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網著名博主“非非毛”(ffm911)說:聽嬋釋禪那樣的“分配力和分配關系的矛盾運動是社會性質、社會制度的‘決定’力量”的經濟哲學理論,俺以為,這是聽嬋釋禪理論的“命門” ,或者說,是命根子。為什么這么下斷語? 這是因為:
1、改開前,生產關系的定義,教科書上用斯大林的,大約1980年代初,孫冶方“重讀資本論”提出:生產關系的定義應該是生產關系的四環節的有機統一(才符合馬克思的愿意?忘了)——這很重要!
2、在一個正在運行的上層建筑里,經濟基礎的四環節中,分配是決定性力量!分配決定社會性質和社會制度!從這個前提出發,好多艱深復雜的理論問題,都可得到解決。當然了,還得加上卓越的抽象概述力+思辨力結出的理論創新之果(聽嬋釋禪下的那幾十個基礎定義)——聽嬋釋禪的體系,有沒有可能是從“這股清泉”流出來的呢? 所以,還要請超級評論員具體給解讀一下。
超級評論員答:老非說的是。雖然以前也許有人說過這層意思,但卻從來沒有象聽嬋釋禪先生這樣邏輯化、體系化、理論化地可以自圓其說,而且各概念都有明確清晰的定義和符合實踐并能“準確合理地解釋”所有經濟現象的理論論斷。
關于聽嬋釋禪先生的最頂極的“經濟哲學”理論,雖然是從馬克思那有極大局限性的“經濟哲學”理論演化并推演而來,但兩者“理論實質和內容”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并且在“準確合理地解釋”所有經濟現象的能力上已不能同日而語了。
比如:聽嬋釋禪先生認為:“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在經濟運行中具有龍頭的地位和作用”。并由此推演出了“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是決定社會性質和社會制度的基礎力量”的生產理論原理。
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是決定社會性質和社會制度的基礎力量”這句話中,雖然與馬克思的基本原理只差兩個字,但馬克思的“決定”兩字與聽嬋釋禪的“基礎”兩字,所表達和反映的“經濟基礎的實質內容”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即“決定”兩字是可以為社會制度“定性”的,而“基礎”兩字,則生產力是再發達(比如象美國那樣生產力領先世界并發達),但你也不能說其的“社會制度就是社會主義”了。這顯然是更符合歷史和當下的社會制度實踐演變過程的。
即馬克思的“生產力決定論”(即馬克思用生產力的發展程度來決定社會制度的先進與否的決定論),顯然是不科學并也不能準確合理地解釋當下的社會制度實踐狀況的。
也就是說,按著馬克思的“生產力決定論”來看世界各國的社會制度的先進與否,顯然美歐日新等發達國家,更應該是社會主義。是無論如何也輪不到“蘇聯和中國等把自己的社會制度叫做社會主義社會制度的。
那么誰是“決定社會制度性質的決定力量”呢?聽嬋釋禪先生認為,“分配力和分配關系的矛盾運動,在經濟運行中具有核心、命脈和靈魂的地位和作用“。由此他推演出了“分配力決定分配關系,分配關系對分配力具有反作用,分配力和分配關系的矛盾運動,是推動社會性質、社會形態變革的決定力量”的分配理論原理。
聽嬋釋禪先生認為,“決定一個國家的“社會性質、社會形態”的唯一評價評判標準:是“社會財富由全體社會成員共享,還是由少數人獨享”的問題。也即由“分配力和分配關系”的矛盾運動最終“決定”的。
很顯然,馬克思忽視并沒有總結概括出這一最重大的理論原理和論斷。這也是由于馬克思當時所處的社會是“短缺經濟”時代,那時候把發展生產力看的比任何方面的事情都重要的根本性原因。這就叫“歷史的局限性”。即馬克思如果活在當今“過剩經濟”時代,以其的天才之智慧,是會輕而易舉總結概括出這樣的“經濟哲學”理論原理的。
看來實踐如果沒發展到那步,即使是天才的理論家,也是“難為無米之炊”的呀!
如果聽嬋釋禪先生僅僅說到上面這些,那也不能算是“邏輯體系化的自圓其說”,接著他進一步提出:“交換力和交換關系的矛盾運動,在市場經濟運行中具有互通有無、架構國家和世界經濟一體化、文化一體化等的橋梁、紐帶和支撐的地位和作用”。由此,他進一步推演出了“交換力決定交換關系,交換關系對交換力具有反作用,交換力和交換關系的矛盾運動,是推動社會性質、社會形態趨同化的主導力量”的交換理論原理。
“交換力和交換關系的矛盾運動,是推動社會性質、社會形態趨同化的主導力量”的交換理論原理。”這個理論原理和論斷是更精彩的了,而且也非常符合當下世界這種因為交換、交易、貿易工具和手段(飛機、輪船、互聯網等)跨越式進步在“推動世界各國的社會性質、社會形態趨同化”實踐中,這個“交換力和交換關系的矛盾運動”所起到的“主導”力量。
接著,聽嬋釋禪先生進一步提出:“消費力和消費關系”的矛盾運動,在經濟運行中具有實現人類的生存、生活、享受,甚至是窮奢極侈等各層級消費檔次的歸宿點和落腳點的地位和作用”。由此,他推演出了“消費力決定消費關系,消費關系對消費力具有反作用,消費力和消費關系的矛盾運動,是推動社會性質、社會形態文明進步根本力量”的消費理論原理。
“消費力和消費關系的矛盾運動,是推動社會性質、社會形態文明進步根本力量”的消費理論原理。”這個理論原理和論斷,顯然是道出了人類之所以能夠存在,以及人類生存和生活的本質。
即人類要是不為了“衣食住行用娛樂安全”等根本需要之消費而生產、分配和交換,那么所謂的“生產、分配和交換活動”都將是毫無意義的事情。
一句“推動社會性質、社會形態文明進步根本力量”,就把“消費力和消費關系的矛盾運動”的本質充分地揭示出來了。
聽嬋釋禪先生對“社會制度變革和發展完善”過程中起重要影響和決定作用的“四對之經濟力道”,僅用“基礎、決定、主導、根本”這八個字就形象生動并反映事物本質特征地總結概述出來了。
雖然僅是“兩字之差”,但卻把這個世界經濟運行的狀態和經濟力道之分布、影響和作用情況表達表現的天衣無縫了。
即讓人類知道了哪種“經濟力道”對經濟運行體和人類的“衣食住行用娛樂安全”等的根本需要具有什么樣的作用和能力,并產生什么樣的效率、效果和效益,以及給人類將帶來怎么的人間冷暖和愛恨情仇。
這就是“經濟哲學”理論對人類生存生活過程的指導意義和重大價值,讓人類知道向什么方向追求和努力。讓人類知道怎樣運用和發揮這些“不同力道”的綜合效應去為人類造福。
而“政治=管理”,就賦予了政府、企業、家庭等各層級組織體這樣的管理“經濟運行體”的神圣職責和職能了,并領導各層級組織體的人民向追求和努力的方向進發。
而這顯然才是最精華、精髓的“天字一號”的完整“經濟哲學”理論體系呢!
2013年11月17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