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張萬和
甲午之冬到南昌開會,順路去韶山瞻仰毛澤東故居。時值冬月天漸寒,但參觀的人川流不息,似有一種朝圣的感覺。
韶山,南岳衡山七十二峰最東的余脈,界三湘而遠七澤,發岳麓而控東臺。史因舜帝南巡奏韶樂、引鳳下以得名,今又因出了偉人毛澤東而蜚聲。詩云:“四周羅列千官伏,一水回環玉帶纏。湖埋南岸重關鎖,虎踞龍盤氣灝然。”據說乾隆南巡曾言:此乃龍盤虎踞之地,五百年后必出“翻手動乾坤”之人,后人說“翻手”為“毛”指毛澤東,那預言太神了。在山下毛氏家族展館里,還倒掛著一張韶山市地圖,說它近似一張中國地圖,言意小中國影響了大中國,圖似雖有幾分,但韶山人的驕榮無以言表。是啊,領袖毛澤東的家在此嘛。
我們首先參觀了毛澤東故居。它位于韶山村土地沖上屋場,坐南朝北略偏東,背依青山,面臨荷塘,茂林修竹縈繞周邊,人言風水寶地。這是典型的南方農宅形式建筑,呈“凹”字型,為土木結構,泥磚墻,青瓦頂,總共十三間半。其建于民國初年,為父親毛順生所建,他既種地又經營米谷,家境殷實。一九二九年春,房屋曾被國民黨政府沒收,屋內家什多有毀劫,解放后人民政府于一九五○年收歸國有,按原貌加固維修并對外開放。現故居內陳列著許多當年的原物:毛主席少年時的臥室、書桌和衣柜,用過的肩擔、水桶和鋤頭,學習用的桐油燈,秘密開展革命活動的場所,以及家人的臥室、用具,堂屋的桌凳、神龕,廚房的水缸、碗柜,農室的耕具、石磨,還有堂間的全家照和器皿等,無不顯現著當年陳跡。這樣的故居看似平常,但當時乃上乘人家,毛澤東自言當列富農,是他得以讀書的經濟基礎。當年的韶山并不富庶,民謠說:“韶山沖來沖連沖,十戶人家九戶窮;有女莫嫁韶山沖,紅薯柴棍度一生。”也許,這是毛澤東決意改變中國的本初之源吧。
日出韶山。一八九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毛澤東誕生于此,度過童年少年,至一九一○年秋外出求學止共十七載時光。在讀完私塾后,父親希望他成為一名商人,并安置好學徒事宜,但在進步人士和書刊的影響下,他的世界觀發生巨變,執意到東山小學讀書,闖蕩世界干大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成為他的信念,韶山沖已鎖不住其凌云壯志,父親拗他不過而應允,從此離家進入一個嶄新天地。臨走時,他改寫一首明志詩留于父親:“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志在天下的毛澤東,襟懷“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之雄心,腹褁“滄海橫流安足懼,世事紛紜從君理”之氣魄,后來成為職業革命家,在中國大地上掀起翻天覆地的革命運動,成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人民軍隊和新中國的締造者,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的舵手,全國人民的偉大領袖,功高天下,光昭日月。
在故居斜對面的楠竹圫,我們拜謁了毛澤東父母的合葬墓。它原是荒冢加一方墓碑,一九八三年修葺時兩側新立漢白玉石,上刻毛澤東所撰《祭母文》和祭母挽聯。在較遠處又參觀了虎歇坪,一個圣靈傳奇的山頭,那里是毛澤東祖父毛翼臣夫婦的合葬墓。這兩個地方,都留有毛澤東的足跡,兩祖墳曾遭軍閥挖掘而未遂。在十八羅漢山麓,我們還參觀了毛氏宗祠,內有毛澤東家族族譜。宗祠莊重堂皇,磚木結構,分為戲樓、中廳和敦本堂三進。堂中安放祖宗神主牌位,上懸“聰聽彝訓”巨匾,左右墻分書“忠孝、廉節”,墻掛毛氏《家訓》、《家戒》和《家規》等。少年的毛澤東曾在此與族長說理,為遭誣農民鳴不平,制止富豪打人。青年時又在此創辦農民夜校,開展農民運動,夫人楊開慧為負責人并授課。祠堂內的“忠孝、廉節”大字,深深烙印在他的腦海,難怪其生前不摸錢,也許這影響了他的品格。毛澤東身后留諸世人的社會財富無法計算,但他家中沒有個人財產,一生的收入除法定工資外別無長物,雖有二百余萬元稿費的額外收入,但除小量濟困外全部留公,毛家后人也無巧奪暴斂的豪富巨貪。如此清廉的人民領袖,委實令人折服,也是他廉生威、無欲則剛的底氣所在。聯想到與他風雨同舟的周恩來畢生一片忠肝,兩手清風,還有并肩戰斗的朱德元帥一生積蓄三萬元全繳黨費,從中看到開國領袖們何等的高尚!怎不令那些鯨吞國財、榨取民膏的老虎們汗顏蒙羞,無地自容!
在韶山,我們得知毛澤東的故鄉情和親情濃郁淳厚。作為韶山之子,他一生曾五回故鄉。一九二一年農歷歲首,二十八歲的毛澤東一回韶山,為父母掃墓,灑淚寫下催人斷腸的《祭母文》,念頌母親文其美(七妹)的懿德風范,并撰兩副挽聯:“疾革尚呼兒,無限關懷,萬端遺恨皆須補;長生新學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處尋!”“青風南岸留暉遠,秋雨韶山灑淚多。”同時引導家人投身革命,將弟澤民、澤覃、妹澤建和弟媳王淑蘭等領上革命之路。一九二五年二月中旬,三十二歲的毛澤東偕夫人楊開慧二回韶山,親建韶山黨支部,播火家園,掀起農民運動。毛與楊詩歌唱和,是志同道合的情侶,初戀時他坦言心愛的人只有“霞姑”,因革命分離天各一方,但心心相印。婚后首次離別時,他寫下致妻的《賀新郎》:“算人間知己吾與汝”,期許“重比翼,和云翥”,后又寫下《虞美人》抒衷情:“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夜長天色怎難明,無奈披衣起坐薄寒中。曉來百念皆灰燼,倦極身無憑。一勾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楊開慧更是忠貞不渝,一九二八年冬月所寫、五十余年后發現于板倉老家墻壁的《偶感》,凝聚了她對丈夫的無盡牽念:“天陰起朔風,濃寒入肌骨。念茲遠行人,平波突起伏。足疾可否痊,寒衣是否備?孤眠誰愛護,是否亦凄苦?書信不可通,欲問無人語。恨無雙飛翮,飛去見茲人。茲人不得見,惆悵無已時。”情何以堪!被捕后軍閥誘逼她,登報聲明與毛澤東脫離夫妻關系即獲自由,但其毅然回答:“死不足惜,惟愿潤之革命早日成功”,后英勇就義。毛澤東得知愛妻犧牲后致信楊家:“開慧之死,百身莫贖!”解放后又寫下《蝶戀花·答李淑一》,首句便是“我失驕楊君失柳”,并說“女子為革命而喪其元(頭),焉得不驕!”一九二七年一月七日,三十四歲的毛澤東三回韶山,考察農民運動,誓言“革命不成功不回韶山”,之后歷盡磨難,扭轉乾坤,終于建立了新中國。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六十六歲的毛澤東首度以主席和游子雙重身份四回韶山,走村串戶搞調研,為廬山會議準備第一手材料。他一家滿門忠烈,六位親人為國捐軀,其間寫下《七律·到韶山》傾訴感懷:“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紅旗卷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一九六六年六月,七十三歲的毛澤東五回韶山,深居滴水洞,秘住十二天,靜心深思敏慮,擘劃文化大革命,關注黨和國家的命運。一九七六年秋,八十四歲的毛澤東病危之際,執意祈望再回韶山,被許諾病愈后成行,但天不假年,六回夙愿不竟而終。在其有生之年,他還數度派子女回鄉省親。毛澤東的故鄉情與愛國情渾然一體,雖身為人民領袖,但同眾生一樣,故鄉情結一如常人。
在虎歇坪旁,我們參觀了滴水洞,即那個神秘的“西方山洞”。其實這里并無洞,只有滴水幽壑,毛氏族譜詩云:“一鉤流水一拳山,虎踞龍盤在此間。靈秀聚鐘人未識,石橋如鎖幾重關。”壑邊建有一棟青色磚瓦的平房別墅,叫滴水洞一號樓,內鑿防空洞,其與中國政局密切相關。一九六五年國慶節后,毛澤東離京南巡九個月,一九六六年六月五回故鄉,在此隱居十多天,只有周恩來知其所在并與之聯系,在此精心運籌文革,試圖“天下大亂達到天下大治”,并寫下《七律·有所思》抒發心境:“正是神都有事時,又來南國踏芳枝。青松怒向蒼天發,敗葉紛隨碧水馳。一陣風雷驚世界,滿街紅綠走旌旗。憑欄靜聽瀟瀟雨,故國人民有所思。”不日后,他在武漢寫給江青的那封信的基本內容,也是在此形成。文革是毛澤東最看重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國人敏感而沉重的話題。這場由他親自領導和發動、億萬人民參加、席卷全國、歷時十年的政治運動,人們的評價不一,因立場不同而大相徑庭,“好得很”和“糟得很”同在。
注目滴水洞,回眸無盡。毋庸置疑,毛澤東是千古一見的領袖人物,他對共產主義堅信不疑,心有藍圖,矢志不渝,建國后尤其是晚年,對黨和國家的命運充滿憂慮。逝前一年(1975),他在寫給周恩來的《訴衷腸》中袒露心跡:“當年忠貞為國酬,何曾怕斷頭?如今天下紅遍,江山靠誰守?業未竟,身軀倦,鬢已秋。你我之輩,忍將夙愿,付與東流?”據說從不流淚的他,寫完后淚流不止,幾近哽咽。這位高瞻遠矚、見微知著、富有洞察力的圣哲,在目睹蘇聯變修的現實,鑒于中國和平演變的威脅,出于反修防修的考慮,為突破歷史興亡周期律,義無反顧地發動文化大革命,整那些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發動群眾自下而上地揭露社會的陰暗面,力將這種思想植根人心,甚至作為反復辟的演習。平心而論,這種防止黨變質、國變色,避免衛星上天、紅旗落地悲劇發生的動因,正是他發動文革的出發點和立足點,黨中央的決議文件和領導人的講話也都體現了這一點。但運動史無借鑒,屢遭干擾,雖說可控卻一度偏離軌道,產生諸多非他所愿的問題,例如極左思潮泛濫,斗爭擴大化,極端民主化,法制破壞和武斗產生等。毛澤東對此并不否認,也曾力挽狂瀾,但認為“基本正確,有所不足”,曾提出“三七開”,希望并要求做一歷史總結,然而抱憾遭拒未如愿。在他身后,軍報記者的調查是三分之一擁護,三分之一反對,三分之一既擁護又發對,又遭人禁否,最終做出一個全盤否定的決議,說它不是任何意義上的革命與進步,而是一場禍國殃民的動亂。這一結論顯然與毛澤東背道而馳,他曾自我評價:我一生干了兩件事,一件是把蔣介石趕到臺灣島,把日本人請回老家去了,另一件就是發動文化大革命,并說“這兩件事沒有完,這筆遺產得交給下一代,怎么交?和平交不成就動蕩中交,搞不好就得血雨腥風了,你們怎么辦?只有天知道。”后來的事變,果然被其言中。
而今面對滴水洞,心潮起伏。在冥思毛澤東預見而未親睹的東歐演變、蘇聯解體、顏色革命、“六四”事件、改開時代孿生的權力腐敗、兩極分化、公有制削解、共產主義信念動搖、金錢主義和拜物教盛行等之后,人們悠然發現并捫心自問:難道這一切不正是文革所反對與防范的嗎?它究竟是一場有缺點的革命還是一無是處的動亂?中國是否存在著和平演變的威脅?文革付有代價無人否認其問題,但它僅僅是問題嗎?時至今日,這個未了話題,怎一個否字了得!歷史不能重演但可借鑒,評價不能偏執而應客觀,任何絕對肯定與絕對否定之端,以偏概全之偏,矯枉過正之枉,豈不悖之哲理,乏之實據,失之公允,卻之中正!真理愈辯愈明,需經實踐檢驗和時間裁判,不爭論的荒唐抑或涉嫌專制與怯懦,無益認識的統一、爭議的終結和史鑒的汲取。毛澤東一生開天辟地,國至高,民至上,論至典,有公敵而無私仇,國人怎能愧對一心為國酬、九泉已安魂的領袖呢!怎能如列寧所說潑臟水連浴盆中嬰兒一起倒掉,或像戈培爾那樣歷史是個小姑娘愛咋打扮就咋打扮呢!
在引鳳山下,我們參觀了毛澤東紀念館。這座八千余平米的龐大建筑,內分十二個展廳,利用聲、光、電、多媒體等多種形式,形成圖片、實物、文獻、藝術品、歷史場景的立體結構,展現了毛澤東的革命實踐活動。且看:從誕生到辭世,從上海-嘉興、古田、井岡、瑞金、遵義、延安、西柏坡到北京,從中共建立、北伐戰爭、農民運動、秋收起義、土地革命、萬里長征、八年抗戰、解放戰爭到新中國建立,從三大改造、互助合作運動、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到抗美援朝、衛國戍邊戰爭和國防建設,從一窮二白到獨立完整國民經濟體系的建立和世界強國的崛起,從內政到外交、國際反霸與合作,半個多世紀的風雨歷程,毛澤東的個人史幾近同步的黨史、軍史與國史,所建樹的豐功偉績與山河同在,并日月同輝,令人肅然起敬,景仰之至。
漫步紀念館,浮想聯翩。但綜觀這個紀念館,并未如實展現毛澤東的全部歷史,給人一種非客觀的缺憾。例如,被毛澤東本人最看重的政治遺產,作為創新發展的毛澤東思想精髓的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繼續革命的學說,制定的社會主義階段黨的基本路線,發動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提出的三個世界理論等,顯然被選擇性地諱避了。這當然涉及到對他和他的思想的評價,針鋒相對的意見相左毋庸諱言。誠然,毛澤東功高蓋世,也非完人,沒有也不可能終極真理,但他是時代的旗幟、黨的代表和國家的符號。巡視紀念館,不禁沉思:我們是辯證唯物主義者,為何不能正視歷史而失之虛無?我們高舉毛澤東思想旗幟,聲稱全面正確理解其思想體系,為何連他的全集都沒有出版,反而剔除和否定其本人最看重的核心與精髓,甚至一味青睞西方的價值觀?我們身為共產黨人,信仰共產主義,為何動搖信念,削解其公有制的經濟基礎,導致權力腐敗和兩極分化嚴重呢?也許他播下龍種,收獲跳蚤,身后的不肖子孫們竟數典忘祖,狂掀非毛化、妖魔化浪潮。君不見:社會的敵對勢力、西方的代理人、政界文壇的變色龍、掮客、文痞和各色報復者,以其慣用的伎倆,戴著有色眼鏡、放大器和巡航導彈,首選黨的領袖為主攻目標,抓住某些失誤為突破口,先從搞亂意識形態下手,竟誣蔑他“立國有功,建國有罪”,是當代“秦皇暴君、大獨裁者”,乃至“反人類、反人性、反社會的罪魁禍首”,生前捧之九天,死后貶之地獄,時而自詡反毛英雄,時而喬裝毛的傳人,群丑跳梁,蜀犬吠日,旨在否定共產黨及其制度,終以改轍易幟為目的。而不設防的麻木,冷漠的放任和故意的慫動,致使偽史悖論橫生,黑白正誤顛倒,非毛化狂潮信馬由韁地肆行無忌,以至流蜚竟為榮,抹黑成時尚,誰說不是一個國度的悲哀!這不禁使人想起馬克思之言:“一定的意識形態的解體足以使整個時代覆滅。”還有拿破侖之說:“世界上只有兩種強大的力量,即刀槍和思想;從長遠看,刀槍總是被思想戰勝的。”毛澤東及其思想是我們勝利的旗幟,因而也是敵人攻擊的靶標矢的,那斗爭無聲不見硝煙,卻刀光劍影充滿血腥,這本不足為奇,恰好反證了誹謗者敵視的無恥與恐懼。
在紀念館里,我們有幸見知晚年的習仲勛參觀時深思熟慮的題詞:“堅持毛主席親自詮釋的毛澤東思想”,多么耐人尋味,何等中肯深邃!又想起晚年反思的王震將軍,針對“非毛化”逆流慷慨激昂、振聾發聵的陳詞:“現在社會上有人污蔑和否定毛主席,你們都不說話。告訴你們,反毛主席的都是婊子養的和雜種野獸,沒有毛主席就沒有我王震,也沒有你們這些將軍!”又說:“現在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這么厲害,將來我去見毛澤東時,我要對他講,你講搞不好要改變顏色,過去我不懂,現在懂了!”他逝前特向中央仗義執言,為毛澤東遭誣鳴不平,并向后人留下三句話:“誰反對毛主席誰就是婊子養的畜生”,“毛主席比我們早看至少五十年”,“丟了毛澤東思想,丟了公有制,馬克思主義者受難的時候就到了。”更聯想到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改革開放前后兩個三十年互不否定、都是探索的論述,何等的高屋建瓴,多么唯物辯證!進而思索,新的黨中央領導的強力反腐、鐵腕治貪之舉,難道不正是毛澤東繼續革命思想的題中應有之義嗎?所打掉的眾多大小老虎和蒼蠅蚊子們,難道不正是毛澤東所言資產階級就在共產黨內的鐵證嗎?再反思蘇東的演變與解體,各國的顏色革命和政變,難道不也雄辯地證明毛澤東學說的前瞻性與洞察力,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嗎?
走出紀念館,觀者議不絕,評不斷:毛澤東是人不是神,但料事如神,斷論如圣;他的思想理論揭示了社會本質,是馬列主義中國化的典范,重新加以審視其實回之難避;中國欲免步后塵成為蘇聯第二,唯毛澤東思想是舉方綱舉目張,無論你如何肯否揚棄都難逾其疇。今天,毛澤東去世三十八年了,新中國建國六十五年了,中國正處在歷史發展的十字路口,亟需科學的歷史總結、新的理論創新和實踐突破,這對于走出摸論的迷茫,解決矛盾的困惑,防入前行的歧途,形成國人的共識,實現中國夢大有裨益。歷史是客觀的,解讀是主觀的,絕不能人妖顛倒是非淆,科學的結論仰賴時人也寄望后人。唯有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而非個人恩怨的立場,出以公心而非私心,實事求是而非實用主義,以真理為標準而非以人劃線,我們才能激濁揚清行大道,正本清源開新宇,中國才能走向光明的未來。
在毛澤東銅像廣場,我們瞻仰了他百年誕辰時新豎立的紫銅塑像。新銅像總高10·1米,背襯韶峰,面朝東南,正視前方,身著中山服,胸戴主席證,手執文稿,巍然挺立,再現了他出席開國大典時的風采,表明他是新中國的締造者和國家的象征。據說塑像運抵途中曾莫名停宿井岡山,寒冬臘月漫山綻開杜鵑紅,豎后揭幕時天上日月同輝。我們瞻仰銅像時冬雨霏霏,但人們全然不顧,井然列隊,肅然起敬,虔誠獻花,鞠躬拜謁,人群中還不時奏唱《東方紅》。報載:在我們瞻后不久的毛澤東一百二十一年誕辰日,十萬人齊聚韶山緬懷他。雖然在非毛化喧囂的日子這里一度冷落過,但不久重新火熱起來。據統計,截止目前約有一百四十個中外國家的八千余萬人來韶山瞻仰毛澤東,如此殊榮舉世無雙。這使我們想起英國元帥蒙哥馬利所言:“古往今來,最偉大的戰略家是毛主席。中國人說他是太陽,我頗認同這個比喻。”俄羅斯總統普京則說:“毛主席搞的不是‘個人崇拜’,而是‘人民崇拜’,因而他贏得了絕大多數中國人和許許多多正直善良的外國人由衷的崇拜。”而毛澤東自言:“地球離了誰都會轉的,離了毛澤東,也一樣轉。”是的,他與世長辭了,中國在前進變遷,他開創的事業未竟,后人也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重要的是堅冰已打破,航線已開通。他雖死猶生,其核心領袖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歷史形成、人民抉擇的,如偉岸的豐碑聳天立地,云掩不蔽、風撼不動、雷打不倒、人誹不垮的永恒!
韶山依然青,太陽分外紅。在大山面前,頑石抔土何足道;在太陽面前,陰霾瘴氣終須散。也許,這就是自然的法則,民心的定力,歷史的明鑒,時代的呼喚!
(2014年11月初稿于韶山,2015年1月修訂于金都。)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