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自如風按:
【《三統》,上元至伐桀之歲,十四萬一千四百八十歲,歲在大火房五度】
【《三統》,上元至伐紂之歲,十四萬二千一百九歲,歲在鶉火張十三度。】
【漢高祖皇帝,著《紀》,伐秦繼周。木生火,故為火德。天下號曰“漢”。距上元年十四萬三千二十五歲,歲在大棣之東井二十二度,鶉首之六度也。】
【漢歷太初元年,距上元十四萬三千一百二十七歲。】……
“三統歷”〖立5120元即3639040年的大周期,其起首叫做“太極上元”〗——周期超過三百萬年,“上元”一取定,一個大周期后,猴子都進化成了人。(《中國全史》http://www.huanxiong.com/ lishi/ShowArticle.asp?ArticleID=1870)
今日看了《漢書-律歷志》,知道了一個“上元”紀年,叫做【推日月元統,置太極上元以來,外所求年,盈元法除之,余不盈統者,則天統甲子以來年數也。】——這個紀年之始,是根據星象和天文常數推斷出來的,相當“科學”和“普世”。
附文作者說〖下次有時閑我談談我為什么反對黃帝紀年和孔子紀年〗——沒有找到作者的閑談,但筆者見解與此同,反對“黃帝紀年和孔子紀年”。
這個“上元”紀年,就非常好,既可以代替“不科學”的基督紀年,又比“黃帝紀年和孔子紀年”更“普世”,直言了網友在《公歷農歷:哪個“更科學”?》(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8/ 201004/144955.html)中發明的“甲子-甲子-xx”疊加循環紀年也沒有“上元”紀年直觀。
“上元”紀年好。
-------------------------------------------------------------------
[九墩塘的水] 關于紀年-華夏紀年體系簡介
狙擊手
發表于 2008-9-4 23:02
http://bbs.luanren.com/thread-5 4822-1-1 .html
今天的中國一切都是在西方的體系框架下搭建的,甚至我們看待我們自己的歷史,我們自己的文化時也不由自主的以一個西方人的思維方式去觀察,仿佛若不這樣就是落后,就是不客觀。
當我們對今天的一切都習以為常,是否想過曾幾何時我們是用自己眼睛自己的思維去觀察去思考這個宇宙的。
所以我們要恢復的絕對不是用西方人眼睛看到的華夏的支離破碎的傳統因素。
我們要恢復的應該是整個華夏文明系統。這個系統又是由許多小的體系組成,如我們要恢復的漢服不僅僅是一件衣服而是一個服裝體系。歷法體系也應該是我們要恢復的,紀年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在中國的歷史上曾經產生過許多種紀年方法,我們今天要想恢復自己的歷法體系,就不能不去了解我們華夏的紀年體系究竟是怎樣而憑空想象。我根據其特性將其歸類為天、地、人三大類。若有不妥之處,還望有識之士不要見笑。
代表天道恒久的上元紀年法
所謂上元,就是根據節氣、朔望、月食及五星等的常數和運算推步方法及基本恒星的距離等。包含了現代天文年歷的基本內容,推算出一個星空的初始位置,并將此作為上元元年。
之所以認為上元紀年法代表天出于兩方面原因,
一、上代表天,它是根據天上星相的變化作為元年的。
二、更重要的原因是上元紀年只有一個元年,以后依次累加,代表著天道的持久。
上元紀年分
《太初歷》三統上元和《四分歷》四分上元,只有最重大的歷史事件才會使用上元紀年法,我收集的數據有:
三統上元至伐桀十四萬一千四百八十歲
三統上元至伐紂十四萬二千一百九歲
三統上元至太初元年十四萬三千一百二十七歲
四分上元至伐桀十三萬二千一百一十三歲
代表地道輪循的干支紀年法
干支紀年法出現的大家都很熟悉,在甲骨文中就已經出現了完整的干支表
有人認為干支紀年萌芽于西漢,始行于王莽,通行于東漢后期。事實上王莽只是推廣了干支紀年,干支紀年應該由來已久,就是以前的太歲所在紀年,如:
在顓頊歷上,西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歲在丙子,太初歷用超辰法改變為丁丑。
漢成帝末年,由劉歆重新編訂的三統歷又把太初元年改變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從乙酉改變為丙戌。
在古代我們認為太歲會在地下輪循,因此干支紀年代表的是地道的輪循
上面兩種紀年法在今天也是明確無誤的,恢復起來也應該是毫無爭議的事。最可能引起爭議的就是下面要說的一種紀年法
代表人道多變的春秋紀年
所謂春秋者,春夏秋冬,季節交替。
孟子云:“孔子懼,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
所謂天子之事,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政權。
春秋紀年是通過政權的更替,反映人世的多變化。
春秋紀年起源很早,早在甲骨文中就有,因孔子著春秋而得名
漢武帝以后更有規范的年號,漢武帝就有十個年號,分別是:
建元
元光
元朔
元狩
元鼎
元封
太初
天漢
太始
后元
這十個年號分別是為了紀年一些的重大歷史事件。
可以看出春秋紀年反映的是人世的變遷。
我們今天要恢復華夏傳統的紀年,就不能不對我們的紀年體系有所了解。否則終究是西裝上繡花,不倫不類了。
今天就寫到這里,下次有時閑我談談我為什么反對黃帝紀年和孔子紀年,以及我個人比較支持的現階段適合的幾種紀年法。
附上上面提到的紀年對照表
三統上元 |
四分上元 |
春秋 |
西元 |
141480 |
132113 |
伐桀 |
|
142109 |
132742 |
伐紂 |
|
143090 |
133723 |
武帝登基 |
-141 |
143091 |
133724 |
建元元年 |
-140 |
143097 |
133730 |
元光元年 |
-134 |
143103 |
133736 |
元朔元年 |
-128 |
143109 |
133742 |
元狩元年 |
-122 |
143117 |
133750 |
元鼎元年 |
-114 |
143121 |
133754 |
元封元年 |
-110 |
143127 |
133760 |
太初元年 |
-104 |
143131 |
133764 |
天漢元年 |
-100 |
143135 |
133768 |
太始元年 |
-96 |
143143 |
133776 |
后元元年 |
-88 |
143230 |
133863 |
|
-1 |
143231 |
133864 |
西元元年 |
1 |
145238 |
135871 |
今天 |
2008 |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