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堆積如山的商品,另一邊是渴望消費的人群,可望而不可及,究是什么原因導致生產與消費脫節。是分配原因造成的。也是交換原因造成的,極不合理的勞動交換。
“生產消費”是重大原則問題
——讀馬列,看當代(之二)
讀者看到這個題目會不會感覺荒唐,生產為了消費,消費促動生產,這么簡單的道理,用得著到馬克思那里找答案嗎?其實筆者剛開始讀馬克思《經濟學手稿》時,也不理解馬克思為什么用整篇幅贅述這個“連小學生也懂的問題”。
是的,就理論而言,這是個不是問題的問題。可是,當把它聯系到現實時,才感覺到問題有多么的嚴重!馬克思當時發現問題嚴重性,是因為他聯系到了當時的實際,現在的人們能夠認識這個問題,也是因為有客觀的存在,中國的現實,與馬克思當年面對的現實相似,屬于資本生產上升初期。
是的,生產為了消費,消費決定生產,生產與消費同等重要。在中國的歷史上還有比當下更重視消費的嗎?古往今來,“鼓勵消費”在中國的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如此“重視消費”的社會,怎么還從中找出了重大原則問題了呢?
只說生產與消費同等重要,如果向我們的專家們提出這樣的問題:拿生產與消費相比,生產更重要還是消費更重要?
回答這個問題似乎也不必專家,當然是生產更重要,沒有生產,拿什么消費?
接下來的問題就必須請教專家了。什么?還有問題?有!馬克思提出問題了。馬克思說:
“生產為消費提供外在的對象,消費為生產提供想象的對象;兩者的每一方不僅直接就是對方,不僅媒介著對方,而且,兩者的每一方由于自己的實現才創造對方,把自己當作對方創造出來。消費完成生產行為,只是由于消費使產品最后完成其為產品,……”(注一)
“消費對于對象所感到的需要,是對于對象的知覺所創造的。藝術對象創造出懂得藝術和具有審美能力的大眾,——任何其他產品也都是這樣。因此,生產不僅為主體生產對象,而且也為對象生產主體。”(注二)
“生產更重要”的觀點被否定,專家坐不住了,“否!要知道生產是不能直接進入消費的?還必須有分配!還必須有流通,交換!”好似真理果真在他們手里攥著呢,問題不僅僅是“生產消費”還是“生產交換”,他們懂得更多,更全面。
于是就將人們的目光推到現實中來了,現實是:生產為了人民的消費(使用價值)的純樸傳統在三十多年前已經打破,生產交換價值統治了社會。市場經濟,當然要將一切生產轉化為交換價值的生產,當今主流社會對“交換價值”的生產一致的贊美之聲,僅是在馬克思的著作才發現與之不同的聲音。馬克思說:
“在交換價值上,人的社會關系轉化為物的社會關系;人的能力轉化為物的能力。……每個個人行使支配別人的活動或支配社會財富的權力,就在于他是交換價值或貨幣的所有者。他在衣袋里裝著自己的社會權力和自己同社會的聯系。”(注三)
“價值的第一個形式是使用價值,是反映個人對自然的關系的日用品;價值的第二個形式是與使用價值并存的交換價值,是個人支配他人的使用價值的權力,是個人的社會關系:……”(注四)
讀到這里,就不難理解馬克思為什么這么仔細辨析、陳述“生產消費”與“生產交換”,是為了揭露被資產階級異化的生產模式——只為交換價值生產的危害,還原生產方式的自然性質。
專家說,雖然當下是市場經濟主導下的交換價值生產模式,但是最終依然沒有脫離馬克思原理,終歸都回到使用價值上來,豐富中國人民的消費。真的是這樣嗎?
多數中國人仍將喝上牛奶當作一種奢侈的時候,中國的奶廠卻生產過剩不得不倒掉;我們生產許多生活用品但不運往需要山區農村,卻將它們運往萬里迢迢的國外……,據說為了繼續這樣的生產而發明的“一帶一路”方針政策。專家說與外國交換的正是中國人民需要的消費品,什么樣的消費品呢,是人民群眾亟需的消費品嗎?當然是,比如說有位青年用賣自己的腎來買的蘋果電腦!
一邊是堆積如山的商品,另一邊是渴望消費的人群,可望而不可及,究是什么原因導致生產與消費脫節。是分配原因造成的。也是交換原因造成的,極不合理的勞動交換。
比如說,A用一天生產的產品與B用一年生產的產品交換,B選擇拒絕。可是與B相同的生產者很多,你不換有人換,于是交換達成了。生產交換價值正是追求這樣的不平等交換,竟然形成常態。于是B們成為先富起來的人,從這種交抽換中,他們擁有他消費不完的商品,他用它們與繼續其他人交換,換得權力、地位、名譽、“愛情”……,交換賦予他們皇帝權的權力,他們可以使更多的男人女人也成為不勞動者,無須任何交換就可以盡情享受別人勞動果實。
馬克思還有一句話,看似不夠文雅,但是一針見血地刻畫了150多年的歐洲與150多年后的中國社會現實,“交換價值(以及貨幣關系)的發展,同普遍賄賂,普遍收買是一回事。普遍賣淫現象,表現為人的素質、能力、才能、活動的社會性質發展的一個必然階段。”(注五)
在資本主義高發達的歐美國家,并沒有消除這些社會毒瘤,只是將它裝飾得表面看來似乎好些。資本主義世界永遠無法消除社會毒瘤,唯有與它們共存亡。
我們生產了過多的而且仍必須繼續生產中國人消費不了的鋼鐵,翹首以待美國人購買,因為特朗普總統曾經宣布美國要大規模建造世界最新式的航母戰斗群,這需要多少鋼鐵啊!這是多少令人垂涎的市場啊!這也是為了中國人民的消費嗎?也許是吧,曾記否,擊毀中國大使館的炸彈;在中國家門口撞毀中國戰機的美國偵察機,……這也是一種消費?當然是,不僅僅是中國人應當做這種傻瓜,美國早就充當傻瓜師傅,美國假如不把大量的武器裝備賣給蔣介石,中國人民志愿軍也許無法那么迅速地跨過鴨綠江,早期參戰的志愿軍裝備,最好的應該是美式裝備。在生產為了交換的時代,軍火買賣還不必須嗎?
無論采取何種策略,只是為了維持現狀。生產與消費嚴重脫節,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將越來越嚴重!專家們還是看不到這點,眼光依舊死死地盯住市場——交換價值!國內、國外。
一切原因在于迷失了生產的目的。生產的目的為了使用還是為了交換?原始的自然的生產,目的是全體生產者的消費,生產產品的目的為明確的使用價值。
于是精英捉住了口實,你們無非是想倒退回原始落后的生產方式。現代大生產有哪個不是為了交換?
都為了交換,看起來資本主義的交換與社會主義的交換,如同發展生產力一樣,是很容易混淆的。實際上很難混淆!不僅僅是在理論上很難混淆(只能“不爭論”),如果與實際聯系起來,更是不攻自破。
社會主義時代,工人必須交換,煤炭不能吃,鋼鐵不能穿,首要目的是必須與家民交換糧食。然而,那時的工人是怎么想的?知道嗎?工人們想,我們生產鋼鐵,是讓農民得到機器,更多更好地生產糧食;是讓部隊得到武器,保衛我們能夠安然無恙爭取更幸福的明天……,從國家政策的決策者到生產部門的指揮者到每個崗位上的勞動者,目標一致——使用價值,不是為了交換(賺錢)。那時的交換由整個社會調動,物——物,加上中間環節,物——錢——物,錢在這里只是媒介,只是工具,而且僅僅是工具,分配與交換中使用的工具。特別顯著的是,在最主要的生活物質生產不足的情況下,發行了另外一種“錢”,這種錢才是最有效的錢,而且按人頭分配,免費分發,一人一分,包括剛出生的幼兒。這就充分保證了使用價值作為生產的決定因素。現在的交換,相同嗎?
錢——物——錢,概述當下的生產方式,生產目的——交換(錢),用再交換自己所費要的物,但結果還是為了錢,市場化的基本理念,最顯著的是醫療、教育、住房市場化,一切為了錢的理念更為赤裸裸地兇相畢露!能說一樣嗎?爭辯者還要臉的話。
雖然社會主義社會也有為了積累貨幣的交換,那只是初級階段的支流,不可能成為主流,資本主義社會也有以物易物,甚至也有免費贈送,也只是支流,不可能成為主流。
資產階級知識精英讓人說不清道不明的問題,只因有了社會主義三十年的基本實踐,終于可以讓人們可以說的清楚,道的明白了。這就不得不令人們非由衷地感謝毛主席,只因有了他,中國人民才得到社會主義的實踐機會,為中華民族的子孫萬代留下了一筆無比珍貴的財富。
顯而易見的結果生產的目的變成交換價值之后,生產的動力變成了發財至富,生產的結果,國內窮富兩級分化,在國際窮國與富國兩級分化。國際財團,餓狗與飽狗爭執不休,連綿不斷的局部戰爭都與資源、市場的關系犬牙交錯,不爭出個最后高低勢不罷休。一些富國,一無農業二無工業像,妓女那樣靠出賣青春致富,當有限而不可再生資源賣光之后,未來世界何談不亂。
科學的目的是更貼近自然,偽科學卻將人類為了近期或局部利益創造的理論定義為自然。馬克思所以堅持嚴格的科學態度,正是為了人類從資本主義的死胡同引出來,必須還原生產的自然性質,生產必由全人類的合理消費決定。當消費與庫存飽合時就自然而然地暫停這種生產,并保存這種生產力或者轉產其它。這種符合自然的簡單辦法卻不符合資本主義生產原則,所以他們做不到。生產力越是發展勞動者卻越是疲于奔命,無休無止的市場競爭乃至戰爭。“過剩勞動力、過剩生產力、過剩人口”這些現象,這些名詞根本就是沒有人性的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家創造出的偽科學理論,與人類進步相抵觸的生產方式的惡果。
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新的生產力解放出來的勞動時間,人們可以從事更多更有利于社會及有利于自身的有益社會活動,從事那此永無止境的改造人類生存環境的勞動生產,但此類生毫無交換價值,投資此類生產必定本利全扔。但是應當這樣,而且人類社會急待這樣去做!馬克思說:
“這樣就要廢除交換價值。為此就要廢除與資產階級社會組織相適應的交換。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在經濟上對資產階級社會實行革命。可見,一開始本來就可以看到,資產階級社會的弊病不是通過‘改造’銀行或建立合理的‘貨幣制度’所能消除的。”(注六)
“在以交換價值為基礎的資產階級社會內部,產生出一些交往關系和生產關系,它們同時又是炸毀這個社會的地雷。”(注七)
政治經濟專家們鼓勵消費的目的不是為了消費,而是因為難以維持的市場經濟所困,而是為了繼續他們違反自然規律的人類生產。鼓勵消費,是對廣大貧窮百姓的嘲弄!“鼓勵消費”與他們鼓吹的“公平與正義”一樣卑劣。
由使用價值(消費)主導的生產利于人們頭腦清醒進行社會行為,消費、使用是有限度的,適可而止,生產與其它的人類活動一樣,應當而且是可以調控的。而由交換價值(致富)主導的生產激發的是無限的至富欲望,以及由此引起的極限享樂要求,有目共睹的后果:環境污染、精神頹廢與地球資源枯竭。
注一 《經濟學手稿》馬恩全集第46卷(上)第30頁
注二 同上,第29頁
注三 同上,第103頁
注四 同上,第124-125頁
注五 同上,第109頁
注六 同上,第77頁
注七 同上,第106頁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晨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