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9月9日就語文教材中的“去中國化”現象提出了批評,很快就有教育部門作出回應,說是明年將在教材中成倍增加古文、詩詞的量。因為總書記說話了,就事論事地進行調整,當然不能說是壞事,只是,問題出現了,不去治本是不行的。要治本,就得對于問題有完整的認識——它也是改革的“成果”之一,與教育產業化可以并列為教育領域的兩大成果。
教材“去中國化”之下,除了對于古代文化載體的去除外,還有兩大內容:“去毛化”(教材中逐漸去除毛澤東文章、詩詞)、“去魯化”(教材中逐漸去除魯迅先生文章)。這兩方面的情況特別是“去魯化”情況,多年來,就已經有不少人大聲疾呼,但是沒有成效。“相關人士”和一些精英人物,給出的說辭概括起來是與國際接軌,追求普世價值。而毛澤東、魯迅兩位,人民立場、反帝立場太過鮮明,不利于被國際社會接納。我想不少人對于曾經有人呼吁把“人民幣”改成“中華幣”還有一點印象,不管提議者出于什么考慮,給人的印象就是:這是一個大戰略,需要從不同的點上、面上,實施圍殲。
“去”的形式,不僅僅在教材上。舉一個也是廣為人知的例子,有學者提出,中國的民族問題上要“去政治化”。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昆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