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jixuie)題記:毛主席的大智大勇,超越了馬恩列斯,這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必然現象,事物是發展變化的,人類是進步的。毛主席生前的謙虛說法,有人沒有認真感悟其道,在老人家身后出現了一些怪異的做法。其中有個“集體智慧”概念就這么提出來了,這里不是否定集體智慧,也就是說那個“集體智慧”應該是存在的。這里要探討的是,集體智慧的根基(根與基)是什么?集體智慧的根源(根與源)在哪里?
只要認真讀一讀《毛澤東選集》之后,再讀一讀馬恩列斯的著作,再讀一讀中國共產黨其他人的著作,稍微比較一下,就會發現只有毛主席的著作才能和馬恩列斯的著作相提并論,也只有毛主席的著作有那樣深邃的洞察力,也只有毛主席才具備無產階級革命導師的理論思維。
毛主席有這樣一個謙虛說法:
“《毛選》,什么是我的?這是血的著作?!睹x》里的這些東西,是群眾教給我們的,是付出了流血犧牲的代價的。”
這據說是在1964年3月24日,薄一波等同志向毛主席匯報工作,說到讀《毛選》(《毛澤東選集》)的事,毛主席脫口而出的一句話。
毛主席這個說法說得通,因為毛主席一貫堅持認為:
群眾是真正的英雄。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這里需要思考的是:
中國的人民群眾,在沒有毛主席領導之前是怎樣的?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集體,在毛主席成為黨的領袖之前,集體智慧在哪?
有了毛主席的領導之后,為什么中國的人民群眾好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有了毛主席的領導,為什么那個“集體智慧”一下子就不一樣了?
這里用道器變通理論做一個解讀,僅供參考。
概括起來講,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后,黨領導人民鬧革命可以說是個道器變通之變的過程。
在毛主席成為全黨領袖之前,這個道器變通之變已經開始了,但很不理想,也就是這其中的很多想法說法做法,在革命實踐里往往是人民群眾想不通的。在紅色蘇區第五次反圍剿的時候,這種情況發展到了極端程度。黨的路線出現了大問題,包括紅軍廣大指戰員在內的人民群眾都想不通。所以你在那個時候的路線指引下的說法,難以在人民群眾那里說得通,從而在革命實踐里的做法也就難以行得通。
劉伯承同志在《回顧長征》里指出:
【廣大干部眼看反五次“圍剿”以來,迭次失利,現在又幾乎瀕于絕境,與反四次“圍剿”以前的情況對比之下,逐漸覺悟到這是排斥了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正確路線、貫徹執行了錯誤的路線所致,部隊中明顯地滋長了懷疑不滿和積極要求改變領導的情緒。這種情緒,隨著我軍的失利,日益顯著,湘江戰役,達到了頂點。】
經過湘江戰役,紅軍遭受了滅頂之災,紅軍指戰員普遍的想法是要請毛主席出來指揮紅軍,黨中央高層領導干部里的多數也是這個想法,經過遵義會議,毛主席重新回到黨和紅軍的領導崗位。
從此以后,黨和紅軍的命運就轉危為安——中國革命實踐的道器變通之變,從此走上了一條正確的道路。
有了毛主席的領導,為何黨領導的紅軍煥然一新?
為何中國革命實踐從此就再也沒有發生過此前那樣的危險境地?
那么就要問了,此前究竟有沒有“集體智慧”呢?
也可以說,那個時候不能說沒有集體智慧,但那是隱形的,也就是集體智慧只是存在道層面,在人們的意識里存在,并沒有“結晶”成器,成為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
這就是說,沒有毛主席的領導,中國革命的道器變通之根是有了,但根基不牢,根源也不清晰,因而導致中國革命推而行之的時候,不能保證想法想得通,說法說得通,做法行得通,難以達成推而行之謂之通的那種狀態。
所以,需要把道器變通之基,以及道器變通之源,仔細拿出來分析一下。
還是先看一看,毛主席領導我們道器變通之基是怎樣的?
毛主席領導的革命事業,根基即根與基是牢不可破的,也就是說毛主席把道層面的東西與器層面的看得見的東西,巧妙地結合在一起。
用一句話概括,那叫做“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
在毛主席成為黨的領袖之前,這個結合做得怎樣?
不用多說吧 !
在毛主席成為黨的領袖之后呢?
那又是怎樣的情況呢?
再看,毛主席領導我們道器變通之源是怎樣的?
毛主席領導的革命事業,根源即根與源是巧妙地聯系在一起的。
毛主席的道器變通之源,是變,是實踐,這是符合一般的道器變通之變的規律的。
但是,毛主席不止于此,毛主席領導的是革命實踐,是千千萬萬革命群眾參與的革命實踐。
這就把道器變通之根——道層面的東西,融匯在道器變通之源里了。
人民的革命實踐,是有道指引的,但那是隱形的,外在的表現是不同于過去封建社會農民起義的自發暴動,而是有系統的想法、說法、做法,包括“三灣改編”,包括“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包括“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等等,毛主席領導中國革命的所有的東西,既有看不見的道,也有看得見的器,由器而道,由道而器,毛主席就這樣用前無古人的,無與倫比的領導藝術,把中國人民擰成了一股繩,打敗了國內外一切敵人,從勝利走向勝利——這就是毛主席領導的道器變通之變。
實踐反復證明,只有毛主席能夠讓那一整套想法讓廣大人民群眾想得通,也只有毛主席的一整套說法在人民群眾那里說得通,也只有毛主席的系統想法說法能成系統地轉化為人民群眾一致的做法,并且在毛主席革命路線指引下推而行之謂之通——道器變通。
再來看,只有在這樣的道器變通里,那個“集體智慧”才由隱性的轉化為顯性的。
沒有毛主席,集體智慧能否結晶呢?
再來看,《毛澤東選集》里,為什么有那么多群眾智慧?
群眾智慧包括集體智慧。
是不是因為毛主席始終把自己當做群眾的一員,毛主席最討厭脫離群眾,所以毛主席才有這個本事把群眾的智慧挖掘出來,使得群眾的智慧由功能轉變成作用呢?
脫離群眾的人,再怎么談“集體智慧”,群眾也是不認可的,是不是?
群眾會說,你有本事也去像毛主席那樣把“集體智慧”結晶一下嘛?!
補充說明兩點:
第一,在化學里面,熱的飽和溶液冷卻后,溶質以晶體的形式析出,這一過程叫結晶。
第二,結晶度用來表示聚合物中結晶區域所占的比例,聚合物結晶度變化的范圍很寬,一般從30%~85%。同一種材料,一般結晶度越高,熔點越高.結晶是分子鏈的一種有序排列,而熔點是將分子的組裝結構全部破壞掉,形成分子鏈形式.一般結晶度越高,分子鏈排列越規則,就需要更高的溫度來破壞,因此熔點也越高。
李克勤后記:實踐充分證明,沒有毛主席,那個“集體智慧”只是隱性的看不見摸不著,有了毛主席“集體智慧”才結晶成為顯性的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
在毛主席之后,那個“集體智慧”怎樣?
群眾同樣也是能夠有所感悟的,至于究竟如何?
這里就不多說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