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中西方文化對比一書作者的一封信》
作者:歷史
前輩您好。
大作《中西方文化比較研究》已經拜讀。
應該說,在當今我國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不斷上升,并面對越來越復雜的國內問題和越來越大的國際壓力的時候,全面對比分析東方文化或稱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優劣,對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極有現實意見的。
所以,我覺得,我們研究這個問題應當有以下認識:
第一,在當今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由西方確立、控制的情況下,對比研究發掘東方文化的內涵,有利于確立中華文化在中國和東方的本位地位。應該說,如果沒有“強勢的”西方文化的影響,我們本來沒有必要研究中化文化的內涵,并非因為“中化文化是死文化”,也非因為中國要全面與世界“接”軌””,而是因為中華文化在亞洲絕對不可動搖的統治地位。在漫長的亞洲歷史上,人們已經習慣于這種文化傳統,又沒有外來所謂文化的沖擊(佛教未對中華文化構成沖擊),所以,歷史上幾乎沒有注意這個問題。比如,入主中原的所有所謂“民族”均自然而然地接受中華文化并與所謂“漢族”融合為一體,盡管程度有所不同。這是由中華文化的優越性決定的。近代以來,西風東漸,特別是鴉片戰爭以來,東方備受西方荼毒,屢敗屢戰,兼之西方意識形態有計劃有目的的浸淫滲透,東方人對本土文化產生了懷疑,“民族”虛無主義、文化虛無主義漸漸產生而很難消磨。這就使東方人特別是中國人過于文化自卑,因而產生了西化、“接”軌””心理。
我認為東方人特別是中國人,自鴉片戰爭以來,共打了兩場敗仗:一場是有形的政治經濟軍事上的敗仗,包括兩次鴉片戰爭、法國入侵越南和中國沿海的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日俄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及在西方的要挾下簽訂的諸多政治經濟不平等條約。正因為這場敗仗有形,所以容易認識。這場有形的失敗因為中國人民屢踣屢起、前赴后繼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精神,特別是抗日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援越抗法、中蘇大規模戰略對抗等的勝利,盡管歷史造成的領土流失、財產被劫等未能挽回,但是這一有形的失敗,基本上已經部分且正在被慢慢洗雪。另一場失敗則發生的文化領域,發生在東方人的心理上,表現在對中華文化的自信、自尊、優越等感覺的消磨,對中華文化內涵的遺忘淡化。這個過程大約始自于清朝立國,筆者認為至今尚未結束,自改革開放以來,因之西方思維的涌入,這種自卑感、虛無感伴隨崇洋媚外思想,愈演愈烈,世紀之初的“與國際接軌”思潮泛濫,就是其典型表現。真正自信的和對中華文化有深刻認識的且是有利于中國崛起的思想,就當是全世界與我接“軌”!
與世界接“軌”問題,第一,世界是否有“軌”?第二,這些“軌”是正當的嗎?第三,西方世界是否允許我們接入其“軌”,第四,即便接入了這些“軌”,對我是否有利。在這些問題尚未明確的情況下,在所謂“全球化”觀念的沖擊下,“接軌”思潮泛濫。觀之這些年“接軌”的結果,實際上我們走錯了路子。表現在,在政治經濟文化領域,世界上并無統一的“軌”,當今年存在的“軌”是西方塑造的,且有多數西方國家也反對這些“軌”(如對保羅論壇對新自由主義經濟的反對),美國也不曾遵守這些“軌”(如不顧主權觀念,悍然入侵伊拉克、阿富汗,“美國人買美國貨”的貿易保護主義等等);西方國家進入我們的民生產業,但其重要民生產業是不允許我們進入的,最近中國的海外并購就受到極多限制;這些“軌”不能接,接了對中國沒有好處(比如自市場開放以來,中國的糧油、種子、金融、鐵礦石、自來水等許多已經開始私有化的產業被華爾街控制,隨意漲價)。接“軌”思維,可以休矣。應當追尋一下,誰是接“軌”思維的始作庸者,或許很可能找到M國中情局的陰影。
第二,對比研究中西方文化問題,呈現完整的中華文化形象,是確立中國形象,推動中國軟實力的重要內容。中國的發展崛起,筆者理解,至少有兩個方面的標準:在國內,人民生活富裕,有充分的發展空間,貧富差距不大,政治清明,官員廉政,中國人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很強,官民關系、各職業人之關系融洽,基本消滅不平等,中國實現政治統一和領土完整。在國際上,中國作為一個國家,其發展不受大的威脅,其政治經濟影響力基本上達到一流國家水平,中國的發展特色和發展經驗受到第三世界國家的模仿,第二世界國家的羨慕,大國的敬畏。顯然,文化方面的自信和獨具特色是中國崛起的重要方面。
我們已經習慣于在西方的思維體系下思考問題,因此,從上世紀之初至今,自辜鴻銘、王國維以后,中國的學者鮮有能自言中國文化者,文化自卑之強,以至于中國甚至想象過不再使用漢字!當前在書店仍能看到的臺灣人柏楊先生《丑陋的中國人》一書,還在宣揚漢字的落后性!相反,學者們言必稱美國,事必稱制度,崇拜“民主”“自由”等價值觀者,比比皆是!中國社會科學學者的論文、著作向來不被西方世界承認!這固然是由于西方的話語霸權思維作祟,但,筆者以為,更是由于,在西方思維體系之下,我們的創作很難超越西方人的思想成果。在我們每每引用盧梭、伏爾泰、孟德斯鳩、黑格爾的時候,怎么能夠想象我們的想法被這些西方先哲們的徒子徒孫接受?怎么能夠想象我們的思維還能反映中華文化的思維特征。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開始重新研究孔子、老子等中國先哲的思想,但是,很可惜,這種研究也是出口轉內銷的結果。最近,發生在政治經濟理論領域的“新左派”“老左派”“右派”關于中國改革開放問題的深刻論戰,其引發者卻是郎咸平(生于臺北,美國沃頓商學院教授,后至香港大學任經濟學教授)。我們自己的關于政治經濟思維的聲音卻那么微弱!主流經濟學家甚至沒有自己的一絲創造!全部靠批發西方特別是美國經濟學理論為生!中國悠久歷史的政治經濟思想無人問津。如此,我們怎么可能引領世界潮流,成功地實現崛起。
我認為研究歷史至少有四種眼光:第一,用現實的眼光看歷史,這是最基本的、最初步的,安知今人“不如衛霍”。第二,用歷史的眼光看現實,避免自卑和自大。第三種,用現實并加歷史的眼光看未來,規劃我們的發展前途。第四種,用中華文化的眼光看世界。絕不可單純以西方的眼光看中國的歷史、現實、未來!就是說,研究中國的和世界的歷史,不可以放棄我們的價值觀和歷史文化傳統,離開了這個觀念和傳統,不可能進行正確的歷史研究,我們實現崛起是不可能的。
第三,對比研究中西方文化,中國應當世界領跑者。世界的發展趨勢是世界人民的相互了解、融洽相處。老死不相往來是不可能的。這是世界歷史發展的趨勢。那么,不可否認,在聯系越來越密切的世界上,是不是該有一種秩序?回答是肯定的。這種秩序以什么樣的文化思想的指導下來確立?這個問題的回答不能靠強權、軍事,盡管強權、軍事力量有一定發言權,歷史的時光如水可以沖淡所有形的東西,但是,絕不會沖淡文化。最終聯系世界、和諧世界的是文化基因,是優秀的適應人類發展的文化基因,而絕非是強權和陰謀。
正因為西方掌握了國際政治經濟的話語權,且當今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是西方的思維邏輯建立起來的(最重要的觀念如國家主權觀念,產生于《威斯特伐利亞條約》,又稱西伐利亞條約,但實際上西方基本不尊重這個條約,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即是明證),所以,中國人幾乎意識不到我們一直在西方人劃定的圈子里面轉,很難跳出這個圈子。研究中華文化,發掘其在建立世界秩序方面的價值,是我們跳出這個西方人建立的小圈子,建立自己的價值觀體系和秩序理念的最佳的碼頭!顯然,研究東西方文化對比,就是在為中國的崛起與世界和平發展的出路找到這個碼頭。
有必要一問,西方文化可以使世界和平和諧嗎?答案:不能!歷史已經證明。比如,西方(及其資本主義制度,產生以來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自所謂“地理大發現”(這個地理大發現很可能是按從中國得到的地圖進行了,只不過西方刻意隱瞞了這一事實。)以來,它們先后制造了殖民潮、貶奴潮,多次侵略戰爭,數不清多少民族被屠殺,文明滅絕!還有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冷戰(有人稱之為第三次世界大戰),冷戰以后,世界仍不太平,新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對第三世界的侵略仍然是動蕩乃至戰爭的主因。當今世界貧富分化越發嚴重,政治經濟秩序極不平衡,種族、民族歧視嚴重,而且看不到緩和的跡象。可以說,自從西方思維被推廣到全世界,就象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世界就進入了持久的動蕩。
如何拯救世界?發掘推廣中華文化(或稱東方文化),或許是塑造國際政治經秩序的一種選擇,最低也是一種有益的探索,誰都無權拒絕或否認這種探索。已經有西方學者開始注意這個問題,著手研究中國文化。但是,作為東方文化的繼承者,我們理所當然也應當是東方文化的弘揚者,不研究這個文化傳統如何為世界和平作出貢獻呢?如何體現我們對世界的責任感呢?“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進一步研究發掘東方文化,舍我其誰!
第四,對比研究中西方文化,必須跳出西方政治思維和話語權的羈絆。用我們自己的思維來看世界,研究認識東方文化是讓東方文化為世界和平和諧發展作出貢獻的重要前提。對比研究中西方文化也是觀世界的一種角度,這個角度也得用中國自己的思維,用西方的思維,會產生歧變!得出的結論,未必是中國文化所固有的。因此,對比研究中西方文化,最首要的是要跳出西方政治思維和話語霸權的羈絆。
世界不一定非要是今天這個樣子,正是因為有了許多必然偶然的因素,所以才會是這個樣子。歷史上由于交通、通信不便,至少存在過歐洲、美洲、亞洲、非洲南部等多個相互來往較少或極少的世界。每個世界都有其秩序,本著尊重世界文明的觀念,這些秩序或許不可亂評其優劣。至少,歐洲的秩序未必是最優的,如果允許大家充分了解對方,允許選一個秩序來統一這個世界,那么被選中的一定是歐洲的以“國家、民族、主權、領土”為核心觀念的政治秩序嗎?不一定!但是,世界,或者說當今主流世界的確是按西方的政治規則運行的,盡管西方自己并不尊重這個規則。這個規則中的每一個概念,其產生發展均可以用東方的文化觀念予以質疑!在質疑的過程中更可以清晰地看出東方文化的物質。
比如,英使馬嘎爾尼晉見乾隆皇帝一事。一般人認為由于中國的自大、封閉,拒絕了與世界的一次交通,并把鴉片戰爭的責任上溯到乾隆皇帝,認為是他使中國失去了一次與先進文明溝通的機會。這個說話十分流行,是典型的用西方的政治思維看中國歷史,如果用中華文化的觀念看,這個觀點是十分荒謬的。乾隆皇帝要求馬嘎爾尼下跪作為晉見的基本禮節,現在看起來有些可笑,在當時卻意味著用東方的政治思維還是用西方的政治思維來實現兩種不同文化的交往,這一禮節爭執極具典型意義!可惜,最終因為大清王朝失敗于英帝國的堅船利炮,東方文化主導下的政治秩序也讓位于西方思維下的“現代化”的政治經濟秩序。
乾隆皇帝拒絕和英帝國擴大貿易,這是中國的主權,我們有權決定是否和某個國家貿易、如何貿易。用廣州一地作為通商口岸即使現在看來,對于保護本國工商業仍有一定意義。而且,歐洲的重要經濟學派——李斯特主義,就是這樣做的!當然這種做法是為亞當·斯密主義所反對。美國又何嘗不奉行過“門羅主義”——“美洲是美國人的美洲”,本質是李斯特主義(亞當斯密主義的對立理論,是發展中國家都應當選擇的經濟理論),何嘗愿意開放?以此來否定中國拒絕擴大貿易,怎么可以被認為是閉關鎖國?
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全世界都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但是美國卻首先祭起貿易保護主義的大旗,“美國人買美國貨”。有媒休預測,最近十年,將是世界貿易摩擦的十年,這個摩擦,實質上是新興的“金磚四國”、“基礎四國”與老牌的舊資本主義國家貿易保護主義的摩擦,是新興力量與不合理的世界經濟貿易秩序的斗爭。誰能說西方是開放的?炭關稅、各種標準、專利、定價權均成為發達國家貿易保護的護身符?就民族心態來說,西方一直是充滿傲慢與偏見,過度的優越感,使其根本不曾有過各種族平等的觀念,也很難樹立這個觀念,總體上不愿意接受其他文明的成果。誰能說他們心態是開放的?如果能跳出西方思維的羈絆和話語權,我想不難看出這些事實。
對比研究中西方文化過程因為必須按東方文化的思維,所以,必須首先弄清東方文化的發生源因和沿革過程。在這個西方話議事霸權環境下,弄清東方文化源因和沿革的過程,也是揭露西方文化源自強盜邏輯、源自暴力的本質,并與西方話語霸權斗爭的過程。
第五,對比研究中西方文化,必須著眼于增加中華文化的自信心、優越感。對于傳統文化,必須是先繼承,然后才能是批評,這是我們立足的根本,其實根本摒棄中華文化或者讓整個東方都放棄東方文化是根本不可能的!再說,除了中華文化,我們沒有什么歷史文化精神遺產可以繼承!這是根基。沒有繼承,批評就失去了基礎,極易導致潑臟水把孩子也潑出去的錯誤。但是,我們也不能本著“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貧”的思維,在根本不了解中華文化的情況下,盲目地抽象地崇拜我們自己的東方文化。不了解中華文化自然也談不上擴大她的影響力。
東方文化是否也有其不足?我想是有的,這也是我們要查找,以便于揚長避短,取粗求精。但是,繼承必須是第一位的!這樣我們與西方文化分庭抗禮才有一個陣地,失去這個陣地,我們不戰而敗!
勿庸置疑,研究發掘中華文化的過程(實質上是重新擺脫西方思維羈絆,重新審視中華文化的啟蒙過程),離不開研究中華文化歷史,必然會遇到中國歷史上發生的一些惡劣的事件,必須解釋這些事件。但是,研究發掘中華文化的過程,首先是探索中華文化優越性的過程,是追尋祖先光榮的過程,而不絕不能是抹黑中國歷史,歪曲中國歷史的過程。這個過程,必須是進一步培育中華民族優越感和自豪感;培育悲天憫人、關懷蒼生情感和思維的過程;是革新深化推廣“忠孝義節”“仁義禮智信”“禮義兼恥”觀念的過程(去年的“范跑跑”事件,范跑跑行為受到許多人的支持;最近重慶打黑中出現“李莊律師造假”門,全國許多著名律師支持李莊,就說明這個傳統觀念已經被知識精英拋棄!);是樹立中華文化是普世文化觀念的過程;是展示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內涵的過程,是揭露西方民主、人權、開放觀念的虛偽性、欺騙性的過程;是全面、運動、聯系、發展地研究中西方文化歷史的過程,而不是片面、孤立、靜止地研究中西方文化的過程,不是用片面的歷史細節來比擬西方歷史細節的過程。
最后,我覺得必須明確,研究這個問題是沒有中立立場的,你要么站在中國的立場上研究,要么站在西方的立場上研究,要么以中國為主,對西方文化持批判吸收態度,要么站在西方立場,對中華文化采取批判吸收態度。實際上這是關乎孰為主、孰為仆的問題,絕非是個無關緊要的問題。
在對比研究中西方文化的過程中,應當注意對中西方交流史的研究,或有啟發。
我覺得您的著作是后者。文中大量采用了一些主流學者的說法,實際上是站在西方文化的角度批判地看待中華文化,雖然也有部分公允之論,但在總體上是以西方的概念和視角解構中華文化后,對中華文化一些具體的方面有所表揚,總體上卻是否定的。對西方雖有些微批判,但是總體上是肯定的。這對中華文化是不公平的,客觀上是因為自鴉片戰爭以來,西學東漸,中國絕大多數學者對中華文化淡忘、陌生的結果。
愿東方之禮失而能求諸野。
為一書,時間倉促,匆匆擬就,謹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批評
恭祝
大安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