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的新舊斗爭
網友紫木發表《中國文化需要重興?》論及“中國文化大廈的坍塌”。文章說,“沒有文化的民族是野蠻愚昧落后的民族,失卻文化的民族則是破落的民族!所以,要振興民族,必須振興文化!要重興中華,必須重興文化!”
“那么究竟什么是中華文化的精髓?”紫木分析說,“孔子開創的儒學,主導了中國封建社會兩千多年的文化。……上世紀以來,中國有過兩次大的‘批孔’運動,一次是五四運動,一次是文革。……中國新文化的萌芽是馬克思主義,繼之在馬克思主義的基礎上誕生了毛澤東思想,我們也可稱之為“毛學”。近百年的實踐證明,“毛學”已成為中國現代文化的精髓,現代中民族的靈魂”。
紫木認為,“孔學誕生于中國封建社會初期,是封建文化的靈魂和象征……從現代的角度,我們則應當在保留其一些人類共有的文化元素的基礎上將孔學送進博物館,并對其仍然存在于現代社會的有害元素予以批判。”
紫木說,“我今天理解的文革可以說是一部理論和實踐俱備、古今中外絕無僅有的大百科全書,許多人只能從中各窺一斑。還有一些不同境遇的人從個人感情出發則更會作出一些非科學、非實事求是的評判,這大約也在情理之中。本文對此無以備述。……我理解的文革,是毛澤東發動的以文化為基礎,同是也是以建立全民族的先進文化為目標的革命運動。他是要建立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表現在政治上則是要運用大民主來制約官僚主義和防止官僚層的腐敗,實行全民政治,人人關心國家大事,這也是他在延安時期就已明確的民主思想。”
我基本同意紫木的觀點,只是不認為由于“形成了一種潛在的墮落文化,……有貪官文化,……有奸商文化,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創建的先進文化大廈由此轟然坍塌”,我更注重從文化產生的基礎來看文化的演化;認為今天的中國文化繼續處于新舊斗爭之中,相當復雜。
在我看來,儒學之能主導中國的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文化,原因在于中國封建社會存在了兩千多年。五四運動之發生“打倒孔家店”的新文化運動,是因為資本主義的侵入中國,中國封建社會開始解體,資本主義已經產生,變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在鄰國又發生十月革命,傳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因此,中國文化出現了封建文化、買辦文化、資產階級文化、無產階級文化的復雜的新舊文化斗爭,但孔教仍然為統治階級所推崇,總體上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文化。
無產階級文化成為主導中國社會的文化,發生在中國的社會主義時期。無產階級和地主階級、資產階級一樣,在成為統治階級之后,必然也必須要把自己的生活方式上升為社會生活的方式,必然要改變封建的、資本主義的社會關系產生出來的一切觀念、文化。但是,這是一個過程。因此,在整個社會主義歷史階段,必須繼續革命,就是無產階級專政。
怎樣看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新的階級通過政治(軍事是政治的極端手段)的斗爭成為統治階級,并在經濟的斗爭中取得一定勝利之后,必然要繼續進行的一場階級斗爭,如果新的階級不能用自己的文化代替舊的階級文化,它的階級統治就沒有最后完成,就不穩固。所以封建帝王要尊孔,資產階級要搞文化革命,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都是向它們學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被否定,,無產階級的領導地位也必然被否定。
改革開放之后,資產階級文化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而侵入,總的表現就是鄧小平指出的“資產階級自由化”。
鄧小平已經注意到西方資產階級文化正在改變中國文化的問題,但是認為“資產階級自由化”主要是在政治方面,不是經濟上的問題。既然否定了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又否認資產階級自由化來自經濟基礎,這樣共產黨就除了政治手段之外,再也沒有有力的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斗爭方式。而政治一旦失去經濟基礎,沒有文化靈魂,政權既無可立足,治也不知所治。
現在大講小康、中庸、和諧,大辦孔學,是想用所謂民族文化來抵抗西方文化。應當認識到,孔學并非是民族文化,而是封建文化,自由化現在也不只是西方文化,它在中國已經有了資本主義的根。歷史已經證明,封建文化決不是資本主義文化的對手,現在它只會為資本主義服務。
今天中國沒有統治性的文化,中國文化繼續處于新舊斗爭之中,相當復雜。封建文化不過是回光返照,僅僅由于政治需要而茍延殘喘;中國的資本主義文化生得太晚,難以正常發育;無產階級文化雖然備受壓抑,但是由于它具有最大的人民性,將隨著人民的重新站起來而重興,人民重新站起來做社會主人是必然的,因此無產階級文化主導中國也是必然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