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改要想取得實質性突破、政令要想真正走出中南海,就至少要調動起一部分中下層干部的積極性!
與今天的深化改革只有普通群眾和習總等最高層著急上火相比,當年的文革那可是真正的熱火朝天、轟轟烈烈。原因之一,就在于當時不但調動起了群眾的積極性,還調動起了相當一部分中下層干部的積極性——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就有可能成為本單位、本地區的主要領導,甚至擢升為國家領導人。
想想吧,從副省級“熬”到正省級的官老爺,和從鄉長、處長位置坐火箭擢升到省部級的人,誰更有推動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
人們常說的一句名言是:“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歷史的創造者”。然而,事實卻是,只有到了洪水滔天的地步才可能輪得到人民來做主、才可能輪得到人民去創造歷史。
與“光腳者取代穿鞋者”的革命不同,改革,主要是“穿布鞋者取代穿皮鞋者的位置”。
因此,在尚未洪水滔天的和平時期,推動改革的主要動力還是來自于體制內官員,特別是中下層官員。
然而,從古到今,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天下為公的仁人志士,向來都是極少數。絕大多數人,特別是原體制內的官員,參與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是與自身可能獲得的利益多少成正比的。
黨中央必須盡快解決的問題是:既得利益集團早就知道自己必將受損,然而,誰將從政改中獲益,卻尚未明確。
即,阻礙政改的力量是明確的、抱團的、強大的,然而,支持政改的力量卻是模糊的、零散的、軟弱無力的。
因此,中國政改成功的關鍵就是,在最大限度滴縮小打擊面、減少改革阻力的同時,更要明確政改的獲利者——比如一部分中下層干部,進而依靠這部分人的積極性、主動性,進一步增強推動政改的正能量,迅速扭轉敵強我弱的被動局面,從而使黨中央的一系列英明決策得以落到實處。
當然了,到底應該讓哪些人從政改中獲利、如何讓這部分人獲利,是需要最高領導人和眾多國師進行深入思考和精確計算、設計的。
唯如此,才能真正破解政改“內在動力不足”的難題。
一旦該難題被破解,那么,上有習總的英明領導、強勢引導,下有內部人精準的掏心拳、絕命掌,那些既得利益群體的日子還會好過嗎?
識相的,乖乖滴、真誠滴、盡快滴向黨和人民投誠吧,否則,后果很嚴重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