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年代為什么會出現指鹿為馬現象?
首先需要指出的,就是2008年工作報告指出“必要打壓房地產”,走廊處回答記者時還是信誓旦旦,而隨后,在全國具有超級智慧的老百姓猶豫不決時,中央權貴全面進軍廣東并操控了百分之七十以上房地產經濟、操控百分之六十以上的金融證券行業等怪異事件出現。然后是在2011年,溫州企業連鎖倒閉潮轟動全世界的時候,有關前任高層人物到溫州實地考察,得出是金融沒有開放的原因,隨后的國家決策是溫州試點金融開放。筆者兩年前就撰文指出中國房地產引起溫州企業連鎖倒閉是主因。現在的結果是什么?2014年12月10日,中國證券報刊登文章說出了實情:“溫州制造業或再迎倒閉潮,大量企業深涉房地產”。其實,國務院參事夏斌的內部文稿也道出了相似的原因。中國經濟如果出現難以控制的崩潰,有些指鹿為馬者雖不能追究其深厚的外景,但起碼應該追究其治理不力的“過錯”,而到目前為止,彈劾不能,起訴更難,一些人逍遙自在。果真全是中國國家體制上的弊端嗎?筆者不肯定,但可以從另外看似不關聯的角度分析。
“吹牛拍馬、阿諛奉承”絕不是中國官場文化歷史的傳統,到了今天,中國為何難以打破這個可以導致國家消亡的“風格”魔咒?除了“一把手制”“人民被代表進行選舉”等的體制問題外,文化遭劫難是國家的根本上的原因。所以,有必要對中華文化到底是遭遇何種劫難做出剖析。
進入2014年9月,在上海杭州等地,居然出現古詩詞退出小學課本,八股文入選高中教材。
主持新教材選編的有關人士,居然以“當前中國的孩子在寫作上想法好,但寫出文章來卻沒有體制,會出現新聞報道寫成散文,散文寫成議論文的情況,學習八股文則可以讓學生的文章有體。”為理由和依據。
體制文學是官場文化的特色,有必要用“體制”從小學或者中學就開始束縛嗎?有必要束縛中學生甚至小學生的廣闊的文學體裁發展空間嗎?從小學或者中學就開始束縛住文學體裁的發展方向,中華文化會有突破和發展嗎?
從文學的歷史發展看,我們有足夠的理由分析認定其“文章要有體制”是束縛學生寫作的歪理邪說,是文學發展上的倒退。
早在唐代,被后人尊為詩仙的李白,不僅很多詩作不符合近體律絕的平仄格律,而且創立了很多不拘一格、飽含詩的韻味的詞作,詩詞難分,這就是說,早在唐代的李白,之所以被后人尊為詩仙,其實不僅在于他的文學體裁詩詞風格的突破,還在于詩詞節律上不受束縛的突破。到了宋代,長短句(也就是詞)開始盛行。但到了明清,受到統治階級的考試制度的制約,“時文”、“制藝”、“制義”、“八比文”、“四書文”等八股文逐漸泛濫成災,文學體裁的束縛,使得中國文學停滯進而影響到整個文化進入倒退期。
到了五四新文化運動,很多束縛得以解除,中國的文學到文化才得到長足的發展。
新聞報道不可以寫成散文、散文不可以寫成議論文嗎?
我們首先就可以從古代散文的發展歷史進行整理。
我國古代,為區別于韻文、駢文,凡不押韻、不重排偶的散體文章,包括經、傳、史書在內,一律稱之為散文。
先秦散文,包括諸子散文和歷史散文。諸子散文以論說為主,如《論語》《孟子》《莊子》;歷史散文是以歷史題材為主的散文,凡記述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文章和書籍都是歷史散文,如《左傳》。
兩漢散文,西漢時期的司馬遷的《史記》把傳記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東漢以后,開始出現了書、記、碑、銘、論、序等個體單篇散文形式。
唐宋散文,在古文運動的推動下,散文的寫法日益繁復,出現了文學散文,產生了不少優秀的山水游記、寓言、傳記、雜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時涌現。
明代散文,先有“七子”以擬古為主,后有唐宋派主張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較為有名的是歸有光。
清代散文,以桐城派為代表,注重“義理”的體現。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對我國古代散文文體加以總結,分為13類,包括論辯、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傳狀、碑志、雜說、箴銘、頌贊、辭賦、哀奠。
這就是說,從散文的發展就知道文學體裁絕不是一刀就可以切割來進行區分的。
在文學體裁的發展歷史中,我們可以發現,詩詞歌賦因其獨特的語言節奏的和諧性,再現生活抒情言志的語言藝術,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會生活,感其境而述其心,出于情而施于藝,用凝練的語言,富含音、聲、韻、節、律韻味的充沛情感,以及豐富的意象,來高度集中地表現社會生活和人類精神世界,成就其賦予中華文化之靈魂。所以,詩詞歌賦能夠成為名副其實的中華文化之隗寶。
在我國古代著名的官員中,不僅是因其自幼苦讀,形成了“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價值理念,更多是達到了“人有三寶精氣神,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思想境界,因此也留下了千古流芳的詩詞篇被后世敬仰。古代官員可以政見相左,為了改革,司馬光和王安石可以針鋒相對急辯和爭斗,如此之類的事件貫穿了中國大部分的封建歷史。而現在的官員卻是相互吹牛拍馬和阿諛奉承,果真是中國古代德治健全?非也!這正是新中國建立以來,文化被政治宣傳嚴重捆縛而之后未能及時解套,使得中國文化再次進入停滯狀態。
外來低俗文化的侵略和騷襲,不過是次要的誘因。
很多人把官場腐敗歸咎外來庸俗文化的侵略和騷襲,筆者對此既不否認也不十分肯定,因為任何事物的出現都存在主因和外因的關系。但辯證哲學告訴我們,外因不過是在主因強大作用下起了附帶的誘發作用。能夠做到“放而不亂”,“治而不死”,是否能夠把握某個度的問題,是衡量一個政權是否明智的標準。以危局形容當初新中國建立時期的內外格局不為過,因此“迫不得已”可能成為解套之詞,但經歷幾十年的改革開放,繼續如此就是理屈詞窮了,更是倒行逆施或者急速腐朽的象征。
在歷史上,我們不得不承認,中華文化并沒有阻止亡國和淪陷,在宋代,蒙古帝國的侵略直接導致中華亡國的歷史歷歷在目。但挖掘歷史文化,我們卻能夠發現,具有“中國文化之謎”的宋代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文化最繁榮的時期。長期以來,中國學術界對宋代文化高峰形成的原因這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宋朝皇帝不能容忍官員淫腐卻能容忍自謂“奉旨填詞”的柳三變,在一定程度上,我們也能夠發現宋朝對文化管制的“放”和“治”。從經濟、政治、歷史、文化教育事業和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進行探討之后,就會發現,值得稱道的宋代亡國時期“憂患意識”的詞文化,為明朝很快推翻蒙古帝國統治者,為世界第一的海洋軍事強國的中華明朝的強盛打下了最堅實的文化基礎。
至此,我們能夠明白,古詩詞之所以能夠成為中華文化之靈魂,能夠成為名副其實的中華文化之隗寶,是因其偉大的歷史功績而名至所歸。在封建私有制下,腐敗無法根除的年代,腐敗之“魔”一直被“人有三寶精氣神,腹有詩書氣自華”之“道”所克制而得以延續中華之生命。
經歷蒙古帝國統治者奴役文化的透徹清洗和滿族統治者殺戮和奴役文化的洗劫,中華文化已經開始走在世界的后端,國家落后也就在所難免。再經歷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喚醒,共產黨帶領下,國家確實開始強大了。但是,隨后的文化治理逐漸走向“死水一塘”,所以,共產黨有責任對中華文化采取“放而不亂、治而不死”緊急措施了。
結束語:筆者幾年前給一些網站投稿邊緣文學體裁的新散文詞,受到網站編輯“四不像”拒絕的挖苦后,個人已經感覺到中華文化確實遭遇歷史空前的停滯,不是格律音節在捆縛文化的發展,而是人為“體制”在不斷壓制中華文化的進步。讓人感覺到中華文化正走進了一片沼澤。隨著外來低俗文化的侵襲,中華文化慢慢在淪陷,很多的事例,讓人哀怨之情難以言表。但有意進入年輕一代喜好的網絡游戲吧留言處,嘎然發現一些“四不像”的新散文詞體裁文句,很多人喜好一些現代歌詞風格的發帖留言。也讓人感覺到中華文化發展的強勁生命力初現了端倪。興趣所致,筆者隨筆也寫了兩首:
一,《斜簫聲里》
秦城風波,落落浮生,泱泱長恨,嘆時局,如大江東去。
北鄰硝煙起,天涯盡頭,南疆群狼聚。
哀哀數語,論及天下危;望斷京城,難尋希來君。
心緒萬千,難盡敘,難盡敘!
江山離亂,家國迷茫;奈何一夢,千年難醒。
入夜寂靜,一滴露水似清淚。
一曲暗傷,斜蕭聲聲是悲戚。
繁華落盡,物是人非;山河萬里,魂兮飄零。
指點了江山,君已去。
君已去,英才傲世終歸寂。
塵埃雖定,雄才天妒,君莫悲。
君莫悲,雄風逝,江山還依稀。
君莫悲,關公大刀隱約里,華夏男兒浩氣存。
君莫悲,君莫悲,
變遷算盡,料定相聚已有期。
二,《東風一夜燒千帆》
江山一片迷茫,
緣于只手覆云翻。
移民潮,
亂世殤。
南海之亂,
危局久峙征途茫!
貪腐毒,
外匯惡。
指鹿為馬,
白貓黑貓變鼠王。
訴國難,
壯士微博漸疏狂,
抵不過,
封博刪文遭清場。
酬知己,
厭棄俗世紛爭亂,
青梅煮酒話短長。
看春去冬來幾度換?
非塵非煙,
霧霾已把山河藏。
費盡思量,
英雄落魄自惆悵。
君不見,
魏國軍威甚浩蕩,
東風一夜燒千帆。
君不見,
不可一世秦始皇,
不過三代秦家亡。
漢武帝,
進忠言,
亡秦之失免禍患。
青梅酒,
話短長,
誰說“特色”情為難?
誰吟“魂兮歸來蒹葭蒼”?
英雄把酒亦惆悵,
亦惆悵!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