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jixuie)題記:毛主席領導干部隊伍,經常性的教育是從來都沒有放松的,群眾性的反腐敗運動是其中的一種方式。劉青山張子善的處理,那是一個典型案例,毛主席正是以此為契機,發動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舉一反三,進行了一系列群眾性的教育運動。事實證明,那才是有效遏制腐敗,并使貪官越來越少,使得腐敗行為趨于最小化,同時又能弘揚正氣,使得像一大批陳永貴、李素文這樣的真正做到不想腐的干部脫穎而出的有效方法。
(點擊圖片觀看視頻)
紀錄片《毛澤東》第一集 豐碑在人民心中 大約31分鐘時介紹處理劉青山、張子善的細節
建國初期毛主席黨中央處理劉青山張子善案件,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堪稱經典。延安整風以后,毛主席領導全黨在作風建設上,有很多大手筆,這樣的實踐,是毛主席獨特的道器變通,從毛澤東文化角度來認識和理解,也許比較全面。現在影視作品逐漸還原了歷史背景,很明顯,處理劉張的及時性,處決大貪污犯的堅決性,純潔黨組織的堅定性,毛主席的作用是無與倫比的。
1951年11月劉青山張子善貪腐案件被揭發出來
劉青山張子善二犯貪腐總金額相當于1990年代初171萬6272元
1951年11月30日,毛主席在一份報告上作出批示:
“這件事給中央、中央局、分局、省市區黨委提出了警告,必須嚴重地注意干部被資產階級腐蝕發生嚴重貪污行為這一事實,注意發現、揭露和懲處,并須當作一場大斗爭來處理。”
毛主席領導反腐敗運動在方法論上,并不是單純靠群眾運動,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特征,老人家不是把腐敗置于純粹的客體,而是首先就是反對主體本身的腐敗。例如,在奪取全國勝利以前,我們在反對國民黨腐敗的同時,毛主席就已經注意到我們在黨內要反腐敗。從井岡山時期開始,老人家就特別提出不能把舊軍隊里的不好作風帶到紅軍里來,到了延安時期,當他看到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時,就果斷地把這篇專門講述明朝起義領袖李自成失敗原因的文章,發給全黨作為必修課學習,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時至今日,人們依然對此事津津樂道。
這是老人家的一貫思想和習慣。毛主席有句名言:“唯物辯證法認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302頁)腐敗的根源還是人自身,人有貪欲,貪圖享樂,從而貪圖那些可以帶來享樂的金錢,進而貪圖最容易帶來金錢的權力。約束權力無疑是必須的,但光約束權力不夠,事實證明不能根除腐敗。約束權力只能解決外因,不能解決腐敗者的內因。你想,誰去約束,約束的起點在哪里?約束者沒有自我約束,那還不是等于沒約束。例如,公安部原來有個副部長李紀周,按說外因對于他的權力約束比一般的官員要大吧,可是,他還是被別人拉下水了。被誰拉下水的?根本的是被他自己的貪欲拉下水的。毛澤東時代不是沒有腐敗,而是腐敗的人越來越少,絕大多數有權力的人是不腐敗的,或者說是不敢腐敗的。那個時候反腐敗法律、制度不復雜,但是,社會道德約束,也就是人們的自我約束起到了非同小可作用,與此同時,群眾監督發揮了無與倫比的作用,整個社會真正是以腐敗為恥的。
馬克思講過:“理論只有徹底,才能說服人”。我們反腐敗,必須從理論上搞徹底。我們的反腐敗理論,在合目的性上,不可謂不深刻,不可謂不徹底,但在合規律上,則是相對來說需要反思的。人類的活動只有做到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的統一,那才符合人類活動的本質特點和本質要求。在反腐敗問題上,為了使我們的活動更加合規律性,研究并借鑒毛澤東的廉潔文化,立足于不腐敗,立足于每個人的道德自律,從人性本能上去遏制貪欲,用不腐敗去反腐敗的做法,在今天,無疑是有極其重要價值的。必須指出的是,有一種觀點認為現在講道德難有成效。這是有失偏頗的。我們再不能避重就輕了,最近幾十年,容易做的事情,容易改的,都做了,都改了。現在必須迎難而上了。
道德建設雖然很難很難,但問題不在于做不做得到,而在于有沒有必要去做。還有一個問題,反腐敗,群眾監督需不需要?恐怕沒有人敢說不需要吧。
群眾監督如何展開?這也是個難點。“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修身》)
以下從兩個層面做點分析:
1.腐敗的根與源;
2.反腐敗的根基、根源
01
—
腐敗之根與源:
貪欲及貪欲無限度的釋放
對于一般的人來說,貪欲,似乎與生俱來。
多年前我有個朋友,他是北大文革前的研究生,有一次吃飯,他講了一個十分精辟的觀點:人之初,不是性本善或性本惡,而是性本貪。
對于一般的人來說,如果沒有內在的自省,貪欲就會膨脹而產生做壞事,甚至鋌而走險的念頭,這屬于道層面的問題;如果沒有外在的遏制環境、文化,貪欲就會膨脹而出軌,導致犯罪,這屬于器層面的問題。
對于手握權力者,如果不能構筑有效遏制其貪欲的機制(制度及文化環境),那么一般的人都會去尋找滿足貪欲的渠道,當官就成了一個首選,是不是?
02
—
反腐敗的根基、根源
反腐敗之根,必然要與人的貪欲相對。
欲望是無形的,也是有形的。這在心理學上有專門的研究。
我們還是看毛主席如果把人的欲望引導到正確軌道上來的。毛主席不是專業的醫生,但毛主席精通中醫那套哲學,毛主席把“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的原理,用在社會風氣的策劃上,簡直到了如火純青的地步,誰敢不服?
毛主席領導全局性工作,在道層面文化戰略上取攻勢,搞得轟轟烈烈;在器層面文化戰術上取守勢,搞得扎扎實實。打仗是這樣,建設也是這樣。毛主席領導反腐敗運動,那真是得心應手,游刃有余。
提倡做好人好事,使得人的欲望走向“學英雄見行動”上來。這個從學雷鋒運動開始之后,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是不是?
毛主席晚年,各行各業,各條戰線都有學雷鋒的模范標兵,這樣無論就個人內心欲望來講,或者從社會風氣說也罷,正氣總是處在壓倒邪氣的態勢。
另外與之相協調的是,形成堅強有力的制度,如貪腐金額達到一萬元者一律槍斃,這樣所形成的“不敢腐,不能腐”的制度環境,恐怕是無與倫比的。
還有個不可或缺的文化環境,就是群眾監督。沒有群眾監督,再好的制度,都會有漏洞,群眾監督勝過任何形式的監督。群眾監督,不僅成本低,反腐敗的效果最好,關鍵是——監督者同時也被監督——這是不是最佳的公平、公正、公開呢?
這樣的文化環境里,搞點歪門邪道的成本太高了——不想腐——是不是自然而然就水到渠成,道器變通——想得通說得通行得通呢?
反腐敗的根基只能是人民群眾。脫離了人民群眾的根基,有沒有可能牢靠?
只有群眾監督,才能構成實實在在見實效的反腐敗根源,是不是?
毛主席恰恰牢牢抓住了反腐敗的根基、根源,那么反腐敗運動是圍繞著人民群眾展開的,這其實也是毛主席領導的任何一項全局性活動的共性——始終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走群眾路線,所以就無往而不勝。
所以,才會使得反腐敗卓有成效——腐化墮落分子越來越少,貪官的數量趨于最小化。
毛主席領導的干部隊伍,時時刻刻都得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到了毛主席晚年,那已經是法治化了,難道不是?
比法治化更有效的方式,毛主席已經通過人民群眾試驗過了,已經被實踐檢驗過了,難道不是嗎?
如果至今還想不通,那么請想一下,毛主席晚年力不從心了,不能外出視察了,為什么干部卻“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
是不是因為群眾監督起了關鍵作用?
這是不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反映呢?
這樣的文化氛圍,蘇聯社會主義時期沒有,古今中外從來沒有,這樣的文化,是不是異而優?
毛主席領導反腐敗運動,那也是喚起工農千百萬
李克勤后記:為了實現人民當家作主,毛主席以身作則,不怕得罪人。
在管理干部方面,毛主席發揮了群眾監督作用,這是干部不習慣,也是不喜歡的舉措,但那的的確確是干部“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關鍵因素。毛主席的群眾路線無往而不勝。
這里還是得說一句,毛主席因為相信群眾,所以也得罪了不少人。對此,毛主席事先并非不了解,毛主席早有預見,可是毛主席那才是義無反顧,那才是勇往直前,毛主席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堂堂正正,實實在在,真真切切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