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仔:不知從何時起,有點討厭“春節”了,覺得他虛偽、沉重讓人身心疲憊而不利于身心健康。今天哪都不去了,上網一搜,還真就有“共同語言”!難道還真實國大鳥人多嘛?因為實在找不到下面大作的出處,貓仔的老毛病又犯了,索性還是你一句我一句痛訴一番吧:(以下文章請仁兄前來烏有之鄉認領,我絕對不給你喝高了)
春節、過年、習俗的變味和官場的貓膩
中國夏歷,即今農歷,以草木初生的孟春為一年之始?!渡袝髠鳌吩唬骸按?,出也,萬物之出生也。日艸屯者,得時草生也,屯字象草木之初生”。后人所以把草木萌生之初春與正月相配,正體現了夏歷的特點。春夏秋冬遞替,與大自然萬物生長規律相合,“夫物以春生夏長,秋而熟老,適自枯死”。正說明了夏歷,即農歷,得“四時之正”(《周禮·小宰》鄭玄注)。古代圣人以大地的草木出生為一年之始,百姓以晨起雞鳴為一日之始。這一以對大自然的觀察,月相的運動,周而復始,物候的變化規律為歷法,并確定歲首的做法,體現了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它之所以和宗教崇拜沒有任何關系,是因為,中國從來不是一個神權國家。中國人可以兼收并蓄各種土生的和外來的的宗教,但是,任何一個宗教都不可能左右中國人的意志,統治中國人的精神,并完全支配他們。因此,中國的節日,包括象“一年之始,新春為正”的歲首日——春節這樣全民共慶的盛大節日,都是合乎自然規律的,世俗的,人性化的并帶有根深蒂固的傳統文化魅力的節日。
春節起源于我國原始時代的“臘祭”,自始就與農事生活密切相關。每逢臘盡春來,人們便要殺豬宰羊,祭祀天地祖先,乞求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免禍消災。更要朱砂涂面,鳥羽飾身,載歌載舞,以示歡欣。到公元前21世紀的夏朝,此風俗便確立了下來,一直世代沿襲,成為全民族最為盛大的節日?!稜栄拧氛f:“ 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澳?,谷熟也”。莊稼一年成熟一次,每成熟一次就曰一年?!澳辍睆摹帮保枪仁熵S稔的意思。因此,每過歲首,就為過年。這就是春節又俗稱過年的原因。民間傳說“年”為一種以百獸為食,到了嚴冬就下山騷擾,獵食人畜的野獸。人們為了恐嚇驅趕它,就燃放青竹,發出劈劈啪啪的聲音。這就是爆竹的由來。因而,“年”有多種的含義:辭舊迎新即過年;五谷豐登,求來年年豐;吉祥如意為辟邪;闔家團圓,為祈親人永不分離等等。
正因為“年“有這許多含義,也就有了傳統文化固有的禮儀性,時代性,民族性,理想性,傳承性,廣泛性和變異性。春節,因為要辭舊迎新,闔家團聚,就有了祭祀天地祖先,親人團拜,互訪的禮儀。因為是農事規律的節日,就與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緊密相關,因而,盛大與豐富的內容就有了時代性。因為它是特定民族的傳統習俗和文化,因此不能離開固有民族而存在。因為它乞求來年五谷豐登,具有了人望幸福樹望春的內涵,就融含著理想性。因為它是世代沿襲的的民族節日,當然是歷代祖先傳承給后人的一筆精神財富。因為它具有世俗性,又有時代性和民族性,因此,隨著世俗生活內容的變化,變異,它自身的內涵,意義也會存在著變異?;蛘呓凶鲎兾?。
中國是禮儀之邦,重視孝悌節義,因此,每逢佳節,思親和祭祀祖先,就成為不可或缺的內容。象春節這樣闔家團聚的盛大節日。更要禮拜長輩,交好親友,相與禮尚往來。這本來是真誠、自然、和諧、友愛的淳樸的民風。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人性而溫馨的一面。但是,在世俗的社會里。只要有了權勢、地位、利益的差異,只要人們之間還存在著不平等,這種淳樸民風的節日,就難免沾染世俗的銅臭和污濁,而改變了它自己本來的面目,變得庸俗、勢力、市儈起來。這就是時下,孩子們,大人們不再以春節為最思念的節日的一個原因。因為,由于物質充裕了,他們不再期盼等過年吃肉,穿新衣,領年錢,僅僅剩下親人團聚這一需展轉跋涉,勞民傷財的內容。沒有了追求,也就沒有了希望,也就缺少了樂趣。何況,大大小小的城市禁放煙花爆竹,又剝奪了他們放縱和發泄自己積壓了一年的郁氣的權利,而春節并未由此誕生新鮮豐富的新內涵;倒成了一個負擔。一個精神,心理,生理和經濟都不堪其負的重擔。
貓仔:記得90年代初國家曾有法令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不知是自行廢止了還是法不責眾了,現在在我居住的城市放的更響更歡了。這兩年我們天天過年,都是房地產建筑商、開發商放的。考慮國人的習俗實在不好在這里說什么,不過噪音和空氣污染實在是厲害,我經常在春節到十五的日子里在凌晨5點的夢里給震上了天,為此我把煙戒掉,可鼻咽炎是越來越重。民風淳樸與否不管了,我現在迫切需要空氣淳樸。
親友間相互拜訪,酒肉穿腸,桄籌交錯,融洽感情,密切關系,這本是節日一大樂事。但是由于親友間社會地位并不見得平等,經濟收入也未必均衡。相對于富人,權貴來說,窮人,平民,不再以這種交往為樂事。因為在世俗的圈子里,地位、權勢、錢財,決定著你在圈子中的份量,你在親友心目中的權重。當那即富且貴者。趾高氣揚,談吐風生,顧盼自如,意氣奮發時。窮且弱者的自卑、愧疚、惶恐,屈辱感便無以消除。當著請客送禮,發放年錢已超過了窮人的承受能力和心理界線時,他們一面要打腫臉充胖子,一面要為囊中羞澀含詬忍辱時,那滋味在心里真不好受。所以,過去民間又以過年為過年關。除夕以前,債主要上門催討債務;開門大吉,要解決一家人食無肉,身無衣,居無所,出無車的問題,親朋往來,要解決對等相與的問題。富貴者樂而忘憂,貧賤者捉襟見肘,所以過年對富貴者是喜慶佳節,對貧賤者無疑于過催命關。
貓仔:我們、父母、爺爺奶奶可能是農民,當五谷豐登、年豬待宰之時便是我們的節日到來之時,此刻不是什么圣人的誕辰,只不過此時“家中有糧、心里不遑”;此時可以袖籠雙手、可以老婆孩子熱炕頭;當代人可以一邊嗑瓜子、一邊看春晚、一邊痛罵趙本山,多么愜意的事情??杉Z食沒有年年豐產的,日子、經濟也不是天天都好的,別管富有還是困頓、年還是要過的。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餃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來。這時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著剁肉、切菜。此時,家家戶戶傳出的砧板聲,大街小巷傳出的爆竹聲,小店鋪子傳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盤聲和抑揚頓挫的報帳聲,再夾雜著處處的說笑聲,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織成除夕歡快的樂章。
但是鄧云鄉撰寫的《燕京鄉土記》卻記載著除夕一個十分凄涼的故事:舊社會窮人生活困難,三十晚上是個關。有戶人家,丈夫到三十晚上很晚了尚未拿錢歸來,"家中瓶粟早罄,年貨毫無。女人在家哄睡了孩子,一籌莫展,聽得鄰家的砧板聲,痛苦到極點,不知丈夫能否拿點錢或東西回來,不知明天這個年如何過,又怕自己家中沒有砧板聲惹人笑,便拿刀斬空砧板,一邊噔噔地斬,一邊眼淚潸潸地落……,這個故事讓人聽了.確實心酸。大家也還記得《白毛女》中楊白勞大年三十給喜兒扯回的二尺紅頭繩吧?!不過最近有人撰文闡述了此劇的“嚴重不真實性”!貓仔感嘆!古人且就不說了,因為人心不古、就此打住。我們還是往下看,看來春節實在是國人的“心節”。
然而,春節的變味遠不至于此。在一個官本位的社會里,在百姓仕子的仕途經濟,甚至衣食飯碗都取決于官僚的權勢、喜好和意志時。要想讓春節回歸淳樸,自然,只是癡人說夢。因此,官場的潛規則無疑會異化和改造春節的內涵。所以,親友的團拜溫馨,老人歆享的禮儀,遠沒有這種潛規則所賜予得多。官僚社會,使官吏們只懂得對上司負責,而不是對國家和人民負責。一個非民選,民享,民治的國家,大小官吏需要上司來任命,委派,而不是由人民推選,或者根據勞績、能力、才干和奉獻來簡任,因此,被遴選者,就不必顧及人民的利益和喜怒哀樂,而只需顧及上司的利益和喜好。后者你可能給他十次好,一次不好,就會罵聲一片。而你因為政治,權利和官場斗爭處于逆勢和困境時,他們反而可能指鹿為馬,置若罔聞,不肯冒任何風險出面為你說一句公道話,即令仗義而言,也只是極個別人。前者,卻相反,你順應了他,投其所好,對其心思,也許就會把你看作是自己人。只要有機會分你一杯羹,也許,你的官運和財運就會滾滾而來。這就是這種潛規則有市場,有實效,有功用的個中原因。
貓仔:很欣賞安徽老鄉史玉柱、腦金系列廣告的成功,今年過節你送了沒有?送禮還送腦黃金、腦白金,送爸爸送媽媽、送家人。當然不能少了上司的那一份,一切都是天經地義的中國文化,于是圍繞春節送禮,讓12億人足以煞費苦心。送誰不送誰皆是學問、送什么也是學問,中華、五糧液、購物卡、信用卡乃至現金、到電子商務時代的網上轉帳,科技文明日新月異,社會文明日漸衰落。春節過后,人事安排、自有著落!
如今的春節,民間傳統節日的氣氛,有一半為這種官場的潛規則所左右,充滿了心照不宣的貓膩。不要說是官場,就是普通人,只要分等級層次,都可以看到這種潛規則的運行。從農村、廠礦、機關企事業到政府衙門,從正月初一到十五,早晨九點到午夜,凡是有權有勢的人家,都會門庭若市,拜年,禮訪者摩肩接踵,熙熙攘攘。但是,接待卻有規格,檔次,親疏遠近,這也是官場的潛規則。能夠享受酒肉招待,當然是上司,比肩者和親眷。能夠享以牌局,麻將,茶水招待,自然是鐵桿親信;你可以以這種方式與上司共樂,順便在牌桌上,麻將桌上不顯山,不顯水地合法地輸幾把,以正當地賄賂上司,博得他的歡心。其次者,屁股搭在沙發邊上,搭訕幾句,放下禮品走人。禮品夠規格,博得張笑臉,不夠規格,一張沒有表情的臉。不夠檔次或者被視為非同道的人,干脆連門邊都沾不上;那就預示著,上司可能根本看不起你,也或許,早就把你視作異類。那你在這個單位的地位可以說是岌岌危亦,毫無升遷提拔的希望可言。假如你守身若玉,潔身自好,不卑不亢,不屑于俗人之舉,除非你有特異才能,是單位的頂梁柱,否則,在上司的潛意識里,你這種倨傲的態度,會被視做不合作,不馴服,當作另類??v使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也會永遠屈居下僚,難得青云直上。逢迎不逢迎,在你是為了生存和發展,在官是一種身份、地位,權勢、影響力和控制力的檢驗。也許你鄙薄這種潛規則,但是,你卻不可能左右它,弱化它,化解它于無形。因此,在這種官場氛圍中,任何人想要不被毒化腐蝕,何其難也!
所以春節變了味,所以春節讓普通百姓和小官吏如同過五關,斬顏良。十五天應酬下來,不掉十斤肉,脫一層皮才怪!如果收入積蓄,七送八送,成為負數,不知回報還在幾時,那心理負擔就可想而知!所以,小人物一旦功成名就,就要本利兼收,比過去的上司還要心狠,還要貪心。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早就淹不住貪欲了。所以,新官比舊官貪,年輕官比老官貪,就成了官場新的規律。反腐,防腐,卻永無寧日,不就是官場各種潛規則的副作用和效能嗎?
貓仔:農人的孩子上了學、入了仕抑或為人師長,有直言不愿回鄉過年,反對陳俗舊習的,可生活在現代城市同樣也變換方式、禮尚往來。鬧劇和蹊蹺越來越煩瑣,讓人不懂,望而生畏。看來改變的是形式不變的是初衷?似是而非。中國文化的本源是淳樸的!??!難道是隨著階級的分化而演變為吃人的文化,春節也就會學的吃人了嗎?也不是!我如果說:“逾古老逾淳樸?!笨赡苡腥司蜁盐伊R成了“人心思古”的冥頑不化??涩F在如果要我回答這個問題,我想起了解放后提倡的移風易俗。文明是不會倒退的,只不過是應該進步的我們又退步了。我們的文化會在繼承中改良發展,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春節不會因為我這個小人物厭惡而取消,但我堅信會越來越好!好的標準是“更高的”。
春節是老百姓的節日,是辛勞經年的休憩之日。它曾給兒童帶來雀躍,給少男少女帶來溫柔,它使肩負家國重任,奔波勞頓的中年人得到休息,是暮年獨處的老年人得到歡聚的安慰。春節,使全國的老百姓,無論貧富貴賤都能盡量相聚,使親友同事有閑暇能夠相與拜訪歡宴,它使生活披上了五彩的光環,充滿了溫馨、繁麗和希望,使憂慮,疲憊,煩亂的人間充盈著歡欣和笑語,中國老百姓誰不喜歡與盼望春節呢?但它的變味使它失卻了溫馨和歡欣,只剩下壓力和不堪其重壓的負擔,誰又愿意背負著心理,生理、精神,經濟的巨負如同過催命關呢?所以關于春節的怨悱產生了,擴大了,變成了一股不諧和的噪音。什么時候,那寧靜、歡欣,無憂無慮,自在自由,自得其樂的春節才回歸中國的大地呢?
我不由地想起了兒時無拘無束,單純熱烈的春節,那竟然是永久的過去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