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齡:質疑聯邦德國的樣板社會主義——論盧麒元先生的《新社會主義論》之六
——賀合林——
一、什么是新社會主義
什么是新社會主義?,盧麒元先生在《新社會主義論》中沒有用條理化的“1、2、3、4……”予以說明,而是用了幾十個“社會主義是……”的句式進行了銓釋。我將它簡單歸納成三點:
1、社會主義是最高級別的資本主義。
2、建設社會主義的方式是在壯大中產階級消滅無產階級的同時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進化。
3、社會主義的標準是中產階級占總人口超過70%,中產階級擁有社會總財富超過70%并且消滅了資產階級法權。
由于《新社會主義論》中幾十個“是”都是“流水賬式”的分散在全篇中,要將它們梳理成簡明扼要的幾條,難度還真不小。所以,我的這個歸納很不全面。只好將這些“社會主義是……”集中引在下面,請想要全面了解的朋友自己去細細領會了:
筆者認為,社會主義是一個好東西。不過,筆者所言的社會主義是新社會主義。它是包容了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的社會主義。我們或者可以這樣理解,社會主義仍然是資本主義的子集,社會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或最后階段,社會主義是人類奔向共產主義的最后的階段。但是,社會主義畢竟不是共產主義,社會主義是具體的社會主義。它不再抽象,不再是理想和空談。筆者愿意稱之為社會共享主義。人類是一種靈長類動物。但是,人類畢竟是一種動物。人類不是神。既然人類現階段仍然無法超越產權私有和市場交易,那就沒有必要堅守生產資料絕對公有(共產主義)和大政府高度壟斷的計劃分配(計劃經濟)。我們應強調在產權私有和市場交易條件下,最大限度地實現社會共有、社會共治(也是自治)和社會共享。這才是符合天道和人道的主義。實現充分的社會共享,必須同時解決這三個問題:法權獲得的合法性;法權分配的合理性;法權使用的效益性。這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socialism)是一個美妙的詞匯。
筆者認為,社會主義是廣義的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是共和、共有、共治、共享的集合。實現社會主義的經濟前提,是在一定程度上實現社會財富的相對公有(自然人擁有之社會共有);實現社會主義的政治前提,是必須將立法權交于完全獨立于政府的社會(真正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實現社會主義的文化前提,是人民要學會尊重為人民利益奮斗的社會主義者。請注意,社會主義依然存在著私有制,社會主義依然存在著市場經濟,社會主義依然存在著資本。社會主義并非對立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是對資本主義改造的一個嶄新階段,社會主義也可以說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階段?;蛘撸部梢赃@樣說,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不是帝國主義,而是社會主義。
就學術意義而言,社會主義不僅僅是一個政治學概念,更是一個經濟學概念。從經濟學學的角度觀察,社會主義不僅僅需要定性分析,社會主義更需要定量分析。社會,是一個一個人組成的社會,社會主義是政治權力和經濟權力的社會分布的一種狀態。從歷史的角度觀察,社會主義是一個資本主義進化的過程,社會主義是資本主義不斷文明的結果。從現實的角度觀察,社會主義的本質是相同的,社會主義的形式是多樣的。就哲學意義而言,社會占有資產,并不一定表達為國家占有或集體占有。就經濟學意義而言,社會占有資產,是一種資產正態分布的狀態,是多數人擁有多數資產的一種動態平衡狀態。簡單地說,公有的前提恰恰是獲得法律保障的私有,人人皆私有的集合才是真正意義的公有,這才是區別于共產主義的社會主義的本來意義。當社會多數人擁有多數資產的時候,建基于資產權力的法權也必然將為多數人擁有。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社會主義是一個集合的概念,而絕不是一個一統的概念。國家壟斷資產,往往并不能成就社會主義,向左的國家壟斷資產容易形成蘇聯式的模式,向右的國家壟斷資產容易形成納粹式的模式。我們可以給出一個基本的結論,壟斷無法產生真正的社會主義,壟斷必然形成某種專政的法權模式。新社會主義論的最顯著特點在于重新闡釋社會意義。新社會主義的社會是聯合的、集成的、同一的社會。
我意識到社會主義不僅僅是一場革命,我終于發現社會主義是體現于制度設計的一種精神。社會沒有主義,社會就是一個一個人的集合,一個一個人的幸福的集合才是社會的主義,人民幸福的社會主義才是社會主義。
新社會主義的根本標志就是出現占中國人口超過70%的中產階級。并由中產階級實現對政治經濟的主導(毛澤東關于工人階級領導一切的主張就是這個意思)。真正實現高水平的共和、共有、共治與共享。
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是社會同一,而絕對不是進行社會分化,那是真正的反社會主義。新社會主義要求政府強化公共財政管理,必須建立遺產稅、贈予稅和房產稅等針對資產持有的課稅,必須建立針對資本利得的嚴謹課稅,必須讓全民的多數人享有多數的產權,必須讓全民的多數享有主要的法權。執政者必須進行無差別社會保障,強制實現有產者對于無產者必要的財政轉移支付,必須讓所有國民擁有必須的生活資料和一部分生產資料。執政黨不應過分強調“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市場的社會意義是有限的,那意味著資本決定論,這是最糟糕的國策。執政黨必須有實現共和、共有、共治、共享的勇
社會主義的要旨在于社會治理,社會治理的根本意義在于消除超社會中的特權,我們將之稱為“法外治權”,或者“資產階級法權”。只要存在“法外治權”,一百個黨輪流執政也沒用;消除了“法外治權”,君王制也仍然是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只有成色,社會主義沒有特色。無論你現在自稱什么主義,地球文明最終趨同于社會主義。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信息社會,人類在社會問題上最終會達成共識。不同的國家實現社會主義的程度不同,而不存在不同樣式的社會主義模式。道理非常簡單,社會人占有社會財富的比重決定了社會主義的性質和程度。也就是說,財富分布狀況和財富分配水平決定了社會主義的性質和社會主義的程度。
社會主義不僅僅是一個定性的概念,社會主義也需要一系列定量的指標。社會財富的社會占有程度是需要精確計算的。社會主義是一個復雜的區間概念,
我們可能需要接受一個基本的事實:社會主義是資本主義的子集。是的,社會主義從來都不是資本主義的對立物,社會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的一部分,社會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社會主義是對資本主義的完善(而非消滅)。其中的道理并不復雜,社會主義是無法消滅資本的,資本主義也不可能超越社會。將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對立,是哲學幼稚的一種表現,是極端思維的必然結果,是制度建設的思想障礙。我們其實并不真正了解社會主義,我們沒有認真總結歐美社會主義實踐的經驗,我們長期執著于二元對立的區域性孤立的制度試驗。說到底,社會主義是人類追求文明與幸福的現實思考,社會主義并不是偉大的宗教革命。或者,也可以這樣說,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根本就不是帝國主義,資本主義文明進化的結果必然是社會主義。再重復一遍,社會主義改變了資本主義,而不是簡單意義上消滅了資本主義。我們必須接受這樣的事實,社會主義不是共產主義,社會主義是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社會共有,而絕對不僅僅是生產資料的國家所有和集體所有(簡單意義的公有制)。社會共有,是人人私有的集合,而不僅僅是國家或單位代替持有。這意味著,社會主義更強調生活資料的絕對私有和一部分普通生產資料的私有制,社會主義也強調自然資源(包括土地、礦山、森林、水庫等資源)和公共設施(鐵路、機場、碼頭等基礎設施)等特殊生產資料的公有制。與資本主義初級階段不同點在于,社會主義是多數人持有絕大多數資產(占總資產的70%以上)。由此,可以理解中產階級對社會主義的決定性意義。此外,我們欽佩馬克思關于生產關系的卓越洞見,社會共有是建立文明生產關系的決定性力量,一般意義的公有制無法解決這個歷史問題。生產關系決定上層建筑,社會共有前提下的生產關系,才是真正意義的社會主義上層建筑,才有可能產生社會主義的社會制度。
筆者對社會主義提出如下的驗證標準。社會自然人(人民)真實持有多數社會財富,并直接享有社會財富相關權益的社會,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社會。真實持有,是指直接占有全部生活資料,以及直接占有部分生產資料,并且享有未占有生產資料的主要收益。在數字上,可以大致理解為,中產階級占總人口超過70%,中產階級真實持有社會總財富超過70%。當然,經濟基礎也就決定了上層建筑,也就自然形成相對應的社會制度。易言之,公有制并不必然代表社會主義(政府并不必然代表社會),計劃經濟也不是社會主義的獨有特征(資本主義也可以搞計劃經濟)。
社會主義的根本特征是去除強權對于政治經濟的一切壟斷。社會主義反對的就是封建特權和資本特權。社會主義的本質是全社會共同擁有財富、全社會共同創造價值和全社會共同分享成果。社會主義追求的是民族共和、社會共有、社會共治、社會共享。社會主義反對皇權專政,反對資產階級專政,也反對無產階級專政。任何強權壟斷的模式,都是與社會主義背道而馳的。
社會沒有主義,社會就是一個一個人的集合,一個一個人的幸福的集合才是社會的主義,人民幸福的社會主義才是社會主義。
http://sztqb.sznews.com/html/2011-12/07/content_1855064.htm
二、質疑聯邦德國的樣板社會主義
對于新社會主義的成功,盧麒元先生抱有十足的信心。他的信心來源于西方的美、德等國的新社會主義運動。
盧麒元先生在指出蘇、中等“舊”社會主義國家選擇了生產資料公有制道路以后,接著說:
美國總統“威爾遜先生卻走了另外一條路。威爾遜先生借重民粹主義運動在美國的高歌猛進(其實就是社會主義浪潮在北美的興起),迅速進行了一系列決定美國未來的重要立法。資產階級壟斷的財產權被巧妙地分割和社會化了,美國中產階級開始成為多數財產的擁有者,資產階級的法權開始發生歷史性轉移,美國較好地實現了共和、共有、共治和共享。美國的成功,鼓勵了其他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他們用同樣的方法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他們獲得了空前的成功。他們用馬克思主義粉碎了馬克思關于資本主義衰亡的預言。”
在這些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中,他最看好的是德國。他說: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一些西方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進行了偉大的社會主義實踐。這些珍貴的實踐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筆者對于聯邦德國的實踐尤為欽佩。筆者對于以艾哈德先生③為首的社會主義者在聯邦德國的實踐十分關注。德國人將社會主義理想從生產資料所有制問題上輕輕地后移,他們在再分配方面進行艱苦卓絕的努力,他們用另一種方式實現了資產的重新社會分配,在全部社會資產大體實現正態分布的基礎上,基本實現基本的全民共享。戰后聯邦德國政府遏制了資本擁有者對于政治和經濟的絕對壟斷(徹底消滅了容克地主模式),強化了公共財政建設,進行無差別社會保障,強制實現有產者對于無產者的財政轉移支付。他們最大的成功在于,他們用極短的時間實現了無產階級向中產階級的轉型。聯邦德國的社會市場經濟獲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戰敗的德國人在哲學上獲得了嶄新的高度。我一直認為,佛來堡學派是馬克思主義的另一個重要分支,佛萊堡學派找到了德國發展的最佳路徑。德國不僅走出了內部的對立,而且走出了外部的對立,他們實現了絕高難度的統一。德國人完成了德國的統一。德國人進行了歐洲的統一。這是由同一而延伸出來的統一。這是由中庸而一統。“并育而不相害,并行而不相悖”。德國人進行了一次完美的詮釋。”
在盧麒元先生的筆下,聯邦德國的新社會主義運動無疑是錦上添花了,直令我這個新社會主義的門外漢羨慕不已。心想:這個聯邦德國的中產階級人數超過總人口百分之七十肯定是鐵板釘釘的事了;百分之七十的這部份人真實擁有社會總財富百分之七十以上也肯定是板上釘釘的事了。誰知移動鼠標一百度,卻令我大跌眼鏡!
德國發布國內貧富差距圖:柏林人1/6生活貧困 2009年5月20日
德國貧富差距還在拉大 每8人中就有1個窮人2009年6月10日
德國貧富差距加大---深圳特區報2011年12月7日
德國貧富差距歐元區居首 2013年4月19日
貧富分化緣何會在德國愈演愈烈-貧富差距,德國人,越來越大2014年3月6日
《德國的貧富差距有多大》:
(2014年5月17日)根據德國媒體的報道,這份名為德國《貧困和財富報告》是由德國聯邦政府委托研究機構進行的關于國內貧富問題的調查報告。調查每四年進行一次,2012年是第四份報告。
報告指出,德國最富有階層僅占德國總人口的10%,但是他們手中掌握著超過50%的德國私人財富,屬于底層的50%的總人口只擁有財產總數的1%。如果我們換算一下,按照德國人口8200萬,算下來富人平均每人大約擁有61.3萬歐元,約合500萬元人民幣。而窮人每人僅有約2440歐元,合人民幣也就是兩萬多一點。這么一比較,最有錢的比最窮的要富上近250倍。
這組數據反映出的正是目前德國社會各階層對財富的占有情況:
人口占總人 擁有財富占總
口比例(%) 財富比例(%)
最富階層(資產階級) 10 50
最貧階層(無產階級) 50 1
中間階層(中產階級) 40 49
我把德國社會按財富占有情況劃分的三個階層對應為三個階級。其中的中產階級只占總人口的40%,與盧先生的要占70%以上的新社會主義標準相差甚遠;中產階級只擁有總財富的49%,與盧先生的要占70%以上的新社會主義標準同樣相差甚遠。
最要命的還是無產階級,這個占全國一半人口的群體,竟然只擁有總財富的百分之一!
這就是盧先生向往、推崇、頂禮膜拜的新社會主義!
三、兩個“百分之七十”的尷尬
新社會主義將占全國總人口70%以上的中產階級擁有70%以上總財富定為實現新社會主義的標準。這個標準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中產階級的定義,即什么是中產階級?
中產階級肯定不是無產階級而是有產階級,而且,顧名思義應該是擁有中等水平產業的有產階級。按照新社會主義70%的人擁有70%財富推算,所謂中產階級即是個人擁有財富達到人均水平的這部份人組成的群體。
這樣,問題就出來了。雖然70%人口和70%的財富,對于各國來說,是一個完全相同的概念,但是,由于各國經濟發展不平衡,70%的財富平均分配到70%的人身上,數量就大不相同了。譬如在發達國家,70%的財富平均分配到70%的人身上,結果可以是5萬美元10萬美元50萬美元或是更多,而在落后的國家,70%的財富平均分配到70%的人身上,結果可以是5千美元4千美元1千美元或者更少。
前者可以算是中產階級可以說是進入了新社會主義。后者呢?是不是也可以算是中產階級也可以說是進入了新社會主義?
好了。現在我們只說前者,后者就不提它了。70%的人達到了擁有5萬10萬50萬甚至更的財富。這個新社會主義是不是就可以稱之為溫馨和諧了?我們還是讓數字說話:
假定某社團有100人,其中最富10人,最貧20人,中產70人。人均擁有財富為100萬美元,總財富為1億美元??傌敻坏姆峙渲?,按照新社會主義的標準,中產階級70人占有7000萬美元。余下的3000萬美元由最貧最富的30人分享,可是,新社會主義卻沒有為他們的分配制定出具體標準,怎么分?可以是最富的10人全部占有,最貧的20人為0!我們還是從好處著眼,按目前德國50%的人占總財富1%的狀況再扶一下貧,讓這20人(占總人口20%)占有總財富1億美元的 0,5% 即50萬美元,平均下來,每人2,5萬美元,只及中產階級人均的四十分之一。而最富的10人平均占有295萬美元,雖只相當于中產階級的不到三倍,而與最貧的比,卻高達120倍。
請問,貧富差距如此之大,是不是也能叫新社會主義?
我們還是從好處著眼,認可這個新社會主義罷。然而,又有新問題了。新社會主義是不是就這樣一直“新”下去?還要不要實現共產主義?“不要共產主義了”,這樣的話,估計新社會主義者也不好說出口。他們一定也會說“要共產主義”。譬如盧先生就說了“(新)社會主義是人類奔向共產主義的最后的階段。”可是,怎么個奔法?在《新社會主義論》中,卻沒見半言只字闡述?也難怪他了,新社會主義對這個問題實在是無法闡述明白的。按照盧先生說的德國人已經“在再分配方面進行艱苦卓絕的努力”,可是,“艱苦卓絕努力”了近百年后,德國今天的現實卻是最富的人比最窮的人還要富上250倍,而且這種差距還在愈來愈大。新社會主義樣板的德國尚且如此,其他就無需贅言了。
由此可見,新社會主義的這些“艱苦卓絕努力”的老套路對于貧富差距的“療效”實在是有限得很。對于消滅貧富差距實現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共產主義,即使再來一千倍一萬倍的“艱苦卓絕努力”,也是一無所用的!因為新社會主義保護了一個惡魔——資本主義。這個惡魔時時刻刻都在用它手中的強大資本,以對勞動者的絕對壓倒優勢,攫取勞動者的利益!
人類社會只要有這個惡魔在,不要說實現共產主義了,實現盧先生理想中的兩個“70%”也是萬萬不能的。正是盧先生推出的新社會主義樣板德國告訴了我們這個真理,然而,遺憾得很,它卻沒有提醒盧先生自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