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思想是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與建設實際相結合的理論飛躍。半個多世紀以來,在毛澤東思想的正確指引下,億萬中華兒女同仇敵愾、奮斗拼搏,取得了人民民主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打下了堅實基礎。
當前,我們踏上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實現“中國夢”成為凝聚全國人民力量、激勵全體中華兒女的動力源泉和奮斗目標。“中國夢”首先是愛國夢、興國夢、強國夢,它是新時代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發展和創新,是與毛澤東思想一脈相承的。深入研究毛澤東思想,必須認識到毛澤東思想具有豐富的時代內涵和價值,無論是在革命戰爭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今天,都有深刻的指導意義。
一、毛澤東思想引領中華兒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上披荊斬棘、奮發有為。
毛澤東思想是一面鮮明的旗幟,指引中國革命和建設不斷取得新的勝利。毛主席說過:“主義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趨赴。”旗幟就是方向,旗幟就是綱領。中國近現代史的偉大實踐告訴我們,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要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就必須找到一條合乎國情的道路,就必須高舉毛澤東思想的偉大旗幟,就必須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以下三點我們應該牢記:一是在毛澤東思想的正確指引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勝利,中華民族終于實現了民族獨立,這為建立新中國、實現國家的現代化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了必備的前提條件。換句話說,沒有毛澤東思想就沒有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也就沒有新中國,更談不上人民的自由和幸福;二是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黨進行了大膽嘗試和艱難探索,盡管有失誤和不夠完善的地方,但是經過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勤勞智慧的中華兒女在舊中國一窮二白的攤子和基礎上,初步建成了現代工業體系,為偉大祖國的現代化建設打造了工業雛形、奠定了極其重要的物質基礎;三是我們要客觀公正地看待毛澤東思想和毛澤東本人。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產物,是毛澤東同志在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形成的理論成果,是科學的馬列主義真理。我們高度評價毛澤東思想,更要理智對待毛澤東同志晚年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探索。
黨的十八大報告再次強調指出,毛澤東思想是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進一步肯定了其歷史地位、影響和重要的現實意義,每位共產黨員、每個中華兒女、世界各地的炎黃子孫都要堅信毛澤東思想偉大旗幟的正確性,自覺擁護毛澤東思想的權威性。那些以鼓吹“去毛化”言論蠱惑人心者,意圖通過否定毛澤東,否定毛澤東思想,進而否定共產黨的執政基礎,否定社會主義道路,這是經過歷時檢驗被判定錯誤之舉,對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極其不利。
毛澤東思想蘊含著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指引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民族復興不斷邁出新的步伐。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歷史發展進程中,逐步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毛澤東是一個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更是一個偉大的愛國主義者,正是這種“身無分文,心憂天下”的愛國情感,他立志救亡救國,團結帶領中華兒女全民抗日、取得抗戰勝利,建立新中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從積極大生產到抵抗三年自然災害;從“三反”、“五反”運動到大力搞好工業建設、發射“兩彈一星”等等,這些無不凝聚著以毛澤東為首的共產黨人的勤勞和智慧,詮釋著毛澤東思想指引下共產黨人濃濃的愛國熱忱,樹立了中國共產黨民族英雄的光輝形象。
毛澤東思想將中華民族愛國光榮傳統與馬克思主義的國際主義相結合,去除狹隘的民族主義成分,將傳統的道德精神升華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執政理念,將經世致用的精神轉化為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他所倡導的為人民服務精神、實事求是精神、深入調查研究的作風,已成為我黨的宗旨和思想路線,在毛澤東思想指引下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前仆后繼,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因此我們說,他承繼了偉大的民族精神,又在馬克思主義基礎上進行改造使之適合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需要,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真理。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既深深體現了今天中國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先人們不懈追求進步的光榮傳統。”“中國夢”是民族的夢想和未來,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就是當前最大的愛國主義。堅持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奮斗,就要善于用毛澤東思想教育全體共產黨人進一步增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就要在全社會大力倡導團結友善、助人為樂的高尚道德品格,弘揚向雷鋒同志學習的精神;就要讓“力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宏音響徹神州大地;就要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讓“中國精神”成為共產黨人、成為每個炎黃子孫永遠的精神信仰。
二、毛澤東思想對加強黨的建設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時代價值。
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我黨吸收發展大批農民入黨,使農民出身黨員成為了黨的主要成分。很多人對“中國共產黨還能不能保持工人階級先鋒隊的性質”提出了懷疑,認為共產黨變成了一個“農民黨”,不再是無產階級政黨了。毛澤東強調指出,黨的性質不決定于黨員出身和成分,而決定于以什么樣的思想為指導。此后,中央始終把思想建設放在黨的建設的首位,注意用馬列主義武裝全黨,處處從實際出發,不過分強調黨員出身和成分,而注重加強入黨后的政治思想教育,使其逐步成為真正的共產主義戰士。積極發展農村黨員,使黨的隊伍不斷發展壯大,黨組織有了更廣泛的群眾基礎,為后來進行的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等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毛澤東思想教育下,我黨不斷加強思想建設,培育出了“密切聯系群眾、理論聯系實際、批評與自我批評”等三大優良作風和清正廉明的紀律,獲得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現在,我們面臨著保持和發揚黨的先進性,加強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執政黨建設的問題。要解決好這個問題,就要借鑒歷史,學習毛澤東當年建黨經驗,扎根人民群眾、依靠人民群眾、服務人民群眾,深入調查研究,堅持與時俱進地發展黨的各級組織,強化黨員修養。比如,毛澤東強調指出的,要把思想建設放在黨的建設的首位;要拓展黨的群眾基礎的觀點;要堅持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要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要實施黨的建設的偉大工程等等。對加強黨的自身建設這一命題,毛澤東提出了“兩個務必”、反對官僚主義、防止特權階層,培養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接班人等等觀點,對于今天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實施,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今天,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做出了“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有關規定”,決定在全黨開展“為民務實清廉”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就是新時期繼承毛澤東思想,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舉措。
三、毛澤東思想在發展生產力提高農業生產方面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強調指出,要努力實現工業化。在黨的七大上,他明確提出,“中國一切政黨的政策及其實踐在中國人民中所表現的作用的好壞、大小,歸根到底,看它對于中國人民的生產力的發展是否有幫助及其幫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縛生產力的,還是解放生產力的。”在當年,毛澤東提出這一論述,是十分寶貴和重要的。建國初期,我國是一個落后的農業國。在國內既不能制造汽車、飛機,也沒有冶金設備、礦山設備和大型發電設備等制造業。毛澤東在1954年6月14日所作的《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一文中說,“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中國歷史》8年級下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1953年,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行,我國開始改變工業嚴重落后的面貌,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而后的工業化發展更為我國完備的工業化體系建設,打下了堅實的經濟基礎、物質基礎、項目基礎。有人說,毛澤東只會領兵打仗,對于搞經濟建設是不行的。這是荒謬的言論。在“一窮二白”的年代,毛澤東思想指引先人們用智慧和汗水發展了生產力、提高了生產水平,為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道路奠定了堅實基礎。如果沒有毛澤東思想的指導,沒有毛澤東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大革命大建設,今天的幸福生活從何談起?
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革命時期和社會主義建設初期,毛澤東思想指引勤勞智慧的中華兒女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和農業生產能力,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良好的思想準備。
建國初期,我國不但工業化水平落后,農業生產也面臨嚴重困難。由于人均耕地不足、自然災害頻發、生產技術落后等等多種原因,人均糧食占有量嚴重偏低。對此,毛主席指出:“農業搞好了,農民能自給,五億人口就穩定了”。他還提醒廣大黨員干部:“全黨一定要重視農業,農業關系國計民生極大。要注意,不抓糧食很危險。不抓糧食,總有一天要天下大亂。”特別是毛澤東在充分調查研究基礎上總結的提高農作物產量的“土、肥、水、種、密、保、管、工”的農業“八字憲法”,影響當代中國農業幾十年,在一定程度上大大促進了農業生產發展,在今天仍然是我國農業發展的根本方針。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動蕩時期,毛主席依然強調要抓好糧食問題,1967年5月毛澤東在李先念匯報工作時指示:“必須把糧食抓緊,必須把棉花抓緊,必須把布匹抓緊”。正是由于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對糧食問題的重視,為我國扭轉困難局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改革開放后實行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現在中央每年都以一號文件等形式把三農問題作為大事來抓,體現了歷屆領導對此的高度重視,這與毛主席的英明領導分不開,也是毛澤東思想正確性的現實體現之一。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共中央高度重視“三農”問題,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是為了更好地解決三農工作中的突出問題,毛澤東思想中有關這方面的論述同樣是很值得研究借鑒的。
四、毛澤東思想對當今時代文化藝術的影響是深刻的。
毛澤東思想中的諸多文化觀點對當代文化藝術影響深遠。比如,“向科學進軍”的思想、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關于知識分子工作、思想道德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文化工作基本方針等等。其主要體現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新民主主義論》、《同音樂工作者的談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等論著中,這些思想對于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同樣具有積極的可資借鑒的意義。
毛澤東思想的新文化思想是與他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革命實踐活動緊密相連的。在反對帝國主義的文化侵略的歷史條件下,毛澤東曾提出文化民族化的問題,目的是為了捍衛“中華民族的尊嚴和獨立”。他說,“中國文化應有自己的形式,這就是民族形式。”“它是我們這個民族的,帶有我們民族的特性。”文化是民族生存的精神支柱。為了反對帝國主義壓迫,提高民族自信心,充分地利用傳統文化發展民族新文化是當時條件下必須的。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毛澤東深刻總結了解放區革命文藝的成功經驗,提出批判地繼承文學藝術遺產,為人民服務的觀點。“對于中國和外國過去時代所遺留下來的豐富的文學遺產和優良的文學藝術傳統,我們是要繼承的,但是目的仍然是為了人民大眾。對于過去時代的文藝形式,我們也不拒絕利用,但這些舊形式到了我們手里,給了改造,加進了新內容,也就變成了革命的為人民服務的東西了。”批判地繼承,目的是創造能夠為人民服務的新文化,他認為現實生活是文學藝術創作的源泉,文藝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馬克思主義的文化是為人民大眾的文化。大力發展人民大眾的、工農兵的、人民的文化,一是可以大力提升廣大國民的素質,伴隨著文化的普及、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國民整體文化素養也在不斷的提升;二是可以大力宣傳民族的世界的先進文化,作為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出,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就是維護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就是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三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必然選擇。在毛澤東思想指引下,普及推廣、繁榮發展各項文藝事業,本身就是履行為人民服務的職責,對推進國家其他各項事業發展意義重大。
五、毛澤東思想是與時俱進和發展創新的鮮活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之不可分割、一脈相承。
客觀世界是變化的,我們看待事物的眼光也要發展。我黨特別強調理論體系的與時俱進和創新發展,并將“與時俱進”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起確立為黨的思想路線。
毛澤東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的鮮活理論,其鮮明的特征之一就是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應該說,實事求是本身就包含著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和創新的意義。實事求是的核心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它強調從變化發展著的實際中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因此,強調與時俱進和創新,并不意味著毛澤東思想過時了。相反,強調與時俱進和創新與堅持毛澤東思想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其共同對立面是因循守舊、教條主義、本本主義等等。毛澤東思想突出和強調與時俱進和創新,是具有重大的實踐意義和時代價值的。它要求從那些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體制機制束縛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的教條式的理解中掙脫出來,關注社會生活和制度創新;它要求不斷總結新的經驗,借鑒人類文明發展最新成果,擴展視野服務當前社會發展。
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我黨堅持與時俱進、發展創新,把毛澤東思想發揚光大。一是鄧小平鮮明堅持了毛主席所確立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強調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并使之成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法寶,堅持毛主席關于走自己的建設道路、不要照搬照抄外國經驗的指示,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命題。二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繼續發展和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同樣從毛澤東思想中汲取智慧和養料。比如,毛澤東運用馬克思主義的關于社會生產力是推動人類社會前進的最基礎、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等基本原理,提出了判斷政黨作用性質的標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括指出“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同時,“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從總體上把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中關于先進文化、維護最廣大勞苦大眾利益的有關論斷融會貫通并上升到黨的指導思想的高度,堅持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毛澤東思想精髓,深刻總結了黨的光輝歷史和實踐經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與時俱進地發展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才能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因此,我們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源于毛澤東思想、堅持毛澤東思想,又凝聚全黨集體智慧創造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與之一脈相承,實現了我黨指導思想上的與時俱進和不斷創新。
【參考文獻】: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毛澤東選集》(合訂一卷本),1967年11月。
《毛澤東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署,1999年11月。
《毛澤東農村調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習近平等著:《十八大報告輔導讀本》,人民出版社2012年11月第一版。
龍圖存等著:《毛澤東的糧食工作思想探析》,湖南社會科學研究。
李 銳著:《毛澤東的早期革命活動》,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義務教育階段歷史教科書,《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祁非著:《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9年10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