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記中國軍人的驕傲空軍飛行員李劍英烈士(圖)
|
2006年12月29日,在李劍英同志事跡報告會上,戰友們感動得熱淚盈眶。 |
藍天英魂——追記為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壯烈犧牲的空軍某部河南籍飛行員李劍英
千鈞一發之際,他把生的希望留給百姓
這是一個像往常一樣晴朗的秋日。
2006年11月14日上午11時17分,42歲的空軍某部飛行員李劍英,像往常一樣駕駛著殲擊機離開跑道,執行例行飛行任務。飛行很順利,半小時后,他準備返航。
戰機開始下降,進入三轉彎,加入下滑線,一切動作都是那樣嫻熟流暢。已能隱約看到前方機場的跑道。
12時04分01秒,突然,一群信鴿高速撞向飛機,發出“砰”的一聲巨響。隨后,發動機轉速下降,溫度急劇上升,戰機在劇烈地抖動著,高度每秒下降11米。04分07秒,發動機空中停車!
危險!04分09秒,李劍英迅速向指揮員報告:“我撞鳥了,我要調整跳傘。”此時,飛機距地面高度僅有111米。
通常情況下,飛行員在遇到類似特情時,往往會報告“我撞鳥了,跳傘!”而他卻報告說“要調整跳傘”,到底要調整什么?
原來,從高空看去,他看到了飛機下滑線兩側密密麻麻的村落,若此時棄機跳傘,帶有800多升燃油和100多枚航彈的飛機一旦失控,就會偏離航向,一頭扎進村莊,后果不堪設想。
時間在一秒秒流逝,險情在一步步加劇。此時,只要伸手拉動紅色拉環,飛機彈射救生系統就會在瞬間將他送出險境,但戰機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將受到重大損失。04分15秒,有著20余年飛行經驗的李劍英果斷向指揮長報告:“看迫降行的話,我把起落架收起來。”此時,飛機距地面高度63米。
失去動力的飛機搖晃著,李劍英頑強地操縱著駕駛桿,始終保持著正確的下滑姿態,努力想把戰機駕駛到跑道延長線。
04分18秒,他第三次報告:“我把起落架收起來,迫降!”此時,飛機距地面高度僅有39米。
起落架緩緩收起,戰機急速下降,30米……20米……10米,飛機最終迫降在一片農田里,并像箭一樣向前沖去。當飛機沖至距離第一接地點39.3米處時,不巧被高出地面3米的水渠護坡阻擋。
最后一刻,他猛然將飛機的仰角從5度拉至13.77度,試圖讓自己心愛的戰機再次躍起,跨過這道水渠。
但是,一切都太晚了。
12時04分25秒,飛機一頭撞上水渠護坡,隨即爆炸解體……
在事后的飛行記錄里顯示:從第一次報告“撞鳥”到犧牲,前后只有16秒。16秒,或許只夠其他人順手點燃一根煙,隨意泡上一壺茶。就是在這短短的16秒時間里,李劍英把生的希望留給群眾,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生命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的英雄壯歌。
鐵杵成針,他用堅強、勇氣和毅力鑄成“藍天利劍”
1982年,18歲的李劍英從家鄉鄭州市姚橋鄉一個普通農民家庭走入空軍某航校時,就將自己的名字“李建英”改成了“李劍英”。從進入淘汰率極高的飛行員行列的那一刻起他就明白,只有付出比別人多百倍的努力,才能成為一柄真正的“藍天利劍”。
他的刻苦是出了名的。2006年12月27日下午,在他生前住過的某部飛行員公寓304房間里,跟他一起并肩戰斗了十幾年的戰友康學毅回憶說,多年來,李劍英始終用極度認真甚至是對自己苛刻的態度學習飛行的理論、每一個動作、每一條條例。日常訓練中,不管對新科目還是老科目,不論是飛編隊,還是單機,他都認真填寫飛行卡片,精確計算核實數據,“每次都刻苦得像個新兵”。
在他的遺物中,記者看到了20多本飛行筆記。上面密密麻麻、工工整整地記滿了每一次的飛行體會。記者注意到這樣一句話:“重視、重復、復習,特別是交替復習,內容相間,效率更高。”
他的飛行技術在戰友中是出了名的。無論是飛行基礎科目還是高難科目,飛單機出動還是編隊的戰斗動作,他都沉著冷靜,力求把每一次飛行都完成得完美無憾。機械師謝輝說:“像老李這樣飛行,飛機輪胎的平均壽命要多出10到20個起落。”
2005年11月8日,李劍英任四機編隊長機,到空軍某試訓基地參加戰法考核,與裝備先進的航空兵某團進行“紅藍”對抗。為了使編隊真正做到默契配合,他冒著零下20多攝氏度的嚴寒,著了魔一樣和戰友反復在地面演練場推算數據,做隊形調整,模擬出動攻擊。幾天下來,他們的耳朵和手凍爛了,但編隊實施靈活機動戰法的能力得到了明顯提高。
他的一絲不茍在戰友中也是出了名的。一年冬天,他和一位老飛行員飛編隊。這位老飛行員感到飛機工作正常,加上天冷,沒有檢查飛機就直接進了座艙。李劍英發現后,當著眾人的面說:“你怎么不按程序檢查飛機?”最后,硬是逼著那位飛行員對飛機進行了再次出動檢查才罷休。
20多年間,李劍英用“鐵杵磨針”的精神鍛造了翱翔藍天的矯健翅膀,歷任飛行學員、飛行員、中隊長、團領航主任、正團職飛行員,空軍上校軍銜,一級飛行員。在5003個架次的飛行經歷中,他安全飛行2389個多小時,積累了豐富的飛行經驗,從未發生過“錯、忘、漏”現象和事故征候,任務完成率100%,成功率100%,4次改裝訓練都是比別人先放單飛遨游藍天,先后榮立三等功1次、二等功1次。
胸中有大愛,他將愛灑向身邊的每個人
采訪他身邊的人,評價驚人地一致:好人。
戰友李俊薦不會忘記:那年他突然高燒39℃,出現全身抽搐,妻子面對這種情況不知所措,打開家門大喊“來人”!李劍英聞聲從四樓飛快地跑到一樓,一口氣把他背到航醫室,使戰友轉危為安。
受災的群眾不會忘記:那年部隊為群眾捐款,李劍英一下子就拿出了1000元。其實,他的妻子和老父親都身染重病,手頭并不寬余。他身上的衣服從來都是湊合的,買一塊手表也只花了15元錢。
他熱愛的飛行事業不會忘記:這些年,家人希望他能早點轉業回去,并已經托人聯系好了一家航空公司,月薪過萬元。當父母把這個想法告訴他時,他卻說:“我也想回到你們身邊,但國家培養一名飛行員不容易,等到我真的飛不動了,一定主動提出轉業回家,好好陪你們。”
妻子李月平不會忘記:每次休假回家,他搶著干家務、帶孩子。2004年,她病重在北京住院,他請假來陪她。一個月里,他天天借別人的灶為吃不慣醫院飯菜的妻子燉蛋羹。每次都會逗著妻子說:“哎,丫頭,再來一口。”聽說吃活蠶蛹對治療有用,大雪天里,他跑遍了整個北京城,當他舉著活蠶蛹回到病房時,望著他渾身上下尚未融化的雪花,妻子掉下了幸福的眼淚。
熱血忠魂,壯舉永存世間,他是中國軍人的驕傲
熱血鑄忠魂,壯舉存世間。李劍英犧牲后,從軍營到社會,人們紛紛以各種形式來紀念這位英雄。青山低頭,河水嗚咽。在他犧牲的田野里,每天都有不同身份、不同年齡、不同行業的群眾自發前來,用怒放的鮮花和醇香的美酒為他送行。
視他為驕傲的妻子來了。在他長眠的那塊土地上,她和孩子們用雙手過篩似的在泥土中一遍一遍地尋找著,生怕漏掉了他的一絲一毫。她說:“我要把完整的劍英帶回家。”在她潔白的毛衣外,一枚晶瑩剔透的、鐫刻著“英”字的吊墜格外醒目,這是他們的大兒子在現場找到的一塊座艙蓋玻璃,她請人把這塊不成形的玻璃雕成三枚吊墜,她和兩個兒子各保存一枚,這樣,他將永遠陪伴在親人的身邊。
對妻兒來說,他的離去無疑是塌天之禍。但當妻子得知犧牲的真相后,她淚眼婆娑地說:“劍英出事以后,我不止一次地在心中怨他:怎么那么傻,怎么就不跳傘?可是,我對他又是那么了解,這樣的選擇對他再自然不過。他用我們一家的殘缺換來了群眾的闔家團圓。”
為他維護飛機的機械師謝輝來了,他靜靜地點上一支煙,插在土里,心里默默地念著:“劍英大哥,今天我陪你抽支煙。你知道嗎,天空在想你,村莊在哭你。你讓我知道,有一種精神是忠誠奉獻,有一種美德是舍己為人,有一種氣概是臨危不懼。”
2006年12月28日上午,數百名當地群眾手捧鮮花,又一次來到李劍英的犧牲地,祭奠英雄的英靈。殘雪覆蓋的田野里,小草和麥苗掛著冰霜,仿佛也在為英雄“戴孝”。在一塊農田里,飛機尾鰭接地劃出的那條短溝、墜毀撞擊的土坑、燃燒殘留的灰燼還清晰可見,人們眼前仿佛又閃現出那個壯烈的場景。
46歲的趙森林拉著一車柴草從這里走過,看到祭奠的人群,不由停下腳步加入進來。他對記者說:“我家就在離這里不到50米的楊北莊。要是飛行員跳傘了,飛機可能就落在我們村里了。村里人都知道,是那個飛行員救了我們。”
“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獻花、斟酒,人們默默地向大地行注目禮。玉井鎮黨委副書記康發輝眼含淚水說:“他是為我們鎮的百姓犧牲的。我們全鎮干部群眾永遠感激他、紀念他。”
最近,空軍黨委為李劍英追記一等功,并追授功勛飛行員金質獎章,這是祖國和人民對飛行員的最高褒獎,他,受之無愧!河南日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