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歷史 > 中華文化

南宋前期的著名將領簡介以及岳飛與南宋其他將領之比較

唐宋 · 2010-07-11 · 來源:唐宋整理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南宋前期的著名將領簡介以及岳飛與南宋其他將領之比較

   

   

南宋初年,比較著名的將帥主要有岳飛、韓世忠、吳玠、劉锜、張俊、劉光世。宗澤、李綱、虞允文等人屬于文臣,而非武將。  

   

在南宋初年的諸大將中,張俊比岳飛年長17歲,韓世忠、劉光世比岳飛年長14歲,吳玠比岳飛年長10歲。但是,岳飛后來居上,靠著自己的杰出軍事才能和輝煌戰功而不斷得到提拔重用,不僅軍事才能出類拔萃,而且戰功和聲望也超過了其他將帥?! ?/STRONG>

   

關于岳飛與宋朝其他抗金將領的比較,著名歷史學家、宋史研究泰斗 王曾瑜 先生在他的力作《岳飛新傳》一書中曾有一段精辟透徹、客觀全面的總結,現在部分摘錄如下:  

   

『為說明岳飛在中國古代軍事史上的地位,有必要將岳飛與當時的抗金名將作一番比較?! ?/STRONG>

   

陸游詩云:“堂堂韓岳兩驍將,駕馭可使復中原?!焙笫捞岬侥纤纬蹩菇鹈麑?,也往往韓、岳并稱。就堅決抗金的志向而論,韓世忠和岳飛是可以匹配的。若從軍事成就而論,則韓世忠不僅次于岳飛,也不及吳玠和劉锜。  

   

吳玠是第一個使金軍遭受慘敗的南宋將帥,他的功績是不可抹煞的。然而他守則有余,攻則不足,和尚原與仙人關兩次大捷,是防御性的戰役,而不是進攻性的戰役。自紹興四年(公元1134年)以后,川、陜戰場大致上處于相對沉寂的狀態。吳玠顯然滿足于所取得的成就,未能大舉出師,克復失地,最后竟以服食丹石、沉湎女色而死?! ?/STRONG>

   

劉锜原來的地位和聲望并不高,順昌之役,使他一戰成名。順昌之戰是防御性的戰役,縱觀劉锜的軍事生涯,也只有此仗打得出色。往后紹興十一年柘皋之勝和濠州之敗,已大不如前。二十年后,金海陵王大舉南侵,劉锜敗于淮東,軍事聲譽更是一落千丈?! ?/STRONG>

   

韓世忠一生最出名的有兩仗,一是黃天蕩之戰,以八千水師堵截金朝大軍,一度使完顏兀術(宗弼)相當狼狽,扭轉了宋軍望風奔潰的頹勢,但最后仍以失利告終;二是大儀鎮之戰,被撰寫神道碑的趙雄和往后的史傳夸大為“中興武功第一”,其實不過是伏擊金軍萬夫長聶兒孛堇的前鋒部隊,殺敵數百的小捷。此后韓世忠率軍長期守衛淮東,除曾攻取海州外,屢攻淮陽軍不克,在救援濠州時又被戰敗,無大的戰功可言。  

   

在南宋初年的將帥中,如果說吳玠和劉锜是防御型的將帥,岳飛則是進攻型的將帥。保守、怯弱的宋朝,長期以來形成了消極防守的軍事傳統,習慣于分兵把守,結果無非是被動挨打。反之,金軍在戰略上一直居于優勢,他們能夠集中兵力,統一指揮,并依靠騎兵進行大規模的機動的進攻戰。到紹興年間,盡管宋軍素質有了顯著提高,非北宋末年可比,而宋金之間在戰略指揮上之優劣,卻仍無改觀。岳飛比吳玠、劉锜等人高明之處,在于他對宋朝的軍事傳統有所認識,有所批判,也有所突破。岳飛上奏批評宋高宗和朝廷“僅令自守以待敵,不敢遠攻而求勝”,岳飛“??嘀T軍難合”,力爭自己對諸軍的統一指揮。盡管岳飛的戰略方針受宋高宗和南宋朝廷的阻難,卻仍組織了如第一次、第二次和第四次北伐那樣大規模的進攻戰役,并且編練了強大的騎兵,在最有利于女真騎兵發揮威力的地形和時節,對抗敵人,這在當時是絕無僅有的。  

   

南宋初年,具備光復故地的決心和能力的宋軍統帥,惟有岳飛一人。  

   

岳飛組織和訓練了一支堅不可摧的岳家軍,并且保持了“凍殺不拆屋,餓殺不打虜”的嚴明軍紀,這在中國古代實為罕見和難能可貴,成為兩宋三百二十年間最得軍心和民心的將帥?! ?/STRONG>

   

岳飛重視北方民間抗金義軍,提出“連結河朔”的軍事思想,發動、聯絡和支援北方抗金義軍,使之與岳家軍互相呼應或配合,夾攻金軍。這既是先進的軍事思想,更是高明的戰略部署。岳飛在這方面無疑是受宗澤的熏陶,而其成就卻也勝過前人?! ?/STRONG>

   

在戰爭史上,不乏好戰嗜殺的名將。他們的特點是將戰爭作為樂趣,草菅人命,動輒殺人盈城,殺人盈野。岳飛卻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仁心愛物”。岳飛英勇善戰,卻從未將殺人視為樂趣?!胺渤霰?,必以廣上德為先,殲其渠魁,而釋其余黨,不妄戮一人”。這不僅表現在岳飛平定吉、虔州叛亂和對楊么叛軍的處置上,即使對金軍也不例外,“是以信義著敵人不疑,恩結于人心,雖虜人、簽軍,皆有親愛愿附之意”。這種“以仁為本”,珍視人命的軍事觀,即杜甫詩中所謂“茍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也是十分難得的,是中華軍事學上一種值得珍視,并應發揚光大的好傳統?! ?/STRONG>

   

《孫子兵法》是古代一部天才的軍事著作,它標志著中國當時軍事理論的高度發展,實為蓋世無雙。然而自此部兵書問世后,盡管中國歷代名將輩出,軍事理論上卻無重大突破和更新。在這種前提下,岳飛反對防守,主張進攻的方針,嚴明軍紀的實踐,“連結河朔”的策略以及“以仁為本”的軍事觀,無疑是在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史上的四項重要貢獻?! ?/STRONG>

   

當然,岳飛作為一個戰區統帥,非但不能改變南宋小朝廷的避戰保守戰略,還只能在相當程度上受制于南宋小朝廷的避戰保守戰略。此外,他在某些具體的軍事指揮中,也同樣未完全擺脫宋朝軍事傳統的束縛。對宋軍說來,“兵貴神速”多半是句空話,這也不單純是以步兵為主的緣故。例如建炎四年援楚州,紹興元年救江州,岳家軍因攜帶家眷,行動遲緩,而貽誤戰機。在紹興十年北伐的決戰階段,岳飛似并未乘完顏兀術(宗弼)大軍傾巢而出之機,乘虛直入開封府,迫使金人撤退,而掩擊其歸師,或組織張憲和王貴兩軍夾擊臨潁縣的金方大軍。最后是張憲一軍未能在臨潁縣與敵決戰,而王貴一軍,則在潁昌府于同日與敵進行以少擊眾的苦戰。如若兩軍會合,戰果肯定會更大。以上評論,也許是今人對岳飛不適當的苛求?! ?/STRONG>

   

總的說來,岳飛是南宋初年出類拔萃的名將,在中國古代軍事史上占有相當的地位。同其他朝代的名將相比,必須考慮到宋朝文官政治下根深蒂固的抑武傳統,對尚武精神的摧殘等不利條件,其成就和貢獻更是難能可貴。』  

   

   

關于岳飛與宋朝其他抗金將領的比較,下面再摘錄另外一位歷史學家著述中的兩段經典總結:  

   

『南宋初年,統兵大將中較有聲望的有韓世忠、劉光世、張俊三人。但是,除韓世忠之外,劉光世和張俊都是庸將懦夫,只是靠著資歷忝為大帥?! ?/STRONG>

   

這時,因南宋王朝初建,無力限制武將自身的發展,也因抗金戰爭的局勢發展,一批原無資歷、默默無聞的年青將領從而得以發揮才能,成為燦爛耀眼的將星。吳玠、岳飛就是這批年青將領中最優秀的人物,也是南宋王朝軍功最為卓著的兩位將領?! ?/STRONG>

   

 王曾瑜 先生認為:「自紹興元年至四年三月,川陜戰場是宋金戰爭的主要戰場,甚至是唯一戰場。吳玠軍近乎獨立地支撐南宋半壁江山,在此期間的抗金戰功是獨一無二的,其戰功和聲威最初尚在岳飛之上﹛注意:僅指紹興元年至四年三月期間﹜……。在南宋初的抗金名將中,吳玠的軍事成就僅次于岳飛,而在他人之上。吳玠善守不善攻,尚不能組織大規模的進攻戰役,這是他不如岳飛之處?!埂弧 ?/STRONG>

   

『從公元1135年至1141年間,行營護軍是南宋王朝的基本軍事力量,而吳玠和岳飛的部隊又是行營護軍中的主力,盡管人數不多,但戰斗力最強?! ?/STRONG>

   

﹛附注: 紹興五年(1135年)歲末,南宋朝廷下令更改五支屯駐大兵的軍號,命名為“行營護軍”。張俊軍稱行營中護軍,韓世忠軍稱行營前護軍,岳飛軍稱行營后護軍,劉光世軍稱行營左護軍,吳玠軍稱行營右護軍。﹜  

   

行營護軍五大部的淵源有三:一是源于南宋初年的御營軍,二是源于宗澤的東京留守司軍,三是源于陜西軍。  

   

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屬御營軍系統,是宋高宗的嫡系;岳飛屬東京留守司軍系統,吳玠屬陜西軍系統,二人都不是嫡系。岳飛和吳玠純系靠軍功起家的將領?!弧 ?/STRONG>

   

   

宗澤、李綱、虞允文等人在抗金斗爭中也曾有杰出的表現,但是他們屬于文臣,而非武將?! ?/STRONG>

   

下面首先簡要介紹一下宗澤、虞允文的抗金事跡:﹛南宋大將韓世忠、劉锜、劉光世、張俊的事跡放在后面介紹。﹜  

   

宗澤(1060—1128年),北宋元祐六年(1091年)進士,歷任多個州縣的地方官,任上興建學校、減免賦稅,頗有政績。宣和元年(1119年)三月,時任登州知州的宗澤因建神霄宮不虔誠,受到除名編管的處分?! ?/STRONG>

   

靖康元年(1126年),宗澤被召至京城,充和議使。因宗澤反對曲膝求和,宋欽宗恐有妨礙和議,于是改命宗澤出任磁州(今河北磁縣)知州。當時,北方形勢十分險惡,金軍大舉南下,太原失守,宋朝派往兩河地區的地方官大多推托不往。宗澤卻于受命當日率領弱卒十幾人赴任。磁州城“經敵騎蹂躪之余,人民逃徙,帑廩枵然”,宗澤繕城壁、治器械、募義勇,嚴陣以待。金兵渡河南下,怕宗澤從背后襲擊,派兵進攻磁州。宗澤披甲登城,命壯士用神臂弓射退金兵,又開城門追擊,殺敵數百。  

   

靖康元年(1126年)十一月,康王趙構和刑部尚書王云奉命趕往金國軍營議和,途經磁州。宗澤竭力勸阻并指出:『敵情豈有肯和之理哉,特設詭詞欲挽致大王耳』。百姓們也攔住康王趙構的馬不讓他前行,并認為王云是金國奸細,將他打死??低踮w構只得留在磁州,后又退到相州(今河南安陽)?! ?/STRONG>

   

金軍一面與宋議和,一面迅速南進,包圍了宋朝都城東京開封。宋欽宗從圍城中派人持蠟書任命康王趙構為兵馬大元帥,宗澤、汪伯彥為副元帥,要他們立即入援??低踮w構率軍離開相州南下,宗澤率兩千人首先趕到大名。這時,宋欽宗又派人持蠟書送給康王,讓他不要輕舉妄動?! ?/STRONG>

   

汪伯彥等人認為議和能成功,不愿進軍,只有宗澤堅決不相信女真人的誠意。康王趙構隨即派宗澤率軍萬人打著康王的旗號進駐澶淵以吸引金兵,康王趙構自己則帶著汪伯彥等親信偷偷逃往山東?! ?/STRONG>

   

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軍劫持徽、欽二帝以及北宋宗室大臣三千多人北上。宗澤得知開封失守,立刻趕到大名,準備在金兵歸途中奪回徽、欽二帝。雖然已傳檄四方,其他“勤王”之師卻無一兵一卒到來。宗澤只得放棄計劃,轉而上書康王趙構,勸他即皇帝位?! ?/STRONG>

   

公元1127年五月,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年號為建炎元年,趙構即為宋高宗。宰相李綱十分器重宗澤,認為綏復舊都非宗澤不可,時年69 歲的宗澤隨即被改任東京開封知府,全面負責東京的防務?! ?/STRONG>

   

經過金兵的洗劫,舊日繁榮的都城瘡痍滿目。城內盜賊橫行,物價飛漲,而且金兵駐扎在距京城以北不足二百里處,城內人心惶惶。宗澤到任后,立刻著手整頓社會秩序,修筑城防設施,東京開封很快穩定下來。南宋朝廷隨后升宗澤為東京留守、開封府尹。  

   

宗澤除了聯系兩河、燕云等地的抗金武裝之外,還注意收編大河以南的民間武裝、潰兵游勇、盜匪之類。河東義軍首領王善擁兵幾十萬準備進占開封,宗澤單騎進入王善營中,握著他的手流淚說:“朝廷當危難之時,使有如公一二輩,豈復有敵患乎。今日乃汝立功之秋,不可失也”,王善深為感動,立即歸降。接著,楊進、王再興、李貴、丁進、馬皋、張用、曹成、馬友、李宏等各路武裝,都爭先恐后地歸附宗澤的東京留守司。  

   

最后,宗澤編組了號稱百萬的大軍,積儲了足夠半年食用的糧草,軍威大振。很多“義士”紛紛四面八方前往開封府投軍。宗澤執法嚴明,賞罰公平,在宋朝軍民中享有極高的威信,全軍上下都心悅誠服地聽從他的命令。岳飛也在此時投奔宗澤,成為宗澤的部屬。  

   

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十二月到建炎二年(1128年)春,在滅遼破宋之后,正值金軍兵勢最旺盛之時,又是在最善戰的金軍統帥完顏粘罕(漢名宗翰,本名粘沒喝)等人的指揮下,金軍大舉南侵,再次對東京開封府發起凌厲的攻勢?! ?/STRONG>

   

在東京開封府所屬及其毗鄰的州縣,宋金雙軍展開了劇烈的拉鋸戰。一支宋軍被擊敗,另一支宋軍又接蹱而戰。一些地區得而復失,一些地區又失而復得。宗澤坐鎮東京留守司,從容地調兵遣將,部署戰斗。在艱難的搏戰中,文人出身的愛國老臣東京留守宗澤表現出非凡的大智大勇。在宗澤麾下,時年25歲的岳飛保持了“每戰必捷”的記錄?! ?/STRONG>

   

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四月,金軍終于被迫撤退,各路宋軍乘機收復了一些州縣。在艱難百戰之后,宋金軍力的對比有了一定的變化,宗澤的抗金措施初見成效。   

   

宗澤很看重岳飛,不僅多次提拔岳飛,而且還曾授予岳飛一些陣圖,讓岳飛學習研究。宗澤對岳飛說:『爾勇智才藝,雖古良將不能過。然好野戰,非古法,今為偏裨尚可,他日為大將,此非萬全計也?!弧 ?/STRONG>

   

岳飛告退后,只是將陣圖粗略地看一遍,就置而不顧。待到宗澤再次召見,要岳飛談談學習心得時,岳飛認為自己掌兵不多,若擺好一定的陣勢作戰,正好使金人得以看清己方的虛實,反而容易被女真騎兵所殲滅?! ?/STRONG>

   

最后,岳飛很率直地說出了自己的看法:『兵家之要,在于出奇,不可測識,始能取勝。陣而后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辉里w的這幾句話后來成了流傳千古的軍事格言。宗澤自此也更加看重岳飛?! ?/STRONG>

   

堅守東京開封的同時,宗澤先后上疏二十多次,強烈要求宋高宗趙構回鑾開封,收復失地。但均為黃潛善、汪伯彥等權奸所阻,宋高宗也根本沒有抗金的打算。南宋小朝廷回報于宗澤的,只有敷衍、嘲笑和呵斥?! ?/STRONG>

   

眼看收復故土無望,宗澤憂憤成疾。包括岳飛在內的官員、將領紛紛來到宗澤的病榻前問安,宗澤仍強振精神,勉勵諸將:『爾能為我殲滅同仇以成主上恢復之志,雖死無恨』?! ?/STRONG>

   

宗澤想到自己慘淡經營,即將付諸實施的北伐計劃,不由得吟誦愛國詩人杜甫的名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七月, 70歲的愛國老臣宗澤臨終前,并無只言片語提及家事,只是大聲疾呼:『過河!過河!過河!』。宗澤『死之日,都人為之號慟,朝野無賢愚皆相吊出涕,三學之士千余人為文以哭澤』。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 七月初一 ,東京開封府城內,悲風回蕩,愁云泣雨,每個角落都是一片嚎陶痛哭之聲,廣大軍民誠摯地悼念愛國老臣宗澤不朽的英靈?! ?/STRONG>

   

在岳飛一生中,受教誨最深的長官無疑是宗澤,岳飛并非是宗澤麾下的第一等武將,卻是宗澤最忠實的繼承人。岳飛聆聽了宗澤最后的心聲,從『唾手燕云』的壯志,到『連結河朔』的遠謀,從治軍的整肅,到律己的嚴格,岳飛身上處處保留著宗澤的遺風余烈。  

   

后來,南宋學者評論說,宗澤『雖身不及用,尚能為我大宋得一岳飛』?! ?/STRONG>

   

   

虞允文(1110—1174年),南宋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進士,歷任通判、知州等四川地方官。紹興二十八年,改任秘書丞,開始到南宋朝廷任職。  

   

紹興三十一年(1161)十月,金主完顏亮率大軍渡淮南侵,南宋都城臨安一片慌亂,許多官員把家屬送出京城,以便隨時逃跑。宰相陳康伯堅持抗戰,起用病中的老將劉锜擔負起江淮前線的全面抗金重任。但淮西主帥王權聽到金軍渡淮,隨即望風逃竄,金軍如入無人之境,直抵長江北岸。宋高宗為應付危急局勢,任命知樞密院事葉義問為督視江淮軍馬,中書舍人虞允文任參謀軍事,臨江督戰?! ?/STRONG>

   

紹興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初,葉義問、虞允文趕到建康府(今江蘇南京),王權的部下已經從長江以北撤退到長江南岸的東采石,王權也已被罷建康府御前諸軍都統制職,改調李顯忠接任,但還未到任?! ?/STRONG>

   

葉義問派虞允文到東采石犒師,并前往蕪湖催促李顯忠趕快前來上任。但當虞允文到達東采石時,見逃到江南的王權部下將士,群龍無首,三五成群地散坐路邊,騎兵已沒有了馬匹,士氣十分低落。遙望長江北岸,金營遍野,“金主亮登高臺,張黃蓋,被金甲,據胡床而坐”,而宋軍將士卻已經在商量如何逃跑?! ?/STRONG>

   

身任參謀軍事的文官虞允文,立即召集原王權部下的將官,告以只能死里求生,奮起抗敵,遂即整頓隊伍,并于長江南岸山間布陣,但水軍雖有戰船卻不敢出擊,虞允文立即命令當涂民兵登船,共準備同抗擊金兵。金主完顏亮親自指揮金軍渡江,“一瞬間,七十余舟已達南岸,其登岸者與官軍戰”,宋軍將官時俊在虞允文的激勵下,“手揮雙長刀出陣奮擊,士皆殊死戰,無不一當百,俘斬略盡”,金軍敗退,登船北逃,又遭到南宋民船的攻擊,金兵紛紛落水,約有4000 多金兵死在長江中。  

   

次日,虞允文又派遣盛新率船隊出擊北岸的楊林渡口,擊敗金國水軍并燒毀金軍渡江用的船只,完顏亮渡江南侵的計劃破滅,遂移師揚州,企圖改由此渡江南犯。  

   

這就是著名的宋金“采石之戰”,也是南宋愛國文臣虞允文取得的唯一的抗金戰績?! ?/STRONG>

   

當新任建康都統制李顯忠率部趕到東采石時,采石之戰已經結束,虞允文隨即率李顯忠的部將李棒的一萬六千人及戰船百艘,前往鎮江與劉锜會兵抗金。宋軍嚴陣以待,憑借長江天險,來阻止金軍渡江。暴虐成性的金主完顏亮限令金軍將士在三天內渡江,如到期仍未突破宋軍的長江防線,將格殺勿論。當時女真皇族完顏烏祿(漢名雍)已經乘完顏亮南侵之機在金國后方自立為帝(即為金世宗)。金軍將士知道完顏亮說到做到,而鑒于采石渡江戰敗的教訓,顯然難以按期渡江。金軍將士為了活命,于是合謀殺死完顏亮而后撤軍,歸附完顏烏祿(漢名雍)?! ?/STRONG>

   

紹興三十二年(1162)六月,宋高宗趙構退位當太上皇,趙眘(原名趙瑗)即位,是為宋孝宗。南宋帝位從此歸屬于宋太祖的后裔。宋孝宗胸懷大志,傾向抗金復國。不久,主張抗金的宰相張浚去世,宋孝宗轉而依靠在采石之戰中成名的文臣虞允文?! ?/STRONG>

   

虞允文于乾道五年(1169年)升任右相兼樞密使,乾道八年升任左丞相。宋孝宗決定采取分別從江淮、四川東西兩路攻金的策略,因而任命虞允文為四川宣撫使。此前一年,宋孝宗還將三衙之一的侍衛馬軍司移屯建康(今江蘇南京),以建康作為宋軍東路的前進基地。但是,虞允文到四川后,卻遲遲未能確定出兵的日期,而且不久即于淳熙元年(1174年)病死,使得宋孝宗與虞允文相約東西兩路攻金的戰略落空?! ?/STRONG>

   

   

前面提到,在南宋初年,比較著名的將帥主要有岳飛、韓世忠、吳玠、劉锜、張俊、劉光世。岳飛、吳玠的一些戰功事跡,在其他章節中已經有不少篇幅的說明,這里不再專門描述。  

   

下面依次介紹一下韓世忠、劉锜、劉光世、張俊的戰功事跡:  

   

韓世忠(1189—1151年),陜西延安人,出身貧寒。宋徽宗崇寧四年(1105年),韓世忠應募參軍。時西夏入侵,韓世忠奮勇斬將奪關,被提升為小軍官。宣和二年(1120年),韓世忠作為宋軍下級軍官隨同童貫、王淵鎮壓方臘起義,在清溪幫源洞生擒方臘,王淵稱贊他為“萬人敵”,升他為承節郎。宣和三年(1121年),韓世忠又隨同劉延慶進攻遼國,率50余騎奇襲滹沱河,在其他諸路宋軍均大敗的情況下獲得小勝,以軍功升武節郎、武節大夫。  

   

靖康元年(1126年),金軍大舉入侵,宋欽宗繼位,任命韓世忠為單州團練使,守衛滹沱河。時真定(今河北正定縣)被金兵攻克,韓世忠援救守將王淵,亦被圍,但韓世忠趁雪夜率領300人的敢死隊突襲敵營,致敵軍自亂,互相攻殺,敵軍主將竟被刺死,韓世忠得以突圍而出。不久,康王趙構帶著親信汪伯彥等人來到山東濟州(在今山東巨野縣南),韓世忠也率部趕到,加入擁戴趙構為帝的行列。有一萬多金兵趕來追殺,韓世忠負責率軍掩護康王趙構南逃。韓世忠率千人阻擊金兵,突人敵營,斬其酋長,金兵大潰。  

   

公元1127年五月,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年號為建炎元年,趙構即為宋高宗。不久,設立御營軍,宋高宗任命韓世忠為御營軍左軍統制。韓世忠所部隨即成為宋高宗趙構的嫡系部隊。  

   

建炎元年(1127)八月,韓世忠討伐單州(今山東單縣)魚臺、黎驛叛軍,以功升任定國軍承宣使,進入高級武官行列。建炎二年(1128年)正月,韓世忠率部隨宋高宗趙構南遷至揚州,收編流散兵士萬人。不久,韓世忠率部夜襲金將兀室的軍營,被金軍擊敗,隨即收余部數千人回揚州。隨后,韓世忠升任領鄜延路副總管、加平寇左將軍,屯守淮陽(今江蘇邳縣西南)?! ?/STRONG>

   

建炎三年(1129年)正月,金國統帥完顏粘罕(宗翰)攻占徐州,派完顏拔離速、耶律馬五等率軍萬人南下渡過淮河,直奔揚州,完顏粘罕(宗翰)親自率領金軍主力攻擊韓世忠所部,韓世忠兵敗潰散,退往鹽城,金軍追襲部隊長驅南下,宋高宗從揚州渡江逃往鎮江?! ?/STRONG>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宋高宗到達杭州。三月,苗傅、劉正彥發動兵變,宋高宗被迫退位,以年僅3 歲的皇子趙旉即位,隆祐太后孟氏(原哲宗廢后)垂簾聽政。韓世忠在鹽城收集散兵游勇數千人,乘海船到達常熟,得知苗、劉兵變的消息,隨即率軍趕往平江府(今江蘇蘇州)。張俊又借劉寶所部2000 人給韓世忠,韓世忠遂率所部赴往杭州。韓世忠到達秀州(今浙江嘉興),韓世忠妻梁氏自杭州乘馬奔至秀州,傳達孟太后口諭,要韓世忠前往救駕。  

   

建炎三年(1129年)四月初,各路勤王宋軍在韓世忠、張俊、劉光世等將領的率領下,云集秀州。宋高宗在外援的支持下復位,韓世忠、張俊、劉光世率軍進入杭州,韓世忠以功建節,被授予武勝軍節度使。建炎三年(1129年)七月,韓世忠先后擒苗傅、劉正彥,以功被授予武勝軍、昭慶軍兩鎮節度使,升任御營司都統制。  

   

建炎三年(1129年)十一月,完顏兀術(宗弼)親率的金國軍隊主力大舉南侵。駐扎在鎮江的韓世忠也和劉光世一樣,當探知金軍企圖在采石渡江之后,不敢率部去迎擊,卻搶先把所有儲積的物資全部裝入海船,連同全軍人馬,一并運往江陰。不久,金軍渡江并占領建康。接著,宋高宗趙構自明州(今浙江寧波)乘船逃亡海上?! ?/STRONG>

   

建炎四年(1130年)正月,韓世忠奉詔率部進援,到達通惠鎮(今上海青浦北)時,金軍已攻至明州,韓世忠于是請求退守鎮江府(今江蘇鎮江)以阻斷金兵的歸路。金軍雖占領明州(今浙江寧波),但處境日益困難。遙望東海,煙濤微茫,無宋高宗逃帆之影跡;回首西北,山水重沓,卻有岳飛率領的宋軍新興勁旅之阻擊;江南地區密布的河湖,不利女真騎兵的縱橫馳騁;而卑濕的地氣,又造成來自北方的金兵的水土不服;金兵所到之處不斷遭到南宋愛國軍民的英勇抵抗,金軍傷亡慘重,而占領的地區又不能鞏固,無法立足。  

   

金軍統帥完顏兀術(宗弼)終于決定撤兵。因劫掠到的財物過多,如按來路直接北撤,陸運不便,于是金軍繞道大運河,水陸并行,破秀州(今浙江嘉興),陷平江府(今江蘇蘇州),占常州(今江蘇常州),準備自鎮江府(今江蘇鎮江)渡江。完顏兀術(宗弼)對外宣稱“搜山檢海已畢”,用以掩飾其軍事上的失利,同時又在江南地區殘酷地進行焚戮,用以發泄其氣惱和獸性?! ?/STRONG>

   

建炎四年(1130年)三月,完顏兀術(宗弼)率領金軍大隊人馬到達鎮江府,打算滿載擄獲品渡過大江,卻遭到韓世忠所部的攔擊。金軍號稱十萬人,韓世忠所部只有八千余人,若與金軍陸戰,顯然力不從心。韓世忠命令全軍登上戰艦,以水師迎戰陸軍,以己之長,攻敵之短。  

   

完顏兀術(宗弼)只能用小船馳出運河,在金山一帶江面迎戰,屢戰屢敗,十分狼狽。兀術請求韓世忠放金軍過江,韓世忠卻提出了兀術不能接受的條件:放回徽、欽二帝,歸還宋之故土。但韓世忠的海艦尖底,吃水深,無法進入運河。走投無路的金軍退到黃天蕩(今江蘇南京東北),企圖開掘一條河道入江,又遭韓世忠攔截。后來有個漢奸獻策,金軍又另外掘通河道,得以將船只經秦淮河,引入建康(今江蘇南京)城西的江面。韓世忠軍還是溯江趕來邀擊。又有漢奸教金軍乘風用小船向宋軍施放火箭。韓世忠軍原來準備水陸兩棲作戰,其航海巨艦還裝載馬匹、糧食、輜重、軍人家屬等,無風不能行駛,遭敵人攻擊后,韓世忠的巨艦一艘接一艘地著火,只得蔽江而退?! ?/STRONG>

   

黃天蕩之戰前后相持四十多天。韓世忠雖敗猶榮,此戰教訓了金國女真貴族,使完顏兀術(宗弼)等領悟了一個淺顯的軍事常識,在大江上往返,非同兒戲,甚至會有滅頂之災。這就是宋金戰爭史上著名的黃天蕩之戰?! ?/STRONG>

   

建炎四年(1130年)四月到五月,岳飛率領南宋的新興抗金勁旅岳家軍先后與金軍主力部隊作戰幾十次,都取得了勝利。五月中旬,岳家軍乘勝收復了江南地區的戰略要地建康(今江蘇南京),將金兵全部逐出江南。自此以后,金兵再也沒能踏入江南一步。  

   

建炎四年(1130年)六月,南宋朝廷改御前軍為神武軍,韓世忠改任神武左軍都統制。紹興二年(1132年),韓世忠兼任福建、江西、荊湖宣撫副使,鎮壓建州(今福建建甌)范汝為叛亂,又于江西招降流寇曹成,以功升太尉。又鎮壓白面山(今湖南平江)劉忠起義軍。同年九月,升任江南東西路宣撫使,建司建康?! ?/STRONG>

   

紹興三年(1133年)三月,韓世忠升開府儀司三司為“使相”,韓世忠改任鎮江、建康府、淮東宣撫使,置司鎮江,負責江、淮下游防務。  

   

紹興四年(1134年)九月下旬,金軍由左副元帥完顏訛里朵(宗輔)、右副元帥完顏撻懶(昌)和元帥左都監完顏兀術(宗弼)三大將統率,偽齊軍由劉麟指揮,分路渡過淮河。他們采納偽齊悍將李成的意見,遠遠地避開岳家軍在湖北襄漢一帶的防區,以免岳飛出兵,使自己腹背受敵。  

   

紹興四年(1134年)十月,宋高宗趙構一面讓宋軍將士抵抗金國、偽齊聯軍,同時又派魏良臣、王繪等大臣前往金軍統帥撻懶處求和。臨行前宋高宗囑咐他們:“卑辭厚禮,朕且不憚,如歲幣、歲貢之類,不須較”,宋高宗還要他們向金人解釋,南宋派岳飛收復襄陽諸郡,沒有其他用意,只因偽齊“李成侵犯不已”(《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80)?! ?/STRONG>

   

在趕往金軍大營的路上,魏良臣、王繪等人在大儀鎮遇到韓世忠所部。韓世忠命令部下裝出要收拾行李南撤的樣子,同時把宋高宗命令他撤到長江以南的手詔拿出來,讓魏良臣等人看看。魏良臣等人走后,韓世忠馬上命令部下在大儀鎮擺好五陣,設下埋伏二十多處?! ?/STRONG>

   

南宋使臣魏良臣、王繪等人過了大儀鎮,首先見到作為金軍先鋒的金將聶兒孛堇。聶兒孛堇質問他們:皇帝何在?韓世忠何在?宋朝有多少兵馬?還別有用心地問到“秦中丞何在”?王繪回答說:皇帝現在在臨安,韓世忠正在從大儀鎮南撤,秦檜現“帶職奉祠”。聶兒孛堇立即責問說:聽說秦檜當了宰相,又被罷職。秦檜是個好人,你們為什么要罷免他?王繪又告訴他說:秦檜是當過宰相,但過了一年,他“堅欲求去”,并非有其他原因(《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81)?! ?/STRONG>

   

秦檜被罷官的消息雖然讓金人不高興,但是韓世忠正在從大儀鎮南撤的消息卻讓金將聶兒孛堇喜出望外。聶兒孛堇馬上率領金軍的先頭部隊趕往大儀鎮,另外一個金將撻孛也率軍前往。  

   

等到金軍全部進入埋伏圈,韓世忠立即揮旗鳴鼓,伏兵四起,并且宋軍的旗色與金人的旗色混同,金軍大亂。韓世忠命令精銳部隊背嵬軍『各持長斧,上揕人胸,下斫馬足。敵被甲陷泥淖,世忠麾勁騎四面蹂躪,人馬俱斃,遂擒撻孛也等二百余人』,韓世忠部將董旼追擊至天長東北的鴉口橋,再敗金軍,又俘獲女真兵40 多人。接著韓世忠親自率軍乘勝追擊到淮河南岸,『金人驚潰,相蹈藉,溺死甚眾』。這就大儀鎮之戰。  

   

紹興六年(1136年),南宋朝廷授予韓世忠武寧、安北軍節度使,京東、淮東路宣撫處置使,屯駐楚州(即山陽,今江蘇淮安) 。對于那些膽小怯戰的將士,韓世忠命令把他們打扮成婦女,然后設酒宴,鼓樂相聞,讓他們知恥而后勇。韓世忠不僅與部下同甘共苦,而且還召集流民,通商惠工,把楚州建成軍事重鎮。  

   

紹興十年(1140年)五月,金國單方面撕毀和約,兵分四路南侵,再次興兵大舉攻宋。金將聶黎孛堇負責進攻南宋的京東路。韓世忠在那里擊敗來犯的金軍,接著,韓世忠親自率軍自楚州北上,乘勝攻取海州,接著圍攻淮陽,久攻不克,但是在泇口鎮、潭城、千秋湖等地接連擊敗金軍的援軍。  

   

紹興十一年(1141年)四月,秦檜采納其黨羽范同的建議,密奏宋高宗,以酬賞拓皋之捷為名,召張俊、韓世忠、岳飛等南宋三大將并赴行在臨安,論功行賞,趁機解除三大將的兵權。宋高宗完全同意。不久,三大將被授予有職無權的樞密府高官,但他們的實際帶兵權卻都被解除了?! ?/STRONG>

   

岳飛在三大將中年紀最輕,由于十多年來的東征西討,屢立戰功,功勛卓著,從一名普通士兵成長為一員聲名顯赫的大將,得以與資歷比較老的張、韓并列,而功勞和威望更在張、韓之上。張、韓都為此心懷不平。岳飛覺察到這一點,但岳飛以抗金大局為重,謙虛謹慎,以長輩之禮對待張、韓,并經常寫信向張、韓問候和贈送一些戰利品,以表敬意。后來,韓世忠為岳飛的謙遜態度和團結精神所感動,在抗金事業上又志同道合,所以很快地就消除了嫌怨。然而,張俊是個貪功忌賢的卑鄙小人,張俊不但不體察岳飛這一片心意,反而認為岳飛是在炫耀戰功,于是更加忌恨岳飛。  

      

在解除三大將的兵權之后,宋高宗、秦檜還企圖利用三大將之間的矛盾,使其互相殘害,圖謀先利用張俊和岳飛陷害韓世忠,然后利用張俊謀害岳飛,最后再找借口把張俊也干掉?! ?/STRONG>

   

紹興十一年(1141年)五月,秦檜以南宋朝廷的名義派張俊、岳飛出使楚州,即以檢閱為名,搜集韓世忠的過錯,網羅罪狀,然后吞并韓世忠的軍隊。剛直的岳飛聽了秦檜的話后,非常氣憤,立即反駁秦檜,還當面戳穿了秦檜的罪惡陰謀。岳飛還表示絕不與秦檜同流合污,不愿做任何對不起同僚的事情。秦檜見岳飛不肯附和,就更加痛恨岳飛。張俊與韓世忠是雙重的兒女親家,但是為了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見利忘義的卑鄙小人張俊卻秉承了宋高宗、秦檜的旨意,竭力地去執行秦檜的陰謀。  

   

按照秦檜的預謀,唆使韓世忠的老部下淮東總領胡紡出面,誣告韓世忠親將耿著,『謂著倡言以撼軍心,圖叛逆,且謀還世忠掌兵柄,將遂以左證上逮世忠』(《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41)。岳飛到達楚州,得知秦檜、張俊唆使韓世忠的老部下誣告韓世忠一事之后,就立即寫信派人飛報韓世忠?! ?/STRONG>

   

韓世忠接到岳飛的信后,又驚又急,馬上求見宋高宗趙構,大哭大鬧,伏地表述自己的心跡。由于過去苗、劉兵變時,韓世忠救駕有功,加上韓世忠原本就是宋高宗的嫡系,而且宋太祖立有“不得殺大臣”的誓約,同時,陷害韓世忠的陰謀已經被岳飛及時揭穿,要是再蠻干下去,可能會產生嚴重的惡果,宋高宗趙構不得不考慮這些問題。所以,他聽了韓世忠的話后,便若無其事地說:有這樣的事嗎?第二天,“詰檜,且促具著獄”。宋高宗趙構既然沒有點頭要殺害韓世忠,秦檜自然不敢自作主張。結果,耿著免死,以刺配流放了事,韓世忠也逃過一劫?! ?/STRONG>

   

正是由于岳飛的剛正不阿,才使宋高宗、秦檜一伙要陷害韓世忠和收拾韓家軍的罪惡活動,受到重大的阻礙。秦檜對三大將的圖謀未能完全實現,岳飛對韓世忠的關照固然起了作用,而宋高宗其實也不想殺兩位苗劉之變時的救駕功臣。  

   

當秦檜密謀羅織罪名陷害韓世忠之時,岳飛曾經通風報信,救了韓世忠一命。作為南宋三大將之一的卑鄙小人張俊卻把岳飛派人送信給韓世忠之事告知秦檜,秦檜聞訊,勃然大怒,更加憎恨岳飛。秦檜便把岳飛作為下一個陷害的目標,必欲置之于死地。  

   

紹興十一年(1141年)五月,『詔韓世忠聽候御前委使』,實際是將韓世忠職務架空。韓世忠仍反對向金乞和,堅持『不以和議為然』『力陳秦檜誤國,詞意剴切』。『檜由是深怨世忠』,秦檜唆使其黨羽彈劾韓世忠。韓世忠看到宋高宗的態度與秦檜的陰謀,怕自己重蹈岳飛的覆轍,于是『力求閑退』,請求辭去樞密使之職?! ?/STRONG>

   

紹興十一年(1141年)十月,韓世忠罷樞密使,以醴泉觀使、奉朝請。韓世忠“自此杜門謝客,絕口不言兵,時跨驢攜酒,從一二童奴游西湖以自樂,平時將佐,罕得見其面”?! ?/STRONG>

   

紹興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韓世忠已罷官賦閑,以躲避秦檜的迫害。但是,因為岳飛的深冤,韓世忠仍鼓起勇氣,不計個人安危,前去質問秦檜。秦檜冷冰冰地回答:『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豁n世忠“艴然變色”,憤憤不平地說:『相公!‘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在冤殺岳飛之后,根據紹興十一年(1141年)達成的宋金和議,南宋收三大將兵權,金國明確要求南宋不得罷免秦檜的相位。有了金國主子撐腰,秦檜當上了宋高宗無法罷免的終身宰相,秦檜自此專權18年,權勢如日中天。韓世忠為岳飛的冤案打抱不平,曾當面指責過秦檜,『攖檜怒』。韓世忠又『抵排和議,觸檜尤多』。當時,有人勸韓世忠不可得罪秦檜,但韓世忠錚錚鐵骨,公然表示自己決不『畏禍茍同』秦檜。由于秦檜的權勢顯赫,大將『多曲徇檜茍全』,韓世忠卻不理會他,除『一揖外,未嘗與談』, 秦檜一直很恨他。他雖沒有象岳飛那樣被投進監牢,但也被『解兵罷政,臥家十幾年』?! ?/STRONG>

   

紹興十三年(1143),韓世忠被封為咸安郡王。紹興二十一年(1151)八月,韓世忠去世。韓世忠臨終前對看望他的人說:『吾以布衣百戰,致位王公,賴天之靈,保首領沒于家, 諸 君尚哀其死邪』,對奸相秦檜害死岳飛之事仍念念不忘。  

   

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追封韓世忠為蘄王;淳熙三年(1176),賜謚忠武。  

   

   

劉锜(1098—1162年),宋朝德順軍(今寧夏隆德)人,出生于將門。父劉仲武,曾隨童貫西征,后來以功被授予瀘川軍節度使。宋徽宗宣和年間,經高俅推舉,劉锜當了一個小軍官?! ?/STRONG>

   

公元1127年五月,宋高宗即位,錄用劉仲武的后人,劉锜出任岷州(今甘肅岷縣)知州、隴右都護。在與西夏的戰爭中,劉锜多次獲勝,西夏人小孩兒啼哭,父母用“劉都護來!”嚇唬,可以止啼。  

   

建炎三年(1129年),為了減輕宋軍在江淮戰場上的壓力,南宋朝廷派知樞密院事張浚兼任川、陜宣撫處置使,全權負責川陜戰事,準備在四川、陜西開辟新戰場以牽制金軍的兵力。張浚很賞識劉锜,任命劉锜為涇原經略使兼謂州(今甘肅平涼)知州?! ?/STRONG>

   

建炎四年(1130年)九月,宋軍與金軍在富平(今陜西富平東北)展開一場規??涨暗拇髸穑p方投入的兵力多達幾十萬。劉锜作為一員偏將,“身先士卒”殺敵。宋金兩軍激戰半日,勝負未分。當時完顏兀術(宗弼)指揮的左翼金軍抵擋不住宋軍的攻殺,節節后退。兀術陷入重圍,其部將韓常被流矢射中了一只眼睛。韓常好不容易才沖破重圍,與兀術一起死里逃生。但金將婁室比較熟悉陜西宋軍的戰法,婁室指揮右翼金軍與劉锜的涇原軍力戰,拼命穩住陣腳,逐步扭轉了戰場形勢。宋金兩軍激戰到午后,金軍又投入了預備隊,向趙哲的環慶軍發起攻擊。趙哲是文官,帶兵打仗是外行。戰斗激烈之時,趙哲擅自離隊。環慶軍的戰斗力遠遜于涇原軍,加上趙哲離隊,環慶軍一下子就被金軍沖垮了。環慶軍一垮,宋軍士卒潰逃,影響了整個戰局。其它各軍軍心動搖,也紛紛潰敗下來,一直逃到邠州。金軍贏得了富平之戰的勝利,但自身傷亡也很慘重,無力追擊宋軍,于是打掃戰場,休整軍隊?! ?/STRONG>

   

張浚下令將趙哲斬首,趙哲部屬慕容洧在慶陽叛變,進攻環州,金兵乘機攻打渭州。張浚命令劉锜救渭州。劉锜留李彥琪守環州,但李彥琪降金,環州失守。劉锜因回救不及而被降職為綿州(今四川綿陽)知州兼沿邊安撫使?! ?/STRONG>

   

紹興三年(1133年),劉锜復官。同年冬,金軍攻占和尚原(今甘肅寶雞西南)。宋軍重新調整防務,劉锜負責龍州(今四川平武)至茂州(今四川茂縣)一帶的防務。紹興四年(1134年)三月,川陜宣撫司都統制吳玠抗擊金兵于仙人關(今陜西略陽西北),劉锜奉令馳援,與吳玠會師。不久,從四川回到南宋朝廷的使者極力稱贊劉锜,宋高宗于是下令將劉锜召到朝廷,授予他江東路副總管一職。從此,劉锜離開西北,轉而在東南戰場上建功立業。  

   

紹興六年(1136年)二月,因宋高宗的心腹楊沂中出征,任命劉锜暫時代理楊沂中,負責提舉宿衛親軍,說明宋高宗對劉锜相當信任?! ?/STRONG>

   

紹興七年(1137年)正月,當宋高宗巡幸到平江府(今江蘇蘇州)時,王彥所部與解潛部屬械斗,解潛被罷職,王彥也被罷兵權而改為出任地方官。接著,宋高宗下令把王彥的八字軍和解潛的軍隊一并交給劉锜統率。劉锜于是將兩支軍隊淘汰老弱,整編為六軍十二將,共六千人。其中的前護副軍,即王彥“八字軍”。從此以后,劉锜獨立成軍?! ?/STRONG>

   

紹興十年(1140年)五月中旬,新任東京副留守兼節制軍馬劉锜,奉命率四萬宋軍前往東京駐防。剛由水路抵達順昌(即潁州,今安徽阜陽),就傳來了金軍占領東京開封的消息。接著,金軍繼續向南進軍,攻占陳州(即今河南淮陽)。距陳州三百里的順昌成了宋金對峙的前沿陣地?! ?/STRONG>

   

順昌知府陳規向劉锜問計,劉锜說:“順昌城如果有糧,那么我就可以與你共守” ,陳規說:“有幾萬斛大米”,劉锜說:“可以了”。在大敵壓境之際,劉锜沉著果斷,親自視察城內外的防御工事和地形,鑿沉船只,加高加厚城墻。號召將士同心協力,保衛順昌城。劉锜還將自己的全家老少都搬到一座廟里,在門口堆滿干柴,囑咐衛兵,萬一城被金軍攻破,即放火焚燒他全家,以此激勵將士誓死保衛順昌城。根據地形和兵力,分派五將把守城門。派出偵探,不斷偵察金軍動向。在金軍到來之前,初步完成了防御準備?! ?/STRONG>

   

紹興十年(1140年) 5月25日 ,金軍數千游騎渡過潁河,進迫順昌城郊。宋軍伏兵活捉金軍千戶2人。劉锜從俘虜口供中了解到金軍韓、翟二頭領帶領部分兵力在距城30里的白沙渦安營扎寨。劉锜乘敵軍初至無備,派兵千余乘夜劫營,激戰到次日凌晨,宋軍首戰告捷。金軍殘兵于 5月27日 逃到陳州,向其龍虎大王及三路都統葛王完顏褒報告了慘敗的經過,金軍主力隨即迅速向順昌集結?! ?/STRONG>

   

紹興十年(1140年) 5月29日 ,三萬多金軍四面包圍了順昌城。當初準備防守時,劉锜命令在城邊筑羊馬垣,在垣上打洞為門。到了這個時候,劉锜率軍從西門迎戰,躲在羊馬垣后面列陣,金兵放箭,不是從羊馬垣的上面射到城墻上,就是射在垣上,卻射不到宋軍。城墻上的宋軍以強弩勁弓還擊,箭如雨下,金軍死傷甚眾,被迫后撤。劉锜抓住戰機,乘勢以步兵出擊,金軍潰亂,倉皇渡水逃命,溺死甚眾?! ?/STRONG>

   

順昌被圍第四天,金軍援兵接連而至,一部分金軍扎營于距順昌20里的東村。順昌處于金軍的鐵壁合圍之中。金軍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攻城上,卻忽略了對營寨的防守。劉锜利用雷雨天氣,派驍將閻充選拔五百壯士組成敢死隊,每人帶上一個用來可以發聲的玩具“嘂”,乘黑夜突入金營。金營里一片漆黑,閃電亮的時候敢死隊員就都奮擊殺敵,閃電停則敢死隊員都藏起來不動,金兵大亂。百人敢死隊吹“嘂”為號集合并相互配合,金兵被搞得暈頭轉向,整夜自相殘殺,結果一夜下來積尸盈野。等到天明,金軍已無力還擊,只得退去?! ?/STRONG>

   

得知金軍進攻順昌失敗,金國統帥完顏兀術(宗弼)率兵十萬晝夜兼程,用不到7天的時間就從東京開封趕到了順昌。與此同時,秦檜卻為宋高宗起草手詔,命令劉锜從順昌撤退,以便那些行動快捷的金國女真騎兵在原野上追殲以步兵為主體的宋軍。劉锜并沒有執行秦檜的命令。劉锜認為如果南撤,不僅前功盡棄,而且一旦被女真騎兵追上,必將全軍覆滅。更為嚴重的是,金軍將占領兩淮,兵臨長江,造成嚴重后果。為今之計,只有“背城一戰,于死中求生”?!端问贰肪?9《高宗本紀》記載:“秦檜奏命锜擇利班師,锜不奉詔,戰益力,遂能以寡勝眾”?! ?/STRONG>

   

 六月七日 ,完顏兀術(宗弼)大軍扎寨于順昌城外的潁水北岸,連營20多里。兀術看到順昌城垣簡陋,竟狂妄地說:順昌城可以用靴尖踢倒?! ?/STRONG>

   

紹興十年(1140年) 六月九日 ,完顏兀術(宗弼)指揮金軍向順昌城發起總攻。這天天明,完顏兀術(宗弼)率金兵渡過潁河,沿城列成陣勢,并吶喊不停,企圖嚇倒順昌城內的軍民。城內宋軍絲毫不為所動,一心一意迎戰。此時正值暑熱天氣,金軍遠道而來,沒有休息即投入戰斗,人困馬乏,只好休兵立營,準備再攻。金兵整夜不敢解甲,宋軍則以逸待勞,輪番在羊馬垣下休息吃飯執勤。盛夏酷署,金軍給養不足,人馬饑渴,大量飲食被宋軍施放了毒藥的水草,中毒病倒者甚眾。清晨涼爽時,劉锜按兵不動,等到正午烈日當空,金兵筋疲力盡,劉锜忽然派出數百人出西門擊敵。又以數千人出南門,也不出聲,沖出去出其不意地就以利斧砍人。宋軍將士皆殊死奮戰,沖入金兵陣中,刀斧齊下,金兵大敗?! ?/STRONG>

   

 六月十日 ,大雨傾盆,天氣對金軍不利,金軍屢攻不下,士卒死亡病疾又多,不得不改變方案,企圖長期圍困順昌,于是移營城西,掘壕列陳,與宋軍對峙。為了推垮金軍,劉锜派100多名騎兵,或乘雨大作,或乘大雨停歇,不間斷地襲擾金軍,重創金軍于城外,讓金兵得不到休息。   

   

 六月十一日 ,金軍中又打響戰鼓,劉锜不動聲色,密切注視金軍動向,并撫恤陣亡將士家屬,激勵宋軍士氣。金軍久攻不下,士氣低落,兀術開始引兵退走。劉锜乘機全軍出動,尾隨追擊,大敗金軍。  六月十二日 ,金國統帥完顏兀術(宗弼)被迫率殘部自順昌撤離,退守東京開封府?! ?/STRONG>

   

劉锜所部倚仗城池固守,并利用暑熱天氣,以逸待勞,以少擊眾,終于大敗金國精銳的主力部隊,取得了順昌大捷。  

   

在順昌大戰之后,劉锜派左軍和右軍護送家屬、傷員及輜重等先行,按宋廷接二連三的命令,撤往長江以南的鎮江府(今江蘇鎮江)。而留在淮河以北的順昌府(即潁州,今安徽阜陽)的兵力所剩不多,劉锜本人率領剩下的一萬幾千人馬,留駐順昌府,既不違詔北進,也未遵命南撤。劉锜自順昌一戰成名,聲價百倍,頗為躊躇滿志,事實上已無意于另立新功,加上兵力不足,故劉锜余部長期龜縮在順昌城內?! ?/STRONG>

   

紹興十一年(1141年)初,宋金淮西戰事頻繁,宋軍先在柘皋之戰中取勝,然而主帥張俊根據不確實的情報,以為敵人已經退兵,張俊想獨吞戰功,于是命令非其嫡系的劉锜先行撤軍。不久,張俊派出的嫡系親信王德和楊沂中所部六萬多人遭到金軍伏擊,幾乎全軍覆滅。失利。  

   

對宋軍戰敗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的張俊、楊沂中等人,卻在回朝之后彈劾劉锜在濠州作戰不力,誣蔑岳飛逗留不進。秦檜支持張俊、楊沂中等人的說法,于是解除劉锜兵權,改命劉锜擔任荊南府知府。樞密副使岳飛上奏請求朝廷留劉锜掌兵,但是宋高宗不許。不久劉锜又被改授一個閑差。  

   

關于紹興十一年(1141年)淮西戰事中,張俊與劉锜的矛盾,可以參見《宋史》卷366《劉锜傳》:  

   

   『諸軍進退多出于張俊,而锜以順昌之捷驟貴,諸將多嫉之??∨c沂中為腹心,而與锜有隙,故柘皋之賞,锜軍獨不與?! ?/STRONG>

   

  居數日,議班師,而濠州告急。俊與沂中、锜趨黃連埠援之,距濠六十里,而南城已陷。沂中欲進戰,锜謂俊曰:「本救濠,今濠已失,不如退師據險,徐為后圖?!怪T將曰:「善?!谷龓浂ψ愣鵂I,或言敵兵已去,锜又謂曰:「敵得城而遽退,必有謀也,宜嚴備之?!箍〔粡?,命沂中與德將神勇步騎六萬人,直趨濠州,果遇伏敗還。  

   

  遲明,锜軍至藕塘,則沂中軍已入滁州,俊軍已入宣化。锜軍方食,俊至,曰:「敵兵已近,奈何?」锜曰:「楊宣撫兵安在?」俊曰:「已失利還矣?!硅熣Z?。骸笩o恐,锜請以步卒御敵,宣撫試觀之?!硅燋庀陆栽唬骸竷纱髱涇娨讯?,我軍何苦獨戰?」锜曰:「順昌孤城,旁無赤子之助,吾提兵不滿二萬,猶足取勝;況今得地利,又有銳兵邪?」遂設三覆以待之。俄而俊至,曰:「諜者妄也,乃戚方殿后之軍爾?!硅熍c俊益不相下?! ?/STRONG>

   

  一夕,俊軍士縱火劫锜軍,锜擒十六人,梟首槊上,余皆逸。锜見俊,俊怒謂锜曰:「我為宣撫,爾乃判官,何得斬吾軍?」锜曰:「不知宣撫軍,但斬劫砦賊爾。」俊曰:「有卒歸,言未嘗劫砦?!购粢蝗顺鰧?。锜正色曰:「锜為國家將帥,有罪,宣撫當言于朝,豈得與卒伍對事?」長揖上馬去。已,皆班師,俊、沂中還朝,每言岳飛不赴援,而锜戰不力。秦檜主其說,遂罷宣撫判官,命知荊南府。岳飛奏留锜掌兵,不許,詔以武泰之節提舉江州太平觀』  

   

劉锜原來的地位和聲望并不高,順昌大捷,使他一戰成名。順昌之戰是防御性的戰役,縱觀劉锜的軍事生涯,也只有此仗打得出色。往后紹興十一年柘皋之勝和濠州之敗,已大不如前。二十年后,金主完顏亮率軍大舉南侵,劉锜敗于淮東,軍事聲譽更是一落千丈。  

   

   

   

劉光世(1089—1142年),宋朝保安軍(今陜西志丹)人,出生于將門世家。劉光世的老爸劉延慶,在宋徽宗時任侍衛馬軍副都指揮使?! ?/STRONG>

   

宣和三年(1121年),劉光世跟隨老爸劉延慶,鎮壓方臘起義,立下戰功。宣和四年(1122年)七月,宋軍應宋金“海上之盟”攻遼,童貫任宣撫使,劉延慶任宣撫司都統制,為宋軍主帥,統兵10 萬。劉光世隨父攻取易州(今河北易縣),升領承宣使,進入高級武官行列。在進攻遼國南京(今北京地區)的戰役中,劉延慶派遣劉光世率軍為后繼去增援攻城的宋軍,但是劉光世違約未到達,致使先行攻入城內的宋軍失援而敗,這成為宋軍攻遼戰敗的原因之一,劉光世被降官三級,連累他的老爸劉延慶一起降官。  

   

靖康元年(1126年),西夏應金國之約攻宋以牽制宋軍,劉光世率部迎敵,在陜西杏子堡擊敗西夏軍,以功升任侍衛馬軍司次長官。靖康元年(1126年)十一月,金軍再次圍攻宋朝都城東京開封,劉光世老爸劉延慶負責守御北城。不久,金軍攻陷開封,劉延慶及長子劉光國率兵突圍逃跑,被金軍追上殺掉。靖康之變發生時,劉光世所帶領的援軍還在趕往東京開封的路途中。得知開封被金軍攻陷的消息以后,劉光世隨即中止行軍,駐扎在遠離開封的陜西。  

   

公元1127年四月下旬,劉光世接到康王趙構兵馬大元帥府的命令,即率部前往濟州保護康王趙構。不久,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將靖康二年改為建炎元年,成了南宋的開 國之 君,后廟號稱宋高宗。劉光世所部隨即成了宋高宗趙構的嫡系軍隊?! ?/STRONG>

   

建炎元年(1127年)八月,劉光世討平山東賊寇李昱,以功升領奉國軍節度使,成為南宋第一個建節的將領。同年十月,宋高宗趙構逃到揚州,任命劉光世為滁濠太平州、無為軍、江寧府制置使,劉光世先后擊敗賊寇張遇、李成。  

   

建炎二年(1128年)年底,在攻陷山東東平府之后,金軍隨即準備攻打宋高宗趙構臨幸的行都揚州。建炎三年(1129年)正月上旬,金軍攻到泗州境內,尋找合適碼頭以渡過淮河?! ?/STRONG>

宋高宗趙構這時所倚靠的武裝力量,是劉光世的部隊。他命令劉光世帶領一萬多人馬北上,到淮河邊堵截準備渡河南下的金兵?! ?/STRONG>

   

當初在靖康之變中,劉光世的老爸和大哥突圍逃命的時候,因為沒有女真騎兵速度快而被金兵追上斬殺。這件事情讓劉光世患上了“恐金癥”,劉光世心有余悸,十分畏懼金兵。此后,出兵打仗的時候,出于持重保命的考慮,劉光世總是命令部將率領一部分軍隊在前面開道打頭陣,劉光世自己則率軍躲在后面,遠離主戰場。而對于金兵,劉光世更是怕得要命,只要聽說金兵打過來了,劉光世趕快拼命逃竄。  

   

由于出身官宦世家的劉光世貪圖享樂、養尊處優、貪生怕死,向來害怕金兵,作戰更是不敢當先,嚴重打擊了將士們的士氣。在既沒有抵達淮河南岸也沒有看見女真兵馬的影子的情況下,劉光世的部隊就全部潰散而逃了。金國五千女真騎兵因此得以順利地渡過淮河,南下攻占天長。接著,金國騎兵奔襲南宋小朝廷所在的揚州。關于此事,《宋史》卷369《劉光世傳》記載:『帝在揚州,金騎掩至天長,光世迎敵,未至而軍潰。帝倉卒渡江』。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初,前方軍情極端緊急,年僅22歲的宋高宗趙構還在行宮淫樂,內侍突然密報金兵即將殺到揚州,宋高宗趙構頓時嚇成了陽痿,喪失生育能力。宋高宗趙構驚惶失措,來不及召集大臣會商,便立即穿上戎裝,騎馬出城,搶先逃命?! ?/STRONG>

   

建炎三年(1129年)三月,御前軍統制苗傅和副統制劉正彥在臨安(今杭州)發動了兵變,殺死了宋高宗的寵臣、作惡多端的御營都統制王淵,并派兵包圍了宦官康履的家,殺死內侍多人。苗、劉還在臨安城內張貼榜文歷數宋高宗趙構的罪狀:重用黃潛善、汪伯彥等權奸,寵信宦官,以致『奸臣誤國,內侍弄權』,貪污腐化,禍國殃民,老百姓災難重重,痛苦無邊,『數路生靈,無罪而就死地,數百萬之金帛,悉皆委棄,社稷存亡,懸于金人之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21)?! ?/STRONG>

      

當時,宋高宗趙構親自召見了苗、劉。他倆見到宋高宗時,又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厲聲責備宋高宗任用奸佞、賞罰不公、誤國誤民,說將士有功者得不到獎賞,而宦官沒有功勞卻得到美官。黃潛善、汪伯彥『誤國至此,猶未遠竄』,王淵『遇敵不戰,因交康履,乃除樞密院』。苗、劉對宋高宗表示極大的失望和不滿,并公然宣稱:『上不當即大位,將來淵圣(宋欽宗)皇帝來歸,不知何以處』“(《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21)。接著,苗、劉迫使宋高宗退位,另立宋高宗趙構三歲的兒子為帝,由孟太后垂簾聽政?! ?/STRONG>

   

苗、劉兵變發生后不久,南宋大臣張浚、呂頤浩等隨即命令韓世忠、張俊、劉光世、辛道宗等將領,帶兵前去“勤王”。接到張浚發來的“勤王”命令之后,劉光世拒不從命。后來,呂頤浩派使者再三勸說,劉光世這才出兵“勤王”。而在進軍的過程中,劉光世出于持重考慮,選派一些散兵游勇到前面去打游擊,劉光世自己率大軍殿后。不久,劉光世會同韓世忠、張俊所部,合力擊敗叛軍。苗、劉兵敗逃離,后被俘殺。宋高宗趙構這才恢復了帝位。因救駕有功,劉光世升為太尉、御營副使。不久,南宋朝廷設御前巡衛軍,以劉光世為都統制,兼任兩浙路安撫使,又加開府儀同三司為使相?! ?/STRONG>

   

建炎三年(1129年)秋,在宋高宗趙構接連向金國最高統治者們上書乞哀之際,金國女真貴族們又出動了大軍,還帶上在燕、云、兩河等地強征的剃頭簽兵,以四太子完顏兀術(宗弼)為統帥,再次大舉南侵攻宋。江南戰場的金軍分兵兩路。西路的金軍由完顏拔離速、耶律馬五等指揮,在建炎三年(1129年)十月,由黃州(今湖北黃州)渡江,先后攻入江西、湖南和湖北三路,一路燒殺劫掠,然后北撤。駐江州(今江西九江)的劉光世軍聞風逃竄,致使金軍在西路的一支偏師得以橫行幾千里。只是南方一些村民自動組織抵抗,才使那些金兵遭受一些損失,而有所忌憚?! ?/STRONG>

   

南宋初年,長江北岸的淮東地區作為屏障和緩沖地帶,對于在江南地區立足未穩的南宋政權來說,無疑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直接關系到南宋政權的安危。建炎四年(1130年)夏 ,金軍統帥撻懶(完顏昌)率大軍圍攻淮河和大運河交匯處的戰略要地楚州(今江蘇淮安),形勢十分危急!  

   

 宋高宗 君臣委派劉光世出兵,讓劉光世統率各路軍馬共同救援楚州(又名山陽,今江蘇淮安)。劉光世前后接到通過金字令牌快遞緊急發來的五道宋高宗親筆手詔,十九道樞密院札,命令劉光世盡快出兵救援楚州。宋高宗在其中一份手詔寫道:『唇亡之憂,于卿為重。宜速前渡大江,以身督戰,庶使諸鎮用命。戮力盡忠,亟解山陽之圍?!弧 ?/STRONG>

   

然而,官宦世家的劉光世貪圖享樂、養尊處優、貪生怕死,向來害怕金兵,作戰更是不敢當先。劉光世只派部將王德和酈瓊率一支偏師渡江北上,劉光世自己卻帶著大部隊賴在長江南岸的鎮江府(今江蘇鎮江)。王德和酈瓊率偏師渡江北上,卻故意繞道避開金兵的兵鋒,不久就找借口渡江南下,無功而返。據《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記載:『(建炎四年八月甲午)兩浙安撫使劉光世畏金人之鋒,不能援揚、楚,但遣統制官王德、酈瓊將輕兵以出?!弧端问贰肪?69《劉光世傳》記載:『時金兵留淮東,光世頗畏其鋒,楚州被圍已百日,帝手札趣光世援楚者五,竟不行;但遣王德、酈瓊將輕兵以出,時奏殺獲而已?!弧 ?/STRONG>

   

在其他一些宋將或臨陣退縮或不戰而逃的情況下,岳飛卻不畏艱難險阻,率領岳家軍一支孤軍渡江北上救援楚州(今江蘇淮安),接連與金兵交戰。岳家軍當時剛組建不久,兵力不多,只有一支孤軍在長江以北的淮東地區苦戰,并且錢糧供應很緊張。面對這些嚴峻形勢,岳飛接連向當時全權負責救援淮東地區的長官劉光世發出兩封公牘,申述自己孤軍奮戰的困難處境。在公牘中,岳飛捐軀赴國難之激切心情,溢于言表,岳飛不敢奢望劉光世親率數萬大軍渡江北上增援,只希望劉光世能夠調一兩千兵力、借十幾天的軍糧給岳家軍,這樣岳飛才好激勵將士們奮勇殺敵,解救承州和楚州的危難?;蛘撸垊⒐馐懒硗獠钋惨幻y制官,率軍和岳飛所部協調作戰。然而,如此懇切的、最低限度的請求,到了劉光世的兩浙西路安撫大使司,便如石沉大海,杳無回音。  

   

在勢孤援絕的嚴峻形勢下,岳飛仍然激勵岳家軍將士,殊死苦斗,接連向金軍發起進攻,三戰三捷。宋高宗了解了岳家軍在孤立無援的形勢下孤軍奮戰殺敵的情況之后,很感動地給岳飛發了一份御札,以示勉勵和慰問?! ?/STRONG>

   

然而,駐守楚州(今江蘇淮安)宋軍的困境卻不可能因岳家軍幾千孤軍的出戰而有所改善。楚州被金兵圍攻了一百多天,楚州城內的宋朝軍民在趙立的指揮下,誓死保衛楚州。但堅持到建炎四年(1130年)九月底,終因寡不敵眾,楚州城被金兵攻陷?! ?/STRONG>

   

楚州失守后,金軍統帥完顏撻懶(昌)接著又調集重兵南下,向承州(今江蘇高郵)附近的岳家軍幾千孤軍猛撲。岳飛當時已經接到了退守通州和泰州的指令,便指揮幾千名將士撤退。岳家軍在回師南下的途中,屢次擊退金兵的攻擊,金兵傷亡甚多,不得不暫時終止追擊。岳飛的部隊終于全軍退回泰州。   

   

對于劉光世違抗朝廷命令,拒不渡江救援楚州的罪責,大臣趙鼎主張嚴加查辦,但是宋高宗卻認為讓劉光世全權負責救援淮東地區這一任務事關重大,擔心如果對劉光世的要求太嚴、責罰太重,劉光世會因心里不安而引發事端。于是,宋高宗不僅對劉光世違命不救楚州之事姑息遷就,而且還勉勵嘉獎劉光世,命令劉光世指揮各路宋軍,合力保衛宋軍在長江北岸僅存的泰州(今江蘇泰州)和通州(今江蘇南通)兩地?! ?/STRONG>

   

劉光世對南宋朝廷發下的純粹是照顧臉面的嘉獎,卻并不感恩戴德。對于宋高宗保衛通、泰兩州的指示,劉光世更是置若罔聞,不作任何應援措施。劉光世依然既不發一只一卒渡江援助,更不關心通、泰兩州的防務?! ?/STRONG>

   

當時,泰州城無險可恃,無糧可守,岳飛的兵力又與金軍相差極其懸殊。岳飛接到命令,要他『可戰即戰,可守即守』,如不可守,則保護百姓,撤退到江岸的沙洲。來犯的金軍,在數量上占有絕對的壓倒性優勢,岳飛明白自己一支孤軍是無法招架得住的。于是,岳飛下決心放棄泰州,以免自己這支抗金生力軍被來勢洶洶的金國女真軍全部吃掉?! ?/STRONG>

   

建炎四年(1130年)十一月初,岳飛被迫放棄泰州城,率軍退保泰興縣的柴墟鎮。然后又從那里分批渡江,移屯于長江南岸的江陰軍境內。柴墟鎮有一道城墻。岳家軍依托柴墟鎮的舊城,抗擊金軍,掩護江北的幾十萬百姓和軍隊家屬渡江南撤。金國女真人的大軍很快開來,與岳家軍在南霸塘展開激戰。岳飛身中兩槍,受傷幾十處,仍然指揮岳家軍將士死戰,終于擊退金兵,很多金兵斃命于河里,『河流為丹』,岳家軍也傷亡慘重。建炎四年(1130年) 十一月七日 ,岳飛率軍作為最后一批南撤者自柴墟鎮渡江。  

   

紹興元年(1131年)初,金軍渡過淮河大舉南侵,長江北岸的真州、揚州都缺少守將,南宋朝廷詔令劉光世兼任淮南、京東路宣撫使,置司揚州,負責真州、揚州一帶的防務。但是劉光世畏懼金兵,既不愿負責長江以北的防務,更不敢呆在長江北岸,故違令不就職?! ?/STRONG>

   

紹興二年(1132年),金軍已經全部撤退到淮河以北,南宋朝廷詔令劉光世兼任淮南、京東路宣撫使,置司揚州,負責長江以北的真州、揚州一帶的防務。但是劉光世畏懼金兵,感到江北不安全,于是不斷找借口推辭,拒不到任,還希望南宋朝廷能夠讓他繼續留在長江以南的兩浙西路做官。朝臣們為此彈劾劉光世,劉光世趕快給宋高宗趙構送上一大批金銀財寶和稀世寶物,于是此事不了了之。不久,大臣呂頤浩又彈劾劉光世養了一大批只拿俸祿卻避敵畏戰的冗兵冗將,軍費開支大,勞民傷財,卻不能報效國家,請求淘汰冗員,核實軍需。宋高宗趙構包庇劉光世,不但沒有淘汰冗員,反而給劉光世調撥了更多錢糧。  

   

紹興三年(1133年)九月,南宋朝廷調整江防部置,劉光世改為江東、淮西宣撫使,置司池州,負責江東、淮西地區的防務;十月,偽齊軍隊渡過淮河南犯,劉光世趕緊移駐建康(今南京)。劉光世打仗不在行,但是邀功請賞卻爭先恐后。不久,偽齊軍自長江以北不戰而退,當時守在長江以南的劉光世趕緊上奏自己的“大功”,還要求朝廷封賞他那無尺寸功的兒子。有官員認為劉光世徇私舞弊,于是朝廷暫時沒有批準劉光世的請求?! ?/STRONG>

   

當時劉光世、張俊、韓世忠等資歷最老的三大將相互傾軋,并且彼此間存在仇怨和罅隙,宋高宗趙構得知后勸他們『先國家而后私仇』,于是他們三個不得不握手言和。劉光世妻妾成群,還特地請求皇帝封他最寵愛的三個小老婆為“孺人”。劉光世十分富有,占有良田萬頃,但是他仍不滿足,還上奏請求換取更多的良田,有官員上奏認為劉光世擾民,于是朝廷沒有批準他的請求。  

   

紹興四年(1134年)三月,負責保衛四川的宋將吳玠率軍在仙人關一帶擊敗完顏宗弼(兀術)率領的號稱十萬之眾的金軍,使金軍再次遭受慘敗。紹興四年(1134年)五月至七月,岳飛率軍主動發起了第一次北伐。岳家軍將士英勇善戰,接連擊敗金國和偽齊的聯軍,收復包括戰略要地襄陽在內的襄漢六郡,這是南宋開國八年以來第一次收復大片失地。  

   

半年之間,在西部和中部戰場接連兩次大敗,使金國統治者和偽齊政權頭目惱羞成怒,急于報復。但是,金國和偽齊已無勇氣與西部戰場的吳玠軍,中部戰場的岳家軍再次硬拼,只能避實擊虛,向東部的淮南東、西路進攻。兩淮距離南宋朝廷所在的臨安府(今浙江杭州)最近,往往成為金國、偽齊攻宋的主戰場?! ?/STRONG>

   

紹興四年(1134年)九月下旬,金軍由左副元帥完顏訛里朵(宗輔)、右副元帥完顏撻懶(昌)和元帥左都監完顏兀術(宗弼)三大將統率,偽齊軍由劉豫的兒子劉麟指揮,分路渡過淮河。他們采納偽齊悍將李成的意見,遠遠地避開岳家軍的防區,以免岳飛出兵,使自己腹背受敵。劉豫在出兵前還發布偽詔,揚言要『直搗僭壘,務使六合混一』?! ?/STRONG>

   

消息傳來,南宋小朝廷“舉朝震恐”。很多官員建議宋高宗解散“百司”,遠逃避敵。惟獨宰相趙鼎反對說:『戰而不捷,去未晚也?!划敃r東南地區有韓世忠、劉光世和張俊三支大軍,另加楊沂中神武中軍等,兵力總計十五萬人以上,比西部戰場的吳玠,中部戰場的岳飛多了好幾倍,然而在失敗主義情緒的籠罩下,連淮南東、西路也守不住。   

   

劉光世按照不戰而逃的慣例行事,趕緊從長江以北撤退到長江以南,把整個淮南西路拱手讓給敵軍。狡猾的張俊表面上說『避將何之』,但主張劃江而守,『當聚天下兵守平江,俟賊退,徐為之計』,回避自己一軍與敵對抗。張俊還以『墜馬傷臂』為藉口,拒不出兵渡江。趙鼎發怒,派人監督張俊發兵,并奏請嚴懲張俊,但因宋高宗的姑息遷就,也毫無結果,不了了之。韓世忠軍在大儀鎮、鴉口橋和承州獲得三次小勝,然而終究獨力難支。最后,張俊軍退守常州,韓世忠軍退守鎮江府,劉光世軍退守建康府,他們只能憑藉長江天塹來阻遏敵人?! ?/STRONG>

   

李綱向南宋朝廷上奏建議說:『岳飛新立功于襄漢,其威名已振,陛下倘降明詔,遣岳飛以全軍間道疾趨襄陽,搗潁昌以臨畿甸,電發霆擊,出其不意;則偽齊必大震懼,呼還丑類,以自營救,王師追躡,必有可勝之理』,『此上策也』。參知政事沈與求也對宋高宗說:『諸將之兵,分屯江岸,而敵騎逡巡淮甸之間,恐久或生變。當遣岳飛自上流取間道,乘虛擊之,敵騎必有反顧之患。』  

   

李綱與沈與求的意見,可謂不謀而合。宋高宗表面上也同意沈與求的建議,說『當如此措置,兵貴拙速,不宜巧遲』。其實,宋高宗在東部戰場聚集如此眾多兵力的情勢下,仍不放心,還要調岳飛那支當時不足三萬人的軍隊赴援。宋高宗寫手詔給岳飛說:『近來淮上探報緊急,朕甚憂之,已降指揮,督卿全軍東下。卿夙有憂 國愛 君之心,可即日引道,兼程前來。朕非卿到,終不安心,卿宜悉之。』在宋高宗偏安一隅的消極防御軍事思想指導下,只能頭疼醫頭,腳痛治腳,絕不會采納李綱提出的上策?! ?/STRONG>

   

岳飛當然不能完全遵照宋高宗的命令行事而“全軍東下”,岳飛以一半兵力部署襄漢一帶的防務,命令徐慶和牛皋帶二千多騎兵為先鋒,自己和李山等部將率大軍為后繼,馳援淮西。   

   

廬州知州、兼淮南西路安撫使仇悆正處于險境。兩三個月以來,劉光世作為上級不斷發命令強迫仇悆焚燒積聚,放棄廬州(今安徽合肥)。仇悆拒絕執行劉光世的錯誤軍令?! ?/STRONG>

   

最后,劉光世竟然派部將張琦帶領幾千兵士趕到廬州城,企圖以武力劫持仇悆,脅迫他帶頭逃跑。仇悆大怒,說:『若輩無守土責,吾當以死殉國!寇未至而逃,人何賴焉!』張琦只好一走了之。仇悆召募廬州和壽州(今安徽鳳臺)守軍幾百人,加上二千鄉兵,幾次打退來犯之敵。  

   

紹興四年(1134年)十二月,偽齊劉麟又增兵攻打廬州(今安徽合肥),完顏兀術(宗弼)親自率金軍為后繼,形勢危急。仇悆以為只能實踐以死殉國的諾言了。岳家軍猛將徐慶和牛皋率領部伍及時趕到廬州(今安徽合肥),使仇悆喜出望外?! ?/STRONG>

   

岳家軍匆忙吃完午飯,留下一部分人守城,一部分人在城南扎營,其余緊急出城迎敵。牛皋命令部下展開“岳”字旗和“精忠岳飛”旗示敵,五千敵騎大為驚愕,他們料想不到會在此地出現岳家軍。不足兩千人的岳家軍騎兵展開隊形,以少擊眾,與敵軍短兵相接,前后交鋒三個回合,所向披靡。但金國、偽齊聯軍也迭退更進,沒有潰散。突然,徐慶墜下馬來,敵騎一擁而上,企圖活捉或殺害他。牛皋眼明馬疾,搶先趕到,將徐慶扶掖上馬,連殺幾個敵人。牛皋脫去頭鍪,大聲呼喝:『我牛皋也,嘗四敗兀術,可來決死!』牛皋舞矛直貫敵陣。岳家軍的騎士形成一股不可阻擋的鐵流,將敵軍沖得七零八落,潰不成軍。戰斗從申時打到酉時,斬殺敵人一批將領,活捉八十多名敵騎兵,奪得八十多匹戰馬。徐慶和牛皋率軍追奔三十多宋里,才收兵回城。   

   

仇悆贊嘆岳家軍驍勇善戰,寫信向岳飛致謝,信中特別表彰了牛皋的功勞。在徐慶和牛皋軍立功之翌日,岳飛親率大軍來到廬州,再次擊破敵軍?! ?/STRONG>

   

金、齊聯軍既無力渡江,又敗于廬州,歲末嚴寒,大雪紛飛,糧餉不通,野無所掠,只能殺馬作食。漢族簽軍極為憤恨,有的甚至向金將遞送匿名信,說眾人被驅逼到如此地步,如果渡江,一定活捉酋領們獻給南朝。女真兵也叫苦連天。此時,又傳來了金太宗病危的消息?! ?/STRONG>

   

金軍統帥完顏訛里朵(宗輔)、完顏撻懶(昌)和完顏兀術(宗弼)再也不敢停留,慌忙撤兵。劉麟接到撤退命令,立即拋棄全部輜重,晝夜兼程,一口氣逃奔二百余里。偽齊“六合混一”的大話至此成為笑柄?! ?/STRONG>

   

岳飛在敵人撤退后,率全軍的一半人馬暫駐江南東路的池州。張俊和劉光世為敷衍朝廷,虛報戰功,趕緊乘機派兵渡江北上,想抓幾個跑得慢的敵兵以邀功請賞。劉光世的副手王德率部趕到廬州。王德也感到很難堪,他對部屬說:『當事急時,吾屬無一人渡江擊賊。今事平方至,何面目見仇公耶!』  

   

廬州之戰并非大戰,卻是擊破了金、齊聯軍的最后一次攻勢。岳家軍的東援,也適同劉光世和張俊的怯戰避敵,形成鮮明對照。在東部戰場三大主力退縮江南之際,岳飛以孤軍進援,保全淮南西路的首府廬州,對扭轉戰局有重要影響?! ?/STRONG>

   

公元1135年(南宋紹興五年,金國天會十三年)正月,金太宗完顏吳乞買(漢名晟)去世,完顏吳乞買的侄孫,年僅16歲的完顏合剌(漢名亶)即位,廟號金熙宗。此后金國內部政局不穩,上層派系斗爭很激烈,金國統治集團內部的紛爭接連不斷?! ?/STRONG>

   

作為金太祖完顏阿骨打(漢名旻)的嫡系孫子,金熙宗雖然年幼,卻不愿聽任金國統帥完顏粘罕(漢名宗翰,本名粘沒喝)的擺布。金熙宗即位不久,便依靠宗室政要的勢力,采用明升暗降的方法,奪去了曾經執掌金國軍政大權多年的的完顏粘罕的實權,并解除了他的都元帥之最高軍職。不久,右副元帥完顏撻懶(昌)和元帥左監軍完顏兀術(宗弼)成為金國最有權勢的將領。  

   

金國扶植的劉豫偽齊政權自紹興四年冬大敗之后,用一年多時間重整軍備以恢復元氣,不料又接連遭到岳家軍的猛烈攻擊,偽齊軍隊損失慘重。劉豫不肯善罷甘休,但因自己沒有足夠的軍力,不得不向金國父皇帝求援。但是,劉豫原先竭力奉承的完顏粘罕(宗翰)等人已失去權勢。劉豫此次告急求援,幾乎受到全體女真貴族的冷遇。特別是最早扶植劉豫的完顏撻懶(昌),對劉豫背棄自己,另投新主的行為,十分憎恨。金國不再為劉豫出兵攻宋,只是觀望形勢。劉豫求援碰壁后,焦躁萬分,決定鋌而走險。  

   

紹興六年(1136年)九月間,劉豫強行簽發鄉兵二十萬,號稱七十萬,分兵三路,進犯淮南西路。劉豫還派遣鄉兵,身穿女真“胡服”,在京西各州縣往來招搖,詭稱金軍已到,既為偽齊軍壯膽,又借以恫嚇宋軍?! ?/STRONG>

偽齊頭目劉豫虛張聲勢、色厲內荏的攻勢,居然嚇壞了宋朝的不少文官武將?! ?/STRONG>

   

駐守淮西的張俊和劉光世首當其沖,他們故意虛報敵情,夸大敵勢,爭先恐后地要求增兵,其實不過是為逃跑制造借口。南宋朝廷時任左相趙鼎是個搖擺于抗戰和投降之間的人物。趙鼎加入朝廷后,曾做過兩件好事:一是舉薦岳飛收復襄漢六郡;二是在紹興四年冬金和偽齊聯軍南侵時,力主抗擊。如今他卻完全信從張俊和劉光世的謊報,匆忙做出三項決定:第一,允許劉光世、張俊等軍撤至長江以南;第二,火速調遣岳家軍東援淮西;第三,宋高宗的“行在”自平江府(今江蘇蘇州)撤回臨安府(今浙江杭州)。這些決定當然正中宋高宗的下懷。   

   

不久,南宋朝廷中的主戰派文臣右相張浚抵達鎮江府,得到了并無金軍配合南侵的確切情報,而偽齊劉麟的中路軍不過六萬人,認為是個不應錯過的良機。張浚正準備部署反擊,宋高宗、趙鼎等人卻已經驚慌失惜。于是,張浚連忙上奏說,淮南的駐軍是為了屏蔽長江,如果張俊、劉光世等率軍撤退到長江以南,那么淮南失守,則長江天險與敵人所共有。偽齊軍占據淮西,因糧就便,江南又如何能夠守得住?現在合兵掩擊淮西敵寇,可保必勝。若有退卻之意,大勢必將無法挽回。張浚還反對岳家軍東援,說:『今岳飛之軍控制上流,利害至大。倘使之全軍而來,萬一虜、叛出沒此處,何以支捂?其為患害與淮西同?!凰胃咦诘弥獰o金軍南下的確訊,才安定了一顆惶恐的心,轉而同意張浚的主見。  

   

紹興六年(1136年)十月,張浚派人以嚴令制止劉光世退軍江南:『若有一人渡江,即斬以殉!』 宋高宗也以御筆交付張浚:『有不用命,當依軍法從事!』   

   

已撤離廬州(今安徽合肥)的劉光世為之大驚失色,知道這次再也不能按擁兵玩敵、不戰而逃的舊例行事了。﹛《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05紹興六年九月庚寅,《朱文公文集》卷95張浚行狀,《梁溪全集》卷91《奏陳防秋利害札子》﹜  

   

劉光世對部屬們大聲呼喊:『汝輩且向前,救取吾首級!』﹛你們大家不得再退,趕快向前進軍,好保住我的腦袋!﹜  

   

王德和酈瓊的前鋒部隊在壽春府霍丘縣(今安徽霍邱縣)等地擊敗劉麟率領的偽齊軍,遏制了偽齊的攻勢。楊沂中會合張俊部將張宗顏等,在定遠縣附近的藕塘大敗劉猊軍。偽齊的進犯很快被擊退,但宋軍的追擊和反攻也并不順利。劉光世追趕劉麟,遭到伏擊,損兵折將,連他本人也險些被俘。張俊和楊沂中合兵攻打壽春府,也不克而還?! ?/STRONG>

   

早在南宋前期,出身官宦世家的大將劉光世貪圖享樂、養尊處優、貪生怕死,向來害怕金兵,作戰更是不敢當先。出兵打仗的時候,出于持重保命的考慮,劉光世總是命令部將率領一部分軍隊在前面開道打頭陣,劉光世自己則率軍躲在后面,遠離主戰場。而對于金兵,劉光世更是怕得要命,只要聽說金兵打過來了,劉光世就趕快拼命逃竄。劉光世向來畏懼金軍,每逢奉詔移駐前線,大多不奉詔而設法退避,治軍不嚴,不少流寇、叛軍樂于投靠他,因而他的軍隊人數越來越多。他統帥的五萬大軍成了“軍律不整”的驕兵悍將,打起仗來不行,欺侮百姓、騷擾地方卻很兇。劉光世還經常虛報軍額,多占軍費。大臣們對他深為不滿,朝野上下頗有怨言。但宋高宗考慮到南宋政權基礎還不穩固,劉光世所部仍是需要依靠的軍事力量之一,不僅設法滿足其后勤軍需的供應,還不斷給劉光世加官進爵,以防止其部屬潰散后復為流寇或投奔偽齊?! ?/STRONG>

   

紹興六年十二月,右相兼都督張浚上奏指出:『劉光世驕惰不戰,不可為大將,請罷之』(《宋史》卷369《劉光世傳》)。而左相趙鼎則認為:劉光世『將家子,將率士卒多出其門下,若無故罷之,恐人心不可』。  

   

紹興七年二月,宰相張浚再次上奏:彈劾劉光世『沉酣酒色,不恤國事,語以恢復,意氣拂然,乞賜罷斥,以儆將帥』,右司諫陳公輔則彈劾劉光世畏敵怯戰、不守廬州(《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07,卷109)。劉光世也早已厭倦了戎馬生涯,陶醉于酒色之中,對于光復國土、抵御外侮之類毫無興趣。在聽到朝廷想要將他罷官風聲之后,正中劉光世的下懷。劉光世倒是不貪戀權位,馬上上書,稱自己身體不好,希望能安排一個閑職。  

于是,宋高宗趙構順水推舟,將劉光世罷為少師、萬壽觀使,其部隸屬都督府。劉光世罷官賦閑的時候,宋高宗趙構還賞賜給了他一批珍寶古玩,劉光世大喜,津津有味地把玩到了后半夜四更時分,就是賞玩了一夜,天都快亮了。這種表現,令皇帝相當滿意?!荷弦酝婧梦飻捣N賜之,光世大喜,秉燭夜觀,幾至四更』(《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09)。   

   

在南宋所謂的“中興四將”之中,劉光世浪得虛名,幾乎沒有什么抗金業績可談,純粹是個多余的擺設。   

   

編著《宋史》的元朝史官在《劉光世傳》的結尾對劉光世的生平事跡作了一個總結:  

   

『光世在諸將中最先進。然律身不嚴,馭軍無法,不肯為國任事,逋寇自資,見詆公論。嘗入對,言:「愿竭力報國,他日史官書臣功第一?!沟墼唬骸盖洳豢赏綖榭昭?,當見之行事。」建炎初,結內侍康履以自固。又蚤解兵柄,與時浮沉,不為秦檜所忌,故能竊寵榮以終其身,方之韓、岳遠矣?!?  

   

﹛劉光世在南宋諸將中資歷最老,最早被提拔。但是他不能嚴于律己,治軍放縱無法紀,不肯根據朝廷的任命去前方就職,見到金兵就躲得遠遠的以保全自己,所以遭到當時公眾輿論的貶斥。  

   

劉光世曾經與宋高宗交談,劉光世說:「我愿意竭力報效國家,希望史官以后能夠在史書中將我的功勞排在第一位。」宋高宗回答說:「你不能只說空話,應當先做出些實際行動來?!埂 ?/STRONG>

   

建炎初年,劉光世暗中結交宋高宗寵信的內侍康履,以求保全自己的富貴。劉光世后來又盡早解除兵權,甘于世俗同流合污,就連權奸秦檜也不忌恨他,所以他能夠騙取榮華富貴,并能夠善終。與奮不顧身地報效國家的大將韓世忠、岳飛比起來,劉光世實在是差得太遠了!﹜  

   

這就是畏敵如虎的庸將懦夫劉光世,在既沒有抵達前線也沒有看見金兵的影子的情況下,他帶領的一萬多軍隊就全部潰散而逃,致使金國五千騎兵順利地渡過淮河、奔襲南宋小朝廷所在的揚州,害得宋高宗趙構嚇成了陽痿?! ?/STRONG>

   

這就是畏敵如虎的庸將懦夫劉光世,剛聽到金國和偽齊的聯軍出動的消息,就不戰而逃,趕緊從長江以北撤退到長江以南,把整個淮南西路拱手讓給敵軍?! ?/STRONG>

   

這就是畏敵如虎的庸將懦夫劉光世,聽到金國和偽齊的聯軍出動的消息,不但自己抱頭鼠竄、拼命逃跑,而且還不許別人報國殺敵,甚至派部將帶領幾千兵士趕到廬州城,企圖以武力劫持堅持抗敵的廬州知州仇悆,以武力脅迫仇悆帶頭逃跑。結果遭到仇悆的嚴詞訓斥:『若輩無守土責,吾當以死殉國!寇未至而逃,人何賴焉!』    

   

這就是畏敵如虎的庸將懦夫劉光世,當得知岳家軍獲勝、金國和偽齊聯軍敗退之后,就趕緊派兵渡江北上,想乘機抓幾個跑得慢的敵兵以敷衍朝廷、虛報戰功、邀功請賞。甚至連他的副手王德也很難堪地說:『當事急時,吾屬無一人渡江擊賊。今事平方至,何面目見仇公耶!』  

   

這就是畏敵如虎的庸將懦夫劉光世,不僅一個怕金兵怕得要命,而且還害怕金人扶植的傀儡偽齊的軍隊,聽說偽齊號稱幾十萬人的烏合之眾殺過來了,就趕緊要放棄淮西、退避江南,在接到宋高宗和時任宰相張?!喝粲幸蝗硕山?,即斬以殉』『有不用命,當依軍法從事』的嚴詞軍令之后,為了保住自己的腦袋,驚慌失措地對部屬們大聲呼喊:『汝輩且向前,救取吾首級!』  

   

就是這樣一個“沉酣酒色,不恤國事”、貪財好利、養尊處優、貪生怕死的萎靡不振之徒,竟然被不學無術的“無知小丑”先生吹捧成非同尋常的人物!  

   

就是這樣一個怕金兵怕得要命的庸將懦夫劉光世,打仗時躲在后方,一再違抗朝廷的命令,拒不前往一線,聽到金兵殺來了,就抱頭鼠竄、拼命逃跑,竟然被不學無術的“無知小丑”先生當成了“名將”!  

   

就是這樣的一個幾乎沒有什么抗金業績可談的浪得虛名之徒劉光世,竟然被不學無術的“無知小丑”先生吹捧成“抗金功績不低于岳飛的名將”!  

   

   

張俊(1086—1156年),宋朝成紀(今甘肅天水)人,曾當過盜匪。宋徽宗宣和年間,張俊作為一小兵隨軍進攻夏人仁多泉,始授承信郎,成為級別最低的小武官。北宋末年,張俊參與鎮壓京東、河北起義軍,立下戰功,升為武德郎。  

   

靖康元年(1126年),張俊守衛東明縣城(今河南蘭考北),以功升至武功大夫。同年五月,張俊跟隨河北、河東路制置副使種師中救援被金軍圍攻的太原,種師中兵敗被殺,張俊率所部數百人突圍南逃。靖康元年(1126年)十二月,康王趙構來到大名府,張俊跟隨信德知府梁楊祖率兵到大名“勤王”,康王趙構見張俊長得英俊魁梧,于是就提升他為后軍統制。靖康二年(1127年)正月,張俊率部鎮壓起義軍李昱、張遇于任城(今山東濟寧),之后升至拱衛大夫?! ?/STRONG>

   

公元1127年五月,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將靖康二年改為建炎元年,即為宋高宗。張俊被任命為御營前軍統制,張俊所部隨即成了宋高宗的嫡系軍隊。建炎元年(1127年)七月起,張俊率部多次討平叛軍、起義軍,升觀察使,成為高級武官。建炎二年(1128年)五月,張俊率部鎮壓秀州(今浙江嘉興)徐明起義,又升承宣使?! ?/STRONG>

   

建炎三年(1129年)三月,苗傅、劉正彥在臨安(今浙江杭州)發動兵變,張俊當時駐軍吳江,隨即率部退回平江府(今江蘇蘇州),跟隨南宋大臣張浚平叛。接著,張浚命令韓世忠、張俊、劉光世、辛道宗等將領,帶兵前去“勤王”。苗、劉兵敗逃離,后被俘殺。宋高宗趙構這才恢復了帝位,張俊救駕有功,得以加官晉爵,被授予鎮西軍節度使、御前右軍都統制,不久又改任浙東制置使?! ?/STRONG>

   

建炎三年(1129年)十一月,完顏兀術(宗弼)率軍突破宋軍的長江防線,金軍攻入江南。宋高宗趙構得知金軍渡江消息,便采納宰相呂頤浩的建議,從臨安(今浙江杭州)退到明州(今浙江寧波),再從明州航海南逃。張俊任浙東制置使,負責掩護宋高宗趙構逃亡?! ?/STRONG>

   

完顏兀術(宗弼)占領臨安之后斜卯阿里和烏延蒲盧渾帶四千騎兵追捉宋高宗趙構。金軍的這支偏師經國長途奔波,已成強弩之末。在明州城下,金軍自高橋鎮攻西門,張俊部將劉寶,會同楊沂中所部合力抗擊金軍,知州劉洪道也率州兵助戰,在宋軍優勢兵力的合擊之下,金軍的這支偏師戰敗,死傷千余。這一小捷就是后來被南宋小朝廷所吹捧的張俊明州戰功。正逃亡海上的宋高宗趙構聞知,十分欣喜,趕快下詔把張俊等人吹捧表揚了一番?! ?/STRONG>

   

﹛張俊報說殺敵近千人,然而所得女真“帶環首領”,即耳戴金銀環的首級只有兩級。因金軍中各民族成員一律辮發,故以耳戴金、銀環作為識認女真人首級之標志(參見《會編》卷3,卷28,《梁溪全集》卷171《靖康傳信錄》)。此后,明州之戰又被夸大為殺敵幾千以至幾萬的大捷,見周麟之《海陵集》卷23《張循王神道碑》,《宋史》卷369《張俊傳》﹜  

   

建炎四年(1130年) 正月初二 ,金軍的一支小部隊再次進犯明州,張俊與劉洪道坐在城樓上,調兵遣將,在宋軍優勢兵力的反擊下,金軍敗退,有不少金兵掉到河里淹死。完顏兀術(宗弼)派軍增援,金軍大舉進攻明州。張俊見勢不妙,急忙找借口撤離明州。張俊一路狂奔,逃往臺州,金軍很快就占領明州。  

   

金軍雖占領明州(今浙江寧波),但處境日益困難。遙望東海,煙濤微茫,無宋高宗逃帆之影跡;回首西北,山水重沓,卻有岳飛率領的宋軍新興勁旅之阻擊;江南地區密布的河湖,不利女真騎兵的縱橫馳騁;而卑濕的地氣,又造成來自北方的金兵的水土不服;金兵所到之處不斷遭到南宋愛國軍民的英勇抵抗,金軍傷亡慘重,而占領的地區又不能鞏固,無法立足。金軍統帥完顏兀術(宗弼)終于決定撤兵。  

   

建炎四年(1130年)三月到四月,完顏兀術(宗弼)率領金軍大隊人馬到達鎮江府,打算滿載擄獲品渡過大江,卻遭到宋將韓世忠所部的攔擊。金軍被困在長江上達48天。這就是宋金戰爭史上著名的黃天蕩之戰?! ?/STRONG>

   

建康府(今江蘇南京)成為金軍在江南僅存的立足據點,對于金軍以后再下江南,吞滅南宋,無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價值。當完顏兀術(宗弼)和韓世忠在長江上相持之際,建康府的金兵在城東北的鐘山、城南的雨花臺構筑大寨營壘,開鑿了兩道護城河,并在山上挖洞,以供“避暑”之用。金人『陸增城壘,水造戰船』,從采石磯渡江北去,繼而復返的隊伍,也絡繹不絕。韓世忠的戰敗,又使金人留駐建康“避暑”的可能性增大了?! ?/STRONG>

   

此時,浮海歸來的南宋小朝廷把越州(今浙江紹興)作為“行在”?!∷胃呔【紝Ⅰv扎在建康府的金軍視為懸在自己頭頂上的利劍,生怕金軍會把建康府打造成下一次進攻江南的基地和跳板。為了驅逐建康府的金軍, 宋高京 君臣幾乎調動了可以動用的全部兵力。南宋朝廷在長江中下游部署了劉光世、韓世忠、張俊這三支部隊。然而將官雖多,卻都擁兵自重,誰都不愿去冒風險去進攻駐扎在建康府的金軍。  

   

 宋高京 君臣任命張俊為浙西路、江東路制置使,除劉光世、韓世忠兩軍外,其他諸將皆受張俊節制,『諸將并受節度』,全權負責收復建康事宜。但是畏懼金軍、膽怯無恥的張俊寧肯任人切齒唾罵,也不敢向建康城前進一步。勇于承擔收復建康重任的,惟有新興的抗金勁旅,——岳飛的岳家軍?! ?/STRONG>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32記載:『(建炎四年四月)時金軍欲以健康為江南立足之地,而統帥張俊畏敵怯戰,故僅有岳飛一軍前往健康。』   

   

建炎四年(1130年)四月到五月,岳飛率領南宋的新興抗金勁旅岳家軍先后與金軍主力部隊作戰幾十次,都取得了勝利。五月中旬,岳家軍乘勝收復了江南地區的戰略要地建康(今江蘇南京),將金兵全部逐出江南。自此以后,金兵再也沒能踏入江南一步?! ?/STRONG>

   

之后,岳飛親自押解著戰俘,前往南宋朝廷當時的行在越州(今浙江紹興)朝見宋高宗趙構。在越州,當時資歷較老、權位較高的宋將張俊與岳飛進行了一番交談,岳飛就宋軍守淮以保江南等重大戰略問題做了透徹的分析,張俊對岳飛在軍事上的遠見卓識,表示十分佩服。宋高宗也對岳飛的看法表示贊許,還嘉獎賞賜了岳飛?! ?/STRONG>

   

沒過多久,張俊就向時任宰相范宗尹舉薦岳飛,『盛稱岳飛可用』,范宗尹為此面奏宋高宗趙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35)。不久,南宋朝廷發表命令給岳飛升官,任命岳飛為通、泰州鎮撫使兼泰州知州?! ?/STRONG>

   

南宋初年,長江北岸的淮東地區作為屏障和緩沖地帶,對于在江南地區立足未穩的南宋政權來說,無疑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直接關系到南宋政權的安危?! ?/STRONG>

   

建炎四年(1130年)夏 ,金軍統帥撻懶(完顏昌)率大軍圍攻淮河和大運河交匯處的戰略要地楚州(今江蘇淮安),形勢十分危急!在 宋高宗 君臣看來,韓世忠軍新敗,元氣尚未恢復,而劉光世與張俊關系不和,故出兵救楚州只能是非此即彼?! ?/STRONG>

   

簽書樞密院事趙鼎先找張俊,想讓張俊出兵去援救楚州(今江蘇淮安)。張俊立即拒絕說:『敵方濟師,撻懶善兵,其鋒不可當。趙立孤壘,危在旦夕,若以兵委之,譬徒手博虎,并亡無益。』  

   

趙鼎繼續勸說:『楚當敵沖,所以屏蔽兩淮,若委而不救,則失諸鎮之心。』張俊找借口推辭說:『救之誠是,但南渡以來,根本未固,而宿衛寡弱,人心易搖,此行失利,何以善后!』  

   

趙鼎再三勸說張俊出兵去救楚州(今江蘇淮安),卻沒有任何結果。最后,趙鼎上奏宋高宗:『江東新造,全籍兩淮,若失楚州,則大勢去矣。是舉也,不惟救垂亡之城,且使諸將殫力,不為養寇自討之計。若俊憚行,臣愿與之偕往?!?  

   

趙鼎懇切地指出,南宋政權剛遷到江南不久,在江南地區立足未穩,南宋政權的存在,需要依靠長江以北的兩淮地區作為屏障和戰略緩沖地帶,如果淮河和運河交接處的戰略要地楚州被金兵攻陷,那么兩淮地區難保,而唇亡齒寒,江南的南宋政權也將直接面臨很大的威脅!  

   

趙鼎還指出,出兵北上之事,不只是要援救楚州這座危城,而且可以促使各路將士盡力抗敵,不放縱金兵,進而給金兵一個教訓。趙鼎還說,如果張俊因害怕金兵而不敢出兵救楚州,那么我趙鼎愿意陪著張俊一起去!   

   

但是,張俊仍然拒不從命,拼命地找借口來推辭。  

   

(參見南宋史學家李心傳所著《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36建炎四年八月己丑)  

   

 宋高宗 君臣無可奈何,只得改派劉光世出兵, 宋高宗 君臣委派劉光世出兵,讓劉光世統率各路軍馬共同救援楚州(又名山陽,今江蘇淮安)。出身官宦世家的劉光世貪圖享樂、養尊處優、貪生怕死,向來害怕金兵,作戰更是不敢當先。劉光世只派部將王德和酈瓊率一支偏師渡江北上,劉光世自己卻帶著大部隊賴在長江南岸的鎮江府(今江蘇鎮江)。王德和酈瓊率偏師渡江北上,卻故意繞道避開金兵的兵鋒,不久就找借口渡江南下,無功而返?! ?/STRONG>

   

在其他一些宋將或臨陣退縮或不戰而逃的情況下,岳飛卻不畏艱難險阻,率領剛組建不久的岳家軍一支孤軍渡江北上救援楚州(今江蘇淮安),接連與金兵交戰?! ?/STRONG>

   

當初,趁金軍渡江的機會,軍賊李成帶著匪軍在南宋轄區內攻城略地,到處殺人放火,大肆搶劫擄掠。李成匪軍先后占據江淮約十個州軍,『』“連兵數萬”,號稱三十萬,有『』“席卷東南之意”,企圖割據稱雄,一時對南宋政權構成重大威脅?! ?/STRONG>

   

紹興元年(1131年)初,南宋任命張俊為江、淮招討使,全權負責征討李成匪軍。張俊頗有怯意,說了一番李成兵多勢盛的話,宋高宗說:『今日諸將獨汝未嘗立功』。張俊最后不得不『恐悚承命』。但經張俊請求,宋廷將陳思恭的神武后軍、岳飛剛組建不久的岳家軍等都調歸張俊指揮﹛《三朝北盟會編》卷141,卷207《岳侯傳》,卷208《林泉野記》,《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37建炎四年九月戊午,卷40建炎四年十二月乙未,卷 4l 紹興元年正月戊申,《宋會要》兵9,10﹜?! ?/STRONG>

   

張俊以岳飛所部為先鋒,擊敗李成部將馬進率領的匪軍。接著,張俊大軍追到筠州,馬進集結幾萬兵力,出城反攻,其軍陣橫亙十五宋里。岳飛、陳思恭兩部與敵人主力激戰,張俊引兵增援,楊沂中又領兵從西山上沖殺下來,夾攻敵軍。馬進匪軍大敗,光是投降和被俘者即達八千人。戰后,張俊害怕降兵反復,命令陳思恭將他們全部坑殺?! ?/STRONG>

   

馬進率殘兵敗將向北逃竄,以尋求李成的救援。岳飛連夜率領將士銜枚急行軍,趕到馬進之前,在朱家山埋伏。待馬進殘部逃到此地,岳飛伏兵齊發,一鼓作氣殲滅殘敵數千,斬敵將趙萬。馬進只剩下十余騎,倉皇逃命?! ?/STRONG>

李成不甘心失敗,留馬進守江州,親自提兵反撲。李成命令部將商元在洪州奉新縣樓子莊的草山依險設伏。張俊大軍由小路沖上山頂,殺敗伏兵,奪取險隘,徹底粉碎李成匪軍的反擊。此戰使張俊得到了“張鐵山”的外號,其實,這主要得力于岳飛等部的奮戰。張俊后來報告朝廷說,此間岳飛功居第一?! ?/STRONG>

   

樓子莊戰斗結束后,李成匪軍的猛將銳卒損折太多,再無還手之力。張俊和岳飛兵分兩路,張俊往東北方向收復江州,岳飛往西北方向追擊李成。李成匪軍逃到洪州武寧縣(今江西武寧縣),適逢修水暴漲,殘兵敗將們還來不及渡河,岳家軍已如神兵天降,李成手下的匪徒們四散奔命,潰不成軍。武寧縣百姓得以免遭荼毒。李成不敢再在江南稍作停留,慌忙退到淮西路的蘄州(今湖北蘄春)。岳飛率軍從武寧縣東進,到江州(今江西九江)與張俊會師。到三月末,江南已無李成匪軍的蹤影?! ?/STRONG>

   

李成在淮西憑借其部屬胡選的軍隊,號稱十余萬,企圖負隅頑抗。宋軍直抵蘄州黃梅縣(今湖北黃梅縣西北),李成匪徒在石幢坡占守山險,投木石阻擊宋軍。最后,張俊大軍實行強攻,大敗李成匪軍,并追殺馬進、孫建等匪軍頭目。李成勢窮力盡,只好逃奔由金國扶植的劉豫偽齊政權。自此以后,李成被迫收斂起割據稱雄的野心,心甘情愿地匍匐于金國“兒皇帝”劉豫的腳下,成為劉豫最得力的爪牙。張俊討伐李成匪軍有功,官升太尉。以后歷任浙西江東宣撫使、淮西宣撫使?! ?/STRONG>

   

紹興四年(1134年)三月,負責保衛四川的宋將吳玠率軍在仙人關一帶擊敗完顏宗弼(兀術)率領的號稱十萬之眾的金軍,使金軍再次遭受慘敗。紹興四年(1134年)五月至七月,岳飛率軍主動發起了第一次北伐。岳家軍將士英勇善戰,接連擊敗金國和偽齊的聯軍,收復包括戰略要地襄陽在內的襄漢六郡,這是南宋開國八年以來第一次收復大片失地。  

   

半年之間,在西部和中部戰場接連兩次大敗,使金國統治者和偽齊政權頭目惱羞成怒,急于報復。但是,金國和偽齊已無勇氣與西部戰場的吳玠軍,中部戰場的岳家軍再次硬拼,只能避實擊虛,向東部的淮南東、西路進攻。兩淮距離南宋朝廷所在的臨安府(今浙江杭州)最近,往往成為金國、偽齊攻宋的主戰場?! ?/STRONG>

   

紹興四年(1134年)九月下旬,金軍由左副元帥完顏訛里朵(宗輔)、右副元帥完顏撻懶(昌)和元帥左都監完顏兀術(宗弼)三大將統率,偽齊軍由劉豫的兒子劉麟指揮,分路渡過淮河。他們采納偽齊悍將李成的意見,遠遠地避開岳家軍的防區,以免岳飛出兵,使自己腹背受敵。劉豫在出兵前還發布偽詔,揚言要『直搗僭壘,務使六合混一』。  

   

消息傳來,南宋小朝廷『舉朝震恐』。很多官員建議宋高宗解散“百司”,遠逃避敵。惟獨宰相趙鼎反對說:『戰而不捷,去未晚也?!划敃r東南地區有韓世忠、劉光世和張俊三支大軍,另加楊沂中神武中軍等,兵力總計十五萬人以上,比西部戰場的吳玠,中部戰場的岳飛多了好幾倍,然而在失敗主義情緒的籠罩下,連淮南東、西路也守不住。   

   

劉光世按照不戰而逃的慣例行事,趕緊從長江以北撤退到長江以南,把整個淮南西路拱手讓給敵軍。狡猾的張俊表面上說『避將何之』,但主張劃江而守,『當聚天下兵守平江,俟賊退,徐為之計』,回避自己一軍與敵對抗。張俊還以『墜馬傷臂』為藉口,拒不出兵渡江。宰相趙鼎發怒,派人監督張俊發兵,并奏請嚴懲張俊,但因宋高宗的姑息遷就,也毫無結果,不了了之?! ?/STRONG>

   

韓世忠軍接連在大儀鎮、鴉口橋、承州挫敗金軍前鋒,獲得三次小勝,但終究獨力難支。最后,張俊軍退守常州,韓世忠軍退守鎮江府,劉光世軍退守建康府,他們只能憑藉長江天塹來阻遏敵人。  

   

宋高宗在東部戰場聚集如此眾多兵力的情勢下,仍不放心,還要調岳飛負責鎮守襄漢的那支不足三萬人的軍隊赴援。岳飛以一半兵力部署襄漢一帶的防務,命令徐慶和牛皋帶二千多騎兵為先鋒,自己和李山等部將率大軍為后繼,馳援淮西。接著,岳家軍將士在廬州(今安徽合肥)擊敗金國和偽齊聯軍的騎兵部隊,擊破了金、齊聯軍的最后一次攻勢。  

   

岳家軍的東援的時候,避敵怯戰的劉光世和張俊已經率軍逃到了長江以南,兩者形成鮮明對照。在東部戰場三大主力退縮江南之際,岳飛以孤軍進援,保全了淮南西路的首府廬州,對扭轉戰局有重要影響?! ?/STRONG>

   

金、齊聯軍既無力渡江,又敗于廬州,歲末嚴寒,大雪紛飛,糧餉不通,野無所掠,只能殺馬作食。漢族簽軍極為憤恨,有的甚至向金軍將帥遞送匿名信,說眾人被驅逼到如此地步,如果渡江,一定活捉酋領們獻給南朝。女真兵也叫苦連天。此時,又傳來了金太宗病危的消息。金軍統帥完顏訛里朵(宗輔)、完顏撻懶(昌)和完顏兀術(宗弼)再也不敢停留,慌忙撤兵。劉麟接到撤退命令,立即拋棄全部輜重,晝夜兼程,一口氣逃奔二百余里。偽齊“六合混一”的大話至此成為笑柄。  

   

聽到金、齊聯軍撤退的消息,張俊和劉光世為敷衍朝廷,虛報戰功,趕緊乘機派兵渡江北上,想抓幾個跑得慢的敵兵以邀功請賞。結果張俊派出的統制張宗顏擊敗在六合追上敵軍殘部,抓到敵軍的兩個小頭目?! ?/STRONG>

   

紹興六年(1136年)九月間,劉豫強行簽發鄉兵二十萬,號稱七十萬,分兵三路,進犯淮南西路。劉豫還派遣鄉兵,身穿女真“胡服”,在京西各州縣往來招搖,詭稱金軍已到,既為偽齊軍壯膽,又借以恫嚇宋軍?! ?/STRONG>

   

偽齊頭目劉豫虛張聲勢、色厲內荏的攻勢,居然嚇壞了宋朝的不少文官武將。駐守淮西的張俊和劉光世首當其沖,他們故意虛報敵情,夸大敵勢,爭先恐后地要求增兵,其實不過是為逃跑制造借口。南宋朝廷時任左相趙鼎是個搖擺于抗戰和投降之間的人物。趙鼎完全信從張俊和劉光世的謊報,匆忙做出三項決定:第一,允許劉光世、張俊等軍撤至長江以南;第二,火速調遣岳家軍東援淮西;第三,宋高宗的“行在”自平江府(今江蘇蘇州)撤回臨安府(今浙江杭州)。這些決定當然正中宋高宗的下懷。   

   

不久,主戰派文臣右相張浚抵達鎮江府,得到了并無金軍配合南侵的確切情報,而偽齊劉麟的中路軍不過六萬人,認為是個不應錯過的良機。張浚上奏說,淮南的駐軍是為了屏蔽長江,如果張俊、劉光世等率軍撤退到長江以南,那么淮南失守,則長江天險與敵人所共有。偽齊軍占據淮西,因糧就便,江南又如何能夠守得???現在合兵掩擊淮西敵寇,可保必勝。若有退卻之意,大勢必將無法挽回。  

   

張浚還反對岳家軍東援,說:『今岳飛之軍控制上流,利害至大。倘使之全軍而來,萬一虜、叛出沒此處,何以支捂?其為患害與淮西同?!哗x《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05紹興六年九月庚寅,《朱文公文集》卷95張浚行狀,《梁溪全集》卷91《奏陳防秋利害札子》﹜宋高宗得知無金軍南下的確訊,才安定了一顆惶恐的心,轉而同意張浚的主見?! ?/STRONG>

   

紹興六年(1136年)十月,張浚命令張俊、劉光世等部反擊偽齊軍,嚴令制止劉光世退軍江南:『若有一人渡江,即斬以殉!』 受張俊節制的楊沂中軍與偽齊劉猊激戰于藕塘(今安徽定遠東南),偽齊軍戰敗,張俊部將張宗顏率軍趕到,兩軍遂共奮擊,偽齊軍大敗,張俊又率主力到達,追擊偽齊軍,與楊沂中軍一直追擊至壽春(今安徽壽縣),這就是“藕塘之戰”?! ?/STRONG>

   

張俊手下的第一名統制,原是認張俊為“阿爹”的庸將田師中。田師中娶張俊亡子之妻,對張俊奉承諂媚,得到張俊的寵信?;次鞅冎?,王德的八千人馬駐扎建康府,無所歸屬。張俊用重金予以收賣王德,方得以有了一員善戰的部將。張俊的行營中護軍擴充到八萬人,裝備也很精良。然而張俊卻將行營中護軍視若私產,抱著一種慳吝的守財奴心理,人馬愈多,裝備愈好,就愈不敢打冒風險的大仗、硬仗。   

   

紹興十年(1140年)五月上旬,金國撕毀和約,大舉南侵。當時順昌保衛戰正在進行中,張俊奉命前去解圍,但是卻一直遷延不行。在金軍全部撤退之后的第十一天,即 六月二十三日 ,張俊部將王德才帶著數千騎兵姍姍來遲,抵達順昌府,算是盡了策應之責,隨即還軍。  

   

閏六月中旬,張俊發兵北上,金國宿州(今安徽宿州)知州馬秦兵敗投降,金國毫州(今安徽亳州)知州酈瓊率眾逃遁,張俊、王德沒有遭到強烈抵抗,就占領了宿州,接著又兵不血刃地開進毫州。毫州百姓激于愛國熱忱,『列香花迎軍』。不料張俊的軍隊『虜掠良人妻妾,奪取財物,其酷無異金賊』,并在數日后班師,『民皆失望』﹛《三朝北盟會編》卷204,230,《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36紹興十年閏六月丙戌,戊戌,庚子﹜?! ?/STRONG>

   

紹興十年(1140年)閏 六月二十六日 ,南宋朝廷前此派出的前往張俊軍中『計議軍事』的樞密都承旨周聿把宋高宗和秦檜所謂的『兵不可以輕動,宜且班師』的“密旨”交給了張俊,張俊心領神會。于是,在紹興十年閏六月的最后一天,張俊、王德等人率軍從宿、毫地區班師,將軍隊撤到淮河以南?! ?/STRONG>

   

張俊僅僅取得了兩次小捷,但邀功請賞卻漫天要價。第一,張俊請求宋廷將王德和田師中升至僅次于節度使的正任承宣使;第二,張俊上報說,行營中護軍竟有四萬多人立“功”,須論“功”行賞。對于張俊的所作所為,就連給秦檜出謀劃策的張嵲也感到憤憤不平,指責張俊『不俟命而擅退師,使岳飛軍孤』『本應罰而反賞』(《紫微集》卷25《為張俊乞賞繳奏》,《為王德田師中除正任承宣匣繳奏狀》,《宋史》卷445《張嵲傳》)。  

   

其實,擅自退兵的指責,也冤枉了張俊。依宋高宗和秦檜的軍事部署,只“令張俊措置亳州”,如今他多取一個宿州,已屬錦上添花,焉有不賞之理。宋高宗向來偏袒張俊,自然慷慨地滿足張俊的請求?! ?/STRONG>

   

在紹興十年戰爭的最后階段,由于岳飛被迫奉命班師,『十年之力,廢于一旦』。在兵力單薄、士氣受挫的不利情勢下,留駐后方的那些宋軍小部隊難以抵擋金軍優勢兵力的反撲,于是宋軍『所得州郡,一朝全休』。金國統帥完顏兀術(宗弼)占到便宜,又趾高氣揚起來。  

   

紹興十一年(1141年)春,金國都元帥完顏兀術(宗弼)以重兵突入淮南西路。由于以往戰事中的損兵折將,此次金軍入侵,名為十三名萬夫長的編額,其實只有九萬人,兵勢非復往年之盛。  

   

南宋在淮南西路駐有三支大軍,淮西宣撫使張俊有兵八萬人,淮北宣撫副使楊沂中有兵三萬人,淮北宣撫判官劉锜有兵約二萬人,總兵力超過其他各大戰區,完全足以抵御金軍的進攻?! ?/STRONG>

   

但是,每逢軍情緊急時,宋高宗最急需的將帥還是岳飛。一道道金字牌傳遞的急件,如星飛電馳,直發鄂州的湖北、京西路宣撫司﹛鄂州即今湖北武昌,當時是岳家軍大本營﹜。宋高宗在手詔中用盡了甘言美語,稱贊岳飛『卿忠智冠世』『朕素以社稷之計,倚重于卿』『破敵成功,非卿不可』『朝夕需卿出師之報』。驚慌失措的神態,躍然紙上?! ?/STRONG>

   

在宋高宗手詔下達之前,岳飛就上奏請求:『令臣提軍前去,會合諸帥,同共掩擊,兵力既合,必成大功』?! ?/STRONG>

   

紹興十一年(1141年) 二月四日 ,岳飛又連發兩奏,說:『虜既舉國來寇,巢穴必虛,若長驅京洛,勢必得利』。這當然是出奇制勝的上策,中國軍事史上早有“圍魏救趙”的成功戰例。雖然金將李成帶領一萬五千多人駐守蔡州,卻決非是岳家軍的對手。  

   

但是,岳飛也了解宋高宗的脾胃,估計到皇帝決不會接受此出奇制勝的上策,故又于當日第二奏中提出了中策。岳飛說:『虜知荊、鄂宿師必自九江進援』『乞且親至蘄、黃,相度形勢利害,以議攻卻。貴得不拘,使敵罔測』。岳飛認為,岳家軍若改由蘄州和黃州一帶渡江,出敵不意,可使金軍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 ?/STRONG>

   

果然不出岳飛所料,宋高宗看到“長驅京、洛”的奏章,當即回絕:『備悉卿意,然事有輕重,今江、浙駐蹕,賊馬近在淮西,勢所當先?!辉诹硪坏朗衷t中,宋高宗批準了岳飛的中策。由于公文往返頗費時日,在宋高宗寫這兩份手詔前,岳飛已于 二月九日 接到宋高宗在 正月二十九日 發出的第一份援淮西手詔,立即上奏,報告本軍『擇定十一日起發,往蘄、黃、舒州界』。這是岳家軍第三次馳援淮西,『見苦寒嗽』的岳飛,親率八千多背嵬鐵騎,以為前驅?! ?/STRONG>

   

紹興十一年(1141年) 二月十八日 ,岳家軍尚未趕到戰場,淮西的宋、金兩軍已在無為軍巢縣(今安徽巢湖)西北的柘皋鎮,展開會戰。柘皋之戰的特點是宋金兩軍的主將張俊和完顏兀術(宗弼)都沒有親臨戰場。張俊名義上是主將,其實與楊沂中、劉锜各自成軍,『不相節制』,只是各軍進退由張俊一人決定。張俊多少有點自知之明,故讓王德負責戰場指揮。張俊素來畏敵怯戰,他未親臨戰場,在某種意義上是成全了這次會戰。參與柘皋之戰的金軍兵力估計只有幾萬人,由完顏阿魯補、韓常等金將指揮,完顏兀術(宗弼)并未參戰?! ?/STRONG>

   

﹛著名歷史學家、宋史研究泰斗 王曾瑜 先生注解:《三朝北盟會編》卷205《淮西從軍記》,《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39紹興十一年二月丁亥,《宋會要》兵14之34,《宋史》卷368《王德傳》,卷369《張俊傳》等明確記載張俊沒有參加此戰。而《會編》卷205,卷219《林泉野記》,《海陵集》卷23《張循王神道碑》卻說張俊親自參戰,系誤。﹜   

   

參加柘皋之戰的宋軍有楊沂中、劉锜兩軍,另加王德所率行營中護軍的一部分,宋軍參戰兵力估汁在十萬左右,比金軍占有優勢。雙方接戰后,金兵依舊用左、右翼拐子馬奔突進擊,宋方的步兵揮長柄大斧迎戰,擊敗了金軍。這也是一場激烈的鏖戰。  

   

柘皋之戰后,金軍退出廬州。張俊根據不確實的情報,以為敵人已經退兵,隨即命令劉锜軍渡江回太平州。張俊自己則準備和舊部屬楊沂中『耀兵淮上』,再行班師,其實是企圖排擠劉锜,獨吞戰功(《三朝北盟會編》卷205《淮西從軍記》)。岳飛兵臨廬州,也接到張俊發來的公文,說敵軍已退,『前途糧乏,不可行師』,實際上是給這支援軍下逐客令。岳飛明白張俊的居心,就退兵舒州,上奏南宋朝廷,請宋高宗決定進止(《金佗稡編》卷3高宗手詔,卷22《淮西辨》)。   

   

不料,金國統帥完顏兀術(宗弼)為了報復,用酈瓊之計,以孔彥舟作先鋒,在 三月四日 ,即張俊命令劉锜班師的前一天,開始急攻濠州(今安徽風陽)。濠州的流星馬前來告急求援,方驚破了張俊的美夢,張俊立即召回業已南撤的劉锜軍,共同進兵北上。﹛《金佗稡編》卷3高宗手詔,《三朝北盟會編》卷205,《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39紹興十一年三月癸卯,《金史》卷79《孔彥舟傳》﹜  

   

紹興十一年(1141年) 三月九日 ,張俊、楊沂中和劉锜約十三萬大軍趕至黃連埠,距濠州尚六十宋里,便接到 三月八日 州城陷落的消息。金兵破城后,大肆燒殺剽掠,驅擄居民而去。聽探報說濠州已無金兵,張俊為掩飾赴援不及的窘態,準備到空城里耀武揚威一番。接著,張俊命令王德和楊沂中率『兩軍所選精銳』六萬人,包括二千余騎前往。不料卻遭到金軍伏擊,楊沂中和王德只身逃回,部眾大部被殲,沿途遺棄兵器和甲胄無數。在黃連埠的張俊和劉锜聞訊后,也拔寨南逃。  

   

﹛關于濠州之敗,參見《三朝北盟會編》卷205,卷205《淮西從軍記》,《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39 紹興十一年三月丁未,戊申,《宋朝南渡十將傳》卷1《劉锜傳》,《宋史》卷366《劉锜傳》,卷367《楊存中傳》﹜  

   

韓世忠奉命自楚州率軍趕到濠州時,宋軍敗局已無可挽回。金軍企圖阻遏韓世忠軍的歸路,韓世忠且戰且退,全師而還。﹛著名歷史學家、宋史研究泰斗 王曾瑜 先生注解:關于韓世忠在濠州之敗退,《三朝北盟會編》卷217韓世忠神道碑,《宋會要》兵14載韓世忠捷報,乃諱敗而虛報無疑。今據《三朝北盟會編》卷205,卷236,《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39紹興十一年三月辛亥,卷193紹興三十一年十月戊午,《江湖長翁文集》卷27《上趙丞相札子》﹜   

   

尚在舒州待命的岳飛,得知戰局變化的某些消息,又接到宋高宗 三月一日 發出的一份手詔,令他『盡行平蕩』,『以除后患』(《金佗稡編》卷3高宗手詔),就統兵倍道兼程北上。行軍途中,先后接到張俊和韓世忠兩軍損兵折將、大敗而逃的消息,岳飛悲憤的心情再也難以克制,一句『指斥乘輿』,即責罵皇帝的話,便脫口而出:『國家了不得也,官家又不修德!』實際上,這正是岳飛郁結半年多的心聲?! ?/STRONG>

   

岳飛怒氣沖沖地對張憲說:『似張家人,張太尉爾將一萬人去跎踏了。』岳飛又指著董先說:『似韓家人,董太尉不消得一萬人去跎踏了?!淮祟悮庠挓o非是埋怨張俊和韓世忠兩軍『不中用』。﹛《金佗稡編》卷24《張憲辨》,《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乙集卷12《岳少保誣證斷案》﹜  

   

紹興十一年(1141年) 三月十二日 ,岳家軍趕到濠州以南的定遠縣,金軍聞風而逃、渡淮北撤。兒戲似的淮西之戰結束了,宋軍先勝后敗,張俊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張俊回朝后,卻顛倒黑白、歪曲事實,彈劾劉锜作戰不力,誣蔑岳飛逗留不進。宋高宗和秦檜自然是完全偏袒張俊。秦檜的黨羽更是一哄而起,飛短流長,對岳飛竭盡毀謗、中傷之能事?! ?/STRONG>

   

﹛著名歷史學家、宋史研究泰斗 王曾瑜 先生注解:關于岳飛三援淮西,《三朝北盟會編》卷205,《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39紹興十一年三月庚戌等記載,基本上承襲了張俊等人的誣蔑以及秦檜黨羽的毀謗?!督鹳⒎B編》卷3提供了宋高宗十五道手詔的原文,卷22《淮西辨》也對史實真相作了有說服力的澄清。但岳珂的記述和辯白也有個別夸張失實之處。如《金佗稡編》卷8《鄂王行實編年》 說岳飛“師至廬州”,金軍“望風遽遁”,但廬州其實是淮西宋軍乘柘皋之勝而收復的。﹜  

   

金國統帥完顏宗弼(兀術)過去輕視南宋的軍力,認為用武力可以滅宋,所以他才『銳意敗盟,舉兵南征』。但南侵的結果卻是,金軍『敗于順昌,敗于郾城,敗于柘皋』(《大金國志》卷27),金軍一敗再敗,使兀術看到金國在軍事上已失去了優勢,想用武力亡宋是不可能的了。于是,當時把持金國軍政大權的完顏宗弼(兀術)就開始改變策略,再開『始講和,而南北無事矣』(《大金國志》卷27)。兀術三次致書宋廷,表明議和的意圖,進而想通過宋金和議來撈取金軍在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  

        

金國統帥完顏宗弼(兀術)要講和,這當然是宋高宗、秦檜求之不得的。但宋高宗、秦檜卻又感到議和的最大障礙是來自那些握有重兵的宋軍大將們。宋高宗、秦檜通過改組南宋朝廷的御史臺,嚴密地控制了輿論,還貶逐了許多主張抗戰的朝臣,在文官中要掀起像紹興八年(1138年)那股洶涌澎湃的反議和潮流,已是不大可能的了。唯獨武將還握有兵權,岳飛、韓世忠等人的抗金態度又非常堅決,他們要是擁兵抗命,議和就難以成事。因此,要使議和成功,就必須想辦法解除諸大將的兵權?! ?/STRONG>

   

宋高宗、秦檜明白,收回宋軍諸大將兵權和與金國議和這兩件事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只有與金人媾和,才能沒有后顧之憂地解除諸大將的兵權;而只有收回諸大將的兵權,才能確保與金國議和的順利進行。宋高宗趙構要解除宋軍諸大將的兵權,不僅是為要議和,而且更是出于對武將的猜忌和防范。而防范武將做大是趙宋王朝恪守不渝的家規。宋朝歷來就重文輕武,推行以文制武的國策?! ?/STRONG>

   

在南宋初年,由于金兵進犯,宋高宗趙構狼狽逃竄,在國破家亡的非常時期,南宋小朝廷不得不提高武將的權位,允許他們“便宜從事”。但這只是權宜之計。尤其是,宋高宗趙構對于發生在南宋建炎三年的苗(傅)、劉(正彥)兵變事件,始終耿耿于懷。  

   

早在建炎三年(1129年)三月,御前軍統制苗傅和副統制劉正彥在臨安(今浙江杭州)發動了兵變,殺死了宋高宗的寵臣、作惡多端的御營都統制王淵,并派兵包圍了宦官康履的家,殺死內侍多人。苗、劉還在臨安城內張貼榜文歷數宋高宗趙構的罪狀:重用黃潛善、汪伯彥等權奸,寵信宦官,以致『奸臣誤國,內侍弄權』,貪污腐化,禍國殃民,老百姓災難重重,痛苦無邊,『數路生靈,無罪而就死地,數百萬之金帛,悉皆委棄,社稷存亡,懸于金人之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21)?! ?/STRONG>

      

當時,宋高宗趙構親自召見了苗、劉。他倆見到宋高宗時,又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厲聲指責宋高宗任用奸佞、賞罰不公、誤國誤民,說將士有功者得不到獎賞,而宦官沒有功勞卻得到美官。黃潛善、汪伯彥『誤國至此,猶未遠竄』,王淵『遇敵不戰,因交康履,乃除樞密院』。苗、劉對宋高宗表示極大的失望和不滿,并公然宣稱:『上不當即大位,將來淵圣(宋欽宗)皇帝來歸,不知何以處』(《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21)。接著,苗、劉迫使宋高宗退位,另立宋高宗趙構三歲的兒子為帝,由孟太后垂簾聽政。苗、劉兵變發生不久,南宋大臣張浚、呂頤浩等隨即命令韓世忠、張俊、劉光世、辛道宗等將領,帶兵前去“勤王”。苗、劉兵敗被殺。宋高宗這才恢復了帝位?! ?/STRONG>

   

這件事雖已相隔十多年,但宋高宗趙構一想起來還是心有余悸,正如王夫之在《宋論》中所說:『高宗懲苗劉之難,心惴惴然』。何況而今與建炎時期相比,南宋將帥們的兵權和威望變得更大了。所以,宋高宗趙構更是時刻擔心武將做大將會威脅朝廷?! ?/STRONG>

    

有一次,宋高宗問張俊:你讀過郭子儀傳嗎?張俊說:沒有。宋高宗又諭示他說:郭子儀『雖總重兵處外,而心尊朝廷,或有詔至,即日就道……今卿所管兵,乃朝廷兵也,若知尊朝廷如子儀,則非特身享福,子孫昌盛亦如之;若持兵權之寸,而輕視朝廷,有命不即稟,非特子孫不享福,身亦有不測之禍,卿宜戒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39)。這番話,雖是說給張俊聽的,其實是對那些手握重兵的大將的警告,也是宋高宗一向猜忌武將的心理反映?! ?/STRONG>

         

秦檜當然深知宋高宗趙構有猜忌武將的心思。當時南宋軍民有這種習慣,以各將領的姓為軍號,稱呼張俊統領的軍隊為張家軍,韓世忠統領的軍隊為韓家軍,岳飛統領的軍隊為岳家軍。對此,秦檜便『乘間密奏,以為諸軍但知有將軍,不知有天子,跋扈有萌,不可不慮』。秦檜說這些話,是針對宋高宗最敏感的問題而發的,因而立即觸動了宋高宗的內心世界,『上為之動』(《鶴林玉露》卷5《格天閣》),促使宋高宗下決心要收回兵權?! ?/STRONG>

   

早在紹興八年(1138)五月,宋高宗就對監察御史張戒說過,他想用提升各軍裨將使其獨立成軍的辦法,來分割各大將的兵權,并打算在一、二年內解決這個問題,但因當時與金國還未達成和議,要是一下子分兵,又怕造成軍隊力弱勢孤,抵擋不住金兵的進攻,維護不了偏安的南宋政權,因而事情才被暫時擱置。  

      

在金國敗盟之后,宋軍取得了空前的勝利,這標志著金強宋弱的形勢已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這一點連向來畏敵如虎的宋高宗趙構也看得清清楚楚。如紹興十一年(1141)初金兵再犯淮西時,宋高宗趙構就認為:『中外議論紛然,以敵逼江為憂,殊不知今日之勢與建炎不同。建炎之間,我軍皆退保江南。杜充書生,遣偏將輕與敵戰,故敵得乘間猖撅。今韓世忠屯淮東,劉锜屯淮西,岳飛屯上流,張俊方自建康進兵,前渡江窺敵,則我兵皆乘其后。今虛鎮江一路,以檄呼敵渡江,亦不敢來』(《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39)?! ?/STRONG>

      

正因宋金對立的形勢發生了這樣的根本轉變,趙宋政權偏安江南已經有十足的把握,解除諸大將兵權的時機也已成熟。所以,宋高宗趙構就把他這一心思告訴了秦檜,『乃密與檜謀削尾大之勢』(《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46)。秦檜為要替其金國主子女真貴族效勞,為要適應兀術“乃始講和”的策略,更是『力主和議,恐諸將難制,欲盡收其兵權』(《宋史紀事本末》卷72《秦檜主和》)。因而,宋高宗的主意,正中秦檜的下懷?! ?/STRONG>

   

于是,秦檜便積極地與他的黨羽參知政事王次翁、給事中直學士院范同密謀。經過反覆的策劃后,范同向秦檜獻計說:把張俊、韓世忠、岳飛三大將都調入朝廷任樞密使和副使,明升其官職,實『罷其兵權』(《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40)?! ?/STRONG>

   

紹興十一年(1141年)四月,秦檜采納其黨羽范同的建議,密奏宋高宗,以酬賞拓皋之捷為名,召張俊、韓世忠、岳飛等南宋三大將并赴行在臨安,論功行賞,趁機解除三大將的兵權。宋高宗完全同意。南宋三大將中,張俊、韓世忠路近先到,岳飛路遠晚到了六七天,秦檜卻“憂之甚”。他知道岳飛手握重兵、能征善戰,萬一明白了南宋朝廷“論功行賞”的真實意圖,并起而反抗,后果不堪設想。不過,秦檜內心雖憂心仲忡,但外表仍故作鎮靜,天天在西子湖上擺設盛宴,裝出要熱心款待三大將的樣子。秦檜黨羽王次翁參與了這一密謀,神經更為緊張,『外示閑暇,而終夕未嘗交睫』,甚至還做好了“滅族”的準備(《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40)?! ?/STRONG>

         

張俊、韓世忠先到朝廷,被任命為樞密使,岳飛后到,被任命為樞密副使。宋高宗假惺惺地對他們說:『朕昔付卿等以一路宣撫之權尚小,今付卿等以樞府本兵之權甚大,卿等宜共為一心,勿分彼此,則兵力全而莫之能御,顧如烏珠(兀術),何足掃除乎』(《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40)。這些話,說得冠冕堂皇,為要抗金,好像是宋高宗對三大將無比榮寵,不但給他們升了官,而且還把樞密府掌兵的大權都交給了他們。但實際上,宋高宗是要把三大將控制在南宋朝廷,讓他們當有職無權的高官,而把他們的實際帶兵權都解除了?! ?/STRONG>

   

接著,宋高宗、秦檜又立即撤消三大宣撫司的機構,宣布各宣撫司統制宮都要加“御前軍”的頭銜,各路宋軍都要由南宋朝廷的“三省樞密院”直接指揮。事到如今,三大將只好受命了。不過,各人的態度,并不一樣?! ?/STRONG>

        

張俊自抗金以來,情緒不高、擁兵自重、畏敵怯戰,而且貪圖享樂,張俊『貪,可以利動』。因而秦檜看中了張俊,極力拉攏張俊,『約俊主和議』。張俊也樂意投靠秦檜,『與檜意合,故力贊議和』。在要解除三大將兵權時,秦檜也答應張俊,『盡罷諸大將,悉以兵權歸俊』,也即在解除岳飛、韓世忠的兵權之后,張俊能夠得到全國各軍的最高指揮權。見利忘義的張俊當然求之不得,所以張俊『力助其謀』。『秦檜約俊主和議,盡罷諸大將,悉以兵權歸俊,故俊力助其謀』(《三朝北盟會編》卷219,《林泉野記》)?! ?/STRONG>

   

韓世忠和岳飛也明白宋高宗、秦檜的意圖,他們其實并不貪戀個人的兵權,但他們與金軍浴血奮戰,馳騁疆場,過了半生的戎馬生涯,使他們深深地懂得南宋朝廷解除他們的兵權,無異是自毀國防力量,后果不堪設想。雖是君命難違,無可奈何,但他們眼看宋高宗、秦檜做出這種親痛仇快的蠢事,內心的憤懣卻難以抑制,各以不同的方式來表示抗議。韓世忠特地做了一條“一字巾”,進入樞密院衙門時,把它裹在頭上。岳飛『披襟作雍容狀』。由于他們以悠閑自在、雍容之狀的行為來表示抗議,『檜頗不喜』, 『檜亦忌之』,秦檜視他們為大敵(《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40)?! ?/STRONG>

   

宋高宗和秦檜雖解除了三大將的兵權,但這只是完成了降金的第一步。岳、韓的手腳雖被捆住,但他們的軍隊還是原封未動,軍事力量還沒有被摧毀。尤其是,岳、韓多年來與將士們一起抗金,并肩戰斗,同生死,共患難,他們在廣大將士中不但享有崇高的威望,而且許多將士對他們都『有念舊而不能忘者』的深厚感情(《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40)。這個問題如果不及時解決,宋高宗、秦檜要降金還會遇到嚴重的障礙。于是,他們就利用三大將之間的矛盾,實行各個擊破的策略。  

   

岳飛在三大將中年紀最輕,由于十多年來的東征西討,屢立戰功,功勛卓著,使他從一名普通士兵成長為一員聲名顯赫的大將,得以與資歷比較老的張、韓并列,而功勞和威望更在張、韓之上。張、韓都為此心懷不平。岳飛也覺察到這一點,但岳飛以抗金大局為重,謙虛謹慎,以長輩之禮對待張、韓,并經常寫信向張、韓問候和贈送一些戰利品,以表敬意。后來,韓世忠為岳飛的謙遜態度和團結精神所感動,在抗金事業上又志同道合,所以很快地就消除了嫌怨。然而,張俊是個貪功忌賢的卑鄙小人,張俊不但不體察岳飛這一片心意,反而認為岳飛是在炫耀戰功,于是更加忌恨岳飛。  

      

因而,宋高宗、秦檜就利用三大將之間的這些矛盾,使其互相殘害,圖謀先利用張俊和岳飛陷害韓世忠,然后利用張俊謀害岳飛,最后再找借口把張俊也干掉?! ?/STRONG>

   

紹興十一年(1141年)五月,秦檜以朝廷的名義派遣樞密使張俊、樞密副使岳飛出使楚州,去檢閱原來由韓世忠統率的軍隊。臨行前,秦檜對張俊和岳飛說:你們此行的任務,是『捃摭世忠軍事』,即以檢閱為名,搜集韓世忠的過錯,網羅罪狀,然后吞并韓世忠的軍隊。秦檜還叮囑他們,此去『且戒令備反側』。表面上似乎很關心他們,要他們小心從事,以防發生韓世忠的軍隊發生兵變,但實際上又暗示他們:要『激其軍,使為變,因得以罪世忠耳!』(《金佗續編》卷21章穎:《鄂王傳》之5)。秦檜還直言不諱地告訴他們:這些都是宋高宗的旨意。  

      

剛直的岳飛聽了秦檜的話后,非常氣憤,立即反駁說:韓世忠已經回到朝廷,『楚之軍則朝廷軍也』。也就是說,韓世忠的軍隊已歸朝廷直接指揮,即使出問題,也不能由韓世忠負責。岳飛還責問秦檜:『公相命飛以自衛果何為者?』這就戳穿了秦檜所謂“備反側”的罪惡陰謀。岳飛還義正詞嚴地告訴秦檜:『若使飛捃摭同列之私,尤非所望于公相者』,岳飛表示絕不與秦檜同流合污,不愿做任何對不起同僚的事情(《金佗續編》卷21章穎:《鄂王傳》)?! ?/STRONG>

      

秦檜見岳飛不肯附和,就更加痛恨岳飛。張俊與韓世忠是雙重的兒女親家,但是為了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見利忘義的卑鄙小人張俊卻秉承了宋高宗、秦檜的旨意,竭力地去執行秦檜的陰謀?! ?/STRONG>

         

張俊、岳飛先到達鎮江,檢閱了韓世忠的親隨背嵬軍。張俊雖找不出什么岔子,但他為要實現高宗、秦檜蓄意破壞韓家軍的計謀,便提出要『與飛分其背嵬軍』。岳飛不肯茍從,岳飛說:現在國家所賴以維護和收復故土的大將,只有我們三四個人了,萬一主上仍要韓世忠領兵,我們有什么臉去見韓世忠呢?岳飛光明磊落,使張俊十分不高興,『俊大不悅』(《宋史》卷365《岳飛傳》)?! ?/STRONG>

          

紹興十一年(1141年)六月,張俊、岳飛到達楚州(今江蘇淮安),又檢閱了韓家軍的全部人馬。檢閱的結果,張俊挑不出任何毛病,但張俊仍不死心,又無事生非地認為楚州城殘破不堪,要趕緊把城墻修筑起來,以便防守。這是責備韓世忠治軍不善,在這里駐屯多年,連一座城池都沒有修好的意思。當然,岳飛也聽懂了張俊的言下之意,岳飛據理反駁說:應當努力向前進取,以收復故土,不能不思進取,更不可只圖保守。  

      

張俊見到岳飛不但不附和自己,反而處處為韓世忠辯護,心中非常惱怒。張俊回朝后,就歪曲岳飛的原話,向宋高宗、秦檜告狀,存心陷害岳飛。正是由于岳飛的剛正不阿,才使宋高宗、秦檜一伙要陷害韓世忠和收拾韓家軍的罪惡活動,受到重大的阻礙?! ?/STRONG>

   

按照秦檜的預謀,唆使韓世忠的老部下淮東總領胡紡出面,誣告韓世忠親將耿著,『謂著倡言以撼軍心,圖叛逆,且謀還世忠掌兵柄,將遂以左證上逮世忠』(《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41)。岳飛到達楚州,得知秦檜、張俊唆使韓世忠的老部下誣告韓世忠一事之后,就立即寫信派人飛報韓世忠?! ?/STRONG>

   

韓世忠接到岳飛的信后,又驚又急,馬上求見宋高宗趙構,大哭大鬧,伏地表述自己的心跡。由于過去苗、劉兵變時,韓世忠救駕有功,加上韓世忠原本就是宋高宗的嫡系,而且宋太祖立有“不得殺大臣”的誓約,同時,陷害韓世忠的陰謀已經被岳飛及時揭穿,要是再蠻干下去,可能會產生嚴重惡果,宋高宗趙構不得不考慮這些問題。所以,他聽了韓世忠的話后,便若無其事地說:有這樣的事嗎?第二天,『詰檜,且促具著獄』。宋高宗趙構既然沒點頭要殺害韓世忠,秦檜自然不敢自作主張。結果,耿著免死,以刺配流放了事,韓世忠隨即逃過一劫(《金佗粹編》卷8《行實編年》卷5)?! ?/STRONG>

   

由此可見,秦檜對三大將的圖謀未能完全實現,岳飛對韓世忠的關照固然起了作用,而宋高宗也不想殺兩位苗劉之變時的救駕功臣?!吨熳诱Z類》卷131提到:『張與韓較與高宗密,故二人得全;岳飛較疏,高宗又忌之,遂為秦檜所誅』?! ?/STRONG>

   

盡管岳飛反對,張俊仍憑借自己的正職地位和朝廷的支持,一意孤行。張俊下令拆毀位于淮北的海州城(今江蘇連云港),其實是準備割讓金國,強迫當地居民遷移鎮江府,『人不樂遷,莫不垂涕』。韓世忠曾經統率的淮東軍也按南宋朝廷的原計劃,自楚州(今江蘇淮安)后撤鎮江府(今江蘇鎮江),精銳的原韓世忠背嵬親軍,則抽調至臨安府(今浙江杭州)屯駐(《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40)。   

   

由于岳飛反對秦檜和張俊謀害韓世忠和破壞韓家軍,張俊懷恨在心。岳飛雖對韓世忠盡了救援之責,卻因為他是副職,故未能制止張俊拆散韓家軍,將大本營后撤至鎮江的一系列行為,岳飛心中憤憤不平?! ?/STRONG>

   

紹興十一年(1141)七月初,岳飛從楚州回到臨安。便憤慨地提出辭呈,請求宋高宗罷免自己的樞密副使,『別選異能,同張俊措置戰守』。宋高宗和秦檜為對付三大將,事實上采用了利用嫌隙,使之互攻,以坐收漁利的方針。在大致解決韓世忠的問題后,緊接著就準備對岳飛下毒手,更何況岳飛出使時的所作所為,完全拂逆了朝廷的旨意。盡管如此,宋高宗仍然耍弄帝王權術,不僅不允許岳飛辭職,而且還含糊其辭地把責任推到岳飛頭上。宋高宗再也沒有強令岳飛去行使“措置之責”,前沿的軍務全部由張俊設在鎮江府的樞密行府包攬,岳飛和韓世忠一樣,留在南宋行朝臨安,有虛位而無實權(《三朝北盟會編》卷206;《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41)。   

   

當初秦檜密謀羅織罪名陷害韓世忠的時候,岳飛曾經通風報信,救了韓世忠一命。張俊卻把岳飛派人送信給韓世忠之事告知秦檜,秦檜知道后勃然大怒,更加憎恨岳飛。秦檜便把岳飛作為下一個陷害的目標,必欲置之于死地。張俊還編造謠言陷害岳飛,誣陷岳飛主張放棄山陽(楚州)城。秦檜立即抓住張俊所捏造的這個謠言,作為“罪狀”,指使他的黨羽右諫議大夫萬俟卨彈劾岳飛,要求朝廷罷免岳飛樞密副使的職務?! ?/STRONG>

   

萬俟卨曾做過湖北路轉運判官和提點刑獄,岳飛當時任湖北京西宣撫使,“宣撫荊湖”,是荊湖一帶的最高軍政領導。岳飛深知萬俟卨為人奸詐卑鄙,故『遇卨不以禮』(《宋史》卷474《萬俟卨傳》)。萬俟卨于是積怨在心,伺機報復。后來,秦檜再次當宰相,萬俟卨靠著阿諛奉承而得到秦檜的賞識。萬俟卨巴結上秦檜之后,就乘晉見宋高宗之機,依“秦檜意”誣告岳飛(《宋史》卷474《萬俟卨傳》)。于是秦檜更加器重他,把他留在朝廷做監察御史?,F在秦檜又要他出來告發岳飛,他當然是“愿效鷹犬”了。  

   

秦檜想利用宋高宗加罪岳飛之時,大造輿論,搞臭岳飛,使朝臣無法為岳飛申辯。果然,秦檜的黨羽聞風而起,御史中丞何鑄、殿中御史羅汝楫等人,紛紛上章彈劾岳飛。他們除了重彈萬俟卨誣陷岳飛的老調外,還加上了一個新罪名,說岳飛『妄自尊大,略無忌憚』,對樞密副使的職務不滿,要求宋高宗『速賜處分,俾就閑祠,以為不忠之戒』?! ?/STRONG>

   

由于張俊對岳飛援淮西的問題,不斷地制造謠言誣陷,到處散布流言蜚語,有人曾勸岳飛與張俊進行“廷辨”,岳飛卻說:『吾所無愧者,此心耳,何必辨。』岳飛胸襟坦蕩,認為不辨自明,然而在事實上,援淮西之謗,卻漸至眾口鑠金、積毀銷骨的地步?! ?/STRONG>

   

宋高宗也把握時機,親自出面配合秦檜、張俊之流的誣陷,他說:『飛于眾中倡言:楚不可守,城安用修。蓋將士戍山陽厭久,欲棄而之他,飛意在附下以要譽,故其言如此,朕何賴焉!』秦檜連忙幫腔說:『飛對人之言乃至是,中外或未知也。』  

   

岳飛蒙受這些不白之冤,悲憤交加,決然上章請求辭職。這正中宋高宗、秦檜的下懷。岳飛在辭職奏章中沉痛地說『臣性識疏暗,昧于事機,立功無毫發之微,論罪有丘山之積』『豈惟曠職之可虞,抑亦妨賢之是懼,冀保全于終始,宜遠引于山林』。岳飛通過韓世忠部屬耿著的冤獄事件,更體察到了秦檜、張俊之流的陰險歹毒和心狠手辣,他深知自己的退閑,決不意味著秦檜、張俊之流就會善罷甘休。故岳飛擺脫宋代辭職奏的常規,特別強調“保全于終始”的問題(《金佗稡編》卷15《乞解樞柄第二札子》;《乞解樞柄第三札子》)。  

   

紹興十一年(1141) 八月九日 ,宋高宗不失時機地解除岳飛樞密副使的職務,為岳飛保留少保的官階,又“特授”他原來的武勝、定國軍兩鎮節度使,充萬壽觀使的閑職,還假惺惺地表示要『保功臣之終』(《金佗續編》卷2《武勝定國軍節度使萬壽觀使奉朝請制》)。岳云也和父親一起被免職。從此之后,岳飛也和韓世忠一樣,罷官賦閑。不久,岳飛告假,回到江州(今江西九江)私邸暫住?! ?/STRONG>

   

岳飛罷官賦閑之后,既脫離軍隊,也沒有兵權,不僅對南宋朝廷的降金乞和活動無權干預,而且對皇帝的寶座也沒有威脅。如宋高宗真要“保功臣之終”,完全可以就此住手。但是宋高宗為了對金國媾和成功以迎回親生母親韋太后,加之對岳飛的忌恨,在秦檜的慫恿下,決定對岳飛下毒手。罷官僅是完成了陷害岳飛的第二步驟。  

   

幾個月以來,秦檜和張俊一直在原岳家軍中尋覓代理人。張俊利用宋軍諸統制官“各以職次高下,輪替入見”的規定,命鄂州駐扎御前諸軍都統制王貴第一個來鎮江府的樞密行府參見,趁機進行威脅和利誘。岳家軍二號人物王貴在紹興十年七月中旬的潁昌大戰中一度怯戰,岳家軍統帥岳飛曾準備施行軍法,將他斬首,因眾將懇請求情,方將他赦免。此外,有一次民居失火,王貴中軍的部卒乘機竊取民家的蘆筏,岳飛偶然發現后,立即處斬,并且責打王貴一百軍棍。秦檜和張俊原以為王貴一定怨恨岳飛,可以引誘上鉤。然而王貴卻說:『相公為大將,寧免以賞罰用人,茍以為怨,將不勝其怨矣!』最后,張俊等人又以王貴家的陰私,進行脅持,王貴為了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被迫屈從 (《宋史》卷368《張憲傳》)?! ?/STRONG>

   

張憲的前軍副統制王俊,綽號稱“王雕兒”,擅長坑害無辜,無情無義,就如雕捕食鳥獸一般。自紹興五年被編入岳家軍后,王俊沒有立下什么功勞,得不到提升,還屢次因奸貪而受到岳家軍三號人物張憲的制裁,因此王俊懷恨在心。秦檜的黨羽林大聲到鄂州(今湖北武昌,原本是岳家軍大本營)就任湖、廣總領,按照秦檜和張俊交給他的特殊使命,他物色了王俊,還串通了姚政、傅選和龐榮三個統制。秦檜和張俊費盡心機,也不過在原岳家軍將近三百名將官之中,收買到四名敗類?! ?/STRONG>

   

紹興十一年(1141)八月末,王貴自鎮江府返回鄂州。接著,鄂州駐扎御前諸軍副都統制張憲又于 九月一日 啟程,前往鎮江府的樞密行府,以參見樞密使張俊?! ?/STRONG>

   

紹興十一年(1141) 九月八日 ,王俊便正式向王貴投呈誣告狀,誣陷張憲得知岳飛罷官賦閑后,召見王俊,圖謀裹脅鄂州大軍前去襄陽府,以威逼朝廷將軍權交還岳飛。而狀詞完全是一派拙劣的謊言。作為上司,張憲既然與王俊“同軍而處,反目如仇”,卻居然能夠在下屬王俊“反覆不從”的情況下,將自己謀反叛逆的全部計劃“吐露無隱”。任何稍有頭腦的人,都能明顯地看出狀詞中的破綻,實屬誣告無疑﹛《金佗稡編》卷24《張憲辨》;《要錄》卷143紹興十一年十二月癸巳注;《揮麈錄余話》卷2﹜?! ?/STRONG>

   

王俊最初將狀紙投送荊湖北路轉運判官榮薿,榮薿拒不接受。王貴也明知王俊誣告,卻只能違心地將狀紙轉交秦檜黨羽林大聲,林大聲又以急遞發往鎮江府的張俊樞密行府。王俊誣告的時間顯然是經過精心策劃的。張憲雖然早七天啟程,但沿途須晝行夜宿,而林大聲發出的急遞卻是晝夜兼程,反而得以早到。張憲到達鎮江府,恰好是自投羅網。  

   

張俊等候王俊的誣告狀到手,就立即逮捕來鎮江府參謁的張憲。按宋時法規,樞密院無權開設刑堂,所以樞密院的小吏職級嚴師孟和令史劉興仁拒絕“推勘”,『恐壞亂祖宗之制』(《宋史》卷368《張憲傳》)。喪心病狂而又逼供心切的張俊,哪里顧得列祖列宗這些規矩,張俊命令親信王應求“推勘”,又“親行鞫煉”,將張憲拷打得體無完膚,死去活來。張俊嚴刑逼供,妄圖逼迫張憲招認,他這次之所以“欲劫諸軍為亂”乃是由于岳云先寫了一封信給他,唆使他這樣做的。因為沒有實物為證,于是張俊繼續編造謊言,聲稱岳云寫給張憲的書信,早已被張憲燒掉了(《三朝北盟會編》卷206)。   

   

與秦檜、張俊等人的預謀相反,張憲并沒有屈服于毒刑拷打,他堅決不肯招承(《宋史》卷368《張憲傳》)。張俊于是便派人編造了樞密“行府鍛煉之案”,上報秦檜。王俊在誣告狀中捏造,張憲曾對他說:『我相公處有人來,教我救他?!坏蹩∽鲑\心虛,又在狀紙所附的“小貼子”中補充說:『俊即不曾見有人來,亦不曾見張太尉使人去相公處。張太尉發此言,故要激怒眾人背叛朝廷』。﹛《三朝北盟會編》卷206;《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42紹興十一年十月戊寅;《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乙集卷12《岳少保誣證斷案》﹜  

   

然而,陰險歹毒的卑鄙小人張俊卻不顧連誣告者本人也已否認的事實,上奏說:“張憲供通,為收岳飛處文字后謀反,(樞密)行府已有供到文狀。”秦檜急忙接著上奏,要求將張憲和岳云押送大理寺獄“根勘”,并請求宋高宗下令召岳飛至大理寺,一并審訊,宋高宗立即予以批準。   

   

在罷官之后,岳飛回到江州(今江西九江)私邸暫住。原岳家軍的一個級別較低的將校蔣世雄,乘著改授福州地方小官的機會,自鄂州(今湖北武昌)飛馬順道急奔江州(今江西九江)。蔣世雄告訴岳飛,說自己從進奏官王處仁那里,得知王俊誣告張憲“反叛”的消息。﹛《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43紹興十一年十二月癸巳注;《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乙集卷12《岳少保誣證斷案》﹜  

   

岳飛至此方才明白,秦檜、張俊等人陷害韓世忠的故伎又重演了。幾個月前是秦檜、張俊指使胡紡誣告韓世忠親將耿著,企圖牽連韓世忠,如今是秦檜、張俊指使王俊誣陷張憲,陰謀加害于自己,如出一轍?! ?/STRONG>

   

岳飛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居留,沒多久,就接到南宋朝廷命令,召他回“行在”臨安府(今浙江杭州)。岳飛到達臨安府(今浙江杭州)之后,原鄂州大軍的進奏官王處仁又冒著風險,再次向岳飛報告了王俊誣告的事。王處仁還懇切地勸岳飛上奏自辯,岳飛感慨地說:“上蒼有眼,就不會陷忠臣于不義。否則,又能往哪里逃呢?”(『使天有目,必不使忠臣陷不義;萬一不幸,亦何所逃』) 。  

倔強的岳飛不愿效法韓世忠,去找皇帝哭訴,因為他知道宋高宗并不缺乏辨別真偽的能力,故沒有辯白的必要(《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43紹興十一年十二月癸巳注;《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乙集卷12《岳少保誣證斷案》)?! ?/STRONG>

   

秦檜和張俊選中了心腹楊沂中,命令他去拘捕岳飛。 十月十三日 ,楊沂中應召來見秦檜,秦檜并未接見,只是派三省的值班官轉交一份“堂牒”,并且轉達了秦檜的一句話:『要活底岳飛來。』  

   

紹興十一年(1141) 十月十三日 ,岳飛被逮捕入獄。按著宋高宗的詔旨,特設詔獄審訊岳飛。南宋朝廷還特地將岳飛“逮系詔獄”的事,公開“榜示”朝野。御史中丞何鑄和大理卿周三畏被特命為正、副主審官,『奉圣旨,就大理寺置司根勘』。﹛《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43紹興十一年十二月癸巳注;《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乙集卷12《岳少保誣證斷案》﹜   

   

看到“盡忠報國”四個大字深嵌于岳飛后背的肌膚,主審官何鑄不由不收斂起嚴酷的面孔。何鑄原本是秦檜的黨羽,在兩三個月前曾參與彈劾岳飛,現在終于天良發現,幡然悔悟了?! ?/STRONG>

   

何鑄不忍心再為此喪天害理的勾當,便去見秦檜,力辯岳飛的無辜。秦檜張口結舌,難以對答,就向何鑄透露底細說:『此上意也!』  

   

何鑄仍不退讓,說:『鑄豈區區為一岳飛者,強敵未滅,無故戮一大將,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長計。』秦檜理屈詞窮,遂上奏宋高宗,改命萬俟卨為御史中丞,任主審官(《宋史》卷380《何鑄傳》)?! ?/STRONG>

   

萬俟卨是一個卑鄙無恥、陰險歹毒的小人。萬俟卨過去擔任荊湖北路轉運判官和提點刑獄時,岳飛知道他人品很壞,予以鄙視,故萬俟卨一直懷恨在心。后來,萬俟卨趁入覲的機會,投靠秦檜,在宋高宗面前對岳飛大肆誣陷譖毀,從此就被秦檜留在南宋朝廷,官運亨通(《宋史》卷474《萬俟卨傳》)。萬俟卨接辦岳飛獄案,正好乘機挾私報復?! ?/STRONG>

   

宋金雖然以及簽訂了紹興和約,但當時執掌金國軍政大權的金軍統帥完顏兀術(宗弼)原先提出的殺害岳飛的要求還未實現。宋高宗、秦檜害怕金國以此作為翻臉變卦的借口來破壞和約。加之,宋高宗的親生母親韋太后在靖康之變中也被金人擄到北方,當時還在金國,宋高宗非常思念他的親生母親,而金人曾經提出條件,要想讓韋太后回歸南宋,必須殺掉岳飛。于是宋高宗最終決定狠下毒手,冤殺岳飛?! ?/STRONG>

   

作為卑鄙無恥、陰險歹毒的小人,擔任主審官的秦檜黨羽萬俟卨千方百計搜剔罪名,不擇手段地誣陷岳飛,卻拿不出任何真憑實據,他所列舉的“罪名”全都牽強附會,缺少實證。關于這一點,宋高宗和秦檜是十分清楚的。秦檜、張俊、萬俟卨等人誣加給岳飛的罪名,既缺少人證,又沒有物證,要定岳飛謀反罪,沒有真憑實據。于是,秦檜就絞盡腦汁,懸賞招誘證人,但是人證仍然不足,以至『飛坐系兩月,無可證者』。因為人們都為岳飛冤案感到不平,都不相信岳飛有罪。  

   

自張憲被捕之日起,岳飛的冤獄已經拖延了約三個多月,仍未結案。萬俟卨最后也憂心忡忡,擔心找不到足夠的理由來殺害岳飛,『懼無辭以竟其獄』。眼看已到歲末,宋高宗和秦檜為辭舊迎新,向金國女真統治者獻媚,再也等不及了。  

   

紹興十一年 農歷十二月二十九日 ,萬俟卨等通過秦檜,匆匆上報一個奏狀,提出將岳飛處斬刑,張憲處絞刑,岳云處徒刑,說『今奉圣旨根勘,合取旨裁斷』。宋高宗當即下旨:『岳飛特賜死。張憲、岳云并依軍法施行,令楊沂中監斬,仍多差兵將防護』。﹛《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43紹興十一年十二月癸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乙集卷12《岳少保誣證斷案》﹜  

   

當日,岳飛在獄中被賜死。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岳飛無限悲痛地向天空仰視了一陣,接著就拿過筆來在供狀上寫了八個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張憲和岳云被綁赴臨安城的鬧市,不僅楊沂中當場監斬,連張俊也按捺不住狂喜,親臨刑場。臨安城的各個城門都派重兵把守,禁衛森嚴,以防民眾鬧事。岳云死時年僅二十三歲。  

   

紹興十一年除夕 (即公元1142年1月27日),三位獻身于抗金戰場,出入槍林箭雨,矢志不渝地盡忠報國的愛國將領,終于犧牲在南宋投降派的屠刀之下。岳飛、岳云、張憲三位愛國將領遇害的那幾天,臨安(今浙江杭州)城內凄風苦雨,連綿不絕。   

   

《宋史》卷473《秦檜傳》記載:  

   

『(紹興十一年)十二月,殺岳飛。檜以飛屢言和議失計,且嘗奏請定國本,俱與檜大異,必欲殺之。鑄、三畏初鞫,久不伏;禼入臺,獄遂上。誣飛嘗自言「己與太祖皆三十歲建節」為指斥乘輿,受詔不救淮西罪,賜死獄中。子云及張憲殺于都市。天下冤之,聞者流涕。飛之死,張俊有力焉?!弧 ?/STRONG>

   

張俊自抗金以來,情緒不高、擁兵自重、畏敵怯戰,而且貪圖享樂,張俊『貪,可以利動』。因而秦檜看中了張俊,極力拉攏張俊,『約俊主和議』。張俊也樂意投靠秦檜,『與檜意合,故力贊議和』。  

      

當初,在要解除三大將兵權時,秦檜答應張俊,『盡罷諸大將,悉以兵權歸俊』,也即在解除岳飛、韓世忠的兵權之后,張俊能夠得到全國各軍的最高指揮權。見利忘義的張俊當然求之不得,所以張俊『力助其謀』。因而,張俊任樞密使后,立即就上奏章表示愿意交出他所統率的全部兵馬,表示對解除兵權的絕對擁護?!呵貦u約俊主和議,盡罷諸大將,悉以兵權歸俊,故俊力助其謀』(《三朝北盟會編》卷219,《林泉野記》)?! ?/STRONG>

   

秦檜心狠手辣、陰險歹毒,極善耍弄機謀權術,不用說岳飛和韓世忠,就是張俊也決非其親愛者,打算一并除掉。秦檜對付三大將的手法,大致可歸納為三條:第一,利用部屬誣告,牽連主帥。第二,誣害的罪名都是謀反,因為武將謀反,最犯趙宋大忌。第三,利用三大將的矛盾使其自相殘害,即先利用張俊和岳飛陷害韓世忠,再利用張俊陷害岳飛,最后,再找借口把張俊也干掉?! ?/STRONG>

   

張俊與韓世忠是雙重兒女親家,然而張俊陷害韓世忠,卻毫不手軟。張俊才能雖低,但野心不小。張俊企圖以一軍的指揮權,來換取對全國軍隊的指揮權。然而,張俊機關算盡,也不過充當宋高宗和秦檜手心里的斧頭柄。執柯伐柯,一旦斫伐任務完成,這個斧頭柄也隨之扔棄?! ?/STRONG>

   

張俊追隨秦檜,與秦檜合謀殺害了岳飛,排擠了韓世忠,獨掌了樞密院,成為南宋最高軍事長官,張俊滿以為自己從此可以穩坐釣魚臺。但是秦檜對他也不放心,不愿把軍權交給他而要由自已獨攬,岳飛遇害之后,秦檜立即唆使黨羽江邈彈劾張俊,說張俊圖謀篡奪皇位。宋高宗趙構出面擔保張俊『無謀反之事』,放了張俊一馬,卻又乘機將張俊罷官賦閑, “由是中外大權,盡歸秦檜”(《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47,紹興十二年十一月癸巳)?! ?/STRONG>

   

秦檜對三大將的圖謀未能完全實現,岳飛對韓世忠的關照固然起了作用,而宋高宗也不想殺兩位苗劉之變時的救駕功臣?!吨熳诱Z類》卷131提到:『張與韓較與高宗密,故二人得全;岳飛較疏,高宗又忌之,遂為秦檜所誅』?! ?/STRONG>

   

在南宋諸大將中,論戰功,張俊浪得虛名,論撈錢,張俊首屈一指,論享福作樂,張俊第一。在南宋諸大將之中,張俊最貪財,并且以貪財和富有而聞名于世。紹興十二年,張俊被解除兵權,之后被封為清河郡王,敕建府第。通過賜予和兼并,張俊占有了巨額田產,成為古往今來罕見的大地主,號稱『占田遍天下,而家積巨萬』;張俊家共有良田一百多萬畝,每年收租米六十萬石以上,相當于南宋最富庶的紹興府全年財政收入的兩倍以上;通過巧取豪奪,張俊還占有了大批園苑、宅第,僅所收房租一項,每年就多達七萬三千貫錢,在南宋諸將帥中“最多貲”;張俊在世時,家里的銀子堆積如山,為了防止被偷,張俊命人將那些銀子鑄成千兩一個的大銀球,名叫『沒奈何』,意思是小偷搬不走它們,全都拿它們沒辦法(《夷堅志》卷23);紹興二十一年,宋高宗趙構駕臨張俊家,張俊接駕供宴,張俊的這次家宴,堪稱是中國“史上豪宴”冠軍。為了討好宋高宗趙構,張俊進奉上等酒食果子幾百種,進獻金器三千兩、珠子六萬九千多顆、瑪瑙碗三十件,還進獻各種精細玉器四十多件,綾羅緞綿一千匹以及一大批名貴古玩、書畫等。為此,曾有南宋詩人寫詩諷刺道:『多蓄多藏凱足論,有誰還議濟王孫? 朝爭暮競歸何處?盡入權門與幸門!』  

  

   

張俊出身盜匪,治軍不嚴,經常放縱部屬劫掠百姓。在中國古代,軍隊戰勝以擄掠維系士氣,軍隊戰敗以搶劫平息怨憤時有發生,在南宋初年的各路宋軍中,縱暴記錄最多的是張俊軍,號稱“自在軍”(參見《三朝北盟會編》卷136,卷180,卷230崔淮夫等上兩府札子,《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14紹興七年九月辛未)。   

   

南宋初年,戰事頻繁,岳飛、韓世忠都遠戍在外,與士卒同甘共苦,而張俊一軍卻經常逗留在臨安。張俊從軍中挑選高大的英俊士卒,命令他們全身刺滿錦繡花紋(人稱“花腿軍”),然后短打出游,縱民圍觀,士兵苦不堪言,百姓搖頭嘆氣;張俊還役使他的部下為皇帝營造宮殿,為自己修建豪宅,還蓋了一座名叫“太平樓”的酒肆,賺錢營私;眾軍士編歌謠唱到:『張家寨里沒來由,使他花腿抬石頭。二圣猶自救不得,行在蓋起太平樓』;軍中還戲稱『張太尉鐵臉』,意指張俊無廉恥,不要臉,臉皮好像鐵打的一樣。這樣一個貪鄙之人,卻能夠得到宋高宗趙構的寵信和青睞?! ?/STRONG>

   

宋高宗趙構經常袒護張俊,一再給張俊加官晉爵,對張俊十分寵信愛護,甚至在張俊老病而死的時候,宋高宗趙構不僅親自去祭奠張俊,還為此號慟大哭。須知當初宋高宗的兄弟姐妹們被金軍擄掠而去,并遭到女真貴族的凌辱蹂躪的時候,宋高宗也沒有如此傷心?! ?/STRONG>

   

南宋初年諸將,少有不貪財的,更少有不好色的,宋高宗不僅以諸將貪財為可喜,還覺得諸將好色也是可喜的。張俊比較好色,而且妻妾很多。南宋初年,同樣受宋高宗寵信的王淵與張俊為搶奪一個周姓妓女,殺害趙宋宗室趙叔信,又將此妓女轉送韓世忠(《揮麈三錄》卷2,《要錄》卷16建炎二年六月乙丑)。后來,張俊又納杭州一個色藝天下無雙的名妓為妾。  

   

南宋初年,杭州有一姓張的名妓,色藝天下無雙,又善詩文,被張俊看中,納她為妾,此女嫁到張家,便替張俊管理文書賬目。紹興十一年(1141年)春,宋金在淮西大戰,諸將都親赴前線,張俊放心不下家里的買賣,寫信給張妾千叮萬囑。過了幾天,張俊收到回信,打開一看,信里寫著西漢霍去病、三國趙云出征不問家事的典故,張妾欲以此來堅定丈夫報國之心。狡猾的張俊開懷地笑了,一則張妾精干,家事定能安排妥當,二則此信寫得激昂慷慨,正可作為政治資本。張俊差人將此信連夜送入宮中,宋高宗閱畢果然大加贊賞,下詔褒獎張俊公而忘私,并封張妾為 雍國 夫人,賜錢千萬,張俊名利雙收。再看看公而忘私的岳飛,不肯營造華宅,不肯納妾,與士卒同甘共苦,長子岳云隨軍征戰、屢立戰功,岳飛卻經常不報,然而岳飛最后卻遭皇帝猜忌而被奸佞之徒陷害致死,真令人感慨世事的不公!  

   

害死岳飛,和金國簽訂和約之后,南 宋 君臣開始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一日,宮中開宴,達官貴人皆赴宴,一個戲子宣稱:“我精通天文,世間貴人都與天上星相相應,我一看便知。只須用一文錢對著貴人一照,便可知其對應的星相?!薄 ?/STRONG>

   

戲子裝模作樣地一個個看過來,先看宋高宗,說事“帝星”,看秦檜,說是“相星”,看韓世忠,說是“將星”。看到張俊,停止了,看了又看,說看不見星。大家都有些害怕,催他再看,他又看一會,然后怪里怪氣地說:“還是看不見星,只見張郡王坐在錢眼里?!蹦稀∷巍【嫉菚r哄堂大笑?! ?/STRONG>

   

這就是張俊,一個畏敵怯戰、縱兵擾民的庸將懦夫,竟然被不學無術的“無知小丑”先生吹捧成“名將”!  

   

這就是張俊,一個貪財好色、見利忘義的無恥之徒,竟然被寡廉鮮恥的“無知小丑”先生大加吹捧!  

   

這就是張俊,一個貪功忌賢、陰險狡猾、心狠手辣的卑鄙小人,竟然被不學無術的“無知小丑”先生吹捧成非同尋常的人物!  

   

這就是張俊,論戰功,浪得虛名,論撈錢,首屈一指,論享福作樂,天下第一。這樣的一個欺世盜名的丑類,竟然被不學無術的“無知小丑”先生吹捧成“抗金功績不低于岳飛的名將”!  

   

《宋史》卷369《張俊傳》記載:  

   

『俊力贊和議,與秦檜意合,言無不從?!?,檜以俊助和議,德之,故盡罷諸將,以兵權付俊。歲余,俊無去意,故檜使邈攻之。尋進封清河郡王,奉朝請?! ?/STRONG>

   

南渡后,俊握兵最早,屢立戰功,與韓世忠、劉锜、岳飛并為名將,世稱張、韓、劉、岳?! ?/STRONG>

   

然濠、壽之役,俊與锜有隙,獨以楊沂中為腹心,故有濠梁之劫。岳飛冤獄,韓世忠救之,俊獨助檜成其事,心術之殊也,遠哉!  

   

帝于諸將中眷俊特厚,然警敕之者不絕口。自淮西入見,則教其讀《郭子儀傳》;召入禁中,戒以毋與民爭利,毋興土木?!弧 ?/STRONG>

   

   

很顯然,通過對南宋初年諸將帥戰功事跡的回顧,再參考兩位歷史學家的研究成果,我們可以做出如下總結:   

   

南宋初年,時局動蕩、戰事頻繁,朝廷無力也無心限制武將的發展,同時因抗金戰爭的需要,一批原無資歷、默默無聞的年青將領得以發揮自己的才能,成長為燦爛耀眼的將星。岳飛、吳玠就是這批年青將領中最優秀的人物,也是南宋王朝軍功最為卓著的兩位將領。韓世忠、張俊、劉光世等人是宋高宗的嫡系將領,而岳飛和吳玠完全是靠軍功起家的將領?! ?/STRONG>

   

南宋初年的諸大將中,只有岳飛是進攻型的將帥。南宋的其他將領中,吳玠、劉锜是防御型的將帥,守則有余,攻則不足。韓世忠的抗金意志很堅定,但是軍事成就不僅比不上岳飛,而且也不及吳玠、劉锜。劉光世和張俊其實是養尊處優、畏敵怯戰的庸將懦夫?! ?/STRONG>

   

韓世忠一生最出名的有兩仗,一是黃天蕩之戰,以八千水師堵截金國十萬大軍,一度使完顏兀術(宗弼)相當狼狽,扭轉了宋軍望風奔潰的頹勢,但最后仍以失利告終;二是大儀鎮之戰,被撰寫神道碑的趙雄和往后的史傳夸大為“中興武功第一”,其實只是伏擊金軍萬夫長聶兒孛堇的前鋒部隊,殺敵數百的小捷。此后韓世忠率軍長期守衛淮東,除曾攻取海州外,屢攻淮陽軍不克,在救援濠州時又被戰敗,無大的戰功可言?! ?/STRONG>

   

陸游詩云:『堂堂韓岳兩驍將,駕馭可使復中原』。后世提到南宋初抗金名將,也往往韓、岳并稱。就堅決抗金的志向而論,韓世忠和岳飛是可以匹配的。若從軍事成就而論,則韓世忠不僅比不上岳飛,而且也不及吳玠和劉锜?! ?/STRONG>

   

編著《宋史》的元朝史官對韓世忠作出了如下評價:  

   

『論曰:古人有言:「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將。」宋靖康、建炎之際,天下安危之機也,勇略忠義如韓世忠而為將,是天以資宋之興復也。方兀術渡江,惟世忠與之對陣,以閑暇示之。及劉豫廢,中原人心動搖,世忠請乘時進兵,此機何可失也?高宗惟奸檜之言是聽,使世忠不得盡展其才,和議成而宋事去矣。  

   

暮年退居行都,口不言兵,部曲舊將,不與相見,蓋懲岳飛之事也。昔漢文帝思頗、牧于前代,宋有世忠而不善用,惜哉!』  

   

吳玠是第一個使金軍遭受慘敗的南宋將帥。然而吳玠守則有余,攻則不足,和尚原與仙人關兩次大捷,是防御性的戰役,而不是進攻性的戰役。自紹興四年(公元1134年)之后,川、陜戰場大致上處于相對沉寂的狀態,吳玠滿足于所取得的成就,未能大舉出師,克復失地,最后竟以服食丹石、沉湎女色而死。  

   

劉锜原來的地位和聲望并不高,紹興十年的順昌大捷使劉锜一戰成名。順昌之戰是防御性的戰役,縱觀劉锜的軍事生涯,也只有此仗打得出色。往后紹興十一年柘皋之勝和濠州之敗,已大不如前。二十年后,金主完顏亮率軍大舉南侵,劉锜敗于淮東,軍事聲譽更是一落千丈?! ?/STRONG>

   

編著《宋史》的元朝史官在《劉锜吳玠吳璘子挺傳》結尾對劉锜、吳玠、吳璘作出了如下評價:  

   

『論曰:劉锜神機武略,出奇制勝,順昌之捷,威震敵國,雖韓信泜上之軍,無以過焉?;蛑^其英概不足,雅量有余,豈其然乎?  

   

吳玠與弟璘智勇忠實,戮力協心,據險抗敵,卒保全蜀,以功名終,盛哉!挺累從征討,功效甚著,有父風矣?! ?/STRONG>

   

然玠晚頗荒淫,璘多喪敗,豈狃于常勝,驕心侈歟!抑三世為將,釀成逆曦之變,覆其宗祀,蓋有由焉?!弧 ?/STRONG>

   

至于劉光世、張俊之流,其實都是些養尊處優、貪圖享樂、畏敵怯戰的庸將懦夫,主要靠著資歷老、與皇帝關系親近且會奉承而忝為大帥。以宋高宗和秦檜為代表的妥協投降派君臣長期把持南宋朝廷,他們作為統治者掌握著當時輿論的導向,由于南宋妥協投降派君臣防范武將,長期壓制真正有能力的愛國將領,寵信貪圖享樂的庸將懦夫,這才有了劉光世、張俊之流的高貴地位。  

   

事實上,劉光世、張俊之流其實浪得虛名。比如秦檜,雖然賣國求榮、殘害忠良、貪污腐化,卻被妥協投降派君臣把持的南宋小朝廷大肆吹捧封賞?! ?/STRONG>

   

根據紹興十一年(1141年)達成的宋金和議,南宋收三大將兵權,金國明確要求南宋不得罷免秦檜的相位。有了金國主子撐腰,秦檜當上了宋高宗趙構無法罷免的終身宰相,此后秦檜權勢如日中天。為了掩飾自己禍國殃民的罪惡,秦檜實行特務統治,大興文字獄,進行嚴酷的輿論管制以粉飾“太平”。秦檜在不遺余力地鏟除異己的同時,還極力扶植培養黨羽走狗,對“附己者立與擢用”,“凡齷齪委靡不振之徒,一言契合”,即授以爵官。當時很多奸佞小人,都因附會秦檜而相繼被南宋朝廷任用提拔。  

   

秦檜壞事做絕,自己也感到難以逃脫天下公論的譴責,于是就渴求阿Q式的自我安慰和自欺欺人,要求那些沒有氣節的文痞們為他歌功頌德,要求無恥文人們進獻馬屁文。在秦檜專權的19年間,文人們只要吹捧秦檜,就可以謀取功名富貴。而指責秦檜的倒行逆施,則將遭到南宋朝廷的無情迫害。于是,因為吹捧秦檜的詩文鋪天蓋地而來,秦檜自己都感到目不暇,秦檜對馬屁文水準的要求越來越高。要博取秦檜的歡心越練越難,于是,無恥文人不遺余力地提升自己寫馬屁文的水平?! ?/STRONG>

   

一大幫奸佞之徒和無恥文人便爭先恐后地大肆粉飾“太平”,吹捧秦檜,把陰險歹毒、禍國殃民的奸相秦檜吹捧成“圣人”“恩父”!到后來,有的無恥文人甚至在馬屁文里說秦檜的功德超過了古代的賢相和圣人,把秦檜吹捧成“元圣”,就是古往今來第一圣賢!  

   

那么,秦檜真的是“元圣”嗎?秦檜到底是不是古往今來第一圣賢呢?岳王廟里的流傳了幾百年的秦檜跪像最能說明問題!  

   

劉光世、張俊之流被南宋小朝廷列入“中興四將”,其實與秦檜被無恥文人在馬屁文里吹捧成“元圣”的情況類似!  

   

劉光身世顯赫,出生將門世家。同時劉光世又是皇帝的嫡系,他主要靠著資歷老、與皇帝關系親近且會奉承而忝為大帥。劉光世養尊處優、膽小怕死,向來害怕金兵,作戰時又大多不敢親臨前線,而是坐守后方,以便必要時逃跑;每逢詔令移駐前線,大多拒不奉詔而設法退避;劉光世治軍不嚴,不少流寇、叛軍樂于投附為其部屬,他的手下多是些驕兵悍將,打起仗來不行,欺侮百姓、騷擾地方卻很兇;劉光世經常虛報軍額,多占軍費;劉光世貪財好利,以經營田產而致『金錢巨億』『置歌兒舞女』;劉光世還霸占良田,與民爭利。劉光世在浙江青田霸占了大片良田,又在淮東一帶占據膏腴水田三萬畝。  

   

在南宋諸大將中,論戰功,張俊浪得虛名,論撈錢,張俊首屈一指,論享福作樂,張俊第一。  

   

張俊出身盜匪,治軍不嚴,經常畏敵怯戰,時??v兵擾民。在中國古代,軍隊戰勝以擄掠維系士氣,軍隊戰敗以搶劫平息怨憤時有發生,在南宋初年的各路宋軍中,縱暴記錄最多的是張俊軍,號稱“自在軍”?! ?/STRONG>

   

張俊貪財,并且以貪財和富有而聞名于世。通過賜予和兼并,張俊占有了巨額田產,成為古往今來罕見的大地主,號稱『占田遍天下,而家積巨萬』;張俊家共有良田一百多萬畝,每年收租米六十萬石以上,相當于南宋最富庶的紹興府全年財政收入的兩倍以上;通過巧取豪奪,張俊還占有了大批園苑、宅第,僅所收房租一項,每年就多達七萬三千貫錢,在南宋諸將帥中“最多貲”;張俊在世時,家里的銀子堆積如山,為防止被偷,張俊命人將那些銀子鑄成千兩一個的大銀球,名叫『沒奈何』,意思是小偷搬不走它們,全都拿它們沒辦法?! ?/STRONG>

   

南宋初年,戰事頻繁,岳飛、韓世忠都遠戍在外,與士卒同甘共苦,而張俊一軍卻經常逗留在臨安。張俊從軍中挑選高大的英俊士卒,命令他們全身刺滿錦繡花紋(人稱“花腿軍”),然后短打出游,縱民圍觀,士兵苦不堪言,百姓搖頭嘆氣;張俊還役使他的部下為皇帝營造宮殿,為自己修建豪宅,還蓋了一座名叫“太平樓”的酒肆,賺錢營私;軍中還戲稱『張太尉鐵臉』,意指張俊無廉恥,不要臉,臉皮好像鐵打的一樣。這樣一個貪鄙之人,卻能夠得到宋高宗趙構的寵信和青睞。  

   

張俊不僅貪功忌賢、見利忘義,而且陰險狡猾、心狠手辣。紹興十一年的淮西之戰中,宋軍先勝后敗,張俊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張俊回朝后,卻顛倒黑白、歪曲事實,彈劾劉锜作戰不力,誣蔑岳飛逗留不進。宋高宗和秦檜自然是完全偏袒張俊。張俊與韓世忠是雙重兒女親家,然而張俊陷害韓世忠,卻毫不手軟。張俊才能雖低,但野心不小。張俊企圖以一軍的指揮權,來換取對全國軍隊的指揮權。然而,張俊機關算盡,也不過充當宋高宗和秦檜手心里的斧頭柄。執柯伐柯,一旦斫伐任務完成,這個斧頭柄也隨之扔棄。張俊追隨秦檜,與秦檜合謀殺害了岳飛,排擠了韓世忠,獨掌了樞密院,成為南宋最高軍事長官,張俊滿以為自己從此可以穩坐釣魚臺。但是秦檜對他也不放心,不愿把軍權交給他而要由自已獨攬,岳飛遇害之后,秦檜立即唆使黨羽江邈彈劾張俊,說張俊圖謀篡奪皇位。宋高宗趙構擔保張俊『無謀反之事』,放了張俊一馬,卻又乘機將張俊罷官賦閑, “由是中外大權,盡歸秦檜”。  

   

下面再看看編著《宋史》的元朝史官對張俊、劉光世兩人作出的客觀評價:  

   

『論曰:南渡諸將以張、韓、劉、岳并稱,而俊為之冠。然夷考其行事,則有不然者?! ?/STRONG>

   

俊受心膂爪牙之寄,其平苗、劉,雖有勤王之績,然既不能守越,又棄四明,負亦不少。矧其附檜主和,謀殺岳飛,保全富貴,取媚人主,其負戾又如何哉?  

   

光世自恃宿將,選沮卻畏,不用上命,師律不嚴,卒致酈瓊之叛。迎合檜意,首納軍權,雖得善終牖下,君子不貴也。  

   

二人方之韓、岳益遠矣。』  

   

   

岳飛出生于普通農民家庭,沒有顯赫的身世背景,本來只是一個處在社會底層的平民百姓?! ?/STRONG>

   

在那外敵入侵、山河破碎、生靈涂炭的亂世,出身寒門的岳飛卻以驅逐胡虜、救民水火、恢復舊山河為己任,“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不計個人得失,盡忠報國、至死不渝,靠著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和堅忍不拔的頑強意志,依靠自己的才干和努力,建功立業,做出了一番大事業,成為叱咤風云的杰出英雄人物。而這正是岳飛卓越超群之處。  

   

雖然岳飛后來在報國大業尚未完成的情況下慘遭奸佞之徒陷害,含冤而去,但是岳飛的英名和事跡卻長期為后人稱頌推崇?! ?/STRONG>

   

岳飛自二十歲從軍,“以列校拔起,累立顯功”,身經百戰,從普通士兵成長為一代名將。據不完全統計,岳飛參與的規模較大的戰斗約有六十多次,小戰更多達幾百次。在南宋前期的頻繁戰爭中,岳飛鍛煉了軍事才能,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成為南宋首屈一指的軍事家?! ?/STRONG>

   

岳飛主要依靠自己立下的眾多戰功而得到不斷的提拔,三十多歲時就已經成為統兵十萬的著名大帥,這其實也是南宋朝廷對岳飛能力和業績的直接肯定?! ?/STRONG>

   

岳飛不僅具有杰出的軍事才能,而且還善于帶兵、練兵。岳飛帶出的軍隊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巨大的戰斗力,堪稱無不『以一當十』。尤其是岳飛曾經組建強大的騎兵部隊,能夠在野戰中與金國倚為支柱的女真騎兵爭雄較長。  

   

岳飛還是宋朝最得軍心和民心的將帥。岳飛組織和訓練了一支堅不可摧的抗金勁旅岳家軍,并且向來治軍嚴明,保持了『凍殺不拆屋,餓殺不打虜』的嚴明軍紀,這在中國古代實為罕見和難能可貴?! ?/STRONG>

   

岳飛反對消極防守,主張積極進攻的方針,嚴明軍紀的實踐,『連結河朔』的策略以及『以仁為本』的軍事觀,無疑是對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做出的重要貢獻?! ?/STRONG>

   

盡管岳飛的戰略方針受宋高宗和南宋朝廷的阻難,卻仍組織了如第一次、第二次和第四次北伐那樣大規模的進攻戰役,并且還編練了強大的騎兵部隊,在最有利于女真騎兵發揮威力的地形和時節,對抗敵人,這在當時是絕無僅有的?! ?/STRONG>

   

南宋初年,同時具備光復失地的決心和能力的宋軍統帥,惟有岳飛一人?! ?/STRONG>

   

公元1130年(南宋建炎四年,金國天會八年)四月到五月,在全權負責收復建康事宜的宋將張俊等人畏敵怯戰、拒不進軍的情況下,岳飛率領剛組建不久的抗金勁旅岳家軍先后與金軍主力部隊作戰幾十次,都取得了勝利。接著,岳家軍乘勝收復了戰略要地建康(今江蘇南京),將金兵全部逐出江南。自此以后,金兵再也沒能踏入江南一步。   

   

公元1134年(南宋紹興四年,金國天會十二年)五月至七月,岳飛率軍主動發起了第一次北伐。岳家軍將士英勇善戰,接連擊敗金國和偽齊的聯軍,收復了包括戰略要地襄陽在內的襄漢六郡,這是南宋開國八年以來第一次收復大片失地?! ?/STRONG>

   

公元1136年(南宋紹興六年,金國天會十四年)五月至七月,岳飛再次率軍北伐,出奇制勝,兵進伊洛。岳家軍長驅直入,一路攻城略地,一直打到洛陽附近,取得了輝煌勝利,接連繳獲了大量的戰利品,還先后繳獲了一萬五千多匹戰馬。而繳獲的這一萬五千多匹戰馬,加上岳家軍在以往歷次戰役所繳獲的戰馬以及南宋朝廷撥調的一些戰馬,則為岳家軍組建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奠定了基礎。岳家軍長驅伊洛,是南宋立國之后初次發起的堂堂正正的大規模反攻。  

   

公元1140年(南宋紹興十年,金國天眷三年)六月初,岳飛出師北伐。經過六月、閏六月和七月的大戰,岳家軍連戰皆捷、凱歌猛進,席卷京西、兵臨大河,相繼收復了從洛陽到陳州、蔡州之間的許多戰略要地,基本完成了掃清東京開封府外圍據點的作戰計劃,形成東西并進,夾擊盤踞東京汴梁之金國軍隊主力的態勢?! ?/STRONG>

   

公元1140年(南宋紹興十年,金國天眷三年)七月上旬和中旬,在最有利于金國女真騎兵發揮威力的天時和地利條件下,岳家軍仍然能夠以寡擊眾而取勝,先后在郾城之戰和潁昌之戰中擊敗金軍主力,并乘勝進軍至朱仙鎮,迫使金軍撤出東京開封府,這標志著宋金之間的戰爭形勢發生了根本的轉變?! ?/STRONG>

   

岳家軍將士經過浴血奮戰,接連擊敗金軍,中原百姓紛紛出糧出力地支持岳家軍,北方各路義軍在金兵的后方攻城略地,北方各地的父老百姓也都爭先恐后地牽牛挽車,“以饋義軍”。金國自燕山以南,“號令不復行”。黃河以北的各路抗金義軍正在等待著配合岳飛大軍北進,——『河北忠義四十余萬,皆以岳字號旗幟,愿公早渡河!』  

   

縱觀北宋末年到公元1141年(南宋紹興十一年)第二次宋金和議之前的宋金戰爭史,作為一個基本史實,其整體形勢是宋軍愈戰愈強,而金軍愈戰愈弱。  

   

經過多次交鋒較量,金人也感到岳家軍銳不可擋,他們驚呼:『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在即將渡過黃河,繼續向北挺進的大好形勢下,南宋朝廷此前接連發出的措辭嚴厲的班師詔書也先后送到岳飛手中,岳飛被迫奉命班師,于是『十年之力,廢于一旦』。在兵力單薄、士氣受挫的不利情勢下,留駐后方的那些宋軍小部隊難以抵擋金軍優勢兵力的反撲,于是宋軍『所得州郡,一朝全休』?! ?/STRONG>

   

公元1140年(南宋紹興十年,金國天眷三年)前后,由于北方人民的反抗斗爭以及金國女真統治集團的內訌,加上連年侵宋,金國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金軍將士厭戰,士氣低落,軍力日弱。而在侵宋戰爭中,金軍又接連被宋軍擊敗,金國統治區內的各地漢人紛紛起兵反抗女真人的壓迫,加之來自北方蒙古的威脅,使兵老氣衰的金國無力繼續打下去?! ?/STRONG>

   

在經歷了公元1140年和公元1141年幾次大戰的挫敗之后,作為向來驕橫的金國好戰分子,把持金國軍政大權的金國都元帥完顏兀術(宗弼)也不得不承認南宋『近年軍勢雄銳,有心爭戰』。完顏兀術(宗弼)的心腹、悍將韓常對人坦白說:『今之南軍,其勇銳乃昔之我軍;今之我軍,其怯懦乃昔之南軍』。意識到宋金雙方戰略態勢已經發生逆轉之后,兀術采取的策略是,一邊虛聲恫嚇,一邊放出允許和談的信息?! ?/STRONG>

   

執掌金國軍政大權的金國都元帥完顏兀術(宗弼)提出了以殺害岳飛作為宋金議和的條件。這是由于金人深知,岳飛能征善戰、威名遠播、功高望重,并且還是進攻型的將帥,不僅向來抗金意志堅定,而且還具備光復失地能力。岳飛即使被南宋朝廷罷官免職,也猶如『猛虎在山』,『飛雖不掌兵,亦足以強國』。這對于兵老氣衰的金國來說,仍是一個很大的潛在威脅。金國當權者必欲置之于死地而后安。  

   

兀術的密信,就像給秦檜下了一道不可違抗的圣旨,秦檜當然會千方百計地去執行。而宋高宗為了向金國表示求和的誠意以迎回親生母親韋太后,加之對岳飛的忌恨,故在秦檜的慫恿下,必須下決心殺害岳飛?! ?/STRONG>

   

編著《宋史》的元朝史官對岳飛作出如下評價:  

   

『論曰:西漢而下,若韓、彭、絳、灌之為將,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飛者,一代豈多見哉?! ?/STRONG>

   

史稱關云長通《春秋左氏》學,然未嘗見其文章。飛北伐,軍至汴梁之朱仙鎮,有詔班師,飛自為表答詔,忠義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諸葛孔明之風,而卒死于秦檜之手。蓋飛與檜勢不兩立,使飛得志,則金仇可復,宋恥可雪;檜得志,則飛有死而已?! ?/STRONG>

   

昔劉宋殺檀道濟,道濟下獄,嗔目曰:「自壞汝萬里長城!」高宗忍自棄其中原,故忍殺飛,嗚呼冤哉!嗚呼冤哉!』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反抗吧,我的人民,反抗吧
  2. 毛主席,為什么反不得?
  3. 為什么總有人把毛主席放在后四十年的對立面?
  4. 劉繼明|隨想錄(20)
  5. 吃飽了才會有道德嗎?
  6. 美化軍閥是嚴重錯誤,整改批判應一視同仁
  7. 孫錫良 | 圓圈里的天才
  8. 由“高考狀元”想到了毛主席教育革命
  9. 從‘10塊’到‘400塊’:新農合背后的沉重與希望——請對農民好一點
  10. 子午:請珍惜我們的社會主義傳統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掩耳盜鈴及其他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小崗村分田單干“合同書”之謎及其它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當年明月”的?。浩鋵嵤侵袊说耐ú?/a>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聯系我們

電話:13910426398(烏有之鄉站長范景剛)

投稿:[email protected]

©烏有之鄉 | 京ICP備11022560號 /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1101081545號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