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就要講點良心
——看一些電視劇引發的思考
楊明遠
前幾天,妻子在網上看電視劇“平凡的世界”,時不時會問我一些問題。諸如,毛澤東時代的農村真的有那么苦嗎?1975年以后還在吃“觀音土”嗎?我說:咱們江西是沒有那么苦的,沒有人吃“觀音土”了,可能在西北那兒有吧。
從妻子的問題,我又回憶起了電視劇“老農民”,以及自己看過的其他一些電視劇。感覺在某些編劇、導演的潛意識中,不將毛澤東時代的農村和農民,描繪成極度的貧窮和困苦,就表現不出他們對改革開放的歌功頌德,以及體現不出他們對改革開放的大捧特捧。結果,毛澤東時代的農村和農民,被他們演繹得,比起日偽統治時期的農村和農民、比起民國時期的農村和農民,更加貧窮困苦。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貧窮困苦的農村和農民。
毛澤東真的不關心農村的發展?不關心農民的疾苦嗎?千百萬農民出生入死、前仆后繼,跟著毛澤東鬧革命,難道是為了過比解放前更貧窮困苦的生活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毛澤東時代搞的憶苦思甜,憶的是舊社會的苦,思的是新社會的甜。那也是有真憑實據的。農民從受壓迫者、受剝削者,成為了農村的領導者;農民從一無所有,成為了有產者;沒有房子住的,分到了地主家的深宅大院;文盲進了掃盲班;念不起書的,有了接受免費教育的機會;看不起病的,有了合作醫療;……廣大貧下中農的生活,難道不是由苦變甜了嗎!正因為如此,三年困難時期,廣大農民尊紀守法,農村照樣和諧穩定。在廣大農民的團結奮斗下,困難時期很快就渡過去了。那時,無論是現實中的憶苦思甜,還是文藝作品中的憶苦思甜,都是真實的,也是有助于鞏固中國共產黨人的領導地位的。
現在的一些文藝作品,也搞了個憶苦思甜。它們憶什么苦呢?憶的是毛澤東時代的苦,也就是說憶社會主義的苦。它們思什么甜呢?思的是鄧小平時代的甜,也就是說思特色社會主義的甜。這些文藝作品,就用特色社會主義徹底否定了社會主義。這對鞏固中國共產黨人的領導地位,會有好處嗎?!
這時,我想到了一個詞:“實事求是”。
“實事求是”的詞義,是指從實際對象出發,探求事物的內部聯系及其發展的規律性,認識事物的本質。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實際情況辦事。我想,創作文學作品,也應該有一定的事實根據,也不能胡編亂造的。
由于每個人的出身不同,經歷不同,所受教育不同,信仰不同,看問題的立場、觀點、方法也會不同,對事物的認識也會不同。真理只有一個。所以認識真理時,就會出現“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現象。這個可以理解。
俗話說,人在做,天在看。大自然也在看。大自然可是“實事求是”的。你怎么樣對他,他就會怎么樣“回報你”。后毛澤東時代,人類賴以生存的陽光、空氣、水,由于有些人對大自然的不敬,藍天白云少了,霧霾多了,能飲用的水源緊缺了,自然災害頻發了,……
這時,我又想到了另一個詞:“良心”。
良心是指好的心地。也是指內心對是非、善惡的正確認識。也是一種社會認可、認同的行為規范。良心也是道德情感的基本形式,是個人自律的突出體現。
1978年以前出生的人,哪個沒有享受過毛澤東時代的社會保障?1978年以前出生的文化人,哪個又沒有享受過毛澤東時代的免費教育?……
我真懷疑,那些將毛澤東時代的農村和農民描繪成如此貧窮困苦的編劇和導演,其心地是否好?還有沒有良心!
對于任何一位尊重傳統文化的中國人來說,都知道做人要講良心,不能做傷天害理的壞事。因此,對毛澤東時代的研究和描繪,既要“有實事求是之意”,也要“無嘩眾取寵之心”。
不論你對毛澤東尊敬與否,但你還是一個人吧!是人就要講點良心,就要記住“天地良心”。
2015年4月14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