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歷史 > 中華文化

站在巨人肩上的《經營生命》第十八章

qingfengyan07 · 2010-07-11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站在巨人的肩上  

   

1.哲學回顧  

   

新知:先生,終于與你暢所欲言,將古今中外的主要哲學、心理學思想通覽了一遍,我時時都有醍醐灌頂之感呀。你這本書堪稱一本百科全書式的經典著作,必將在人類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清風:聽了你的話,我的心中猶如吃了蜜糖一樣甜。倘若在年輕時,我一定馬上就飄起來而不知東西南北了。不過,現在的我雖然在聽到贊美之辭時,心中仍感到愜意與受用,但自知之明卻還是有的。我在想,本書中對各類經典思想的全景式的總結評述,即使不能一石激起千層浪的話,掀起一點兒小小的漣漪甚至是波瀾還是可能的。

新知:先生真是虛懷若谷呀,你作為一個杰出思想者的貢獻自會得到公正的評價。我希望先生能夠將以前所講的內容再提綱挈領地回顧與總結一番,以深化讀者的認識,你意下如何?

清風:正合我意,我們姑且拋開各家學說認識論方面的內容,將各家學說看作是關于解決人生煩惱從而獲得快樂的學說,也可看作是關于追求人性解放從而最大限度地獲得自由的學說。

新知:是呀,一個快樂的人呀一定是自由的,而一個自由的人,他不一定是快樂的。

清風:你這是一般層面上的理解。一個真正自由的人一定也是快樂的,此二者若有分離,則其若有自由也非真正的自由,若有快樂也非真正的快樂。至于當今社會,常人雖有自由,但可能并不感到快樂,或者說感到真正舒心的日子其實并不多,而各式煩惱,關于錢的,性的,老婆孩子的,褒貶升降之類的,倒是一個接著一個,他們其實在精神上并未得到真正的解放與自由啊。

新知:妙哉,妙哉,先生 畢竟是 先生,處處看問題高過弟子一頭。怪不得先生你常說吃的鹽也比我吃的飯多,過的橋也比我走的路還多。但是在一般人看來,如果一個人有了足夠的財富,足夠的地位,并且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去享用這一切的話,那么這個人應該是非常自由與快樂的,他也就不會出現窮人經常面臨的那種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處處捉襟見肘的窘況發生。

清風:但是這樣的自由在東方哲學看來仍然不是真正的自由呀,因為他無法擺脫自己的欲望的驅使,并且他也不會得到真正真實而持久的快樂。在東方哲學看來,常人的煩惱源于無休止的欲望,而這無休止的欲望則是源于常人都執著于世界的表象,而這些表象比如功名利祿、美女香車等其實都是變幻無常的。對于這些變幻無常的東西產生執著,從而產生無窮無盡的煩惱。特別是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所以從來沒有過真正的滿足,更何況還可能在追求過程中時時處處受挫,正所謂“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也”,那就更是苦惱不堪了。

新知:所以,出世之哲學,道家與佛家也,告訴人們通過修煉,化掉后天的本性去找回先天的原性來,那才是真正的自我。這種理想狀態的人,道家稱作真人(或仙人),從佛家來講,那叫成佛。而人人皆具佛性,修煉的目的就是要明心見性,屆時天人合一,與自然融為一體。你就會發現,幸福原來不需要在外界去尋求,而是在自己心中,自身原本就是一切圓融具足的呀。

從道家而言,理想的社會是“小國寡民,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在這樣的社會也許不能稱作真正的社會,這樣古樸的原始狀態從大環境上為人們順利找到原性提供了保證,因為越原始的東西,越具有全能性與生命性,所謂返樸歸真也。在過去的 章節中 先生是不厭其煩地用了宇宙全息理論,從顯態潛態的角度來論證出世之哲學之真諦也。

清風:聰明,從佛家而言,理想的境界是一種涅槃寂靜的凈土,即是所謂的“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佛家稱世俗界為三種,即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之中,猶如火宅”,這常人輪回于三界之中,充滿煩惱,永不得解脫。

新知:可五行屬于道家“血統”呢,指的是構成萬物的金木水火土等五大基本元素也。

清風:難道為師還要你來教嗎?佛家要脫俗需“跳出三界外”,而道家要脫俗則需“不在五行中”,講的實際上是一回事也。道家的發展歷史也是修煉技術的發展史,從古代的內丹術為代表的靜功,到晚些時候出現的太極拳、八段錦及其它各式動功等等,其宗旨為由后天返先天,返樸歸真,復歸于嬰兒一般,如此則能長生久視,延年益壽也。

也許在佛家看來道家過分糾纏于一些細枝末節了,但是似乎對修煉者而言似乎還是道家更好下手操作,并且其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功效也是十分顯著且有據可查的。佛家相對而言其具體修煉方法顯得簡略,而更多地是在心性層次上進行說教,以使人增慧開悟上下功夫。佛說四圣諦,三法印以及緣起因果等理論,無一不是欲使人不為塵世之過眼云煙所迷惑,為人之欲望而煩惱,而力求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也。

新知:關于這個問題,我想再為先生補充一二。最近我讀了一些講述佛家的淵源與流變的書,對于整個印度文化的固有特點有所領悟。誠然,在本書開篇不久,先生就曾經講過這一特點,雖然同為東方文化,都是重視直感統合思維,但與中國相比,整個古印度則處處彌漫著一種強烈的思辯氣氛,并且這些思辯并不帶功利主義色彩。雖然從嚴格意義上講,整個東方文化并未產生如同西方那樣的形而上學體系,但佛家相比道家而言及整個印度文化相對中國文化而言則更多包含具形而上學的元素在內。

清風:古印度人具有特別愛思辯的特征,我們以前在講到佛教的創立時是從古印度的地理以及氣候環境而立論的,其實從人類成長的角度而言,大凡在古代人類的童年時,人們總是更愛深沉思考一些,而現代人類的成年時,人們則變得功利與浮躁得多。這也不難理解,就好比個人的成長,在童年時總愛提一些“宇宙有多大,人自哪里來”等問題,而在青少年時代則言必稱理想與抱負,而在成年進入社會之后,朋友間見面一開口就是“在那里發財”了一樣。

新知: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比如古代中國屬于典型的農耕社會,似乎難以產生苦行的土壤,并且中國人總是顯得那么悠然自得,因而這里總是產生一些慢節奏的東西,比如太極拳、京劇之類,并且古代中國思想家的思辯性比之印度要差許多,中國人的思想更加具體,更加具有技術性的特征。

清風:是的,從更廣更高的層次而言佛家更像是性功,而道家則是命功。當然在佛家傳入中國后形成的密宗以及在佛教興起之前就廣為流行、至今不衰的瑜珈則在身體修煉之細致上完全可以與道家相比美。

另一方面雖然從總體上來講,道家著力在修煉的技術上下工夫,但在早期的《老子》《莊子》等道家經典中也并未糾纏于修煉的技術細節問題,而也多是關于宇宙人生的一些本體論的討論。當然我們在前面已多次用全息論來論證了的,“道”啊就是那永恒的潛態的實在呀,如同古印度哲學中最著名的“梵”。而莊子著名的齊物論,更說明古人很早就意識到表面上千差萬別的顯態萬物的內在的全息相關性也,這與佛家所言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并無二致也。

當然,如我們前面所言中國人的思想總是具有技術性、實際性與社會性的特征,中國的圣賢即使如老莊也不會僅僅讓自己停留在高級的思想層次上,他們總是想到要將其思想應用于社會的方方面面。正因為如此,也難怪《道德經》會被哲學家、政治家、謀略家、兵家、帝王將相等等一致推崇。簡言之,老子既通篇論“道”,但又不忘通篇談“德”,此德也,將道這個世界觀應用于社會生活中的方法論也。

新知:當然佛家與道家也就產生了一些各自的弊病。對佛家而言,強調心性解脫是其長,但也造成一些佛教徒完全忽略身體健康而奢求解脫,結果如何是可想而知的。殊不知身體是基礎,如果身體百病纏身甚至生命都不存在了,那又何談得上證得涅槃并求得解脫呢?對道家而言,重生貴生是其長,但也造成許多早期道教徒及其追隨者包括帝王將相等走上練外丹而求長生不老之路,結果中毒乃至致死者無數也。

清風:好的,非常精辟,收徒當收新知你也。有你一個徒弟,夫復何求也。

新知:總的說來,佛家道家雖各有側重,本質并無區別,都是力圖找回宇宙萬物之原性,從而也找回人之原性也。明末高僧釋德清曾有一段非常精辟的話,“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知老莊,不能忘世;不參禪,不能出世。知此可以言學矣。”

清風:作為泊來品的佛家卻成為了中國影響最深遠的宗教思想,它同道家思想一起構成了出世哲學,而與之對應的則是儒家的入世哲學。此三者也,相互交鋒與融合,構成了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弟子你可否就德清的話發一通高論呢?

新知:先生是太累了,弟子愿為先生代勞一下子。前面講述道教內丹時就講過道教提倡性命雙修——性功主要指無為之法,以鍛煉精神控制力及養氣為主,而命功則指有為之法,以鍛煉身體技能及練氣為主。從最廣義的角度而言,專以修心見長的佛家可看作性功,而以修身見長的道家則是一種命功了。

清風:妙、妙,你能如此長進迅速,自可省卻為師許多精力了。

新知:再來看德清所言,春秋,乃儒家之經典著作也,此代指整個儒家學說,充分說明儒家之入世特征。而道家與佛家同為出世之學說,然依德清之言又細分為出世與忘世之分,此間又有什么微小區別呢?

清風:此微小區別正如我們最初所討論的,佛家雖為出世之學說,但以普渡眾生之形象出現,處處香火鼎盛,與一般民眾更貼近一點。而道家長期流傳于知識分子即士大夫階層之中,似乎更陽春白雪一點,且在魏晉時更被作為當時興起之玄學之主要內容。并且道家文獻的一些神仙傳中頗多羽化飛仙之故事,道士們又時常一副仙風道骨之風范,似乎是不識人間煙火一般,所以德清要以忘世來形容了。

新知:好一個忘世,莫不是“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也。我想給老師補充一點吧,中國本土的道教卻被作為外來宗教的佛教所超越并成為影響最大的宗教,其最初的始作俑者,非是別人就是道家始祖老子也。何也,佛祖釋迦牟尼自己在菩提樹下得道,他本可以自得其“樂”了,但他卻懷抱一顆救人于水火之心,毅然奔波勞累,不辭辛苦說法五十年,畢其一生度人無數,并使得佛法弘揚于世。相反,老子卻只顧自己忘世逍遙,騎著一匹毛驢西出函谷關而去,飄飄然如同仙人般,最后享年160余歲而善終。所以老子開了一個脫離眾生的壞頭,以至于最后道教越發衰微,而佛教越發昌盛也就不足為奇了。

清風:在你看來老子的風格似乎顯得要低一些。不過年輕人不可意氣用事,你要看到老子畢竟受函谷關令尹喜所托,留下了千古奇書《道德經》嘛。就境界而言,兩位偉人其實是在一個層次上的。當今世界上,尤其是在知識界中,道家與佛家的影響是一樣的巨大,并且本身如我所說,它們是各有側重,互為補充,相得益彰也。

新知:是的,是的,師傅所言極是。只是說,佛家與道家實在是一枚硬幣的兩面,一則偏于精神,一則偏于生命而立論,是為相互補充也。最簡單的例子,比如兩家都視淫欲為修行路上的巨大障礙,佛家即謂之“萬惡淫為首”,放縱淫欲必造諸惡業,使人心性迷亂等等。而道家則論之,喪神耗氣,腎氣大傷,水火不濟,陰陽失調等等。先不談這些了,我急于想知道,影響中國文化幾千年的儒家入世學說又是怎樣來為人們指點迷津的呢?

清風:儒家自孔子開始,建構了一整套以“仁”“義”為中心,進行克己復禮的精神修養的倫理學說來指導人們的行為。到宋代以朱熹為代表的新儒家將其上升到一個哲學的高度,建立了一個以“存天理,滅人欲”為核心的理學體系,將儒家學說推到一個登峰造極的地步,并徹底成為封建社會的主流思想。必須看到儒家思想確實對于中國社會無論在個人修養,還是社會治理方面都有其積極的作用,直至今日仍然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所以中國政府決定在世界各地計劃建立幾百所孔子學院,比如據報道最新在紐約便開張了一家。

新知:打斷你一下子,建立以文化名人命名的學院,這方面其他國家早已開了先河,如法國的雨果學院,西班牙的塞萬提斯學院,德國的歌德學院等等。 2005年9月28日 整個中國乃至全球在孔子誕生2556年之際舉行了盛大的全球祭孔儀式,山東孔子故鄉曲阜的孔廟和全國四十多處文廟(孔子曾被后來的某皇帝追封為文宣王,所以各地建了大量的文廟)的祭孔活動尤其熱烈。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來湊這個熱鬧,決定從 2005年10月9日 開始設立“孔子教育獎”,以表彰為教育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各國政要。

清風: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社會,通過儒家文化的大力傳播,都對江河日下的社會風氣起著一個中和的作用,這一點是無庸置疑的。但是,在封建社會里,尤其是在后期,它卻日益稱為封建統治者禁錮人們的思想工具,這也是必須加以指出的。正因為如此,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打倒“孔家店”的口號才會響徹云霄,當然這種對儒家文化的全盤否定似乎又有矯枉過正之嫌。

新知:我插一句,儒學真正一統天下并且走向禁欲之極端,被統治階級多加利用因而遭到后世口誅筆伐,主要是從朱熹建立理學開始,因此可以這樣說孔子很大程度上是代朱氏受過了。

清風:近代以馮友蘭等人為代表的學者,重新提倡儒家學說,稱之為新儒家。我本人也感到尤其是在今天的中國,重倡儒家文化特別有必要,概由于在中國這樣一個自古以來的禮義之邦,在現代社會中卻處處能體會到普遍的社會公共道德的淪喪以及整個社會的誠信危機。

新知:在一個無人以拖欠債款為恥,每年有無數教師、民工的工資被拖欠,專門有討債公司(甚至要動用黑社會般的手段)的情形下,重新提倡重德重義的教育是多么的迫切。只是為什么在道家的思想中,對儒家不屑一顧而極盡嘲諷之能事呢?

清風:這是很簡單的道理,因為在道家看來,“大道廢,有仁義”,就是說因為人的原性失去了,才來提倡仁義,而它是非常虛偽的東西。因而,又有,“圣人不死,大盜不止”的說法。就是說,當圣人的言論尚在蠱惑人心的時候,欺世盜名的竊國大盜就不會停止。

新知:確實是這個道理,在人心未能返樸歸真的情況下,妄圖靠仁義來規范人們的行為,只是給一些偽君子一些可乘之機而已。這方面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我們就說現代的,象陳錫同、王寶森之流那一個不是這樣的道貌岸然而實際上齷齪之極呢?

清風:那些陳芝麻爛谷子你就不要再啰嗦了,你可注意到 2008年2月4日 發表的陜西林業廳的致歉信了?

新知:我當然知道了呢,還不是那忽悠了億萬中國人的虎照事件所引起的。陜西農民周正龍宣稱其拍下了野生華南虎,一心想將該地區申報為自然保護區的陜西林業廳迅即給其五萬元巨獎。不幸的是該虎照中的老虎被熱心網民指認為取材自一張年畫上的平面虎而已,眾多專家鑒定也支持虎照造假的結論,報功心切的林業廳領導堅稱虎照真實無誤時的信誓旦旦成為2007年最大的笑料。

清風:對于這個問題,需要辯證地看。一個方面,人心不能平靜,單靠儒家學說確實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東西。但是,儒家之仁義學說,至少能對世風日下的狀況起到一個中和的作用,這一點又是不可否認的。簡單點說,正如民間所言,雖有不少“王寶森”,但確也有一些“孔繁森”呢?即使在古代,不是也不乏如范仲淹之類,一心想著“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嗎?

新知:我 明白了 先生的意思了,那就是說作為提倡清心寡欲的東方哲學,不管是道家還是佛家,如若人人皆效仿之,那將收釜底抽薪之效。但是正如我們以前所說的,人之欲望擴張是人之本性所在,這是有宇宙學意義的,因為宇宙本身就還在擴張中。所以,在常人看來,出世哲學有一些虛無縹緲之嫌。最關鍵一點還在于作為一種返還之術,與人之本性有些相悖,因而也有操作上的困難。比如說,在過于安靜的環境中,常人的身心反會導致一些紊亂。而人們在喧囂的生活中,不斷地尋求刺激,可以立竿見影地消除煩躁。雖然又帶來新的煩躁且讓心靈永無休止地不得安寧,但確實是適合常人的簡易方法。這種情況,有點類似生了病去吃藥,它不是最佳的方法,也不能治本,但它最省力,且立馬取效。

清風:這就注定了出世哲學永遠都會延續,但又永遠只能在一個局部的范圍內起一定的作用。而儒家學說,它一方面有使人心更加詭詐的流弊,但另一方面對常人而言有著巨大的可行性和操作意義。它能造就一批高覺悟的人是無庸置疑的,并且這些人的榜樣力量永遠是無窮的,永遠都對世風日下的社會起一個警世與矯正作用。簡單點說吧,著力于建立世俗倫理規范的儒學對于常人言,能切人事近人情,故有法度可行,而道家佛家雖高妙畢竟相對常人的生活方式而言屬于一種“倒行逆施”,下手不易。而道家修行因多從身體鍛煉入手,較之佛家又顯得更加簡明與切用一點。中國古代思想史很大程度上就是此三家學說的不斷交鋒與融合的歷史,如南宋孝宗的一句名言:“以佛修心,以道養生,以儒治世,斯可也。其惟圣人為能同之,不可不論也。”

新知:談完了東方,再來看西方。西方哲學源自古希臘的萌芽,經過漫長中世紀黑暗的經院哲學,到了黑格爾時期,建立了集辯證法之大成的形而上學體系。一代偉人馬克思繼承了黑格爾哲學中的合理內核,其根本便是說,世間一切都是由理性與必然性所主宰的,尤其是在歷史研究中,邏輯與歷史是同構的。馬克思將唯物主義的“物質決定意識”引入歷史研究中,形成了獨特的辯證歷史唯物主義,其核心思想是一切的意識形態都是又當時的生產力所決定的,這通常被西方學者稱之為典型的經濟主導型的確“歷史決定論”。

清風:馬克思與黑格爾類似,堅信能夠用一個辯證法的公式概括人類社會的進化過程。他認為所有哲學家所做的都不過是在解釋世界,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改變世界。馬克思給我們指出的方向是通過階級斗爭的方式,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實現社會主義,全民所有,直到物質極大豐富時,建立共產主義。社會主義時的按勞分配,共產主義時就成了按需分配,人們在那時不再是為了謀生而勞動。勞動成為人的第一需要,人將得到全面發展,真正實現人性的解放,也就徹底擺脫了異化。

新知:馬克思的根本思想還是同古中國“天下大同”、古希臘柏拉圖“理想國”的思想相一致的,可見東西方的思想本身也是相通的,這也符合全息論的觀點吧。當然,古代的天下大同的思想是建立在一種人文的理想上的,而馬克思的思想是建立在他對整個社會的進程尤其是生產力的發展軌跡研究而得出的科學結論。我們學歷史的時候都知道當資本主義蓬勃興起時,其固有的制度弊病也開始顯露無遺時,許多有識之士便開始進行了共產主義的實驗,但無一不以失敗而告終,于是他們被稱之為空想共產主義(英文詞為烏托邦),因為他們不曾意識到改造的關鍵在于要實現與之相對應的社會制度。但是,有些偏激人士說,當前資本主義國家是垂而不死,腐而不朽,而社會主義則是興旺而不發達,如何來看待這樣的說法呢?

清風:垂死的與腐朽的,是列寧對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時所作的評價。不管是馬克思還是列寧他們也有他們自身的由于歷史所造成的局限,不能對偉人就要求他們的話字字珠璣,對歷史進程的把握能夠分毫不差。正如我們以前所分析的那樣,當代的資本主義一定程度上吸取了一些社會主義的思想,因而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階級矛盾。至于現在的社會主義尤其是中國,提出了新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同時在很多方面借鑒了西方國家的市場經濟的作法,因而現在不僅是興旺而且開始發達起來了。最關鍵的問題在于馬克思曾經深刻地解剖了資本主義的固有矛盾與危機,只是說其提出的解決問題的辦法仍然在實踐上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有必要進行探討的兩個問題是——其一,人性到底是自私的還是為公的?其二,市場調節還是通過計劃調節能取得更好的作用?

新知:我必須打斷你一下,先生你仍然如此沒有勇氣呢?事實難道不是很清楚嗎,如果說通過計劃能夠解決問題,那我們現在還搞什么市場經濟呢?如果說人性首先不是自私的,那為什么現在要大力扶植私營經濟呢,并且所有的損公肥私以及效率低下的毛病都集中出現在國營經濟中呢?我感覺答案其實是早就有了,只是沒人來捅破這層紙,沒人來指出“皇帝的新裝”其實是不存在的。當然,我們不能苛求馬克思將一切都預想得那么完美無缺。他可能沒有想到的就是“在全民所有的工廠里工人會偷懶,在集體所有的公社里農民會偷懶,人民委托管理公有資產的官員會腐敗。”

清風:“權力集中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集中導致絕對的腐敗。”關鍵是需要建立一種有效的監督機制。有些政府、國企官員的行為,不盡是腐敗,而是或鋪張浪費或為撈政績只重短期效益等等。

新知:這樣的問題,請看《燕趙都市報》的評論——

對個人財產比對公家財產更珍惜,可以說是人類的本性。中國的政府浪費,與經濟學中著名的“公地悲劇”原理十分暗合:牧場是公家的,羊是自己的,多放養一只便多一份收入。羊群超過牧場承載能力遲早會導致荒漠化,這樣的道理人人明白,但不會有人為了維護牧場的持續發展以及公共利益而自愿減少羊的數量。

再請看陳志武的《為什么中國人勤勞而不富有》中的高論“產權明晰可減少環境污染”——

每次回國,我都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私人家里的裝修都非常精致漂亮,保持得很干凈,愛惜得非常好;但是一走出私家進入過道、進入公共空間,那么不管那個小區有多高檔、多豪華,其過道和其他公共空間往往都沒有燈光、沒有裝飾,過道墻上與地上通常都是臟兮兮的。  

每個社會應該讓財產、土地的個人所有程度達到最高,盡量讓每塊土地、每份財產都有明確的個人所有者,亦即有明確的愛惜它的人。相反,如果讓幾乎所有的財產與土地都不歸個人所有,那等于是讓所有財產都象那些公共過道一樣,任人踐踏但卻沒人心疼,環境再怎么破壞也不關任何個人的事。  

清風:其實我在讀大學時對此就體會得很深刻了,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那時侯我們男生寢室里根本就找不到幾個熱水瓶,也經常沒有水喝。因為既沒有人打碎了賠,也沒有人主動去打開水。而女生寢室則相反,因為女人的天性決定了即使是在八個人共居的大寢室里,她們也能將私有化進行得比較徹底。

新知:看來師傅是完全贊同我的觀點了。

清風:后生可畏,勇氣可嘉。但是我必須忠告你,凡事都有兩面性,優點同時又意味著缺點。世上沒有絕對的事,誠然現在的人私心也許重一點,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們的覺悟普遍提高,公有制也許還是會真正占據歷史的舞臺的。你可不要忘了,人之初性本善。在人類的童年,那時的人們就還不知“私”為何物,那時的人們過的就是一種原始共產主義的生活。

新知:談到這里,我想要談談馬克思對宗教的批判。在馬克思看來,宗教的存在有其合理的因素,只要人間的苦難沒有消除,宗教就將成為苦難的避難所。只要從經濟上,真正消除了其產生的土壤,宗教也就自然消除了。我感覺馬克思對宗教的認識只是說對了一半,宗教是人間苦難的避難所,但它不僅限于此。許多人都知道牛頓晚年幾乎二十年的時間用于研究神學,目的是研究第一推動力的問題,相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與達爾文同時提出進化論的華萊士身上。當我們為牛頓扼腕嘆息的同時,似乎也能想到人生、宇宙的許多根本問題,它必然推動智者去思考,因而必然有一種宗教性的需要。

清風:很好,很好,你的出色表現有時讓我想叫你老師了。一個關鍵的問題是,任何宗教本身在其成為一個團體之前,其吸引人的思想教義本身具有深刻的哲學內涵,如果把它同哲學對立起來,就犯了一個天大的錯誤。另一個問題是宗教固然有著麻痹人們的反抗意志的消極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它從更廣大的層面上為人類的真正自由指出了一條返還的道路,也是不爭的事實。這是因為單從經濟上來消除了人們的不平等狀況,是否就能讓人得到真正的解放,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人欲既然是真正造成煩惱的根源,也就不是單單社會變革就能解決問題的了。即使是一些達觀貴人,仍然要去教堂做禮拜,何也?因為人性中雖然向外的擴張的力量占主導地位,但是每個人的內心世界又有著強烈的回歸人之清靜本性的愿望。是以,在宗教的儀式中,人們此時拋開了一切世俗的高低貴賤貧富等區分,因而能夠獲得一絲真正的寧靜。

新知:馬克思主義對宗教進行了無情的批判,可有西方學者說它本身也是一種宗教,何也?

清風:遇到你這種小憤青,真是無奈得很呢,拒絕作答這個問題。作為與唯物主義的對立,唯心主義特別是主觀唯心主義,無疑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這個極端就是片面強調了意識的能動作用,而否認了客觀實在。當然它的功績也就在于,“態度決定一切”,確實又是我們需要仔細在生活中尤其是心理學中加以分析研究的問題。作為唯心史觀,似乎是過于強調了英雄對歷史的決定作用,但似乎也不能完全按照馬克思主義所分析的那樣,在具體的歷史條件下,就必然呼喚一個英雄人物。比如恩格斯所說,不是這個拿破侖,就會有另一個鐵腕人物出來收拾當時法蘭西的混亂局面。

新知:而作為對于黑格爾及馬克思為代表的以理性一統天下的一種反動,存在主義和實用主義異軍突起,成為在近現代影響最大的哲學流派。總的說來存在主義的前身生命意志論者更多強調人之本能,意志等對人之行為所起的決定作用,而后期存在主義更加強調人性的絕對自由,人人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等充滿了人道主義精神的思想。雖然存在主義遭遇一個比較經典的選擇悖論,但是它對張揚人性,以及對人性的尊重方面確實起到了深遠的推動作用,所以是現代人學的最重要組成部分。當然,正如薩特晚年會重新認識馬克思主義學說的價值一樣,說明即使是當代最杰出的哲學大師都意識到完全脫離社會環境而談論抽象的人性的弊端。但是,不管怎么說,至少完全將人性限定在生產關系中也是另一個極端,如馬克思經典名言,“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這樣的論點其流弊也是不容小視的。

清風:存在主義就是一種人道主義。說到這里,我倒是要與你提一下 2008年8月3日 逝世的前蘇聯著名流亡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有“民族的良知”之稱的索爾仁尼琴。索老可謂得人道主義之精髓,因為他認為“個人不應作為集體的一員出現。當行動與個人有關時,個人便應成為主角。人的地位是平等的。個人的命運體現在千百萬人中間,千百萬人的命運集中在個人身上。”

新知:相關報道我也看了,索老在小說中的名句我念給你聽聽——

宇宙中有多少生物,就有多少中心。我們每個人都是宇宙的中心,因此當一個沙啞的聲音向你說“你被捕了”,這個時候,天地就崩潰了。

清風:他的小說主要是揭露了前蘇聯時期肆意踐踏人的尊嚴的極端統治,不提也罷了。實用主義更多地的是繼承了康德以來的一種反對形而上學的思潮,試圖打破二元論對哲學的統治,以實用為出發點,試圖將哲學拉回到現實生活中來。但是,完全否定人類理性對形而上學的思考,是另一種矯枉過正,并且容易滑入利己主義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2.心理學回顧  

   

   

新知:我突發奇想,愿意用一張圖來總結當代最著名的心理學流派。如下所示:

   

 心理失常←——————普通人——————→心理超常

精神分析學←—————行為主義—————→人本主義心理學

                     認知心理學

   

清風:那你將作何解釋呢?

新知:可以將人分作心理超常健康的人以及普通人和心理失常的人三大類,與現代存在主義淵源頗深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可看作是根據超常人而得出的,而與早期存在主義淵源頗深的精神分析學可看作是研究心理失常的人的,而行為主義和認知心理學可看作主要是針對普通人的。

清風:那我問你既然絕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那么人本主義心理學以及精神分析學對普通人而言又有什么意義呢?

新知:一向是我發問,先生作答,今日反過來了,我倒也很樂意扮演一次先生的角色。普通人是這樣一種角色,在他們身上既有一些超常人的特質,只是沒有得到充分的調動,因而研究心理超常者就是為了引導普通人也能實現潛能并達到超常者的境界;普通人又是這樣一種角色,在他們身上也有許多失常者的東西,只是他們不象失常者那樣長時間受困于心理問題而不能自拔,因而研究心理失常者的問題就有助于指導普通人解決好自己的心理問題,避免滑入失常者的行列。

清風:那我給你歸納一下吧,就是說失常者及普通人及超常者本身沒有絕對的分野,沒有人會是天生的失常者或者天生的超常者。失常者的主要問題在于,按早期精神分析的理解主要是童年經歷尤其是童年性本能受到壓抑所造成的。按現代精神分析的理解,則失常者的問題主要在于對現實的意象與實際不符合,從而造成需求不能得到滿足,緊張不得緩解而造成的心理失常。精神分析的主要問題是過分強調了滿足本能的對心理健康作用,過去經歷對心理健康的意義等等。人本主義心理學將超常者稱為自我實現的人,這樣的人經常都能獲得高峰體驗,人格完整,追求發揮最大潛能并達到人性的最高境界。它的主要問題在于脫離現實環境的理想化,完全寄希望于訴諸于人的靈魂深處爆發革命來解決普遍的精神危機。

新知:行為主義將心理學研究的對象從意識轉為行為,強調了環境塑造行為習慣的重要性,問題在于完全抹殺了人的意識的主觀能動性,將心理學完全等同于自然科學,走向了另一個極端。認知心理學通過矯正特定的認知過程以使個體順利適應當前的生活,具有簡便高效的特點,問題在于忽略了客觀環境對人類心理的致命影響。

新知:我在想普通人學習心理學應該起到怎樣的作用呢?增強勝利者、強者、樂觀主義者等等的氣質,而減少失敗者、弱者、悲觀主義者等等的氣質,從而能夠順應各種不同的環境,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能保持心理平衡并且不受心理問題的困擾。

清風:你這屬于“窮者獨善其身”呀,可我們前面講過集體的解決辦法對于恢復大眾的健康心理更為重要。

新知:這個理我認得,所以還要“達者兼濟天下”嘛。問題的關鍵不在改變個人,回到馬克思所說的,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改變世界,哈哈。

清風:你倒是越來越聰明了呀。你再來用東方心理學的觀點劃分下失常者、普通人、超車者吧。

新知:超常者是這樣一種人,明心見性,超凡脫俗,在道家稱為仙,在佛家稱為佛也;普通人則是執著于功名利祿,兒女情長,煩惱不斷,內心難得清靜;失常者則是欲火熾熱,無力擺脫,以致身心分裂,脫離現實而陷入魔境。

   

3.中道與一分為三  

   

新知:老師,我們對歷史上最重要的哲學及心理學流派作了系統的闡述與總結,是否可以說各門學說都有其獨到之處,也有其顯然的缺陷。所以,在這里就可以用得上中國傳統的中庸之道了。所謂中庸之道,不偏執于一端也,如《禮記•中庸》所說“執其兩端,用其中于民”也。孔子的名言“過猶不及”,已是婦孺皆知了。我這一年多隨侍先生身邊,致力于創作這本輝煌的比較文化學巨著,已深刻地體會到先生就是持中庸之道來剖析與整合東西方思想的,此言不虛吧?  

清風:知我者,新知你也。不過,我的確切思維方式應該用中道來形容,在第一章我就給你講過了,你如何忘掉了。此中道之說,最初起源于釋尊,后由龍樹菩薩發揚光大。因其是站在哲學的高度,其內涵顯然比之主要是用于倫理學的儒家中庸之道為高,二者不可完全等同矣。  

新知:對了,我想起來了,釋尊最初建立佛教時,便是既反對享樂主義,又拋棄了殘酷的苦行,而提倡通過修行戒定慧三學而達涅槃之境,佛稱此為苦樂中道也。到了大乘佛教的代表人物龍樹時代,他系統地闡述了其中道思想,最著名的稱為八不中道: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和不去。我記得老師還用全息論解釋道,事物在顯態上有對立,但是又有統一的一面,這是因為在潛態上而論事物的信息量是一樣的,是本無差別的,此乃龍樹修行所悟之道也。大乘佛教本身也是相對于偏重于出世的小乘所做的一種趨向中道之努力,是反對小乘將世間與涅槃對立起來的一種學說,是提倡在世出世,自利利他也。

清風:我個人意見,整個歷史無論那個領域,尤其是在思想史領域總是這樣一種發展方式,即一種學說興起,然后產生其對立面,然后產生一種結合,然后又產生對立面,然后又結合,如此循環往復。這有點象三國演義開篇所言:“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新知:這也正如黑格爾哲學中的核心一樣,總是正題、反題、合題,如此循環上升。又比如儒家代表入世,佛家道家代表出世,宋代朱熹融幾家之長而建立理學。近代熊十力等人結合現代社會之實際而創立新儒家,太虛大師同樣對佛家進行改造而創立人間佛教。佛家偏重于精神,偏重于世界觀,偏重于“道”,而道家偏重于身體,偏重于方法論,偏重于“術”而后來興起的密宗以及道教內丹派又都是融合了二者之長,從而使其更加完善。而道教中有強調性功的北宗及強調命功的南宗之分,而后興起的中派等諸多流派又融合此二者之長使道教之丹道理論臻于極致也。

清風:如以西方學說而論,理性派的局限導致了以存在主義為代表的人學誕生,而當代西方新哲學流派又普遍地綜合了二者之長矣。又比如現代心理學各派別是揉合了精神分析與行為主義之長,然后又拋棄掉其過分強調本能或環境的弊端而紛紛創立的。

新知:先生,請恕我不揣冒昧地說一句,先生此書是迄今為止思想界最完美的一次中道努力,并且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抗鼎之作。

清風:此言太夸張了吧。說前無古人,也許能勉強地說得過去。在此之前,全息論尚未興起,要進行東西方文化的溝通,實難以展現出一幅清晰的畫面出來。另一個原因,由于種種因緣使得我有幸學貫中西,再加以“站在巨人的肩上”,或許能夠比別人看得遠一點。我感到自己只是一個在海邊玩耍的小孩,偶爾拾到一些美麗的貝殼,真理的大海我還沒有發現。

新知:師傅,我雖然才疏學淺,可牛頓的名言我還是聽過的喲,如何想到也如此謙虛一番了?

清風:是的,是的,確實是引用了牛頓的名言,可是牛頓如是說出自一個偉人的虛懷若谷精神也,而我引用其所言實在是發自內心也。我水平就只有這么一點,并非刻意來做秀謙虛一番。至于你說到后無來者實在是太武斷了吧,因為人類文明總是螺旋式上升發展的,沒有誰不會被超越,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也。

新知:我說“后無來者”至少在這樣一個層面上來說是對的,即后人只要對東西方文化進行比較與整合,他不可能繞道而行,他必然需要 從 老師此書起步。比如人們評價黑格爾時說他是古典哲學的集大成者,是形而上學的終結者,說明后人只要是還要研究古典哲學,還要研究形而上學,就不得不從研究黑格爾起步。一部偉大的作品他就好象是已經聳立起來的在十字路口的一座豐碑,它即使被后人超越,也是因為受到其指引。

清風:我都快飄起來了,但我畢竟已步入中年,所以輕易是不被戴上高帽的了。我認為此書最主要的成就有三——一是將全息論引用于對東西方文化的比較,打破了東方古典文化的玄虛迷局;二是第一次引用易經八卦的陰陽不斷分化的推演方式,將東西方主要思想流派及其演進脈絡梳理得一目了然,如同我們開篇所繪之人類思想文化之樹所展示的那樣;三是用求變性與守舊性的對立統一這一自己獨創性的理論核心,來重新闡釋人類煩惱及行為模式之思想根源(具體論述詳見下一章“人生的困惑與抉擇”)。

但這些成就在人類思想的長河中其實還是滄海一粟呀,沒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所以我們還是趕快回到正題上來吧。我個人最信奉“思想自由,兼容百家”。我們前面曾引用過泰戈爾的名言“真理之川從錯誤之溝渠流過,如果把所有的錯誤都關在門外了,那真理也就關在門外了”,這是我最欣賞的。

新知:我給老師補充一句,好象是魯訊說過一句話,“猴子之所以沒有變成人,是因為第一個站起來的猴子被眾猴當做異端殺害了”。而猿猴中第一個站起來的,則沒有經受這樣的惡運,所以開始有了人類的出現。

清風:至于說思想演進的方式,如我們前面所言是遵循著不斷的“正反合”的發展歷程,這就應了老子那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也。這也就象是人們結婚生子一樣,陰陽相合的生命本身又有陰陽之分,于是又再相合,如此而已。

新知:人們但知一分為二也,殊不知尚有合二為一的一面。特別是在中國式的思維方法里面,強調綜合的整體性思維在古文化中從來都是占據著主導的地位。只是應該指出的是,這個新合成的一,已是新的一,是經過發展了的變原來混沌的一而成的明晰的一。在儒家,叫做“執兩用中”,在道家叫“得其環中,以應無窮”。又有古書中曰,“人有中曰參,無中曰兩。兩爭曰弱,參和曰強”。

清風:在西方同樣有近似的論調,如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曾說,“過度和不及都屬于惡,中道才是德性,是最高的善和極端的正確。”所以有現代中國學者 龐樸 先生提出一分為三的見解,我個人覺得是非常有新意和創意的。

新知:佛教有所謂三寶“佛、法、僧”之說,而法就是佛與僧之橋梁也。道家謂人體有三寶,精氣神也,而為陰之極的精與為陽之極的神是對立的兩極,而氣是兼有兩者且是二者轉化之橋梁也。在中國這個充斥天人合一思想的國度,是這樣形容的,天地人三才也,所以人是上接天之陽氣,下承地之陰氣也。精神分析法的著名“三我”理論,本我,自我,超我也,自我是協調本我與超我這對立的兩極也。

清風:所以莎士比亞說,“人是萬物的靈長,宇宙的精華”。關于一分為三,限于篇幅,只能點到為止。總之,現在時興的第三種思潮,第三次浪潮,第三條道路等等詞匯,說明三的內涵已經開始不斷地為人所認識了。比如說絕對的計劃與市場都被認為是行不通的了,絕對強調公平與效率都被摒棄了,當前已沒有純而又純的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了,都是在公平與效率及計劃與市場之間求得一個相對的平衡。

新知:另一個角度來說,師傅博古通今,學貫中西,然后冶為一爐,文化雜交,想不卓越都難呀。正如袁隆平發明的雜交水稻想不高產都難,混血兒費翔想不帥呆了都難一樣的道理呀。

清風:歪歪道理,辱沒師門也。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反抗吧,我的人民,反抗吧
  2. 毛主席,為什么反不得?
  3. 為什么總有人把毛主席放在后四十年的對立面?
  4. 劉繼明|隨想錄(20)
  5. 吃飽了才會有道德嗎?
  6. 美化軍閥是嚴重錯誤,整改批判應一視同仁
  7. 孫錫良 | 圓圈里的天才
  8. 由“高考狀元”想到了毛主席教育革命
  9. 從‘10塊’到‘400塊’:新農合背后的沉重與希望——請對農民好一點
  10. 子午:請珍惜我們的社會主義傳統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掩耳盜鈴及其他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小崗村分田單干“合同書”之謎及其它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