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過剩是生產資本已經死亡的的標志!
——與吳敬璉先生商榷(17)
在資本主義條件下,也就是在勞動變成雇傭勞動,生產資料變成資本的條件下,必然要發生經濟危機!這種危機的結果,是生產過剩,是銀行破產!我已經說過,銀行破產就是金融資本滅亡的標志,那么,生產過剩就是生產資本死亡的標志。現在要問,生產過剩是怎樣產的呢?馬克思告訴我們,是因為利潤率下降的結果。因此,就要弄清,利潤率下降給社會生產和勞動人民的生活造成的災難。
第一,利潤率下降同財富的發展發生沖突
我們在本卷第一篇已經看到,用利潤率來表現剩余價值率總是比剩余價值率本身低。現在我們看到,甚至提高的剩余價值率也具有表現為下降的利潤率的趨勢。只有c=0,就是說,只有全部資本都投在工資上,利潤率才等于剩余價值率。只有不變資本的價值和推動它的勞動力的量之間的比例保持不變,或者這種勞動力的量同不變資本的價值相比已經增加,下降的利潤率才表現下降的剩余價值率。
利潤率的下降和積累的加速,就二者都表示生產力的發展來說,只是同一個過程的不同表現。積累既然引起勞動的大規模集中,從而引起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所以又加速利潤率的下降。另一方面,利潤率的下降又加速資本的積聚,并且通過對小資本家的剝奪,通過對那些還有一點東西可供剝奪的直接生產者的最后殘余的剝奪,來加速資本的集中。所以,雖然積累率隨著利潤率的下降而下降,但是積累在量的方面還是會加速進行。
另一方面,總資本的增殖率,即利潤率,是資本主義生產的刺激(因為資本的增殖是資本主義生產的唯一目的),就這一點來說,利潤率的下降會延緩新的獨立資本的形成,從而表現為對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發展的威脅;利潤率的下降在促進人口過剩的同時,還促進生產過剩、投機、危機和資本過剩。所以,象李嘉圖那樣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看作絕對生產方式的經濟學家,在這里也感覺到,這種生產方式為它自己造成了一種限制,因此,他們不是把這種限制歸咎于生產,而是把它歸咎于自然(在地租學說中就是這樣)。但是在他們對利潤率的下降所感到的恐懼中,重要的是這樣一種感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生產力的發展中遇到一種同財富生產本身無關的限制;而這種特有的限制證明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局限性和它的僅僅歷史的、過渡的性質;證明了它不是財富生產的絕對的生產方式,反而在一定階段上同財富的進一步發展發生沖突。
第二,利潤率下降是所使用的勞動減少而資本增加
假定已經有必要的生產資料,即充足的資本積累,那末,在剩余價值率從而勞動的剝削程度已定時,剩余價值的創造就只會遇到工人人口的限制,在工人人口已定時,就只會遇到勞動剝削程度的限制。資本主義的生產過程,實質上就是剩余價值的生產,而剩余價值體現為剩余產品或體現為所生產的商品中由無酬勞動物化成的相應部分。決不應當忘記,這種剩余價值的生產——剩余價值的一部分再轉化為資本,或積累,也是這種剩余價值生產的不可缺少的部分——是資本主義生產的直接目的和決定性動機。因此,決不能把這種生產描寫成它本來不是的那個東西,就是說,不能把它描寫成以享受或者以替資本家生產享受品為直接目的的生產。如果這樣,就完全看不到這種生產在其整個內在本質上表現出來的特有性質。
這個剩余價值的取得,形成直接的生產過程,而這個生產過程,正如我們已經指出的,除了上面所說的那些限制,再沒有別的限制。一旦可以榨出的剩余勞動量物化在商品中,剩余價值就生產出來了。但是,這樣生產出剩余價值,只是結束了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第一個行為,即直接的生產過程。資本已經吸收了一定量無酬勞動。隨著表現為利潤率下降的過程的發展,這樣生產出來的剩余價值的總量會驚人地膨脹起來。現在開始了過程的第二個行為。總商品量,即總產品,無論是補償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部分,還是代表剩余價值的部分,都必須賣掉。如果賣不掉,或者只賣掉一部分,或者賣掉時價格低于生產價格,那末,工人固然被剝削了,但是對資本家來說,這種剝削沒有原樣實現,這時,榨取的剩余價值就完全不能實現,或者只是部分地實現,甚至資本也會部分或全部地損失掉。直接剝削的條件和實現這種剝削的條件,不是一回事。二者不僅在時間和空間上是分開的,而且在概念上也是分開的。前者只受社會生產力的限制,后者受不同生產部門的比例和社會消費力的限制。但是社會消費力既不是取決于絕對的生產力,也不是取決于絕對的消費力,而是取決于以對抗性的分配關系為基礎的消費力;這種分配關系,使社會上大多數人的消費縮小到只能在相當狹小的界限以內變動的最低限度。這個消費力還受到追求積累的欲望的限制,受到擴大資本和擴大剩余價值生產規模的欲望的限制。這是資本主義生產的規律,它是由生產方法本身的不斷革命,由不斷和這種革命聯系在一起的現有資本的貶值,由普遍的競爭斗爭以及僅僅為了保存自身和避免滅亡而改進生產和擴大生產規模的必要性決定的。因此,市場必須不斷擴大,以致市場的聯系和調節這種聯系的條件,越來越采取一種不以生產者為轉移的自然規律的形式,越來越無法控制。這個內部矛盾力圖用擴大生產的外部范圍的辦法求得解決。但是生產力越發展,它就越和消費關系的狹隘基礎發生沖突。在這個充滿矛盾的基礎上,資本過剩和日益增加的人口過剩結合在一起是完全不矛盾的;因為在二者結合在一起的時候,所生產的剩余價值的量雖然會增加,但是生產剩余價值的條件和實現這個剩余價值的條件之間的矛盾,正好因此而日益增長。
如果利潤率已定,利潤量就總是取決于預付資本的量。而在這種情況下,積累取決于這個利潤量中再轉化為資本的部分。但因為這個部分等于利潤減去資本家所消費的收入,所以它不僅僅取決于這個利潤量的價值,而且也取決于資本家能夠用這個利潤量來購買的各種商品的便宜程度;這些商品一部分為他所消費,成為他的收入,一部分成為他的不變資本。(這里假定工資已定。)
由工人推動的、其價值通過工人的勞動保存下來并再現在產品中的資本量,是和工人追加的價值完全不同的。如果資本量=1000,追加勞動=100,那末,再生產出來的資本=1100。如果資本量=100,追加勞動=20,那末再生產出來的資本=120。利潤率在前一場合=10%,在后一場合=20%。從100中可以用于積累的總是比從20中可以用于積累的多。因此,資本的源流,或者說資本的積累,將比例于資本已有的量而不是比例于利潤率的高度而滾滾向前(撇開資本由于生產力的提高而發生的貶值)。如果工作日很長,即使勞動的生產效率不高,高的利潤率也是可能的,只要它以高的剩余價值率為基礎;高的利潤率之所以可能,是因為勞動的生產效率雖然不高,但是工人的需要很小,平均工資因此也很低。與工資低相適應的將是工人的精力缺乏。因此,盡管利潤率高,資本的積累還是很慢。人口停滯,生產產品所耗費的勞動時間很多,雖然支付給工人的工資很少。
利潤率下降,不是因為對工人的剝削少了,而是因為所使用的勞動同所使用的資本相比少了。
如果象前面指出的那樣,利潤率的下降和利潤量的增加同時發生,那末,在勞動的年產品中,一個較大的部分就會在資本范疇下為資本家所占有(作為已經耗費的資本的補償),一個較小的部分就會在利潤范疇下為資本家所占有。這樣就產生了查默斯牧師的幻想:年產品中資本家用作資本的量越小,他們吞掉的利潤就越大;于是,國教會就來幫助他們,要他們把很大一部分的剩余產品用于消費,而不要把它資本化。這位牧師把原因和結果混淆了。此外,利潤量甚至在利潤率較低時也會隨著所投資本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這同時需要有資本的積聚,因為這時各種生產條件都要求使用大量資本。這同樣需要有資本的集中,即小資本家為大資本家所吞并,小資本家失去資本。這不過又是勞動條件和生產者的再一次的分離,這些小資本家還算是生產者,因為對他們來說,本人的勞動還起著作用;總的說來,資本家的勞動和他的資本量成反比,就是說,和他成為資本家的程度成反比。正是勞動條件和生產者之間的這種分離,形成資本的概念;這種分離從原始積累(第1卷第24章)開始,然后在資本的積累和積聚中表現為不斷的過程,最后表現為現有資本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和許多人喪失資本(現在剝奪正向這方面變化)。如果沒有相反的趨勢不斷與向心力一起又起離心作用,這個過程很快就會使資本主義生產崩潰。
第三,利潤率下降造成生產擴大和價值增殖之間的沖突
勞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表現在兩方面:第一,表現在已經生產出來的生產力的量上,表現在新的生產借以進行的生產條件的價值量和數量上,表現在已經積累起來的生產資本的絕對量上。第二,表現在投在工資上的資本部分同總資本相比的相對微小上,即表現在為一定量資本的再生產和增殖、為進行大量生產所必需的活勞動的相對微小上。這同時也要以資本的積聚為前提。
就所使用的勞動力來說,生產力的發展也表現在兩方面:第一,表現在剩余勞動的增加上,即表現在再生產勞動力所必需的必要勞動時間的縮短上。第二,表現在推動一定量資本所使用的勞動力的數量(即工人人數)的減少上。
這兩種運動不僅同時并進,而且互為條件,是表現同一個規律的兩種現象。但是,它們對利潤率起著相反的影響。利潤總量等于剩余價值剩余價值總量,利潤率=m/C=[剩余價值/全部預付資本]。但是,剩余價值作為一個總量,一方面取決于剩余價值率,另一方面取決于按這個比率同時使用的勞動量,即取決于可變資本量。一方面,前一個因素即剩余價值率提高;另一方面,后一個因素即工人人數(相對地或絕對地)減少。只要生產力的發展使所使用勞動的有酬部分減少,它就使剩余價值增加,因為它使剩余價值率提高了;但是,只要它使一定量資本所使用的勞動的總量減少,它就使人數這個在求剩余價值量時和剩余價值率相乘的因素減少。兩個每天勞動12小時的工人,即使可以只靠空氣生活,根本不必為自己勞動,他們所提供的剩余價值量也不能和24個每天只勞動2小時的工人所提供的剩余價值量相等。就這方面來說,靠提高勞動剝削程度來補償工人人數的減少,有某些不可逾越的界限;因此,這種補償能夠阻礙利潤率下降,但是不能制止它下降。
因此,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利潤率會下降,而利潤量會隨著所使用的資本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利潤率已定的情況下,資本增加的絕對量,就取決于現有的資本量。另一方面,在現有的資本量已定的情況下,它增加的比率,即它的增長率,就取決于利潤率。只有生產力的提高(前面已經提到,它總是和現有資本的貶值同時并進的)通過利潤率的提高使年產品中再轉化為資本的價值部分增加時,它才能直接增加資本的價值量。如果我們考察的是勞動生產力,那末,只有相對剩余價值由此提高,或不變資本的價值由此減少,就是說,只有加入勞動力再生產或不變資本要素的那些商品由此變得便宜,這種情況才能發生(因為這個生產力同現有資本的價值沒有直接關系)。但是,二者都包含現有資本的貶值,二者都和可變資本同不變資本相比的相對減少同時并進。二者都引起利潤率的下降,二者都延緩這種下降。其次,只要利潤率的提高引起對勞動需求的增加,它就會使工人人口增加,從而使可供剝削的材料增加;而正是這種可供剝削的材料,使資本成為資本。
但是,勞動生產力的發展間接促使現有資本價值增加,因為它增加了使用價值的數量和種類,而這些使用價值體現同一交換價值,并形成資本的物質實體,物質要素,即那些直接構成不變資本和至少間接構成可變資本的物品。用同一資本和同一勞動會創造出更多的可以轉化為資本的物品,而不管它們的交換價值如何。這些物品可以用來吸收追加勞動,從而也可以用來吸收追加的剩余勞動,由此形成追加資本。資本所能支配的勞動量,不是取決于資本的價值,而是取決于構成資本的原料和輔助材料、機器和固定資本要素以及生活資料的數量,而不管這些物品的價值如何。只要所使用的勞動的量由此增加了,因而剩余勞動的量也由此增加了,再生產出來的資本的價值和新加入資本的剩余價值也就增加了。
第四,靠犧牲已經生產出來的生產力來發展生產力
但是,我們不能象李嘉圖那樣,只在靜止的并存狀態中考察這兩個包含在積累過程中的要素;它們包含著一個矛盾,后者表現為互相矛盾的趨勢和現象。互相對抗的要素同時發生互相對抗的作用。
社會總產品中作為資本起作用的部分的增加,刺激工人人口的實際增加,同時,創造僅僅相對的過剩人口的一些要素也在起作用。
利潤率下降,同時,資本量增加,與此并進的是現有資本的貶值,這種貶值阻礙利潤率的下降,刺激資本價值的加速積累。
生產力發展,同時,資本構成越來越高,可變部分同不變部分相比越來越相對減少。
這些不同的影響,時而主要是在空間上并行地發生作用,時而主要是在時間上相繼地發生作用;各種互相對抗的要素之間的沖突周期性地在危機中表現出來。危機永遠只是現有矛盾的暫時的暴力的解決,永遠只是使已經破壞的平衡得到瞬間恢復的暴力的爆發。
總的說來,矛盾在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包含著絕對發展生產力的趨勢,而不管價值及其中包含的剩余價值如何,也不管資本主義生產借以進行的社會關系如何;而另一方面,它的目的是保存現有資本價值和最大限度地增殖資本價值(也就是使這個價值越來越迅速地增加)。它的獨特性質是把現有的資本價值用作最大可能地增殖這個價值的手段。它用來達到這個目的的方法包含著:降低利潤率,使現有資本貶值,靠犧牲已經生產出來的生產力來發展勞動生產力。
第五,資本周期的貶值引起生產的停滯和危機
現有資本的周期貶值,這個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所固有的、阻礙利潤率下降并通過新資本的形成來加速資本價值的積累的手段,會擾亂資本流通過程和再生產過程借以進行的現有關系,從而引起生產過程的突然停滯和危機。
與生產力發展并進的、可變資本同不變資本相比的相對減少,刺激工人人口的增加,同時又不斷地創造出人為的過剩人口。資本的積累,從價值方面看,由于利潤率下降而延緩下來,但更加速了使用價值的積累,而使用價值的積累又使積累在價值方面加速進行。
資本主義生產總是竭力克服它所固有的這些限制,但是它用來克服這些限制的手段,只是使這些限制以更大的規模重新出現在它面前。
資本主義生產的真正限制是資本自身,這就是說:資本及其自行增殖,表現為生產的起點和終點,表現為生產的動機和目的;生產只是為資本而生產,而不是相反:生產資料只是不斷擴大生產者社會的生活過程的手段。以廣大生產者群眾的被剝奪和貧困化為基礎的資本價值的保存和增殖,只能在一定的限制以內運動,這些限制不斷與資本為它自身的目的而必須使用的并旨在無限制地增加生產,為生產而生產,無條件地發展勞動社會生產力的生產方法相矛盾。手段——社會生產力的無條件的發展——不斷地和現有資本的增殖這個有限的目的發生沖突。因此,如果說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發展物質生產力并且創造同這種生產力相適應的世界市場的歷史手段,那末,它同時也是它的這個歷史任務和同它相適應的社會生產關系之間的經常的矛盾。
第六,利潤率下降造成人口過剩時的資本過剩
單個資本家手中為了生產地使用勞動所必需的資本最低限額,隨著利潤率的下降而增加;這個最低限額所以是必需的,既是為了剝削勞動,也是為了使所用勞動時間成為生產商品的必要勞動時間,使它不超過生產商品的平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而且積聚會同時增長,因為超過一定的界限,利潤率低的大資本比利潤率高的小資本積累得更迅速。這種日益增長的積聚,達到一定程度時,又引起利潤率重新下降。因此,大量分散的小資本被迫走上冒險的道路:投機、信用欺詐、股票投機、危機。所謂的資本過剩,實質上總是指那種利潤率的下降不會由利潤量的增加得到補償的資本——新形成的資本嫩芽總是這樣——的過剩,或者是指那種自己不能獨立行動而以信用形式交給大產業部門的指揮人去支配的資本的過剩。資本的這種過剩是由引起相對過剩人口的同一些情況產生的,因而是相對過剩人口的補充現象,雖然二者處在對立的兩極上:一方面是失業的資本,另一方面是失業的工人人口。
因此,資本的生產過剩,——不是個別商品的生產過剩,雖然資本的生產過剩總是包含著商品的生產過剩,——僅僅是資本的積累過剩。要了解這種積累過剩究竟是怎么回事(以后還要詳細地研究),必須假定它只是絕對的。資本的生產過剩在什么時候是絕對的呢?而且生產過剩在什么時候不僅擴展到這個或那個或兩三個重要的生產部門,而且在范圍上成為絕對的,即包括一切生產部門呢?
只要為了資本主義生產目的而需要的追加資本=0,那就會有資本的絕對生產過剩。但是,資本主義生產的目的是資本增殖,就是說,是占有剩余勞動,生產剩余價值,利潤。因此,只要資本同工人人口相比已經增加到如此程度,以致既不能延長這些人口所提供的絕對勞動時間,也不能增加相對剩余勞動時間(后一點在對勞動的需求相當強烈從而工資有上漲趨勢時,本來是不能實現的);就是說,只要增加以后的資本同增加以前的資本相比,只生產一樣多甚至更少的剩余價值量,那就會發生資本的絕對生產過剩;這就是說,增加以后的資本C+△C同增加△C以前的資本C相比,生產的利潤不是更多,甚至更少了。在這兩個場合,一般利潤率也都會急劇地和突然地下降,但是這一回是由資本構成的這樣一種變化引起的,這種變化的原因不是生產力的發展,而是可變資本貨幣價值的提高(由于工資已經提高),以及與此相適應的、剩余勞動同必要勞動相比的相對減少。
實際上事情可能是這樣:一部分資本全部或部分地閑置下來(因為它要自行增殖就得先把已經執行職能的資本排擠出去),另一部分資本由于受到失業或半失業的資本的壓迫以較低的利潤率來增殖。一部分追加資本是否代替舊資本,而舊資本是否因此算到追加資本中去,在這里是沒有關系的。我們總是一方面有舊資本額,另一方面有追加資本額。這一回,利潤率的下降會引起利潤量的絕對減少,因為在我們的前提下,所使用的勞動力的量不能增加,剩余價值率不能提高,因而剩余價值量也不能增加,而且,減少了的利潤量卻要按增大了的總資本來計算。——但是,即使就業的資本繼續按原來的利潤率來增殖,因而利潤量不變,那末,這個利潤量仍然要按增加了的總資本來計算,這也包含著利潤率的下降。如果總資本1000提供利潤100,在增加到1500之后同樣只提供100,那末,在后一場合,1000就只提供66+(2/3)。舊資本的增殖已經絕對減少。在新的條件下,資本1000所提供的利潤并不比以前資本666+(2/3)提供的多。
第七,利潤率下降造成資本家的競爭引起舊資本的貶值
但是很清楚,不經過斗爭,就不可能發生舊資本這種實際上的貶值,不經過斗爭,追加資本△C也不可能作為資本執行職能。利潤率不是由于資本的生產過剩所引起的競爭而下降。而是相反,因為利潤率的下降和資本的生產過剩產生于同一些情況,所以現在才會發生競爭斗爭。原來執行職能的資本家會把他們手中的△C部分或多或少地閑置下來,以便使他們的原資本不致貶值,使它在生產領域中占有的地位不致縮小,或者,他們會使用△C,以便即使自己遭受暫時的損失,也能把追加資本的閑置轉嫁給新的侵入者,轉嫁給他們的競爭者。
新資本家手中的△C部分,力圖排擠舊資本來取得自己的地位,而且只要它使一部分舊資本閑置下來,強迫舊資本把舊位置讓給它,使舊資本處于部分就業或完全失業的追加資本的地位,這就部分地獲得了成功。
在任何情況下,一部分舊資本必然會閑置下來,必然會把它必須執行資本職能并自行增殖的那種資本屬性閑置下來。究竟是哪部分會這樣閑置下來,這取決于競爭斗爭。在一切都順利的時候,正如我們在研究一般利潤率的平均化時已經指出的那樣,競爭實際上表現為資本家階級的兄弟情誼,使他們按照各自的投資比例,共同分配共同的贓物。但是,一旦問題不再是分配利潤,而是分配損失,每一個人就力圖盡量縮小自己的損失量,而把它推給別人。對整個階級來說,損失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每個資本家要分擔多少,要分擔到什么程度,這就取決于力量的大小和狡猾的程度了,在這種情況下,競爭也就變為敵對的兄弟之間的斗爭了。這時,每個資本家的利益和資本家階級的利益之間的對立就顯示出來了,正如以前這兩種利益的一致性通過競爭在實際上得到實現一樣。
這種沖突怎樣再得到解決,同資本主義生產的“健康的”運動相適應的關系又怎樣再建立起來呢?解決的方法已經包含在這里所說的要加以解決的那個沖突的表現本身中。這個方法就是:把在價值上與全部追加資本△C或其一部分相等的資本閑置下來,甚至使它部分地毀滅。雖然,正如我們在說明這種沖突時已經指出的一樣,這種損失決不是均衡地分配給各個特殊資本,而是這種損失的分配決定于競爭斗爭:在競爭斗爭中,損失將按照特殊的優勢或既得的地位,極不平均地、以極不相同的形式進行分配,結果,一個資本閑置下來,另一個資本被毀滅,第三個資本只受到相對的損失,或者只是暫時地貶值,等等。
但是在任何情況下,平衡都是由于一個或大或小的資本被閑置下來,甚至被毀滅而得到恢復。這會部分地影響到資本的物質實體;就是說,一部分生產資料即一部分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將不執行資本的職能,不起資本的作用;已經開始生產的一部分企業將會停工。雖然就這方面來說,時間會對一切生產資料(土地例外)起侵蝕和毀壞作用,但是在這里,由于職能停滯,生產資料所受到的實際破壞要大得多。然而這方面的主要影響是:這些生產資料不再起生產資料的作用;它們作為生產資料的職能在一個或長或短的時期內遭到破壞。
第八,利潤率下降遭受嚴重破壞的是資本價值
遭受主要的并且最嚴重的破壞的,是具有價值屬性的資本,即資本價值。資本價值中僅僅表現為未來參與剩余價值即利潤分配的憑證的那部分,實際上就是不同形式的對生產的債券,當它預計的收入減少時,將會立即貶值。現有的一部分金銀閑置下來,不再執行資本的職能。市場上的一部分商品,只有通過它的價格的極大的下降,即通過它所代表的資本的貶值,才能完成它的流通過程和再生產過程。同樣,固定資本的要素也會或多或少地貶值。此外,一定的、預定的價格關系是再生產過程的條件,所以,由于價格的普遍下降,再生產過程就陷入停滯和混亂。這種混亂和停滯,會削弱貨幣的那種和資本一同發展起來并以這些預定的價格關系為基礎的支付手段職能,會在許多地方破壞一定期限內的支付債務的鎖鏈,而在和資本一同發展起來的信用制度由此崩潰時,會更加嚴重起來,由此引起強烈的嚴重危機,突然的強制貶值,以及再生產過程的實際的停滯和混亂,從而引起再生產的實際的縮小。
同時,另一些要素也會起作用。生產的停滯會使工人階級的一部分閑置下來,由此使就業的部分處于這樣一種境地:他們只好讓工資下降,甚至下降到平均水平以下。這種情況對資本所發生的影響,就好象在工資保持平均水平而相對剩余價值或絕對剩余價值已經提高時一樣。繁榮時期會使更多的工人結婚,并會減少他們子女的死亡;這種情形——不管它使人口實際增加多少——并沒有使實際勞動的人口增加,但是會對工人和資本的關系發生這樣的影響,好象實際從事勞動的工人人數已經增加了。另一方面,價格下降和競爭斗爭也會刺激每個資本家采用新的機器、新的改良的勞動方法、新的結合,來使他的總產品的個別價值下降到它的一般價值以下,就是說,提高一定量勞動的生產力,降低可變資本和不變資本的比率,從而把工人游離出來,總之,就是造成人為的過剩人口。其次,不變資本要素的貶值,本身就是一個會使利潤率提高的要素。所使用的不變資本的量同可變資本相比相對增加,但是這個量的價值可能下降。已經發生的生產停滯,為生產在資本主義界限內以后的擴大準備好了條件。
這樣,周期將重新通過。由于職能停滯而貶值的一部分資本,將重新獲得它原有的價值。而且,在生產條件擴大,市場擴大以及生產力提高的情況下,同樣的惡性循環將再次發生。
但是,即使在最極端的假定下,資本的絕對生產過剩,也不是一般的絕對生產過剩,不是生產資料的絕對生產過剩。它只是在下面這個意義上說的生產資料的生產過剩,就是說,生產資料應當作為資本執行職能,從而應當同隨著自己的量的增加而增加的價值成比例地增殖這個價值,生產追加價值。
但是,這終究是生產過剩,因為資本已經不能按照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健康的、正常的”發展所需要的剝削程度來剝削勞動,而這種發展所需要的剝削程度至少要使利潤量隨著所使用的資本量的增加而增加,從而使利潤率不會在資本增加時按同一程度下降,更不會比資本的增加更為迅速地下降。
第九,資本生產過剩的本質
資本的生產過剩,僅僅是指可以作為資本執行職能即可以用來按一定剝削程度剝削勞動的生產資料——勞動資料和生活資料——的生產過剩;而這個剝削程度下降到一定點以下,就會引起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混亂和停滯、危機、資本的破壞。資本的這種生產過剩伴隨有相當可觀的相對人口過剩,這并不矛盾。使勞動生產力提高、商品產量增加、市場擴大、資本在量和價值方面加速積累和利潤率降低的同一些情況,也會產生并且不斷地產生相對的過剩人口,即過剩的工人人口,這些人口不能為過剩的資本所使用,因為他們只能按照很低的勞動剝削程度來使用,或者至少是因為他們按照一定的剝削程度所提供的利潤率已經很低。
如果資本輸往國外,那末,這種情況之所以發生,并不是因為它在國內已經絕對不能使用。這種情況之所以發生,是因為它在國外能夠按更高的利潤率來使用。但是,這種資本對就業的工人人口和這整個國家來說,都是絕對的過剩資本。它是作為絕對的過剩資本和相對的過剩人口并存的;這是二者同時并存和互為條件的一個例子。
另一方面,和積累結合在一起的利潤率的下降也必然引起競爭斗爭。利潤率的下降由利潤量的增加得到補償,這只適用于社會總資本和地位已經鞏固的大資本家。新的、獨立執行職能的追加資本不具備這種補償條件,它必須爭得這種條件,因而是利潤率的下降引起資本之間的競爭斗爭,而不是相反。誠然,這種競爭斗爭會引起工資的暫時提高和由此產生的利潤率進一步暫時下降。這種情況也表現為商品的生產過剩和市場商品充斥。因為資本的目的不是滿足需要,而是生產利潤,因為資本達到這個目的所用的方法,是按照生產的規模來決定生產量,而不是相反,所以,在立足于資本主義基礎的有限的消費范圍和不斷地力圖突破自己固有的這種限制的生產之間,必然會不斷發生沖突。而且,資本是由商品構成的,因而資本的生產過剩包含商品的生產過剩。由此產生了這樣一種奇怪的現象:否認商品生產過剩的那些經濟學家,卻承認資本的生產過剩。如果說,發生的不是一般的生產過剩,而是不同生產部門之間的不平衡,那末,這僅僅是說,在資本主義生產內部,各個生產部門之間的平衡表現為由不平衡形成的一個不斷的過程,因為在這里,全部生產的聯系是作為盲目的規律強加于生產當事人,而不是作為由他們的集體的理性所把握、從而受他們支配的規律來使生產過程服從于他們的共同的控制。其次,這又要求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不發達的國家,按照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國家相適應的程度來進行消費和生產。如果說生產過剩只是相對的,這是完全正確的;但是整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也只是相對的生產方式,它的限制不是絕對的,然而對這種生產方式來說,在這種生產方式的基礎上,則是絕對的。否則,人民群眾缺乏的那些商品,怎么會沒有需求呢;為了在國內能支付工人平均程度的必要生活資料,必須到國外、到遠方市場去尋找這種需求,這種事情又怎么可能發生呢?因為只是在這種獨特的、資本主義的關系中,剩余產品才具有這樣一種形式:剩余產品的所有者只有在這種產品對他來說再轉化為資本的時候,才能讓這種產品由消費去支配。最后,如果說資本家只需要在他們之間互相交換和消費商品,那末,這就忘記了資本主義生產的全部性質,忘記了這里的問題是資本的增殖,而不是資本的消費。總之,所有否認顯而易見的生產過剩現象的意見(它們并不能阻止這種現象的發生)可以歸結為:資本主義生產的限制,不是一般生產的限制,因而也不是這種獨特的、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的限制。但是,這種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矛盾正好在于它的這種趨勢:使生產力絕對發展,而這種發展和資本在其中運動、并且只能在其中運動的特有的生產條件不斷發生沖突。
第十,勞動資料和生活資料過剩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生活資料和現有的人口相比不是生產得太多了。正好相反。要使大量人口能夠體面地、象人一樣地生活,生活資料還是生產得太少了。
對于人口中有勞動能力的那部分人的就業來說,生產資料生產得不是太多了。正好相反。首先是在人口中生產出了一個過大的部分,他們實際上不會勞動,他們由于自己的條件可以靠剝削別人的勞動來生活,或者靠這樣一種勞動來生活,這種勞動只有在可鄙的生產方式下才能稱為勞動。其次,要使全部有勞動能力的人口在生產效率最大的情況下勞動,就是說,要使他們的絕對勞動時間能夠由于勞動時間內所使用的不變資本的數量和效率而得到縮短,已經生產出來的生產資料還很不夠。
但是,要使勞動資料和生活資料作為按一定的利潤率剝削工人的手段起作用,勞動資料和生活資料就周期地生產得太多了。要使商品中包含的價值和剩余價值能夠在資本主義生產所決定的分配條件和消費關系下實現并再轉化為新的資本,就是說,要使這個過程能夠進行下去,不致于不斷地發生爆炸,商品就生產得太多了。
不是財富生產得太多了。而是資本主義的、對抗性的形式上的財富,周期地生產得太多了。
勞動者2015年4月8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