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習近平總書記之所以三番五次強調要“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是由于我們黨面臨“四大考驗”和“四大危險”。因此,我們所理解的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偉大斗爭”,不是“文化大革命”時期所盛行的那種批判、批斗、爭斗、打擊和打倒的“斗爭思維”,更不是挑起群眾斗群眾,而是我們黨要有效應對“嚴峻挑戰”、經受“四大考驗”、破解“四大危險”、完成“艱巨任務”和改造“復雜環境”這些難啃的硬骨頭,就決不能放松警惕、無動于衷、精神懈怠和消磨斗志,而必須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刮骨療毒的勇氣和勇于革新的斗志,來攻堅克難。
在十八大報告中,我們黨第一次提出“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這一重大論斷。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我們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在2013年中央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他再一次強調“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習近平總書記為什么三番五次強調“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總書記提出這一重大論斷的內涵及其實質是什么?怎樣理解“偉大斗爭”的新的歷史形式和新的歷史特點?理解這一重大論斷對我們有什么重要啟示?
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之所以三番五次強調要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是由下述三方面的因素決定的。
我們黨面臨的“四大考驗”,使我們必須進行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這講的是我們所面臨的復雜環境和艱巨任務。這“四大考驗”是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和外部環境考驗。執政的考驗,主要是在黨的執政環境日趨復雜和黨的執政基礎有所變化的背景下,如何加強和改進黨自身的建設,克服黨自身存在的問題尤其是腐敗問題,破解黨所面臨的危險,以鞏同黨的執政地位。黨的執政地位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勞永逸的;改革開放的考驗,主要是改革開放既是革我們自己的命,又是我們黨所進行的偉大革命,還是決定中國命運的關鍵性抉擇,這對我們黨來說是一個具有艱巨性和考驗性的課題,它檢驗著我們黨的先進性和執政能力狀況;市場經濟的考驗,主要是我們黨既要經受住市場經濟對黨自身負面影響的考驗,又要經受住市場經濟所引發的意識形態安全和政治安全的考驗;外部環境的考驗,主要是我們黨面臨的國際環境和周邊環境日趨復雜嚴峻,包圍、遏制、打壓、分化、分裂、唱衰中國的聲音和行徑日趨激烈。要有效應對上述四大考驗,我們必須積極進行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
我們黨面臨的“四大危險”,使我們必須進行好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這講的是我們黨自身面臨的且影響黨的執政地位的危險。這四大危險是: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群眾,消極腐敗。危險,意味著它已經影響到我們黨的執政安全。精神懈怠,會使我們一些黨員干部缺乏理想信念,缺乏自信,缺乏共識,缺乏凝聚力,缺乏斗志。能力不足,使一些黨員干部難以勝任他所肩負的歷史重任和使命,難以應對“四大挑戰”和“四大考驗”。脫離群眾,會失去人民群眾對我們黨的認同、支持和擁護。消極腐敗,必然侵蝕我們黨的肌體,爛掉我們黨的“根”,使我們黨自己葬送自己。要破解或消除這“四大危險”,必須進行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
我們黨面臨“四大挑戰”,也使我們必須進行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第一個是世界上一些國家對我國打壓面臨的國家安全的挑戰。在全球化進程中,我們獲益頗多。今天,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盡管我國一貫強調“和諧世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但作為新興大國自然會對既成大國及有關國家構成某種挑戰。在當今世界“一切都服從國家利益”的實際背景下,一些既成大國及有關國家就會警惕、防范甚至打壓我們中國。目前一些既成大國圍繞“釣魚島”、“南海問題”、“國際貿易”等所挑起的國際事端,圍繞意識形態所進行的斗爭,以及針對其他國內問題給我國制造的種種麻煩等,足以說明一些既成大國及有關國家是在有意識地打壓中國,這種打壓會持續下去甚至升級。這既會影響我們的國家安全,也會影響國內各項建設的正常秩序,影響我國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第二個是國內改革發展穩定進程中遇到的諸多矛盾、難題的挑戰。改革發展穩定,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所要解決的總問題。改革開放使我國取得巨大成就。然而,在改革進程中我們也遇到諸多難題,主要有各種體制機制弊端、利益固化藩籬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執行阻力。不僅歷史長期形成的各種體制機制弊端和利益固化藩籬難以輕易破除,而且還會遇到各種既得利益集團對改革所制造的巨大阻力。在發展進程中所遇到的難題,主要是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人與自然)、社會發展與人的發展的矛盾(人與社會)、因利益占有、分配和訴求而產生的矛盾(人與人的矛盾)、人自身的矛盾(人的身與心)。當今,一些地方的經濟發展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整個社會物質財富的積累以犧牲一部分人的發展為代價,人的物質世界發展以犧牲人的精神世界為代價。解決這種發展中的代價、成長中的煩惱是一個難題。在保穩定進程中所遇到的難題,主要是民眾訴求的日趨覺醒和增強,但我國資源人均占有率偏低且資源配置還不夠公平,難以真正、完全滿足這種訴求,這就會引起一些人不滿;我們的理論和理論宣傳強調的是先進理念和思想,但所存在的“現實”和發生的“事實”卻與這些先進理念和思想有不小差距,這會引起一些人的怨氣,不利于社會穩定。這一系列難題嚴重阻撓著我國改革發展穩定進程。第三個是國內外各種社會思潮對我國意識形態安全或文化安全的挑戰。當今,西方“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新聞自由”等思潮在我國大行其道,國內“否定兩個30年”的思潮也開始抬頭。“西方社會思潮”中的一些優秀或合理的因素,我們應以開放的胸襟和世界眼光,滿懷自信地積極學習和吸收。同時在一定意義上,“西方某些社會思潮”實際上是用學術表象為我們設置政治陷阱,從本質上是要消解我國意識形態進而破壞我國文化安全乃至政治安全,是西化、分化我國的一種政治策略,已給我國帶來消極影響,致使一些人崇拜“西方標準”。第四個是民族分裂主義的挑戰。當今,國際國內分裂主義抬頭,一些國家的敵對勢力又在背后縱容民族分裂主義,致使國內一些民族分裂主義肆意挑釁并制造各種事端,嚴重影響民族團結和社會生活秩序。上述“四大挑戰”是非常嚴峻的,不可觀望,不可懈怠,不可掉以輕心,必須進行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
總之,無論是經受“四大考驗”、破解“四大危險”,還是應對“四大挑戰”,都意味著我們黨面對的形勢格外嚴峻,所處的環境格外復雜,面臨的任務格外沉重,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這就要求我們黨必須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勇氣和斗志來攻堅克難,從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開辟道路。
二、“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基本內涵及其實質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意味著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正在思考和解決具有重大方向性、戰略性和艱巨性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這一重要論斷究竟要解決什么問題、達到什么目的?其基本內涵及其實質是什么?
當前,我們共產黨人面臨的形勢和任務主要是:力量較量日趨激烈,和平與沖突交織,但沖突有所增加,搶占世界發展制高點的緊迫感在增強;變化迅速導致不確定因素增加,機遇與挑戰并存,面對嚴峻挑戰,難以預測的風險在增多;結構調整成為常態,傳統與現代博弈,但陣痛增強,我們時刻面對嚴峻考驗;社會斷裂無序,使成長與煩惱同在,但煩惱增多,從兩難和煩惱中尋求成長應成為不懈追求;集中資源干大事,既有成功也有危機,成功與風險共存,但風險增大,我們遇到許多決定命運的根本問題,這要求我們絕不能出現顛覆性錯誤;改革發展使進步與艱難同在,但難題突顯,我們在攀登一座沒有探測過的險峻高山,不進則退。嚴峻的形勢意味著我們黨肩負著十分艱巨的任務。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面臨的難題與肩負的任務艱巨,如何通過全面深化改革,破除體制機制弊端和利益固化藩籬,進而解決發展動力、創新活力與和諧穩定的難題,是推進“偉大事業、偉大工程”以實現“偉大夢想”(中國夢)的目標。嚴峻形勢與艱巨任務,要求我們黨要積極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在十八大報告的主題中,有一個關鍵詞是“攻堅克難”。這意味著我們今天已進入“攻堅克難”期。今天,既是我們黨執政以來取得最大歷史成就的時期,也是面臨難題和艱巨任務最集中的時期,“攻堅克難”,是擺在我們黨面前的一個基本事實。對此,我們黨應有十分清醒的認識。
要清醒認識我們黨員干部隊伍中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和局限,與完成任務、攻堅克難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因而要樹立危機意識、憂患意識和問題意識。一個國家最大的危機是缺乏危機意識,一個民族最大的憂患是缺乏憂患意識,做好工作之最大問題是缺乏問題意識。然而,我們一些人對此缺乏清醒的認識,形式主義、享樂主義、官僚主義、奢靡之風盛行;一些人對我們黨面臨的“四大考驗”、“四大危險”和“四大挑戰”無動于衷,缺乏應對方法。這樣做,是難以勝任歷史賦予我們的重大使命和任務的。
面臨嚴峻形勢和艱巨任務且要攻堅克難,就必須克服我們黨自身存在的局限,加強和改進黨自身的建設,使自身硬起來。這種“硬”體現在許多方面,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硬在斗志。這種斗志,既是一種精神狀態,也是一種攻堅克難的行動。就是說,要用體現歷史特點和時代特征的方式進行斗爭,使斗爭精神具有歷史和時代的實現形式,具有歷史和時代特點。進一步說,今天,我們黨面對的形勢格外嚴峻,所處的環境格外復雜,面臨的任務格外艱巨。我們需要強調的是,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偉大斗爭”的基本內涵,絕不是“文化大革命”時期所盛行的那種批判、批斗、爭斗、打擊和打倒的“斗爭思維”,更不是挑起群眾斗群眾,而是指我們黨要有效應對“嚴峻挑戰”、經受“四大考驗”、破解“四大危險”、完成“艱巨任務”和改造“復雜環境”這些難啃的硬骨頭,就決不能放松警惕、無動于衷、精神懈怠和消磨斗志,而必須應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刮骨療毒的勇氣和勇于革新的斗志,來攻堅克難;這既是一種“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爭取勝利”的精神狀態,也是一種努力奮斗、攻堅克難的實踐行動。因而,它在本質上,與“打鐵還需自身硬”是一致的。
三、“偉大斗爭”的新的歷史形式
習近平總書記所講的“偉大斗爭”在當今具有許多新的歷史形式。
1.作為客觀存在的斗爭形式
(1)資源爭奪。當今世界競爭的一種形式是資源競爭。在當今世界,人口日益增長,人們的欲望也日趨增大。然而,地球上儲存的資源相對有限。缺乏資源,會嚴重影響一個國家的發展以及競爭力。所以,各個國家大多圍繞資源而展開激烈的競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在一定意義上說就是爭奪資源的戰爭。當年日本侵略中國,今天圍繞釣魚島而發生的領土爭端,主要就是日本企圖掠奪、侵占我國的資源。即使南海等領土爭端和一些貿易爭端,也大多是圍繞資源爭奪而展開的。石油、天然氣及新能源等問題日趨突出,也表明爭奪資源的斗爭日趨激烈。
(2)貨幣戰爭。美國注重金融立國,搞美元霸權,極力維護美元在世界霸主中的核心地位。在美國次貸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后,美國力圖用美元打壓歐元和人民幣。有研究證明,今天圍繞釣魚島及南海領土等問題所發生的國際爭端,背后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刺激貨幣流向美國,把世界上的錢都裝到美國人的腰包。中國房地產問題的背后,也有貨幣戰爭在涌動。
(3)市場爭奪。即為爭奪世界市場和中國市場而展開的斗爭。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場。發展經濟,必須擁有廣闊的市場,因為市場對經濟發展具有巨大的拉動作用。在改革開放之初,我們試圖用我國的市場換西方的先進技術,但先進技術沒換來多少,倒是市場被西方占有不少。如汽車、手機、電腦、電視等。當今,西方發達國家圍繞我國市場展開的爭奪從來沒有停止過。
(4)意識形態斗爭。尼克松在《1999不戰而勝》一書中明確指出:必須以非戰爭的方式動用我們的力量。應制訂一種同社會主義國家進行“和平競賽的戰略”:軍事遏制;發揮美國經濟優勢,以經濟援助和技術轉讓為條件,誘使社會主義國家“和平演變”;開展“意識形態競爭”,打“攻心戰”,擴散“自由和民主價值觀”。當有一天,中國的年輕人不再相信他們的歷史傳統和民族文化的時候,就是我們美國人不戰而勝的時候!鄧小平也明確地提醒我們:當今西方試圖對中國打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其實,這種“戰爭”是力求通過傳播西方各種社會思潮,且以文化滲透和文化征服的方式而展開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動搖社會主義制度,動搖中國共產黨領導,動搖馬克思主義,動搖理想信念,摧毀中國人的自信心,分化人心。當前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復雜而尖銳。一些錯誤的社會思潮暗流涌動,此起彼伏,競相發聲,威脅我國意識形態,攻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式民主。蘇聯解體昭示我們,一個國家、一個政權的瓦解,往往是從思想領域或意識形態領域開始的。
(5)反腐敗斗爭。即腐敗與反腐敗之間的斗爭。自1978年以來,我國的腐敗現象較為嚴重,我們黨在不斷加大反腐敗的力度。尤其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所展開的反腐敗斗爭,其力度、方式和效果前所未有。與此同時,一些腐敗勢力及利益集團也暗中抵觸。這種腐敗與反腐敗的斗爭較為激烈。因為腐敗勢力為維護自己的利益會不擇手段。
(6)網絡斗爭。當今人們善于在網絡空間中表達自己。因人的素養不同,所以在網絡空間表達的內容也有所不同。在網絡空間中,我們既能看到傳播正能量的“文明元素”,也能看到傳播戾氣、黃色、發泄不滿、謾罵他人、招搖撞騙、混淆是非、虛假信息等釋放負能量的“魔鬼”、“惡搞”。網絡世界中的“文明”與“魔鬼”為爭奪網民和陣地而展開的斗爭日趨凸顯。此外,現實世界的“斗爭”也會轉移到網絡世界的“斗爭”中來。
(7)反民族分裂主義的斗爭。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西方敵對勢力亡我之心不死,經常挑起各種事端以制造民族裂痕,搞民族分裂主義。民族振興是實現中國夢的一個目標。由此,反對民族分裂主義的斗爭是我國面臨的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重要任務。
(8)空間爭奪。即為爭奪國家發展空間而展開的斗爭。領土爭端是爭奪發展空間的一種形式。越南、菲律賓爭奪原屬于中國的南海領土,日本爭奪本屬于中國固有領土的釣魚島,國外一些大企業試圖占領中國廣大的市場空間等,一定意義上都是為了爭奪發展空間。對此,我們必須奮力反擊,力求保衛本屬于我國的固有國土。這種圍繞國家發展空間的斗爭會持續下去。
2.作為主觀精神狀態和實踐行動的斗志
作為主觀精神狀態和實踐行動的斗志是指,應對挑戰、困難、考驗、危險,應對各種客觀斗爭形式,所具有的“斗志”。這種“斗志”既是一種精神狀態,又是一種實踐行動。就是說,我們中國共產黨人既要積極應對“四大考驗”、“四大危險”,又要努力破解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出現的諸多矛盾、難題,還要應對以上所講的作為客觀存在的各種斗爭形式,對此,需要我們在主觀上或精神上進行艱苦卓絕的斗爭。
四、“偉大斗爭”具有新的歷史特點
我們正在進行的偉大斗爭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
(1)“斗爭”對象和形式全面多樣。今天我們正在進行的“偉大斗爭”之對象,既有國外的,也有國內的;既有黨外的,也有黨內的;既有經濟、政治的,也有文化、社會的;既有對真正的敵對勢力做斗爭,也有與挑戰、考驗、危險和困難做斗爭。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各領域處處可能是“斗爭”的“戰場”,資源、貨幣、市場、意識形態、腐敗、網絡“魔鬼”、民族分裂、領土都是“斗爭”的“對象。”
(2)許多“斗爭”的主要武器是文化征服,動搖人們的理想信念,摧毀人們的自信心,分化共識,離間人們的凝聚力,消磨斗志。盡管“斗爭”的對象和形式是多樣的,但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如前所述,大多以傳播西方社會思潮且以文化滲透和文化征服為方式。其步驟是:讓中國人崇拜西方“標準”;用西方“標準”裁判中國現實;使中國人認為西方的“月亮”比中國“圓”,對中國現實社會看不慣;使一些民眾對社會主義制度、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馬克思主義產生不滿,從而達到使中國人動搖理想信念、摧毀中國人的自信心和分化人心的目的。
(3)“斗爭”方式隱蔽巧妙,許多“斗爭”是用文明、學術表象設置政治陷阱,以文明、學術思想掩蓋政治意圖,具有誘惑性和欺騙性。一些“敵對”勢力對我們的“斗爭”往往以“文明”、“學術思想”的形式出現,使你甘愿上鉤,不知不覺地掉人其設置的政治陷阱。這具體體現在:一是以文化、文明誘惑掩蓋政治圖謀。西方一些“敵對”勢力從未放棄西化、分化中國的政治圖謀,但感到用赤裸裸的軍事和政治手段扼殺、圍剿中國難以行得通,也不合時宜,轉而想打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當今時代,由于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日趨頻繁,西方“敵對”勢力抓住這種機會,就通過各種名目的基金會、社會組織,以考察訪問和教育為旗號,培植代理人進行文化滲透;且利用其在經濟、政治、文化、思想、科技、軍事上所謂的“文明優勢”或“話語權”,誘惑我們一些中國人,力圖使他們對中國的歷史、傳統、文化、文明、理論、思想失去自信,以成為西方文化、思想的附庸。當然,這其中也有我們自身不能忽視的原因。二是用學術思想遮蔽政治圖謀,冠以學術創新誘惑我國某些人,掉進西方所設計的政治陷阱。創新是學術的本質和生命。一些西方思想家及西方社會思潮確實提出了具有一定創新性和學術性的思想,對此,我們應當積極主動地學習和汲取。但他們一些人也常常打著學術創新、理論創新的旗號,以學術研究、學術交流、學術訪問的表象來掩飾其政治意圖,容易迷惑我們一些人,使一些人喪失敏銳性及判斷力和鑒別力,最終達到瓦解我們黨和全國人民共同奮斗的思想基礎之目的。
五、“偉大斗爭”對我們的啟示
學習研究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重要論述,對我們有重要啟示??傮w來講,就是要做好進行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各種準備。
我們要時刻保持政治上理論上認識上的警覺、清醒和自覺,認清復雜而嚴峻的斗爭形勢,認清“偉大斗爭”的新形式新特點,進而樹立危機意識和憂患意識,在注重統一、和平發展、經濟建設和正面建設的同時,不能忽視斗爭的一面,不能放松警惕和消磨斗志。今天,我們面臨著許多特別難打的“鐵”,面臨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鐵”能否打好,“偉大斗爭”能否勝利,事關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事關人民幸福。由此,我們要對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復雜而嚴峻的“斗爭”時刻保持政治上理論上認識上的清醒和自覺,努力為進行“偉大斗爭”做好各種準備。在我們的隊伍中,一些人精神懈怠,高枕無憂,小富即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缺乏危機意識,不注重提高應對危機和“偉大斗爭”的能力,一些人的能力和素質也跟不上“進行偉大斗爭”的要求和步伐。這應引起我們關注。
應揭示當今西方一些人以學術思想(文化、文明)的外表設置政治陷阱的本質。西方某些“敵對勢力”是最講“政治”、“斗爭”,且有政治圖謀的,本質上就是要動搖中國人的理想信念、摧毀中國人的自信心、瓦解人心和消磨我們的斗志,最終顛覆社會主義制度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此,他們往往以所謂先進的“文化”、“文明”和“學術思想”的名義和形式進行。他們以“新自由主義”的名義消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動搖中國人的共同理想和理想信念;以“歷史虛無主義”的名義顛覆中國歷史、中國傳統、中國文化、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社會主義制度,摧毀我們的自信,分化人心:以“新聞自由”的名義解體我國意識形態,消解黨對意識形態及新聞宣傳的領導權;以“憲政民主”的名義使中國人崇拜西方式民主,否定中國式協商民主,制造民眾對中國共產黨及中國政府的對立情緒。遺憾的是,我們少數人被西方所謂先進的“文化”、“文明”和“學術思想”所迷惑,忽視了其文化、文明和學術思想所掩蓋的政治圖謀。對此,我們應提高政治敏銳性和政治判斷力,應透過他們所謂先進的文化、文明和學術思想的外表,識別其真正的政治圖謀。應具有進行“偉大斗爭”的高昂精神狀態,統一思想,凝聚力量、攻堅克難。認清形勢、識別本質后,需要全黨全社會統一思想、凝聚力量、攻堅克難,為進行“偉大斗爭”奠定堅實基礎。統一思想、凝聚力量是進行“偉大斗爭”的前提,也是進行“偉大斗爭”的關鍵一招。人心齊泰山移。然而,在現實社會中,一些黨員干部在作風上脫離群眾,行為上存在腐敗現象,人們的思想認識有所分化,民眾凝聚力有所下降,一些人在思想行動政治上還沒有真正統一到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上來,統一到中央的精神和部署上來。對此,我們必須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和凝聚力量,為進行“偉大斗爭”奠定共同的思想基礎。
我們應擁有應對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智慧。在認清形勢、識別本質、凝聚力量的基礎上.還需要具備應對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智慧。其一,要充分依靠廣大人民群眾,調動且凝聚一切積極因素,為進行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共同奮進。因為人民是推動歷史前進的決定力量,離開人民群眾,什么事也辦不成。其二,端正用人之風,公正用人。事業是靠人來干的.人是一切歷史活動的主體,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是核心競爭力,用好人才是進行“偉大斗爭”的關鍵。萬事成功,根在用人。由此,必須樹立以德為前提、能績為本的公正用人理念,大力推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真正把敢于擔當、勇于碰硬、能干成事、德才兼備、群眾認同的人才用起來。憑“關系”用人,人人就會去講關系而不講能力,拉關系而不提高能力,拉幫結派而不努力學習,捉摸人而不去琢磨事;有關系的人就靠關系而不靠能力,有能績沒關系的老實人會吃虧,人氣不順,因而就不去好好干,工作也做不好,問題會成堆,最終會產生腐敗;按照公平正義理念用人,使有能力有貢獻的老實人有寬廣舞臺,使會來事的人守規矩,使愛挑事的人受制度約束,使無所事事的人受貶責,人人就會講能力講貢獻,就會注重琢磨事且做老實人,就會積極做好各自的本職工作,積極解決問題,進而形成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安定有序的局面,這最終有利于消除腐敗。其三,講究戰略和策略。就是要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同時注重文化軟實力建設,真正創立我們自己的原創性理論,真正有效傳播我們自己的思想,真正建構我們自己的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話語體系。
應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使我們黨自身硬,真正把進行“偉大斗爭”的“鐵”給打好。這種硬,主要是硬在擔當,硬在精神,硬在能力,硬在作風,硬在先進,硬在凝聚,硬在國家治理現代化。在打堅硬的“鐵”并使自身硬上,我們要始終做到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頑強奮斗、艱苦奮斗、不懈奮斗。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