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我,毛澤東和孔夫子的區別在哪里?我說,區別多了去了,這是由各自所處的不同時代框定的,但本質區別在哪里?我可以設個選題來說明,比如《三國演義》里的人物,如果讓毛澤東和孔夫子來評選頭號英雄人物,毛澤東可能選張角,孔夫子可能選劉備,我為什么這樣斷定?是因為我大致理解了兩個人的思想體系乃至由此產生的價值觀。
我的觀點會傾向誰?不應該是傾向誰,而是認為誰說得對。誰的答案正確?我當然肯定認為毛澤東的答案選擇正確。就象我一直把方臘看成《水滸傳》里的第一英雄一樣,也照例會把張角看成《三國演義》里的第一英雄。
《三國演義》里的英雄人物那么多,為什么我認為張角是第一英雄呢?下面就簡單談談我的理由。
先肯定,張角不是馬列主義者,不懂共產主義,所以肯定不會搞社會主義,他打下天下,肯定還當皇帝,不會當主席、當總統、當首相,這有情可原,因為他不懂,不知道,沒碰上,如果碰上這回事,三國里最先成為馬列主義者和共產主義者的,肯定是張角,不會是劉備、曹操、孫權一類,也不會是孔明、郭嘉、魯肅一類。既然根本沒有這檔子事,我們就免談,談點兒別的。
首先,張角是正道英雄。
為什么這麼講?由性質決定的。我們知道,中國人是歷來不愿意造反的,但只要造反,注定是官府逼的,所謂“官逼民反”說法,是準確的。張角發動并領導的黃巾起義,就是“官逼民反”的產物,代表的是人間正道,匡扶的是人間正義,不是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的產物。張角的黃巾軍,殺的是貪官污吏,不是人民,而劉備、董卓、曹操之流殺的是黃巾軍,是反抗官府的人民,充當的是腐朽沒落統治的鷹犬,兩者的性質截然不同。以正邪論,組織領導黃巾軍的是正英雄,絞殺黃巾軍的是負英雄,因為黃巾軍屬于人民軍隊。革命無罪,造反有理嘛,這是毛澤東對馬列主義精髓的提純,所以,張角策劃的黃巾起義,和于毛澤東主義,屬于人間正道,因此張角是正道英雄。
其次,張角有階級斗爭觀念。
我們再看看斗爭的性質,《三國演義》里的大牌英雄人物,唯一有階級斗爭觀念的是張角,只有他領導的黃巾起義,才是農民階級對地主階級的斗爭,是老百姓對官府的斗爭,是人民反抗貪官污吏的斗爭,是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暴力革命,而劉備、曹操、孫權等人的斗爭,屬于地主階級內部的爭權奪勢,屬于政客內部的搶奪與瓜分,一比較,就會發現這些地主階級的政客,在張角面前,顯得多么微不足道。主席講,“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張角那個時候就沒忘,184年就搞起了大規模的階級斗爭,很是了不起。
第三,張角的政治抱負高于他人。
我們再看看政治抱負,顯然張角的政治抱負更加宏大,他是要推翻大漢腐朽王朝,是要改變天下,認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以為大漢王朝從里到外都爛透了,死到臨頭了,吃啥藥也救不了了,必須從頭再來,更新換代,屬于徹底革命的性質,是真革命。而劉備、曹操、孫權等人不是這樣的想法,他們不時地利用漢朝或天子當幌子,企圖從中漁利,以便于利于自己的私利爭奪,尋機謀求更高地位和權力,屬于假革命,實際上不是為了改變天下,而是為了奪取權力。跟張角一比,境界又差多了。
第四,張角依靠的是人民。
再一個,依靠的對象不同,張角依靠的是農民,是人民,是群眾,是要為人民打天下,是重打鑼鼓另開張。而劉備、曹操、孫權等人依靠的不是人民大眾,他們骨子里是沒有人民大眾的,劉備的愛民那一套是作秀,是假的,他的政治路線是匡扶漢室,屬于復辟倒退,依靠的是“皇叔”這個高干子弟的招牌。曹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名曰漢相,實為漢賊,打著漢朝旗號干曹操主義。孫權借父兄基業,茍安于江東,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唯一能認識到“群眾是真正的英雄”的,認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的,只有張角,其他人,統統沒這個眼光,他們只有求賢若渴的,沒有求助于人民的,而張角打一開始,就把發動群眾、聯系群眾、走群眾路線,當成了工作的重點。兩廂一比,又差遠了。
第五,張角有著深厚的學養與愛民基礎。
據傳,張角為不第秀才,入山采藥,拜過深山高隱,那人碧眼童顏,以天書三卷授予張角,名曰《太平要術》,張角學得此書,才創立“太平道”,自號“太平道人”,他深入民眾,一面行醫看病,一面搞大范圍的農民考察。這在《三國演義》中也有交代。由此可以窺見,張角有著深厚的學養與愛民基礎。打一出道,跟老百姓就比別人親。
第六,張角的組織工作周密而嚴謹。
張角自稱“大賢良師”,創立了“太平道”,以畫符誦咒行醫治病,在貧苦農民中宣傳原始道教的平等思想,鼓動民眾起來反抗腐朽暴政統治。在宣傳發動群眾的同時,及時利用宗教,從事起義的組織準備工作,派遣骨干信徒,到各地聚集力量。經過十多年的秘密宣傳和組織,迅即擁有徒眾數十萬,遍布于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在此基礎上,張角又將信徒按地域組織分為36方,大方萬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設“渠帥”,統一節制,為起義做好了必要的組織準備。從組織上講,張角的黃巾起義,是中國農民起義里最突出的。劉備、曹操、孫權,誰有這本事?差遠了。
第七,張角的政治口號簡單而明確。
在起義即將爆發的前夕,張角根據斗爭的需要,及時用讖語的形式提出了“蒼天(指東漢王朝)已死,黃天(黃太一神,即指太平道)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戰斗口號,既含蓄又明確,極具煽動力與爆發力,很有中宣部長的天才。于是,一場在宗教形式掩護下的農民大起義,至此,已經是呼之欲出了。
第八,張角的革命戰略部署嚴謹而有序。
為了實現起義計劃,張角派遣大方首領馬元義,往來于洛陽和各州之間,準備調集荊、揚兩州的道徒數萬人,潛赴鄴城,并積極聯絡洛陽皇宮中的宦官信徒,“十常侍”里的第三號核心人物封谞,充當內應,以便造就里應外合、內外夾擊的有利之勢,并確定三月五日,在洛陽和各州同時起義,造成猛虎下山勢不可擋的態勢。我們知道,東漢后期皇帝越當越小,出現了宦官與外戚輪流專政的局面,當時的“十常侍”,即張讓、趙忠、封谞、段珪、曹節、侯覽、蹇碩、程曠、夏惲、郭勝十個宦官,朋比為奸,權力大得很,連皇帝都呼張讓為“阿父”,連全國兵馬總司令何進都敢殺。按說,“十常侍”當是黃巾軍的死敵,但為了取得革命勝利,減小革命成本和代價,瓦解敵人內部堡壘,張角居然把統戰搞到“十常侍”里去了,沒有大氣魄與大胸懷,幾乎想都不敢想。
第九,張角的應變能力及時而敏捷。
正當起義即將發動的關鍵時刻,太平道內部卻出了可恥的叛徒,濟南人唐周,向朝廷上書告密,使得起義計劃全部泄露。東漢王朝聞報后,即行嚴厲鎮壓,到處收捕起義領袖人物。這一突然變故,打亂了起義部署,張角為了扭轉被動不利局面,當機立斷,決定提前舉行起義,星夜派人通告各方,同時行動,并規定起義軍,以黃巾纏頭為標志。至此,歷史上著名的“黃巾起義”,就正式爆發了。
第十,張角的黃巾起義顛覆了東漢統治基礎
黃巾起義爆發后,聲勢十分浩大,史稱“旬日之間,天下響應,京師震動”。黃巾軍主力分布在三個地區:義軍首領張角自稱天公將軍,他的二弟張寶號稱地公將軍,三弟張梁自稱人公將軍,他們率領義軍主力,活躍于冀州地區,在北方形成了革命的中心。張曼成自稱“神上使”,帶領黃巾軍戰斗在南陽地區,形成南方地區的起義中心。波才、彭脫等人率部轉戰于潁川(郡治在今河南禹縣)、汝南(郡治在今河南汝南東北)、陳國(郡治所在今河南睢陽)一帶,成為東方地區的革命主力。各路黃巾軍所到之處,燒官府、打豪強、攻塢壁、占城邑,給東漢王朝的統治秩序以沉重的打擊。沒有黃巾起義,歷史就生不出三國,從根本上講,黃巾起義雖然被聯合絞殺了,但黃巾起義顛覆了東漢統治基礎,是人民推動了歷史。
很明顯,張角有著明確而清晰的革命戰略與工作思路,有著高級人才的多元素質,這些都是劉備、曹操、孫權之流所望塵莫及的。無論羅貫中如何吹捧劉備之仁、關羽之義、孔明之智,在農民英雄張角面前,他們都是無光的、遜色的、甚至是不足掛齒的。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但到底誰是真正的英雄,不同階級有不同的標準,在人民的眼里,在我們的眼里,《三國演義》中,張角才是最具有人民性的第一英雄。有人吹,未必真英雄,沒人吹,未必假英雄。張角很少有人吹捧,我今個就要吹捧,我喜歡他,他比《三國演義》里的任何人都偉大。
人民英雄張角,永垂不朽。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