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座談孟子思想對毛澤東的影響
(網友鐘再紅報道)孟子是個有爭議的人,與近代革命史上一定要打倒的“孔家店”不同,孟子的思想在近代革命史上有過積極的影響。
孔子認為,理想的統治者若“仁民愛物”,便體現出了“道”。然而,如果有一天統治者要背叛了“道”該怎么辦呢?孔子面對這樣倫理的困境時,選擇了逃避。孟子則主張:尊重民眾的權利,君主違背了“道”就該把他推翻,于是便有了“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者也”,“湯武革命,順乎天,應乎人”等說法。
7月4日(星期天)上午和下午,中國孟子文化節組委會長春活動辦公室在長春老干部文化活動中心會議室召開“孟子思想的革命性及其對毛澤東的影響”主題研討活動。
本次會議由中國孟子文化節組委會長春活動辦公室主任、吉林省文學藝術交流中心負責人、著名文化學者、詩人孟戈主持,有關國學和文化學者21人出席研討。
吉林省和長春市社科聯、社科院的相關領導同志出席研討。
中國孟子文化節是由國家文化部批準的大型文化類公益活動,由華夏文化促進會等主辦。于2006年4月20-28日在美麗的海濱城市大連舉辦了首屆中國孟子文化節系列活動之后。每年一屆,固定于每年的農歷四月初二期間,以一個中心城市為主會場,其他城市聯合參與的形式,連續舉辦。目前已舉辦6屆。其宗旨為:弘揚優秀國學典之道,構建和諧社會。因為共同源于紀念農歷四月初二的孟子誕辰日,所以中國孟子文化節與同期舉辦的中華母親節互相支持,遙相呼應,協同發展,花開并蒂,相得益彰。
中國孟子文化節已經成為我國國學研究與發展一個主要操作工程,受到各級相關領導的重視和好評。
本次研討會以“《孟子》的"民為貴"與毛澤東的"為人民服務"為題,向與會者介紹了目前相關人員對相關問題的研究成果。有關詳細科研論述如下:
毛澤東在“六年私塾”生活中,對“四書”之一的《孟子》自然是熟讀成誦的。少年毛澤東一段“對對子”的佳話,就涉及到《孟子》里面的內容。 1903年的夏天,正在私塾讀書的毛澤東,見戶外天朗氣清,趁塾師不在,便與同學們一起到附近的池塘里游泳去了。塾師回來后惱怒地說:“孺子不可教也!”他想了一個責罰的新辦法——對對子。他出了上聯:“濯足”,學生們都在思索,才思敏捷的毛澤東卻對出來了:“修身”。塾師很滿意,就免了一場責罰。
1957年11月,毛裕新(毛澤東私塾同學)到北京對毛澤東回憶起這段趣事時,毛澤東十分高興地說:“對了,‘濯足’對‘修身’。這個‘濯足’,就是洗腳。《孟子•離婁上》講:‘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矣。’《楚辭•漁父》中說:‘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那個‘修身’就是修身養性,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禮記•大學》講:‘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先生以‘濯足’批評我們不該玩水,我們說這樣可以‘修身’,可以鍛煉身體,又提高修養,先生當然不責怪我們,拿我們沒有辦法了。”
成年后成為馬克思主義者的毛澤東,對于孟子,和對待孔子一樣,也是批判的基礎上,肯定其合理、進步、積極的一面。他曾在一篇關于“人性”問題的通信上批示說:孔孟有一部分真理,全部否定是非歷史的看法。孟子是孔子以后儒家一大派,對后代的影響很大,因此被稱為“亞圣”,意即僅次于孔子的“圣人”。孟子名軻。大概生于周安王十七年(公元前385年),死于周赧王十一年(公元前304年),活到八十多歲。他是鄒國人,出生于今天山東鄒縣東南郊。相傳他幼小時死了父親,他母親為著教育他,有“三遷”和“斷機”的事。孟子出生時,距離孔丘的死將近一百年,不但看不見孔丘的學生,連孔丘的孫子子思,曾孫子上都趕不上。孟子所從師的可能是一位不著名的儒者,因此他自己說:“予未得為孔子徒也,予私
淑諸人也。”
孟子學成以后,便出游齊、魏、滕等國,向當時諸侯講“仁義”,講統一天下的方法,講治國的政策。可是當時諸侯只是表面尊敬他,心里卻認為他的那一套“迂闊”,不切合實際。孟子七十多歲時,不再出外游說,和他的學生萬章、公孫丑等著述《孟子》七篇。《孟子》是記述孟軻言行以及他和當時人或門弟子相互問答的書。《孟子》七篇是:《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后漢趙岐作《孟子章句》,把每篇分為上、下,則七篇共十四卷。《孟子》和《論語》有很多相同處。如,《孟子》各篇,沒有有意義的題目,像《墨子》“尚賢”、“非攻”,《莊子》“逍遙游”、“齊物論”之類,只是攝取篇首二三個字為篇題。這一點和《論語》完全相同。再如,《孟子》每篇之中有若干章,章和章之間沒有什么邏輯聯系,各自為章,也和《論語》完全相同。又如,《論語•堯曰》篇記載堯、舜、禹、湯、文王、武王的話,最后又述孔子的政治主張,這是所謂“道統”的最早記載。《孟子》最后一章(在《盡心下》)述孟子的話也是從堯、舜至湯,再從文王到孔子,最后落到自己。這是有其緣故的,是“道統”的再申述。
孟子所倡導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主義”思想,對毛澤東“人民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為人民服務”思想的形成,有著重要影響。孟子的“民本主義”在毛澤東思想中得到了高度的升華。毛澤東轉變為馬克思主義者以后,就一直把相信和依靠人民群眾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他從人民群眾中汲取了無窮的智慧,又依靠這些智慧去領導群眾,從勝利走向勝利。他一生熱愛人民,關心人民,相信人民,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每個中共黨員入黨的宗旨,畢生的座右銘,他理所當然地成為人民愛戴的領袖。毛澤東認為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歷史的動力。他說:“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人民群眾有無限的創造力。他們可以組織起來,……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替自己創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業。”
毛澤東還認為,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但是它永遠只是人民群眾的一小部分,不依靠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黨的一切思想和斗爭都會落空,都會失敗。他多次講過,黨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如魚水關系,魚兒永遠也離不開水。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就一再闡述過這樣一個思想:在舊中國,人民群眾實際上處于被統治的奴隸地位。孟子所說的“民為貴”,“君為輕”,只不過是一種烏托邦式的理想,在舊社會是不可能實現的。作為“奴隸的人民”不可能直接、自發地推翻舊有的統治,成為“主人的人民”。他們只有集中自身的精華,形成能與統治階級相抗衡的先進思想和階級先鋒,取得革命成功,才能完成由奴隸上升到主人的質變過程。在《整頓黨的作風》一文中,毛澤東說:為什么要有革命黨?因為世界上有壓迫人
民的敵人存在,人民要推翻敵人的壓迫,所以要有革命黨。如果沒有共產黨這樣的革命黨,人民要想推翻敵人的壓迫,這是不可能的。他還指出,在本源和本質的意義上,人民是歷史的主體、動力和創造者,共產黨則是人民實現自身解放與自由的階級工具。
在《愚公移山》一文中,毛澤東把人民比做上帝:我們感動了上帝,這個上帝就是人民。毛澤東這種人民群眾觀,是舊中國舊社會人民謀求解放的真理,是民族解放的時代精華。以這種人民群眾觀為指導,毛澤東在民主革命時期,組織人民群眾形成“真正的銅墻鐵壁”,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他相信“群眾中蘊藏著一種極大的社會主義積極性”。當成千上萬群眾通過天安門廣場,向毛澤東高呼“毛主席萬歲”時,毛澤東俯下身來,用發自肺腑的聲音高呼:“人民萬歲!人民萬歲!”毛澤東與人民群眾的關系真正是心心相連,毛澤東總是把自己融會在人民群眾當中,而人民群眾必將世世代代愛戴和緬懷自己的偉大領袖毛澤東!
由于自幼就對《孟子》熟讀成誦,所以成年后寫文章講話過程中,毛澤東能信手拈來地運用《孟子》中的章句,恰當地闡述自己的思想和觀點。如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一文中,毛澤東說:菩薩是農民立起來的,到了一定時期農民會用他們自己的雙手丟開這些菩薩,無須旁人過早地代庖丟菩薩。共產黨對于這些東西的宣傳政策應當是:“引而不發,躍如也。”
其中的“引而不發,躍如也”出于《孟子•盡心上》。有一天,孟子的弟子公孫丑問他:道是很高很好的,幾乎似登天一樣困難,似乎不可及,為什么不把它變成經過努力可以攀求得到的呢?孟子回答說:“大匠不為拙工改廢繩墨,羿不為拙射變其彀率。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 意思是,高明的工匠不能因為拙劣工人改變或廢棄規矩,羿也不能因為拙劣射手變更拉弓的標準。善于教人射箭的人,他只張滿弓,不射出去,作出躍躍欲試的姿勢。毛澤東用此語說明共產黨應當引導農民提高政治覺悟,讓群眾自己發動起來進行革命斗爭,而不應當對群眾發號施令或包辦代替。
再如,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一文中,毛澤東說:組織千千萬萬的民眾,調動浩浩蕩蕩的革命軍,是今天的革命向反革命進攻的需要。只有這樣的力量,才能把日本帝國主義和漢奸賣國賊打垮,這是有目共見的真理。因此,只有統一戰線的策略才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策略。關門主義的策略則是孤家寡人的策略。關門主義“為淵驅魚,為叢驅雀”,把“千千萬萬”和“浩浩蕩蕩”都趕到敵人那一邊去,只博得敵人的喝彩。毛澤東所引“為淵驅魚,為叢驅雀”,典出《孟子•離婁上》。孟子說:桀紂已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故為淵驅魚者獺也
,故為叢驅雀者鹯也,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還有,在《整頓黨的作風》一文中毛澤東說:“必須反對只顧自己不顧別人的本位主義的傾向。……‘以鄰為壑’,全不為別部、別地、別人想一想,這樣的人就叫做本位主義者,這就是完全失掉了共產主義的精神。”
“以鄰為壑”一語出自《孟子•告子下》。戰國時代,有一個名叫白圭的人,善于用筑堤擋水的辦法治水。有一天,他會見了孟子,稱“丹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答曰:“子過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為壑。今吾子以鄰國為壑,……仁人之所惡也,吾子過矣。”
白圭自稱治水的本領超過了古代的大禹。孟子反駁道:你錯了,大禹治水是按水流的規律,使水流注四海,而你卻要“以鄰為壑”,讓水流向鄰國,把鄰國當成排泄洪水的溝壑……你這樣做是為有道德的人所反對、所痛恨的,你錯了。后來用“以鄰為壑”比喻只圖自己一方的利益,而把困難或禍害轉嫁給別人。毛澤東用“以鄰為壑”這個典故,深刻揭露和批判了那些只顧自己不顧他人,只顧本位不顧全局的本位主義思想。號召全黨提倡和弘揚顧全大局的革命集體主義精神和共產主義風格。毛澤東對孟子所說的“心之官則思”這句話頗為欣賞。他在《學習和時局》一文中寫道:孟子說:“心之官則思。”他對腦筋的作用下了正確的定義。
“心之官則思”語出《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此天之所與我者。” 大意是,腦筋就是用來思考的,無論做什么事,好好想一想,才能做得正確,達到目的;不好好想一想,就做得不正確,達不到目的。這是天賜與我們的功能。毛澤東引用此語,意在說明,凡事都要仔細觀察,善于思考,學會分析事物的方法,養成分析問題、研究問題的習慣,這樣才能在一切工作中取得勝利。并且由此概括出“多想”兩個字,用以教育干部。
本次研討會還就“孟子人格平等思想和革命意義”、“孟子思想對近代中國革命的影響”等問題展開研討。
會議最后,中國孟子文化節組委會長春活動辦公室主任、吉林省文學藝術交流中心負責人孟戈作了總結發言,他說:我們現在提出來了一個非常敏感和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可能很多同志或朋友會有不同意見,甚至有很激烈的反對意見,我們今后還將就相關問題進行研討,希望這樣的活動,能有更多專家和愛好者參與。有各種意見想交流的同志或朋友,請向以下電子信箱發送您的意見,以便我們更全面地形成更真實的對歷史的評價。這也是我們通過孟子文化活動達到廣義國學重構的目的。
[email protected]
毛主席不要我們哭,他要我們斗!
(轉自人人網)
1976年,毛澤東主席逝世,寒春去向遺體告別。大家都哭了,但是寒春沒有。從26歲起她就崇拜毛澤東,她相信,自己反對核武的人道主義沒錯,爭取公平的階級斗爭沒錯,反對霸權和解放天下窮苦人的夢想沒錯。她尤其相信,要達到夢想,就需要犧牲和堅強,而不是虛偽的效忠。“我不哭。毛主席不要我們哭,他要我們斗!”她說,“有些人的哭是假的。”
2009年,在毛主席誕辰116周年時,有人問她對毛主席的評價,她說:
我認為毛是所有偉人中最偉大的人物。
他有一整套關于中國革命的路線、方針、政策,并以此引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
毛主席認為做任何事情,都要做最好的準備和最壞的打算。
他常說,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
毛主席很懂得怎樣抓主要矛盾。《實踐論》和《矛盾論》我也學了很多遍,每次都有新的收獲。他提出,綱舉目張。
在農業問題上,他號召全國人民學大寨,把陳永貴樹為人民學習的好榜樣。
毛主席是一個很有幽默感、歷史感和斗爭性的人。他提出:團結、緊張、嚴肅、活潑。
最讓我欽佩毛主席的,是他發動的文化大革命。文革是毛主席對馬克思主義最重要、最偉大的貢獻。作為人民的領袖,毛主席完全依靠群眾、組織群眾、發動群眾。他一點都不害怕人民群眾。那些害怕人民群眾的人一定是有些事情隱瞞,怕被人民群眾發現。
革命時期的很多領導人,普遍都具有“打江山、坐江山”的思想。他們從人民的領導者變成了人民的統治者。毛主席試圖發動所有的中國人民來捍衛自己的利益。他發現最有效的方式,是人民自己起來捍衛中國革命。
文化大革命失敗的原因之一,就是人民群眾沒有學會如何治理自己的國家,以及怎樣與他們自身的弱點作斗爭。毛主席告誡大家要斗私批修。
如果沒有毛主席和他領導的中國革命,我也不會來到中國。我之所以來到中國,并不是因為中國文化吸引力,而是震撼于小米加步槍的力量。也正是在這種力量中,我找到了人類解放的道路。
能成為毛主席領導的中國革命的一員,我感到無比的榮幸。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