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應該非一人
由自如風
2007-06-29
《易經•系辭下傳》: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
包羲氏沒,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日中為市,致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
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據《易經•系辭下傳》此段,《易經》最初的創作者是包羲氏。《史記·三皇本紀》〖太皞庖犧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結網罟,以教佃漁,故曰宓羲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據此,包羲氏又名包犧氏、庖犧氏、宓羲氏。傳說八卦又是伏羲氏所作,那么,包羲氏又即伏羲氏。包犧、庖犧、宓羲都與漁獵甚至動物馴化有關,是漁獵采集時代的經濟特征,并且包羲氏〖代燧人氏繼天而王〗,就是已經能掌握火的使用。
神農氏發明農具,刀耕火種,所以又稱烈山氏、炎帝。〖包羲氏沒,神農氏作〗,應該是一個較為長期的發展過程,這個過程至少可以參考后世殷商末時為周族所取代的發展過程。并且,根據司馬遷《本紀》〖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于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歸軒轅。〗----一個既興起而〖作〗又〖世衰〗而沒落的神農氏,不太可能是同一個帝王,商周以下數千年,任何一個大小朝代的開國之君,都不是兼任亡國之主的。《易經•系辭下傳》將黃帝、堯、舜合稱黃帝堯舜氏,是至少三帝同為一氏,更可以佐證神農氏非一帝,而極可能為一個“國號”與姓氏相同的“朝代”。
這樣一來,神農氏的諸多事跡及與黃帝族事跡相混雜的傳說,都可以理順一下的。炎帝是天下共主的君族、黃帝是一個諸侯臣族,這個可以認為是沒有疑問的。發明農具的神農、管理〖致天下之貨〗而交易這樣發達的市場經濟的神農、嘗百草而作醫的神農、〖世衰〗而〖弗能征〗〖相侵伐〗壞制度的諸侯的神農、最后與黃帝戰而失敗的炎帝神農,各是神農氏一朝的“開國”之君、某位或幾位中興之主和末世之主,這樣的估計是合理的。
何新《諸神的起源·火神炎帝與涿鹿之戰》認為〖從可靠的史料看,我們不再能看到比神農炎帝更早的天子了。即就這一點而論,我們也有理由推斷神農炎帝就是《尚書》中所記中國最早的君主----堯。…我們似乎也有理由推斷,黃帝作為歷史上實有的人物,就是起于東夷的舜。〗對此結論,我認為是值得商榷的,《易經•系辭下傳》與《史記》合證而成的極其明確的燧人、伏羲、神農、黃帝、堯、舜、禹帝系順序,是不應該完全排斥在“可靠的史料”范疇之外的。
所以,我認為《易經•系辭下傳》的記載是合理的,分別記述包羲氏漁獵及家畜馴化時期、神農氏農耕及農業經濟發展時期,黃帝堯舜農業經濟成型及城市興起時期。這符合生產力和文化的發展規律,也能解釋儒家復古堅定的原由:中華先民確實沒有黑暗的奴隸時代,確實一直就是生活在天堂的大同世界,叫做“上古圣人養民救民;后世朝廷民尊之、官職民養之”,所以上古是“民”真正的黃金時代,中華文化一直在不停息地激烈地大創造著,一直到春秋戰國而大成型。上古圣人養民的政治是政治真正的黃金時代,儒家要“復古”這樣一個“養民”的政治,是一種先進而非落后,是自由而非專制。至于差錯有出,“批判地繼承”就完全沒有問題了。這個“復古”的“上古圣人養民”的政治,就是今天所倡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治。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