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看手機,看到一個視頻:臺灣人在上下班高峰(應該是上下班高峰)期間,馬路上幾乎都是兩輪電動車摩托車,幾乎看不到小汽車的身影。隨后,又看了函數新能源V網友發的視頻,由于“新國標”,老百姓的電動車不能上路了。看了貳n囝網友的視頻,馬路上,一輛大長貨車拉了滿滿的一車電瓶車,配發的文字是,收不完,根本都收不完的電動車。看了電摩世界網友的視頻,應該是沒收的一大片電動車(墳場),應該在數以多少千甚至更多吧。同時有大型機械抓斗在往卡車上裝車。
我相信這幾個視頻,許多網友都看到過了。我不知道網友們對此會怎么看。
說實在的,我是個臺灣社會狀況的白癡。我沒有去過臺灣,對臺灣的社會狀況,臺灣老百姓的生活是一無所知的。早前,曾經看到過一個說臺灣老百姓養老金之類的視頻,并且還為此寫過一個簡短的小文,但是網站都不給發。
說實話,看到臺灣老百姓上下班幾乎都在騎電動車,幾乎滿大街都是電動車,仍然免不了讓人震撼,也讓人不理解。
第一,臺灣人沒有大陸老百姓富裕嗎?臺灣的GDP可是要高于大陸的,他們怎么不買小汽車,上下班怎么幾乎看不到小汽車呢?臺灣人怎么偏偏都要冒著可能的日曬雨淋的天氣騎電動車呢?
第二,臺灣交通執法的管理者(請不要上綱上線,這與臺獨完全不沾邊),為什么不是禁止電動車上路,也似乎沒有對電動車的自重,功率,速度,續航里程之類有所限制,他們是不是做的比大陸好?
反觀大陸,對電動車做了各種各樣毫無道理的,而且是搞得天怒人怨的限制,打壓,處罰,沒收。同時,國家這些年一直在鼓勵甚至獎勵私人購買小汽車。這樣做,當然是為了GDP。可GDP真那么重要嗎?中國的幾大國營轎車工業,基本上是被外資合資合作了的,企業的利潤的大頭,都是被外資拿走的,這樣的GDP,是不是多少有點給外資做嫁衣裳的味道呢。這樣的GDP再高,對中國的意義也是很有限的吧。
是不是滿大街小汽車多了,就意味著發達,富裕,現代化呢,未必吧,臺灣的馬路上沒有大陸這么多這么堵的小汽車,臺灣人比大陸人窮嗎,可臺灣的GDP好像要高于大陸的吧。也許正是由于臺灣沒有大陸這樣多的小汽車,臺灣的交通似乎是很通暢的,并沒有大陸上下班趴馬路的奇觀。
鼓勵購買小汽車的直接后果,就是今天的中國,無論大中小城市,大街小巷到處都停滿了小汽車,上下班高峰,滿大街都是蝸牛一樣的小汽車。如果把這些小汽車都換成兩輪電動車,城市交通還會像這樣擁堵嗎?
讓人痛心的是,小轎車多了,交通事故也出現了高發態勢,現在幾乎每天都在死人,一年的死亡人數竟多達六萬多人。記得八零年代的時候,中國經常報道美西方國家又發生交通事故,死人了。現在中國只怕是美西方的多少倍吧?
我不知道大陸的管理者,為什么一定要一方面鼓勵私人購買小汽車,一方面又對非常大眾化的電動車做出讓老百姓非常不滿,非常憤怒的各種限制。給底層老百姓一點點生存的空間不好嗎?大陸可是共產黨領導,共產黨是為人民服務的,大陸在為人民服務方面,理所當然應該做的比資本主義的臺灣更好才是,我們沒有理由做的不如臺灣。
臺灣對電動車的管理,還有,前面說到,臺灣農民是有比較豐厚的退休金之類,顯然是比較合理合人心的,臺灣在有些方面確實比大陸做得好。大陸也有做的好的,如淄博。我們為什么不能學學淄博,為什么要沒收老百姓的電動車,為什么要搞得社會雞飛狗跳呢?那可是老百姓的血汗錢購買的。有時我想,臺灣多數人不支持統一,而是選擇支持臺獨,有沒有大陸在上面這些方面做的不如臺灣,他們害怕統一以后,失去他們的利益呢,這是完全可能的。大陸一些做的不好的地方,甚至還不如臺灣的地方,還真需要我們加以重視和改正。大陸做好了,比臺灣做的好,才會對臺灣老百姓有吸引力,那樣,和平統一不是就有希望與可能嗎?2024.4.18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