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選”,馬英九、謝長廷電視辯論時,對于中國的定義均強調「一個中國」是「中華民國」。謝長廷在辯論中說,臺灣的現狀是獨立、主權國家,名字依憲法規定叫作中華民國,憲法是一中架構,所以他稱此為「憲法一中」。馬英九也說一個中國指的是中華民國,他強調「兩岸對談以一個中國即中華民國為基礎」。
其實這兩人的思路,同大陸主流學者的思路完全一致,地理歷史學家譚其驤提出的“版圖中國論”一直主導著大陸政府,如今大陸所有出版物都把“歷史上的中國”當作一個政權實體而非民族國家。復旦的胡阿祥教授繼續發揮,把譚其驤的“版圖中國論”稱為“政治中國”。他說:“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中國才成為中華民國的正式簡稱,成了中國的代名詞”。按這種說法,自1949年后,“中國”必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
以上主張的根本點在于:只承認中國作為政權國家的存在而抹殺中國作為民族國家的存在。抬高治權而漠視民族國家,把黨派利益、政權存在看作最高原則。如果把中國僅僅當作了政權實體而非民族實體,是政治存在而非文化和民族存在。那么政權之間必然是“漢賊不兩立”,兩個中國何以共存?何以有對話的基礎?
就大陸國家理論方面的誤區,被臺獨分子充分利用。如果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臺灣同胞為避免混淆也不好再自稱是中國人,只好說自己是臺灣人,這樣就人為割斷了兩岸人民之間的民族認同,增加了離心傾向。臺獨勢力搞“一中一臺”自然有借題發揮的機會。
國家民族認同包括政治認同、文化認同、血緣認同。除了血緣認同無法做文章之外,臺獨分子有意夸大強化兩岸之間的政治差異。他們在有意強化兩岸政治不認同的同時,擴展到意識形態和文化上的不認同,以伯楊為代表的臺獨勢力,強烈詆毀傳統文化,大搞去中國化,目標就是搞民族不認同,試圖形成一個新的臺灣民族,最終實現建國目標。
而大陸這邊一直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除了宣傳“血濃于水”之外,并沒有針對臺灣民眾逐漸升溫的政治不認同、文化不認同做出有效的批駁和反擊。面對理論和現實的困境,實用主義者山窮水盡,竟然祭出“統一神圣論”,把征服當作統一來歌頌,拿漢奸施瑯當民族英雄來歌頌,非但臺灣人心得不到,連大陸人心也喪失殆盡。如此荒悖,又怎能做到“入島、入腦、入心”。
就大陸國家理論方面的誤區,被臺獨分子充分利用。如果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臺灣同胞為避免混淆也不好再自稱是中國人,只好說自己是臺灣人,這樣就人為割斷了兩岸人民之間的民族認同,增加了離心傾向。臺獨勢力搞“一中一臺”自然有借題發揮的機會。
國家民族認同包括政治認同、文化認同、血緣認同。除了血緣認同無法做文章之外,臺獨分子有意夸大強化兩岸之間的政治差異。他們在有意強化兩岸政治不認同的同時,擴展到意識形態和文化上的不認同,以伯楊為代表的臺獨勢力,強烈詆毀傳統文化,大搞去中國化,目標就是搞民族不認同,試圖形成一個新的臺灣民族,最終實現建國目標。
而大陸這邊一直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除了宣傳“血濃于水”之外,并沒有針對臺灣民眾逐漸升溫的政治不認同、文化不認同做出有效的批駁和反擊。面對理論和現實的困境,實用主義者山窮水盡,竟然祭出“統一神圣論”,把征服當作統一來歌頌,拿漢奸施瑯當民族英雄來歌頌,非但臺灣人心得不到,連大陸人心也喪失殆盡。如此荒悖,又怎能做到“入島、入腦、入心”。
其實兩岸統一的三種認同基礎都是存在的,臺灣和大陸同文、同種、同血緣。最為關鍵的“政治認同”也能達成心理共識。只要我們提出“民本主義”是立國之本。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而這的確又是自古以來的中國人一貫的信仰,是中國何以為中國的根本,有著深厚的民眾基礎,這點請讀拙作“賢能政治,中國自古以來的民主;民本主義,中國何以為中國的根本”。
政府現在提倡“執政為民,以人為本”,國民黨黨綱也是以“三民主義”為根本。馬謝二人都聲稱以解決民生為競選要務,所以只要以“民本主義”為政治基礎,兩岸是可以實現政治認同,將文化之爭、主義之爭壓縮到具體制度、體制、政策,治國方略之差異。在這種層面的求同存異就能達成一個中國的共識,之后再通過兩岸融合與競爭、互利與比較完成國家在各個方面的統一。
現在的問題是:在高呼人權、民主之類的西方主流話語權面前,大陸政府一直成為世界輿論譴責的被告,很難得到臺灣民心,臺灣搞的即便是民粹,也有強烈的優越感。解決這種狀況的根本出路還在于正本清源,辨析中國到底有沒有過民主,有沒有過人權,傳統政治思維是不是一定落后于西方。在這個問題上雙方不妨開展充分交流和對話,在兩岸交流和發展的過程中,兩岸人民自然會做出新的判斷。
只要我們把“賢能政治,中國自古以來的民主;民本主義,中國何以為中國的根本”這個觀念印入臺灣民眾心里。大力宣傳和弘揚傳統文化,讓人們明白“何為中國?何為中國人?”就必然能牢牢的把握住政治和文化主導權,和臺灣人民一起達成完全一致的國家歸屬。
只要我們把“賢能政治,中國自古以來的民主;民本主義,中國何以為中國的根本”這個觀念印入臺灣民眾心里。大力宣傳和弘揚傳統文化,讓人們明白“何為中國?何為中國人?”就必然能牢牢的把握住政治和文化主導權,和臺灣人民一起達成完全一致的國家歸屬。
如果少數人執迷不悟,以一己之私,以“黨派、政權為本”,煽動民粹,時間長了必然被人看破,自然不得人心,筆者在《光武中興和儒家精神》里總結過隗囂之敗是由于“結小義而背大義”,割據勢力因頑固割據而導致覆滅。與此相反,“舞干羽于兩階,七旬有苗格”,明智的地方勢力總是順應民心而歸附中央。
民本主義統一中國,在“光武中興”得以實現,在今天,解決臺灣問題,實現中國完全統一也能夠實現。
民本主義統一中國,在“光武中興”得以實現,在今天,解決臺灣問題,實現中國完全統一也能夠實現。
馬克思不韋 08年3月12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