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前,在央視看到一個節(jié)目,是曾在毛主席身邊的一位工作人員講述主席讀書生活的,談到主席最愛讀的書,其中一本是《壇經(jīng)》。孤陋寡聞的我以前對這本書從未聽過,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便找來閱讀。原來這是一本佛教經(jīng)典,是禪宗六祖慧能大師講法的書。書中慧能大師那首偈多少年來一直被佛教界,乃至上至偉人下至凡夫都十分推崇,慧能也正是因這首偈得到了五祖的賞識,繼承了五祖的衣缽。這首偈是: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染塵埃。
這是慧能在看了他的同學神秀的偈后而作,也就是說是建立在神秀偈基礎之上的。有了慧能的這首偈,人們對神秀的那首偈就自然不肖一顧了,因為從偈子來看慧能達到的境界,神秀相差太遠太遠了。然而我更喜歡的則是神秀那首偈:
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
莫使染塵埃。
“認識是主觀對客觀的反映,人的頭腦只是一個加工廠。”這是我們在辨證唯物主義的教科書里學的。多少年來我一直有一個問題:既然認識是主觀對客觀的反映,為什么對同樣的客觀事物,人們卻會產(chǎn)生不同的認識?
是神秀大師的偈,給了我明確的回答,使我豁然開朗。
原來是鏡子出了問題。相同的事物在蒙了灰塵的鏡子與一塵不染的鏡子里,面貌是大不一樣的。同樣是蒙了灰塵,蒙灰塵的程度還不一樣。至于哈哈鏡,豎的則成了橫的,直的則成了彎的。所謂“心明才能眼亮”,即是這個道理。
這使我想起了毛主席的話,“臉是應該經(jīng)常洗的,不洗就會灰塵滿面;房子是應該經(jīng)常打掃的,不打掃就會積滿了灰塵。我們同志的思想,我們黨的工作,也會沾染灰塵的,也應該經(jīng)常打掃和洗滌。”
原來,學佛就是修心,就是去心這面鏡子上的灰塵。去塵方顯本來面目。這就是禪宗的“明心見性”。
修心的目標,即是毛主席所說的“毫無自私自利之心”。
修心的方法,用神秀的話說即“時時勤拂拭”,用主席的話說即“經(jīng)常打掃和洗滌”。
落實到行動上便叫做“修行”。
如何修行呢?
首先應該從“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做起,然后是“批評與自我批評,重在多作自我批評”,自我批評不重口頭而重在思想,遵照毛主席的教導,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就心境來說,人是劃分為層次的:
大公無私是圣人,
公而忘私是賢人,
先公后私是善人,
公私兼顧是常人,
損公肥私是惡人,
假公濟私是小人。
圣人,達到的是“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境地。
慧能大師的那首偈,境界是更高,但是須知萬丈高樓平地起,還是老老實實從打地基開始,穩(wěn)妥。否則,便是口頭禪,枉費一生,死的輕于鴻毛。
相關文章
- 美聯(lián)儲的扭曲操作是指鹿為馬式的寬松
- 李炳炎:建立社會主義分享經(jīng)濟機制化解中國經(jīng)濟的“滯脹”風險
- 毛時代載人航天被下馬的真相--讀《曙光號全解密》的雜感(修改稿)
- 時殷弘先生和林治波先生的言路哪個更應‘當廣不當狹’
- 發(fā)改委內(nèi)外有別 惹民怨引火燒身—2011-4-21至22日東方互動報道和評論一束
- 盧麒元:毒饅頭與糧食危機
- 毛主席立啥大義凜然斬頭誓?
- 王二路:“七一”三想
- 劉仰:被美化的程序正義
- 黃爾文:文字嚴謹?shù)目谔柌拍塬@得更多人的支持—再致白陽:關于“救黨保國”口號的討論
- 地藏王菩薩:亡黨移民,是漢奸國賊的天堂還是墳場?
- 郎咸平:誰在制造經(jīng)濟恐慌?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