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注:在一次對話中,有朋友認為,“三不朽”中,立言最容易。特撰此小文加以反駁。
據《春秋左傳》,立德立功立言,是為三不朽。
立德者,作風也;立功者,實踐也;立言者,理論也。
立功,是指成功的實踐,立德是實踐成功的保證,立言是對成功實踐經驗的總結升華,而后又用來指導“立功”、保證“立功”。德、功、言,三者是不可分割的關系,立德、立功是立言的基礎和前提,而立言是立德立功的結果。
割裂三者的關系,將三者孤立地對待,認為沒有立德立功,也能立言,是錯誤的,是唯心主義的。
“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親口去嘗一嘗”。實踐與理論的關系,實踐是第一位的。實踐,包括改造社會的革命斗爭實踐、改造自然的生產勞動實踐,以及科學實驗,是理論的唯一來源。沒有實踐,就不可能得出正確的理論,就不可能有正確的認識;沒有正確的理論指導也不可能有正確的實踐。
立德、立功、立言,哪個最難?回答這樣的問題,就必須注意,不能將三者割裂開來了。應該說,三者以何者為入手更準確一些。即,要想做到“三不朽”,須從立德即作風、態度方面入手,樹立理論聯系實際、理論聯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的作風,樹立老實扎實誠實、勤奮勇敢堅強、不怕苦不怕累、不信鬼不信神、敢于斗爭敢于勝利、艱苦樸素、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團結協作、不計得失、任勞任怨等革命作風,這有些類似于古人講的“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是對其進行批判性發展的結果,古人講的“誠、正、修、齊”,是從個人角度講的,而革命者的作風,既有個人的成分,更有集體的成分。這種作風是革命斗爭、生產勞動和科學實驗勝利成功的不二法門,堅持這個作風,長期地、堅持不懈地實踐斗爭,必然會“立功”。
將自己或集體實踐成功即立功的作風、經驗總結出來,加以提煉升華,就是“立言”。當然,這個提煉工作需要總結提煉這些成功經驗的人,具備很高的理論素養、思維素養,有 “透過現象看本質”的過硬本領。作為馬克思主義者,這種理論素養就是堅定的無產階級立場、熟練自覺地使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論,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觀點,并深入實踐斗爭一線、深入群眾調查研究,有切身的經驗體會,才能真正提煉出正確的而不是錯誤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深刻的而不是膚淺的、聯系的而不是割裂的、切實可靠的而不是虛假浮漂的、有指導意義的而不是無的放矢的理論,即“立言”。我黨我軍的“三大作風”“三大法寶”“政治工作三原則”“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三八精神”“鞍鋼憲法”“農業40條”“公安6條”等等,都是這樣的行之有效的立言。
如此,立言是立德立功的結果,沒有立德立功,就沒有立言,而有了立德立功,如果不堅持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立場、方法、觀點,照樣不能立言,至少是不能正確地立言。
所以,如果非要問“三不朽”中何者最難?那只能說立言最難。
那么,為什么有人公開主張立德、立功最難,而立言最易呢?或者說,為什么有那么多人,雖然沒有立德、立功,卻能著書立說,能夠立言呢?
這正是因為這些人割裂了實踐與理論的關系,是“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的剝削階級思想的反映,是剝削階級史觀的反映。
封建地主階級和資產階級統治者及其知識分子,他們不深入實踐,不接受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唯一動力,而認為,只有他們這些所謂的高等人、有文化的人,才是創造歷史的動力。為了維護剝削階級的統治,順利實現對農民階級和工人階級的統治,這些剝削階級的知識分子,就必須避開自己嚴重缺乏革命斗爭、生產勞動實踐的致命缺陷,所以,才割裂“三不朽”的關系,公開主張或者雖然公開不說但實際上主張沒有深入實踐、沒有良好作風,也能立言;甚至堅決主張那些有實踐經驗有良好作風的勞動者,因為是“下等人”所以根本沒有立言的資格。這是當前中國主流社會的通病,病根就在于,教授、專家、學者、官僚、媒體人,“四體不勤,五谷不分”、“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多是一些脫離群眾、脫離實踐的“高等人”,是缺乏革命斗爭、生產勞動實踐經驗的人,同樣是缺乏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作風的人,有些人更是根本沒有群眾路線觀念,沒有老實扎實誠實、勤奮勇敢堅強、不怕苦不怕累、不信鬼不信神、敢于斗爭、敢于勝利、艱苦樸素、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團結協作、不計得失的共產主義先進分子的道德素養,屬“精致的利己主義者”,而這些人又想壟斷“話語權”即立言權,所以,對于古人所教導的“三不朽”,他們只能以割裂的眼光看待,主張沒有“立德、立功”,也能立言。
把立言置于前,而立德立功置于后,顛倒了物質和意識的關系,這就好比是不用打地基就想起高樓,是修建空中樓閣的愚蠢行為,本質是其剝削階級史觀的反映,與人民史觀是對立的。
請同志們批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