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黨建應是國策
中國的經驗證明,第三世界必須走社會主義道路。農業政策與農村建設是現代化城市化的前提,農村是革命與建設的重點,必須確保農村的黨建。
應該如各地第一村進行黨建,這是最好的實現新農村和小城鎮建設。而且實現了黨的鞏固的執政基礎。
讓確實很難發展的農村人口進城。
改開以來,黨建嚴重不足。特別是農村,竟然搞什么所謂的村委會主任大選,弊端橫生,完全是災難性的敗壞農村。
必須廢除資本主義的選舉,而是按照各地在黨委領導下發展起來的第一村先進村。然后建立村民理財委員會,能夠隨時撤換的村委會和各方面人員。
改開以來,有的事情已經不合時宜,比如小崗村。怎么把未來做好,需要全面正本清源,一切胡說八道似是而非,各種有意無意的誤導,必須清除。
附:河南產業小鎮的傳家寶:三評 2014年02月24日0700 中國廣播網
央廣網北京2月24日消息(記者趙飛 鄭州臺記者張杭)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 從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窮山村到年產值50億元的產業鎮,老典型河南竹林鎮之所以能發生這樣的巨變,按當地老百姓的話說,和他們的傳家寶——群眾深度參與的“三評”活動有關。14-2-24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尚為音視頻播放器
“三評”活動就是“群眾評黨員、黨員評支部、支部評黨委”。主角是群眾,生產生活、干事創業,重大決策,黨員作風,只要有想法,有意見,不僅可以提,而且說了算。竹林鎮黨委書記趙明恩:“凡是在竹林工作的黨員干鉑都要受群眾的監督,給群眾匯報工作。”
村民張良茂搬進新社區,發現家里的下水管道沒通,附近沒硬化的小路一到雨天就寸步難行。在“三評”會上提出來,沒想到,黨委不僅采納他的建議還和他商量怎么做。村民張良茂:“用了二個月,800多米水泥路,300多米管道都鋪上了。”
傾聽群眾呼聲,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是三評最大的特點。用水的問題不斷在“三評”中提出。鎮里就籌資上億元,引來黃河水。長壽山社區支部書記李克鋒:“引黃河水的時候,全鎮的居民自愿參與挖河溝,用了兩天時間挖通了。”
錢沒有白花,意見沒有白提,竹林鎮的產業路線在三評助推下經歷了從粗放到技術到生態的步步升級。人民電纜集團的老總回鄉考察,看中了這里的風清氣正、政通人和,把公司總部從外省整體遷到了這里,帶來了每年8億元的產值。
今年,他們把致富之路拓寬到了“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長壽山景區,要生態建鎮、工業強鎮、旅游興鎮。
(原標題:河南產業小鎮的傳家寶:三評)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