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讀劉基的《郁離子》,看到這樣一個故事:郁離子的馬生了一匹駿馬。有人說:“這是一匹千里馬,必須獻給皇家馬廄喂養。”郁離子心中高興,就把馬送到了京城。皇帝讓太仆檢驗后才準進獻,太仆說:“這馬雖然是匹好馬,但卻不是冀地所產。”于是就把它放在外廄飼養。
因為不是“冀地所產”,千里馬就被拒于“皇家馬廄”門外,只配享受“外廄飼養”的待遇。這則寓言故事當然不是要普及鑒馬常識,它隱含的是統治者如何用人的道理。用人是唯德唯才,還是看門第看背景;是任人唯賢,還是任人唯親,不同的統治者有不同的取舍,不同的時代呈現不同的風貌,而由此產生的事業興衰乃至朝代更替,的確能給人許多的思考與啟發。
蔣介石斗不過毛澤東,除了受制于立場、智慧、韜略、勇氣、膽識、胸懷、文化諸因素,還因其用人之道。
毛澤東的用人特點,八個字可以概括,即“五湖四海”、“任人唯賢”。不管是曾經反對過自己的周恩來、朱德、彭德懷、劉伯承,還是來自敵對陣營的程潛、傅作義、陳明仁、曾澤生;不管是科班出身的林彪、聶榮臻、陳賡、肖勁光,還是草根出身的賀龍、粟裕、徐海東、許世友,毛澤東都能一視同仁,給予他們充分的信任,讓他們有足夠施展才華的空間。所以這些人都能在毛澤東的麾下,在不同的舞臺,演繹出最精彩的人生。
反觀蔣介石,其用人原則也是八個字:任人唯鄉,任人唯嫡。蔣介石最看重同鄉和嫡系,他最信任的陳誠、湯恩伯、胡宗南等國民黨主要將領則既是同鄉又是嫡系,他的這些愛將要么貪婪腐化聲名狼藉,要么志大才疏不堪大用,而那些真正有能力的卻被蔣先生排擠于“皇家馬廄”之外。光用人這一點,蔣介石和毛澤東的差距就不可以道里計,遑論其他?蔣介石最終流落孤島,凄凄惶惶,茍延殘喘,絕不是偶然的。
縱觀整個中國歷史,不難發現:明君治下,必有賢臣、能臣薈萃;昏君當道,定是奸佞、庸官云集。所有治世都由明君和賢臣聯手開創,所有亂世都是昏君與奸臣共同締造。
諸葛亮曾殷殷勸導劉禪:“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而冥頑不靈的阿斗又怎么可能真正聽進這泣血的忠告?這位昏君留給歷史的只能是“此間樂,不思蜀”的千古笑柄。
應該說,在用人的問題上,毛澤東有比諸葛亮更科學的論述,他在《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文中指出:“正確的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實踐雄辯地證明,干部隊伍素質高低是事業成敗的關鍵因素。當然,前提還是毛主席說的“正確路線確定之后”,如果本身就走到邪路上了,那干部能力越強,在邪路上奔行的速度就越快。
再英明的領袖都不會有三頭六臂,事必躬親是不可能的,一個好漢三個幫,找到好幫手才能成就大事業。這是樸素的道理,有比劉禪略高的智商就能理解。關鍵是怎樣才能找到好幫手,重用什么樣的幫手才于事業有益。
大隱隱于市,草莽多俊才,古今中外無數事實表明,不只是書院里出人才,更不是只有高貴血統的才是人才,如果只重寧滬,不用湘渝;只重精英,不用草根;只重右派,不用左派,一個單位乃至國家將會有怎樣的走向,相信我不說大家也都會很清楚。
一個小企業主都要思考怎么用人的問題,當國者對這樣的問題能不深思而慎慮之嗎?愿劉基的寓言能給那些有志于治國平天下者更多的啟示。
2014.9.28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