弄老百姓,忽悠老百性么??
所以,有文化探索者疑慮,這究竟是現代政治學家、政治家們不曾研究到達這種水平呢?抑或是他們為了維護某種利益而不情愿作出這樣高水平的表達呢?一般人不得而知。
政治25原理是老子遵循道的10大功用而作出的表述
就25原理可以集中些做如下歸納:
圣人之治: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是謂政治之定義。守循大道,任萬物以自賓、自均、自化、自定,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效法天地,視百姓如芻狗(指一種無需著意的草編的祭祀品),任百姓以自由、自在、自作、自息。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不妄施號令,任萬物以自為、自富、自樸。不尚賢,不貴難得之貨,不現可欲,使民不爭、不盜、不亂。
圣人之治:為實腹而不為目,使民眾生活溫飽,心神虛靜,筋骨強健,不生幻想與貪欲。去奢泰,知“天下神器,不可為”,是以政治不可以驕縱,不可以奢侈,不可以居安忘危。哀用兵,知“兵者,不祥之器”,是以不得已而戰,既勝戰,當以哀禮處之。知民心,常以百姓心為心,以德善、德信,引領民俗民風。察下情,善知盜夸之所生,效正失道之政。
圣人之治:方而不割,以正律令,直而不肆,光而不耀,亷而不劌。如烹小鮮,以謹慎治國,國事無有不大、國事無有不難,是以智慧不可離道缺德。交天下,大國宜為下(不逞強),小國亦宜下(要謙讓),是以各得其所欲。坐進道以立天子,善或不善于道者,皆不可以棄于道。報怨以德,將妄大的事撫平,將紛繁之變理順。
圣人之治:善教育,不以(智)使民聰明伎巧,將以道使民質樸純真,不以離道之智治國,將以循道之德愛民。深根固柢,重積德,方可以治人事天,長生久視。民不重,是謂辦公事當以言下之,當以身后之,使民不感受重壓、不感受毀損,故天下樂推而不厭。無狎居,謂之無逼迫民眾家居安寧,無壓制民眾生存活計,否則將大威(畏)至,將政治頃危。執刑治,當先以德治使民風正,使民樂生惡死而不犯事,然后則刑治可施。
圣人之治:厚民生,少食稅,不妄為,不厚己生(不能只看重自己)。受國垢,擔國難,有柔弱如水之德,有“攻堅強莫之能勝”(無堅不推)之能。抱一式,正道以治,以不變應萬變,天下莫能與之爭。小國寡民,乃天下盛世,國可小些但不攻戰,節制人口可以寡民,使百姓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人生至老死,無兩國攻戰之憂患。圣人不積功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是以為而不爭,以無事取天下。
但是,在“百度”搜索到新近出版的由不同作者編著的三本書,也都叫《政治學原理》,粗看之下卻是完全下不同的,風馬牛不相及。為什么會這樣呢?有文化探索得知,相對近現代流行的“法政治”來說,古代的這種叫做“自然法政治”, 現代政治學家和政治家們認為,那“自然法政治”已經遠遠落后了,過時了。這樣的25原理,看來如此貼近現實,看來完全可以用于當前我國的政治實踐和研究中作參考,怎么就過時了呢?有文化探索者大為不解。
老子大道政治觀的現代價值
應該說,老子遵循大道而表述的政治定義和25原理,才是最真實具有普世而永恒價值的東西;它可以成為,當代各國各自考評本國政治的圭臬;乃至可以成為聯合國用以調整國際關系的準繩,可以成為責之于世界各國的政治久久為之而奮斗的共同目標。
如果反思我國歷朝歷代的政治,有可能它都在老子表述的政治定義和25原理之左右,若即若離地踐行著潛行著,并不背離太遠。而現當代的各國流行政治才是嚴重背離大道,背離了自然規律,并且故弄玄虛,故作高深。
什么叫“流行政治”呢?這是一個相對于“大道政治”的暫時的概念。由于各國歷代流行的政治,都是不同的利益集團,不同的政黨,不同的階層、階級,操控國家權力為各自的利益需求服務,而做出的種種政治實踐,種種解釋。其解釋五花八門,正確或錯誤沒個準,沒有參照系。誰操控了國權,有了話語權,誰的解釋就正確。事實上,種種解釋所具有的理性或真理度,都未及于老子的,都未達到老子所表述的高境界和全境域。那些政治家和學者們,或許并不理解老子表述的道,不理解老子表述的政治,卻只是膚淺地指稱它是復古的、原始的、自然的、樸素的、過時了等等。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