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之自在:晉卦之詮釋
(下坤上離)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
[釋詮]晉卦:有了正確的宇宙觀、社會觀,就有了無窮的智慧和力量。生活中就會如魚得水,猶如古時豪貴的公侯蒙受皇帝眾多的車馬賞賜和寵信一樣,更多地得到人民的擁戴和推重。
[把握]欲達人之所求,必先己之有供。能夠給大多數的人們帶來真正幸福和快樂的不是大富大貴的物質享受,而是正確的宇宙觀、社會觀。這不單是個信仰問題,而是在踐履的過程中自然給人們帶來的精神體驗和生命意義。這里真正的要點和關鍵在于,過去人們把宇宙觀、社會觀孤立地看成是“心靈”的“信仰”或“精神寄托”,卻不知道這是思維邏輯、道德規律、幸福法則,是與每個人的生命、生活始終相伴隨的智慧和力量,也是宗教與科學的結合粘連[宗教(感性之心)-道(關聯之軸)-科學(理性存在)]。
《彖》曰:“晉”,進也,明出地上。順而麗乎大明,柔進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也。
[釋詮]《彖傳》說:晉卦,貢獻、奉獻,是光明穿透黑暗的阻攔,照耀苦難心靈的意思。講清事物存在的本質、運動的規律,指出其發展的趨勢,人們的心靈就獲得了“光明”。思維邏輯與事物的發展規律“同步共時”,才能“像豪貴的公侯蒙受皇帝豐厚的賞賜和寵信一樣,得到更多人的擁戴和推重。”
[把握]“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大,是對道、規律、法則這些無形的理性存在的形容。明,則是客體的人對主體的自然之“大”的認知和結論(德則是對道的踐履)。這一點想通了,哲學和科學的神秘性也就煙消云散了。剩下的自然就是怎樣做好人民的勤務員,即當好公仆的事了。
《象》曰:明出地上,晉;君子以自昭明德。
[釋詮]《大象傳》說:光明沖破黑暗的遮蔽,為世界奉獻溫暖和清醒。這就是晉卦的象征主旨。因此,公職人員必須通過踐履道的行為來向人們顯現自身素質和精神追求。
[把握]請注意公職人員素質要求的兩個基本底線:道德踐履和職業能力。所以才有:“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初六,晉如摧如,貞吉;罔孚,裕無咎。
[釋詮]初爻:講奉獻,個人就會經常遭受打擊,但對整體和個人的一生是有位格和品質意義的。形而上的大道是最值得信賴的,道理懂得越多,犯的錯誤就會越少、越小。
《象》曰:“晉如摧如”,獨行正也;“裕無咎”,未受命。
[釋詮]《小象傳》說:“奉獻卻遭受打擊”,那是因為只有奉獻者在行正道;“道理懂多了,就會少犯錯誤”,將來就會承受重擔和使命。
[把握]這里一方面需要堅忍堅韌;另一方面必須通過踐行的明證來吸引人,團結人,共同為人類美好的未來而努力。
六二,晉如愁如,貞吉;受茲介福,于其王母。
[釋詮]二爻:講奉獻,個人就會無端增添很多的憂愁和牽掛,但對整體來講卻是值得慶賀的。人們能夠享受豐厚的福澤,就在于這個國家有著悠久的文化傳統,是祖宗的恩德造就。
《小象傳》:“受茲介福”,以中正也。
[釋詮]《小象傳》說:“人類能夠享受豐厚的福澤”,靠的是對整體生成邏輯的繼承。
[把握]必須清楚陰陽觀與“唯”字哲學的不同,就在于求真務實而非“宗主意志”。所以,就有新生事物不等于是先進事物,古老的遺留不等于是陳腐的教條的結論。尤為關鍵的一點是:規律,不但放之四海而皆準,也是用之萬世而不移的。不承認這一點,就是不知道誠信為何物。
六三,眾允,悔亡。
[釋詮]三爻:在物質利益上,只有公正地分配,只有爭得大眾的同意,才能清除悔恨與隔閡。
《象》曰:“眾允”之志,上行也。
[釋詮]《小象傳》說:“為大多數人謀利益”的觀念,就是整體生成邏輯的落實和踐行。
[把握]注意“真理有時掌握在少數人手里”,但是,利益,必須由大多數人的心愿所決定。
九四,晉如鼫鼠,貞厲。
[釋詮]四爻:講奉獻需要有資格、資質、資本。否則如果像鼫鼠一樣雖有五能卻不成一技,那么整體就要遭受損失了。
《象》曰:“鼫鼠貞厲”,位不當也。
[釋詮]《小象傳》說:“像一無專長的鼫鼠一樣講奉獻,這個整體就要出危險了”,因為他不知道自己的位置何在。
[把握]《易經》之“生象”,不但歷歷在目,簡直就是活脫脫。請看鼫鼠的五能:“能飛不能過屋,能緣不能窮木,能游不能度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所以說,做公務人員,擔當公職,講奉獻,可不是誰都能說得出口,不是有好心就能辦成好事的。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無不利。
[釋詮]五爻:首腦謝任,也就不會再有悔恨之事。下任有失德的地方,也不必過度憂慮,自有責其過、改其錯、梳理歸正之人。關鍵在于,新老交替,無所不利。
《象》曰:“失得勿恤”,往有慶也。
[釋詮]《小象傳》說:“不要為下任的失德過分憂慮”,新老平穩接替才是值得慶賀的事兒。
[把握]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是三件利器。一是一部遵守自然整生規律的憲法;二是一個整體利益的立場;三是一個英明領袖。領袖是一時的國寶,從而需代代努力,“不拘一格降人才”;整體立場是為人民服務的基石,從而動搖不得;憲法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自然規律的構形法則,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思維邏輯,在根本上不可以有偏差。
如何才能跳出人類歷史王朝更替、人亡政息的周期率和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那就看這部憲法是否遵循了大道規律,為人民謀利益,為人類謀文明。而非“先帝遺言”或領袖的“萬壽無疆”。
上九,晉其角,維用伐邑,厲吉,無咎;貞吝。
[釋詮]上爻:團體、組織奉給人的若只是競爭意識,國家就只能用其對外邦進行掠奪。這樣雖有風險,但因能給本邦帶來些好處,好像還有存在的理由。但是,這種意識是不利于整體人類的文明和諧發展的,各邦、各族人民都樹立這種意識,就無法和平相處。
《象》曰:“維用伐邑”,道未光也。
[釋詮]《小象傳》說:“只能用其向外邦掠奪”,是因為大道哲學的精髓還沒有被人們所認識和掌握,還沒有找到人類文明發展的正確之路。
[把握]競爭意識,是第一自然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不適合于人類社會。否則,以此為理念、為信仰,實行共有資源的資本主義私有制,人類就愧對萬物之靈的稱號,只能成為自然界“物競天擇”錯誤理念的奴隸了;人類社會也只能成為獸性之邦。
[總論]無巧無不巧。當供給與奉獻聯結在一起,“公有制”和“私有制”不計條件的截然兩分,也就成為永遠糾纏不清的問題。而這一問題又直接關系到了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本質定性的“合法性”。
簡而言之,以個人中心主義為目的的資本主義制度是腐朽沒落階級意識的產物,一定沒有前途。因為它丟掉了人類整體品性的“人格”,違背了大道的構形生成邏輯。以共產為導向的“大公無私”的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制度,是對人類文明發展的向往,卻也存在著模糊不清的弊病。因為“私有”是消滅不了的,可以改變國家的“私有”制度,卻不可改變“民”必“有私”這一事實。所以,“愛情是自私的”信念,不但很有市場,也在世界各個國家的一夫一妻制中得以廣泛踐行。
所以在21世紀,中國提出了以大(公)道邏輯為軸心的整體主義的“和諧社會”目標。即實行國家共有、集體所有、個人私有的三級所有制并存的經濟模式,才是比較完全的,能夠促進人類文明繁榮和發展的國家政治制度。這也是道法自然的正常、健康、活躍的社會狀態。
市場必然應該有計劃,不然不管官場、還是商場,為何總是出現壟斷思想和壟斷霸權?
計劃必須用市場手段,不然不管人民的需求搞生產,為之何益?或者吃喝穿戴的式樣都被指令,豈不就是精神壓迫?
理論只有在現實中,找到其合乎人類自然的文明發展的架構模式,才是人民的真正需要。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