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約翰•E•羅默的《在自由中喪失——馬克思主義經濟哲學導論》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一部名著。從書名來看,這是一部闡述馬克思主義經濟哲學的著作。但是,在該書中,羅默開篇就聲稱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和利潤率下降理論是錯的。而這兩個理論恰恰是馬克思運用其哲學思維得到的成果。實際上,羅默在該書中所體現出來的只不過是從現代西方主流經濟學那里借鑒過來的庸俗經濟哲學。書中到處都是自相矛盾和對經濟科學三大邏輯(歷史邏輯、現實邏輯和數理邏輯)的背離。本文較為詳細地揭示了這些邏輯錯誤和羅默本人對于馬克思的學說的無知之處,并揭露了羅默作為資本主義制度代言人的本質,還馬克思主義經濟哲學一個清白?! ?/p>
關鍵詞 西方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經濟哲學;歷史邏輯;現實邏輯;數理邏輯;
作者 余斌,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
一、引言
約翰•E•羅默的《在自由中喪失——馬克思主義經濟哲學導論》[1]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一部名著。從書名來看,這是一部闡述馬克思主義經濟哲學的著作。有人在述評該書時也認為,“經驗上證實,邏輯上自恰,這是實證主義的科學原則,也是分析學派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出發點。美國耶魯大學經濟學和政治學教授、西方分析學派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主要代表人物約翰·E·羅默(John E. Roemer),擅長用數學模型進行理論分析,他出于改進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表述形式的直接用意,想要賦予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新古典經濟學分析同等的邏輯力量?!_默研究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工作任務,就是闡述非勞動價值論的階級和剝削理論,進而構建起一套新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哲學?!?SUP>[2]
但是,羅默在開篇的前言中卻這樣說,“很多傳統的馬克思主義的論點在這里沒有提及,或被做了極大的修正,因為我認為它們是錯的。利潤率下降的理論就是一個恰當的例子。另外,在傳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是那樣重要的勞動價值論,在這里也是不重要的,因為它對于我們的理解沒有什么幫助,即便對它做最寬容的解釋,那至多也不過是將人引入歧途。”[1]
要知道,勞動價值論和利潤率下降理論恰恰是馬克思運用其哲學思維得到的成果。馬克思在 1858年1月14日 寫給恩格斯的信中寫道,“我取得了很好的進展。例如,我已經推翻了迄今存在的全部利潤學說。完全由于偶然的機會——弗萊里格拉特發現了幾卷原為巴枯寧所有的黑格爾著作,并把它們當做禮物送給了我,——我又把黑格爾的《邏輯學》瀏覽了一遍,這在材料加工的方法上幫了我很大的忙?!?SUP>[3]P250
既然羅默的理論分析推導不出勞動價值論和利潤率下降理論,那么他所闡釋的還能算是馬克思的進而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哲學嗎?
在羅默看來,盡管只是“個別”的馬克思主義主張的勞動價值論和利潤率下降理論“作為對資本主義的理論上的和抽象的陳述是錯的,但它們力圖強調的那些深刻見解仍然是強有力的,而且這些見解常??梢杂卯敶洕碚摰姆椒▉硗炀?,或者說,至少可以加以認真地檢驗和對待。例如,勞動價值論力圖強調在資本主義制度中資本家剝削工人這一事實。盡管勞動價值論是錯誤的,但我認為它的這一結論仍然正確。同樣,盡管利潤率下降規律作為一種經濟理論是錯誤的,但資本主義經常發生造成大量失業的周期性危機,而這正是這一理論力圖說明的?!?SUP>[1]P2~3
由此可見,羅默完全拋棄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只是抓住了馬克思加以說明的幾個事實:剝削、周期性危機和階級等,并試圖用非馬克思主義的即當代經濟學的方法來闡釋這些事實??尚Φ氖?,在這里,羅默不去分析一個理論的結論是否符合事實,而是把事實(資本家剝削工人的事實)看作某種理論(勞動價值論)的結論,并聲稱事實即結論仍然正確的。這是一種什么樣的奇特的經濟哲學???
要知道,羅默完全可以也應當把上述這幾個事實從馬克思那里拿走,從而他的這套理論和著作可以完全與馬克思主義絕緣。這是因為,這些事實的發現不是馬克思的功勞,馬克思的功勞只是在于創建了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來科學地說明這些事實的發生和發展?! ?/p>
關于羅默在該書中對勞動價值論的否定,王朝科[3]曾經分別從馬克思和羅默建立各自剝削理論的邏輯順序出發,討論了羅默否定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四個錯誤:一是羅默以為他用不同的說法得到了與馬克思相同的結論,就能夠“證明”馬克思的理論錯了。二是羅默的剝削思想與馬克思的思想根本就不是一回事,羅默的剝削理論完全背離了馬克思的思想。三是羅默所倚重的經濟模型是一種典型的書齋式模型。四是否定剩余價值或剩余價值率作為衡量剝削尺度的科學性?! ?/p>
實際上,從羅默認可薩繆爾森等人在價值轉形問題上對勞動價值論的荒謬攻擊,認為“只能采納包含勞動價值由均衡價格所決定而不是相反的觀點”[1]P205來看,從他聲稱“我的研究馬克思主義的方法也就是當代研究經濟學和政治哲學的學者所使用的方法”[1]P8來看,羅默在該書中打著馬克思主義旗號的經濟哲學,完全是從現代西方主流經濟學那里借鑒過來的庸俗經濟哲學。他怎么好意思以他的這個不倫不類的私貨來冒充馬克思主義經濟哲學呢?
下面,本文將著重揭示羅默在該書中對經濟科學三大邏輯(歷史邏輯、現實邏輯和數理邏輯)[1]的背離之處和羅默本人對于馬克思的學說無知之處,以及羅默作為資本主義制度代言人的本質,還馬克思主義經濟哲學一個清白?! ?/p>
二、羅默基礎模型的邏輯問題
羅默的經濟哲學是建立在這樣一個基礎模型上的[1]P16~19:
設想一個由1000個成員組成的社會。只存在一種商品——玉米,生產玉米需要投入勞動和玉米種子。這一社會的所有成員都擁有同樣的足夠的生產水平。假定每一個人都具有同樣的生存偏好:每人每周需要消費1單位玉米;在滿足了這一需要以后,他寧愿選擇閑暇而不愿選擇繼續工作并消費更多的玉米,也就是說,為了得到1單位玉米,一個人愿意做任何事,在此之后,他不愿做任何事。此外,每個成員都要求再生產出他一開始就擁有的玉米種子儲備,如果他擁有的話?! ?/p>
假定總的初始的有形資本為500單位玉米儲備,再假定在這一社會中存在兩種生產玉米的方式,或兩種生產技術,它們被稱為農場技術和工廠技術:
農場:3天勞動+0單位玉米種→1單位玉米
工廠:1天勞動+1單位玉米種→2單位玉米總產品或1單位玉米凈產品
農場技術和工廠技術的生產周期均為1周(7天)。
現在假設存在對有形資本的平等主義的分配,每個成員都擁有1/2單位玉米?! ?/p>
于是,羅默認為,這個模型的均衡解是每一成員總共工作2天:1/2天在工廠,1 天在農場。也就是說,每個成員在1/2天中以工廠技術從事生產,使用1/2單位玉米種子,收獲1/2單位玉米的凈產品用于消費,另在農場勞動1 天以便生產另外的消費所需的1/2單位玉米。羅默由此認為,從個人為主的角度看,生產1單位玉米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為2天?! ?/p>
羅默的這個基礎模型,從三大邏輯上來分析,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從歷史邏輯來看,這是一個農業和手工業相結合的非資本主義社會甚至非商品社會的模型,不適合用來討論資本主義制度的問題。在這里,只有產品,沒有商品,從而不存在什么商品生產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而且這里也談不上什么工廠技術,因為這里的工廠生產明顯是一個沒有協作的一個人的生產?! ?/p>
羅默認為,如果一個成員在與平等的生產資料初始所有權相聯系的產品分配中的境況比他在現實的產品分配中的境況更好,那他就受到了剝削;而剝削者是那種對初始的平等分配的改變會使他的境況變壞的人。[1]P146~147。要是按照這個觀點,那么工人合作工廠中的每個人都是剝削者,因為如果把工廠平分給每個人去獨立勞動,他們的境況肯定會變壞。這表明羅默根本不理解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已經表明了的協作理論,不理解現代生產方式?! ?/p>
第二,這是一個世界末日或世界末日所在那一周的模型,換句話說,如果這個模型的時期是可以重復或延續的,那么均衡的結果應當是在第一周,每一成員總共工作3 天:1/2天在工廠,3天在農場。這樣,除了生產出供當期消費的1單位玉米外,還留有1單位玉米種子作儲備。這樣,從第二周起,每一成員只需在工廠里工作1天,就可以滿足自己的消費需要。這也是為什么生產資料的生產要優先增長。
第三,羅默認為,“所謂資本,指的是某種稀缺的非勞動的投入,在本模型中它指的是玉米種子。”[1]P18但是,一方面,我們在這里看到,固然第一周中玉米種子是稀缺的,但按照我們的均衡解,從第二周起玉米種子將不再稀缺,從而按照羅默的定義,它將不再是資本了,那么它在羅默那里又算做什么呢?實際上,資本的稀缺性僅僅是針對作為無產者的工人來說的;而對于有產者,資本并不稀缺,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中就始終存在資本過?,F象。
另一方面,稀缺通常是與級差地租或絕對地租而不是與資本有關的一個概念。正是因為肥沃土地稀缺,人們才去耕種貧瘠的土地,從而在同樣的土地面積上形成不同的產出,就像在羅默這里,正因為效率較高的使用種子生產的工廠技術不足以讓人們生產出足夠的玉米產品以供消費,人們才不得不采用農場技術一樣。這也是為什么后來在談到玉米經濟的階級結構時,羅默用同一階級結構來同樣表達工業經濟下的純資產階級和農業經濟下的地主[1]P85。這也表明羅默不理解工業經濟下地主與資產階級的差別?! ?/p>
第四,即便我們假裝這是一個資本主義社會模型,生產1單位玉米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也不是2天,而是3天。一方面,馬克思雖然說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制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SUP>[5]P52從而使得有些人亂套平均的算法來計算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但馬克思也同樣指出過,“每一種商品(因而也包括構成資本的那些商品)的價值,都不是由這種商品本身包含的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而是由它的再生產所需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這種再生產可以在和原有生產條件不同的、更困難或更有利的條件下進行?!?SUP>[6]P157從該書后面的參考文獻和羅默在書中的論述可以看出,羅默沒有讀過《資本論》第三卷,因而他不了解后面這一點就難免了。在這里,農場技術正是玉米再生產的條件,也就是再多生產一單位玉米的條件,而如果存在貿易,每個成員也會為他交付的每一單位玉米等價地要求3天的勞動價值。羅默的數學計算脫離了現實邏輯,從而不能不顯得荒唐。
三、羅默基礎模型擴展的邏輯問題
羅默將其基礎模型進行了兩方面的擴展,以便分別說明他本人定義的剝削和階級?! ?/p>
擴展模型一[1]P20~21:假定存在兩組人員,一組稱為H(雇用勞動的人),另一組稱為S(出賣勞動的人)。由750人構成H組,由剩下的250人構成S組。H組的每三個成員用每天的勞動支付1/3單位玉米的實際工資的標準,雇用S組的一名成員用H組的這三名成員的有形資本在工廠工作1天半,分別為H組這三個成員生產1/3單位玉米的利潤,同時該S組成員掙得1/2單位玉米的工資。然后,該S組成員用自己的有形資本在工廠中工作1/2天,生產1/2單位玉米的凈產品。而那三個H者的雇用勞動者,則不得不到農場中去勞動2天,以便獲得另外2/3單位玉米用于消費。
擴展模型二[1]P23~26:假定10個富人每人擁有50單位玉米,而另外990人則沒有。在自給自足的安排下,每一個沒有財產的人(農民)在農場勞動3天,獲得1單位玉米。每一個擁有財產的人利用他的1單位有形資本,到周末時生產出供他消費的1單位玉米凈產品。這樣,每個富人都工作1天,而另外990人每人都工作3天。這一安排會出現剝削的情況,因為這一社會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2個勞動日。然而,這一安排不是一種均衡。每個富人都可以成為資本家并愿意雇用勞動。富人構成H階級。在均衡下,每個資本家得到作為利潤的33.3單位玉米,并且不從事任何工作。他當然可以消費他所需的1單位玉米,甚至可以消費更多的玉米。或者,他也可以積累玉米。每一個工人或農民都工作3天并掙得1單位玉米。在這一模型的均衡中存在三個階級:資本家、工人和農民,由于在這一社會的需求既定的情況下,1單位玉米中包含的勞動為2天。這樣,在這一模型中就出現了剝削,因為資本家的工作少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而工人和農民的工作時間多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p>
羅默認為,在既定經濟中,如果某些成員必須從事超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勞動才能掙得他們所需的消費品集,而其他人以少于社會必要時間的勞動就能掙得他們的消費品集,就可以說剝削將會存在[1]P23。同時,在他看來,階級是一個群體,群體中的所有成員都以同樣的方式與勞動市場相聯系。[1]P21
同樣地,羅默的邏輯依然經不起推敲。羅默的邏輯既然背離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就不可能不在辯證運行的世界面前自相矛盾。事實上,他也正是自相矛盾的。
一是,羅默關于剝削就給出了兩種不同的定義。按照本節的這個定義,如果在平等的初始所有權和現實的兩種產品分配中,所有人的工作時間都等于該產品分配方式下的由羅默定義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那么在這兩種產品分配方式下都不存在剝削;但是只要這兩種產品分配方式的勞動時間或勞動產量不同,那么按照上節的定義,就會存在剝削或受剝削?! ?/p>
二是,在這里,羅默的階級劃分本來取決于各階級與勞動市場的聯系,但是為了使勞動市場不再成為馬克思主義關注的焦點,他又指出,勞動市場對于理解階級是無關緊要的。[1]P101
三是,羅默先是不允許任何人積累,然后又在擴展模型二中只允許富人積累而不允許窮人積累。他先是以生產的玉米恰好滿足消費需要并補償消耗的玉米種子作為強制性均衡,即只允許生產1000單位玉米(凈)產品,然后又在擴展模型二中允許超出這個數量生產,但僅以資本家的資本全部被使用完為限,而不允許農民一周工作6天?! ?/p>
四是,按照羅默關于“為了得到1單位玉米,一個人愿意做任何事,在此之后,他不愿做任何事”的假定,擴展模型二中的每個富人都只應當利用1.5單位玉米種子雇工生產出1單位玉米作為利潤為滿足,也就是每個富人要閑置48.5單位玉米種子才對,否則就與羅默的假定自相矛盾?! ?/p>
五是,擴展模型二與羅默的市場出清均衡論相矛盾。羅默套用西方主流經濟學的庸俗觀點認為,假如市場出清,經濟就是均衡的;而如果所生產的玉米的凈產量滿足了對玉米的需求,玉米市場就出清了[1]P82。但他在擴展模型二的均衡解中,卻使得玉米的凈產量超過了對玉米的需求,并使得供大于求的玉米產量形成了富人的積累。
除了這些自相矛盾之處外,羅默關于剝削的定義及其在兩個擴展模型中的應用就三大邏輯而言還存在如下的問題:
第一,羅默斷言在擴展模型二中,1單位玉米中包含的勞動為2天[1]P26。他還強調對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計算是與資產分配無關的[1]P24,但是,他忽略了在擴展模型二的均衡解中,生產的玉米凈產品總數,不是基礎模型和擴展模型一中的1000單位,而是1323.33單位,耗費的總勞動時間是2970天,平均1單位玉米中包含的勞動為2.24天。這樣看來,羅默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與資產的分配不是無關,而是有關的?! ?/p>
第二,在這里沒有純粹的無產階級,因為所有的成員都有不受限制的農場可以利用。因而這些擴展模型仍然不是以典型資本主義制度為特征的模型。于是,我們同樣只能假裝它們是資本主義制度的簡化模型。
第三,在沒有剝削的地方虛構剝削。羅默認為,在擴展模型二中的農民需要花3天時間生產1單位玉米,超過了他所定義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于是,農民受到了剝削。按照這個邏輯,在小農經濟時代,即便是沒有地主,由于北方的氣候條件比南方的氣候條件差,北方農民生產1單位糧食的時間比南方農民生產1單位糧食的時間長,于是北方的農民就受到了剝削,而與他們老死不相往來的南方農民則是剝削者。實際上,即使這1000名成員中的500名只能使用農場技術,而另外500名勞動者只能使用工廠技術且每人擁有一單位玉米種子儲備。因而,這兩部分成員各自獨立勞動生產出1單位玉米的勞動時間不一致,也決不存在剝削問題,更談不上誰剝削誰。因而資產初始分配的不平等,并不必然與剝削掛鉤?! ?/p>
羅默在沒有剝削的地方虛構剝削的目的之一,是為了替剝削辯護。例如,他說什么,只有當財富的初始分配被斷定是通過不道德的手段而產生的,剝削才是不道德的。[1]P140進而他還創造了社會必要剝削的概念,聲稱如果剝削是社會必要的,那就存在反對消滅它的理由[1]P159~160。其實,資本主義剝削在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后的一段時間里之所以還保留它,并不是因為它是社會必要的,而是歷史發展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就發生非此即彼的變革。在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后保留或者說容忍局部的資本主義剝削只是為了更好地消滅它而已,即便歷史發展出現了反復,也不等于存在反對消滅已經過時的資本主義制度的理由?! ?/p>
羅默虛構剝削的第二個目的是為了詆毀社會主義。他把按勞分配導致的一些分配上的差距即所謂不同技能的不平等定義為社會主義剝削[1]P154。固然社會主義尤其是前蘇聯式社會主義存在一些問題,但這是歷史進步過程中的問題,要以社會主義更進一步的發展來克服,而不能走回頭路退回到資本主義。
第四,在存在剝削的地方掩蓋剝削。羅默認為,在擴展模型一中就沒有剝削,盡管H組的人雇傭勞動時獲得了利潤。而他消除剝削的辦法,只是讓雇主用比雇工效率更低的辦法從事更長時間的勞動。于是,所有的人都用同樣的勞動時間獲得了同樣的玉米凈產品數量。但是,一個資本家即便在競爭中破了產,也不能說他沒有剝削工人。正如一個人搶劫后,被其他劫匪打劫走或被官方追繳回他所搶的東西,決不意味著這個人沒有搶劫一樣。只要一個具有正常勞動能力的人依靠別人的勞動有所不勞而獲,他就是個剝削者?! ?/p>
實際上,羅默也感到了自己的強詞奪理,從而在后面的討論中沒有再讓擴展模型一的H組成員去農場勞動,而是用馬克思的名字稱H組的一個成員為卡爾,令其不勞動,只靠有限的資本,以S組成員提供的1/3單位玉米的利潤過活。同時,他用斯密的名字亞當來稱呼一個得到了1單位玉米用于消費的S組成員。他指出,雖然卡爾雇用了從而剝削了亞當,但亞當的消費品多,是富人;而卡爾的消費品少,是窮人?!耙蚨?,對剝削的這種衡量沒有恰當地反映出初始的在生產資料所有權上的不平等。”[1]P144
在這里,羅默只是換了一種強詞奪理而已。如果卡爾能夠靠1/3單位玉米過活,那么,亞當也可以暫時這樣生活,進而亞當可以將因此節省的2/3單位玉米用于下一期生產,從而既可以重新過上更好的生活,又沒有必要再受雇于卡爾。也就是說,窮人根本不可能靠雇用富人為自己打工即在資本主義制度下靠剝削富人的勞動來過活?! ?/p>
第五,擴展模型二恰恰證明了與羅默的主張相反的一面。羅默聲稱:“如果人們真正關注的東西是財富分配的不平等,那剝削就是一個誤導的標志??磥硭坪鯖]有理由關注對剝削的技術性意義上的衡量,即以傳統的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計算出來的剝削?!?SUP>[1]P145然而,擴展模型二表明,起先10個富人每人只擁有50單位玉米,在經過一個生產和消費周期之后,這10個不勞動的富人在滿足自己1單位玉米的消費之外每人還增加了32.3單位玉米,而另外990人仍然是什么也沒有。這難道不是表明,剝削是擴大財富分配不平等的根本原因嗎?
后來,羅默還從基礎模型中平均分配玉米種子的前提出發,讓其中一個成員在第一期多勞動3天,以便多獲得1單位玉米種子,使得此人此后完全可以依靠雇用其他勞動者過活,同時其他勞動者的狀況并沒有惡化,從而構造了一個公正的初始分配也帶來剝削的后果的例子[1]P62~65,并以此說明剝削不一定都是令人厭惡的[1]P65。但是,他忽略了,在他的這個新模型的第二期初,財富分配已經是不平等了,盡管這個不平等是上一期按勞分配的結果,與剝削無關。但是,此后如果沒有剝削,此人在第二期坐吃山空后,又得從頭再勞動。顯然,剝削是此后財富分配不平等得以長期維持的唯一原因?! ?/p>
因此,關注財富分配不平等,怎么能夠不聚焦于剝削呢?羅默反對消滅這種剝削,就已經表明他這個所謂的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其實不過是資本主義制度的代言人而言??尚Φ氖?,羅默一方面質疑馬克思主義者定義的剝削是否實際上存在[1]P4~5,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到處借用馬克思主義者所定義的剝削[2]?! ?/p>
第六,擴展模型二的歷史解與羅默的均衡解大不相同。在《資本論》第一卷中,馬克思引用韋克菲爾德的資料提到[5]P878,一位皮爾先生把共值5萬鎊的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以及300名工人階級成員從英國帶到澳大利亞的斯旺河去??墒牵坏竭_目的地,“皮爾先生竟連一個替他鋪床或到河邊打水的仆人也沒有了”。應當說,皮爾先生的那些生產資料就相當于擴展模型二中的工廠技術,但那300名工人階級成員寧愿選擇農場技術去逐步為自己而不是為皮爾先生積累。歷史的事實是[5]P880:“在土地十分便宜,所有的人都自由,每個人能隨意得到一塊土地的地方,不僅勞動十分昂貴——就勞動者在自己的產品中占很大的份額而言——而且不論出什么價格都很難得到結合勞動?!薄按罅抠Y本即種子、牲畜和工具,由于缺乏雇傭工人而毀掉了,同時每個移民所占有的資本并不比他能親手使用的資本多多少。”只是隨著真正的自由即每個人都能隨意地擁有一份生產資料的自由的消失,資本主義制度和資本主義剝削才在當年歐洲的海外殖民地建立起來?! ?/p>
最后,附帶再說兩點:
一是羅默用資本市場的借貸取代勞動市場的雇用來安排生產,以為這樣就足以把馬克思主義者的關注從勞動市場上移開。這只不過表明,他不懂得貨幣資本家和職能資本家的劃分,不懂得生息資本與高利貸資本的差別,這或許也與他對《資本論》第三卷的無知有關。至于他認為,在資本市場中是勞動雇用資本[1]P107。那只能說,他不懂得雇用者是可以脫離生產的,而在他的資本市場中勞動者卻是不可以脫離生產的,從而不可能存在勞動雇用資本的說法?! ?/p>
二是羅默認為,如果相對于可利用的勞動數量來講資本較為充足,那利潤率就會下跌,從而剝削事實上就會消失[1]P27。但是,歷史的事實卻不僅是資本過剩與勞動力過剩并存,而且在勞動力出現短暫不足時,資本家并沒有白白讓勞動者使用過剩的生產資料,而是采用更高效率的機器減少勞動力的使用,從而使勞動力從不足又轉為過剩。羅默還把剩余產品大大超過了現存資本主義社會出現的消費需要即資本相對于勞動力過剩的情況直接歸結為勞動力相對于資本過剩,并認為是這種情況導致了利潤的存在[1]P39。這不能不讓人懷疑羅默是否還有正常的思維能力。
馬克思曾經指出,“一個人如果力求使科學去適應不是從科學本身(不管這種科學如何錯誤),而是從外部引出的、與科學無關的、由外在利益支配的觀點,我就說這種人‘卑鄙’?!?SUP>[7]P126從羅默不惜弱智之嫌地編造這些漏洞百出的模型來看,他不正是這樣的人嗎?
四、羅默代數化模型的邏輯問題
與西方主流經濟學一樣,羅默也試圖用公式化的數學模型來表達他的思想。這時,他知趣地拋棄了農場技術,只考慮工廠技術:[1]P41~46?! ?/p>
設1單位玉米總產品,能夠用投入的a單位玉米和L天的勞動生產出來。設x為一定數量的玉米,即為了最終獲得在補償了用于生產x所需的玉米種子投入之后的1單位玉米而必須生產出的玉米數量。生產x單位玉米需要ax的玉米投入,為了最終獲得1單位玉米凈產品,x必須滿足:
x=ax+1
可得,
x=
因此,生產這一數量玉米所需的勞動量為:
≡λ
λ是包含在1單位玉米中的勞動。
假定一個工人每天消費的用以維持生存的玉米數量為b單位玉米。工人工作1天的工資為w。工資既可用玉米來支付,也可以用貨幣來支付。假定以某種貨幣衡量,1單位玉米售價為p。在這一模型中的工資是一種維持生存的最低工資:
pb=w (1)
生產每1單位玉米,資本家必須為其投入的玉米和勞動支付pa+wL。利潤率π被定義為他的投資的增長率,可得
π= (2)
簡化后可得
p=(1+π)(pa+wL) (3)
由于未知數p、w、π多于上述兩個等式數量,因此模型不可能存在唯一解,因而有任意規定p或w的自由。令w=1,這樣價格p就是相對于工資的玉米價格,或者說是玉米的工資價格?! ?/p>
在這里,我們看到,由于試圖拋棄勞動價值論,羅默無法說明什么是貨幣。本來應當是用貨幣來支付工資,最終卻成了用一天的工資來定義貨幣,否則就無法說明商品的貨幣價格。難道在沒有工資的早于資本主義制度而出現的社會里就沒有貨幣、商品和價格了嗎?
其次,羅默既將λ視為是生產x量玉米所需的勞動量,又稱它是包含在1單位玉米中的勞動。他這是將生產一定量產品所需要的活勞動,與包含在部分產品中的全部勞動即活勞動與死勞動之和,混為一談了。這也是為什么羅默會以為一旦在生產過程中引入工具,勞動價值論就不正確[1]P54~55的原因。
第三,我們從pb=w中看到,玉米的工資價格p,在工資被固定為1的情況下,與b成反比,也就是說,工人必須消費的玉米數量越多,玉米的工資價格越低。羅默說什么,“勞動價值論聲稱,市場價格應與生產商品要求的勞動時間成比例,但這種情況根本不存在?!?SUP>[1]P2那么羅默的這種工資價格是現實存在的嗎?難道隨著工人對某種商品的消費量的增加,不論該種商品的生產情況如何,它的價格都會下降嗎?[3]
更要命的是,隨著羅默將這個模型從一種商品擴大到n種商品[1]P48~51,我們發現,只有工人必須消費的商品才有這種價格,其他商品都是沒有價格的從而也是不能存在的?! ?/p>
第四,公式(2)和(3)在數學上是無差異的,從而就庸俗經濟哲學而言,它們也是無差異的。但是,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哲學來說,這兩個公式之間是存在重大的差異的?!皩兇獾臄祵W家來說,這些問題是無關緊要的,但是,在問題涉及到要證明人們的社會關系和這些物質生產方式的發展之間的聯系時,它們卻是非常重要的?!?SUP>[8]P318公式(2)表明利潤率是由商品的價格和生產成本計算出來的,也就是說商品的價格可以獨立于利潤率而存在;而在公式(3)中利潤率是與價格和成本同時確定的,沒有利潤率就沒有商品的價格?! ?/p>
第五,當這個模型擴大到n種商品時,公式(3)變為下式:
p=(1+π)p(A+bL) (4)
其中A為投入系數矩陣,p、b、L均轉化為相應的向量?! ?/p>
羅默認為,根據線性代數中的Frobenius-Perron定理,存在一個唯一的非負價格向量p,以及與之相對應的利潤率π,能夠解出等式(4)。[1]P51但是,這個唯一性是不存在的。事實上,其他的一些庸俗經濟學家在使用類似模型時,都要另外添加一個等式才能保證唯一性。僅憑等式(4)本身,將會有無窮解。看來,羅默對他所信奉的庸俗經濟哲學也不甚了了?! ?/p>
而且這個等式(4)是按每個消費品各生產1單位來計算使所有產品都被生產出來且所有部門利潤率都相等的均衡利率的[1]P50~51。這表明,羅默不懂得,一旦每種商品所生產的單位數不同,這個作為馬克思一般利潤率的變種的均衡利率也會不同,從而并不能通過等式(4)來求解它。
更為矛盾的是,在質疑勞動價值論時,羅默強調,正確的市場價格理論必須既考慮供給也考慮需求,而且還拿價格與邊際效用成比例的新古典經濟學理論來表達這個需求方面[1]P55。但他在上面的公式(4)中卻全然沒有考慮這個需求方面,沒有考慮任何邊際效用[4]?! ?/p>
最后,羅默提出了一個定理:在經濟環境為X的類型中,只有一種經濟結構F滿足帕累托最優、土地單調性、技術單調性、有限的自我所有制和保護弱者五項公理。這一唯一的結構在任何環境下都選定使成員的效用水平相等的對玉米和勞動的帕累托最優分配。[1]P184然而,這個定理的“證明”是以效用水平相等的分配為唯一的帕累托最優分配[1]P200為前提的,也就是說,這個“證明”是以待證明的結論作為前提來進行的自我循環論證?! ?/p>
總之,模型的數學化不能給羅默以任何支持,反而只不過進一步反映出其經濟哲學的荒謬和庸俗?! ?/p>
五、羅默為資本主義制度代言的邏輯問題
羅默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否定并不是單純出于他自己的無知或出于他的經濟哲學的庸俗,而是出于為資本主義制度代言的需要。之所以這樣說,一是因為他的一些觀點在他所提到的參考文獻之一即《資本論》第一卷中已經反駁過了,他不應當不知道;二是他在自己的這本書中多處鼓吹資本主義制度,淡化資本家對于工人的剝削?! ?/p>
其一,羅默說,“當人們支持作為一種制度的資本主義時,我認為,這不僅是因為他們相信資本主義比其他制度提供的商品更好,而且因為他們相信在資本主義制度中人們得到了他們應得的東西?!?SUP>[1]P4那么,如何判斷人們得到了他們應得的東西呢?“堅持認為資本主義下每個人都得到他恰好應得的東西是非常容易的,因為這里不存在超經濟的強迫,工人們可以自由地離去或開辦企業并使自己成為資本家。一些工人甚至已經成功地這樣做了?!?SUP>[1]P40然而,羅默又不得不承認,“超經濟的強迫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沒有在封建制度下那么直接?!?SUP>[1]P40難道不那么直接地存在就是不存在?而且,如果多數工人都能夠并且成為資本家,那么誰來做工人呢?
羅默還引用保守派的論證指出,可轉讓生產資料所有權的平等分配將破壞激勵機制,“這樣實際上就減少了餡餅總量,從而使曾是無產者的人們在新制度下境況比原先更糟。根據這一定義,我們將不得不得出他們在舊制度中是剝削者的結論?!?SUP>[1]P148既然無產者在沒有平等分配的舊制度即資本主義制度中是剝削者,那么又怎么能說,他們得到的是恰好應得的東西呢?
而當美國工人反對其實際工資因美國資本向東南亞轉移而帶來的減少時,也就是當美國工人試圖維護他們可憐的應得時,羅默竟然責問到,“難道美國工人比那些要不然(也許至多)就會受雇于生存‘農場’的東南亞工人在利用資本和就業上有更多的權利嗎?”[1]P29羅默不去責問美國資本家更高的收益與美國工人更低的收入之間的不平等,反而幫著美國資本家鼓吹壓低工人的工資,他的傾向性難道不是昭然若揭了嗎?
在這樣一種立場下,羅默居然還好意思以所謂生活在資本主義民主制度中的大多數人的代言人自居來說什么,這些人反對社會主義是“由于人們缺少被設想為經濟自由的東西,即缺少積累私有財產的權利,他們沒有得到他們應得的東西?!?SUP>[1]P4但是,馬克思早就在《資本論》第一卷中指出,當年資產階級學者已經在新大陸發現并大聲宣布:“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和積累方式,從而資本主義的私有制,是以那種以自己的勞動為基礎的私有制的消滅為前提的,也就是說,是以勞動者的被剝奪為前提的。”[5]P887顯然,與社會主義制度相比,在資本主義制度中更不可能有廣大人民群眾積累私有財產的權利?! ?/p>
的確,在資本主義國家中,有少數工人爬上了資本家階層,但這種情況只不過與歐洲黑暗的中世紀時代的天主教會的情況完全一樣?!爱敃r天主教會不分階層,不分出身,不分財產,在人民中間挑選最好的人物來建立其教階制度,以此作為鞏固教會統治和壓迫俗人的一個主要手段。一個統治階級越能把被統治階級中的最優秀的人物吸收進來,它的統治就越鞏固,越險惡?!?SUP>[6]P679羅默本人在資本主義社會的統治者那里,是被排斥的,還是被吸收的?
其二,羅默提問,“在一個沒有欺詐和強權的制度中,剩余產品物化到由少數人構成的資產階級手中,由多數人構成的工人階級卻保持在相對說來維持生存的水平上,這種情況是如何發生的?”[1]P37而他如此設問就意味著他已經規定了只能這樣來回答,即這一切都是自愿發生的。在他看來,個別工人“不是被強迫這樣做的;他與資本家在其工資問題上討價還價,而且只要他愿意,他可自由到其他地方工作?!?SUP>[1]P37“因為工人與再生產資料的分離,資本主義無須超經濟的強迫也可運行;工人們將愿意出賣他們的勞動力,因為資本家握有他們所需的東西?!?SUP>[1]P38
但是,在談到工人反對資本家的斗爭時,羅默又不得不自相矛盾地承認,“資本家為了從日常的勞動力中榨取更多的勞動確實使用了對工人的超經濟的強迫,這種榨取常常給工人造成精疲力竭和痛苦不堪的后果?!?SUP>[1]P95而早在100多年前的英國《工廠視察員報告》中就已經指出,“允許每天勞動14小時,包括或不包括吃飯時間……就等于強迫這樣做?!?SUP>[5]P349腳注
實際上,工人們固然可以自由地離去,但是他們在離開一個資本家之后,如果不想餓死,就只能到另一個資本家那里去。工人們固然沒有賣身于某一個資本家,但是他們早就賣身于整個資產階級。“實際上,工人在把自己出賣給資本家以前就已經屬于資本了。工人在經濟上的隸屬地位,是通過他的賣身行為的周期更新、雇主的更換和勞動的市場價格的變動來實現的,同時又被這些事實所掩蓋?!?SUP>[5]P666而工人獲得這種賣身的自由的代價是,被剝奪了一切生產資料和舊封建制度給予他們的一切生存保障?!皩λ麄兊倪@種剝奪的歷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載入人類編年史的。”[5]P822
在這里,羅默竟然告誡工人們,“即使情況非常糟,參加集體斗爭也不符合任何個人的利益?!?SUP>[1]P96如果沒有強迫,如果都是自愿,如果存在人人積累私有財產的經濟自由,又哪來非常糟的情況呢?而如果處處是強迫,處處是不自愿,處處沒有經濟自由,工人們又怎么能不去參加集體斗爭,“作為一個階級來強行爭得一項國家法律,一個強有力的社會屏障,使自己不致再通過自愿與資本締結的契約而把自己和后代賣出去送死和受奴役”[5]P349呢?
其三,羅默把資本家使用工人并且利用他們的勞動比喻為“就像礦工利用自然資源一樣?!?SUP>[1]P4他還說什么,“1單位玉米是以少于1單位的玉米社會地再生產出來。這也就是說,玉米也具有可剝削性。實際上,利潤存在的必要充分條件就是玉米具有可剝削性?!R克思錯誤地認為他在勞動力的可剝削性中發現了利潤的惟一來源?!?SUP>[1]P60~61
但是,如果玉米和勞動力同樣具有可剝削性,為什么資本家不用玉米去代替勞動力從事勞動呢?與工人相比,玉米既沒有拒絕被剝削的意愿,也不像工人那樣“擁有拒絕提供勞動的能力”[1]P61,資本家為什么要舍易就難呢?
在這里,我們看到羅默的強詞奪理已經到了喪心病狂的程度。1單位玉米之所以能夠以少于1單位的玉米社會地再生產出來,只不過是因為工人投入玉米生產的勞動量大于工人僅生產出維持自己生存所需要的玉米量的勞動量。以羅默基礎模型中的工廠技術為例。工人完全可以只用1/3單位玉米種子,勞動1/3天,生產出2/3單位玉米。在這里,由于工人維持自己生存必須有1/3單位玉米,因此,這2/3單位玉米就是以同樣2/3單位玉米(1/3單位玉米的生產資料和1/3單位玉米的勞動力)社會地再生產出來。哪里還有剩余和剝削呢?
再說了,礦工利用自然資源需要辛苦地投入自己的勞動,不能置身事外;而資本家利用工人則是既沒有投入了他自己的勞動,又得以置身事外。至于羅默說什么,“為確保工人工作,資本家必須設計組織生產過程的方式——即管理方法,本身就能夠控制勞動提取率的技術(如裝配線),以及既給工人以適當激勵又以各種方式迫使他們保證勞動隨時可以進行的報酬方法?!?SUP>[1]P61一方面,這種說辭同樣可以為奴隸主辯護。而且美國奴隸制度的一個維護者奧康瑙爾律師就類似地說過,“如果人們強迫黑人再去勞動,并為他的主人提供正當的報酬,來報答他的主人為統治他,為使他成為一個對自己和對社會有用的人而花費的勞動和才能,這并沒有剝奪他的任何權利。”[6]P433另一方面,亞里士多德早就指出,這種監督勞動沒有什么博大高深的地方,因此,主人一旦有了足夠的財富,他就會把干這種操心事的“榮譽”交給一個管家。[6]P433
因此,如果羅默不是惡意地要這樣說,那就只能說明他太無知和太缺乏思維能力了,不配做一個學者,不配發表任何文字?! ?/p>
六、結束語
羅默借埃爾斯特之口說,馬克思的著作充滿了“癡心妄想”。[1]P139~140但從上面的分析來看,羅默企圖歪曲馬克思主義經濟哲學的這部“名著”才是一堆“癡心妄想”的集合。在這里,我們陪著羅默又一次領教了庸俗經濟哲學的“邏輯力量”。
實際上,羅默在該書中還有許多觀點存在嚴重問題,但這里不再一一指出了。這其中最嚴重的問題是他對歷史唯物主義的曲解和攻擊,但是由于他的這一曲解和攻擊主要來源于他對同樣戴著“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帽子的柯亨等人的著作的概括[1]P120,因此,我們留待今后評析柯亨等人的著作時再予以回應?! ?/p>
加拿大學者阿蘭·弗里曼在反思當前馬克思主義沒有在資本主義危機中壯大起來的原因時指出,這是因為現存的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主流從20世紀30年代以來一直在系統地將馬克思的結論與其經濟理論相剝離,從而必然導致馬克思主義變得無足輕重[9]。這其實是當年巴枯寧主義者偽裝成馬克思主義者使得1873年夏季西班牙起義遭受屈辱失敗的歷史的重演。后來,付出了巨大代價的國際工人協會堅決地將混進來的巴枯寧分子清除出去?! ?/p>
由此可見,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帽子是不能隨便亂給什么人戴的,即便像羅默這樣的人自己要戴,我們也不能輕易地認可。凡是不承認勞動價值論和剩余價值學說以及唯物史觀的人都不能給他們戴馬克思主義的帽子。否則,要么歷史淘汰國際工人階級和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而這是不可能的;要么我們就要陪著我們所認可的羅默這樣的西方馬克思主義者而被歷史和國際工人階級所丟棄?! ?/p>
參考文獻:
[1]約翰·E·羅默著,段忠橋等譯:《在自由中喪失:馬克思主義經濟哲學導論》,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 ?/p>
John E. Roemer. Free to Lose: An Introduction to Marxist Economic Philosophy[M].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2]趙建:《邏輯與歷史的取舍及其得失———約翰·E·羅默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哲學述評》,載《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1期,第79頁至第86頁?! ?/p>
ZHAO Jian. Gains and Losses of Logic and History: A Review of Roemer's Marxist Economic Philosophy[J]. Journal of Xiamen University (Arts & Social Sciences), 2006(1).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p>
Karl Marx, Frederick Engels. Collected Works[M]. Volume 29. Beijing :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1972.
[4]王朝科:《論羅默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否定》,載《馬克思主義研究》2008年第6期,第110頁至第116頁?! ?/p>
WANG Chaoke. On the Roemer's negation of Marxist Labor Value Theory[J]. Studies on Marxism, 2008(6).
[5]《資本論》第1卷,中文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p>
Marx, Capital[M]. Volume 1. Beijing :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2004.
[6]《資本論》第3卷,中文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p>
Marx, Capital[M]. Volume 3. Beijing :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2004.
[7]《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2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年?! ?/p>
Karl Marx, Frederick Engels. Collected Works[M]. Volume 26(2). Beijing :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1973.
[8]《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Karl Marx, Frederick Engels. Collected Works[M]. Volume 30. Beijing :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1974.
[9][加拿大]阿蘭·弗里曼著,孫壽濤譯,《沒有馬克思經濟學的西方馬克思主義——為什么馬克思主義在國際金融危機中沒有壯大起來?》,載《國外理論動態》2010年第11期,第16頁至第23頁?! ?/p>
Alan Freeman. Marxism without Marx: A note towards a critique [J]. Capital & Class, 2010 vol. 34, no. 1, pp84-97.
Western Marxism or What Else:
A Critique on Roemer’s Marxist Economic Philosophy
YU Bin
Abstract: Free to Lose: An Introduction to Marxian Economic Philosophy is a well-known book of western Marxist philosophy wrote by John E. Roemer. It should be a work on Marxism economic philosophy from the title of the book. But, Roemer declares that both Marx's labor theory of value and law of the falling tendency of the rate of profit are wrong at the very beginning of this book. But these two were exactly the main achievements which Marx utilized his philosophy to obtain. In fact, what Roemer manifests in this book is just the vulgar economics philosophy which he uses for reference from modern western economics. There are full of self-contradictories and deviations to three basic logics of the economic science (historical logic, realistic logical and mathematical logic) in this book. Not only does this article reveal these logical errors and Roemer’s ignorance of Marx's theory in details but also exposes that Roemer is a spokesman for capitalist system indeed. Thus, we could show the real Marxism economic philosophy clearly to the world.
Keywords: Western Marxism, Marxian Economic Philosophy, historical logic, realistic logical, mathematical logic
Author(s): YU Bin, Senior Fellow of Marxist Academ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1] 參見余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在科學邏輯上的區別》,載《馬克思主義研究》2007年第6期,第25頁至第30頁。
[2] 在這里,羅默忘了提此人在第一周受到了羅默本人所定義的“剝削”。在第一周,此人勞動4天半,收獲2單位玉米凈產品,平均1單位玉米的生產時間為2.25天,超過羅默計算出的每單位玉米2天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可見,羅默自己也沒有把他所定義的“剝削”當回事。
[3] 即便從《資本論》第一卷來看,馬克思也只是用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來確定商品的市場價值而已,也從來沒有說市場價格應與生產商品要求的勞動時間成比例。
[4] 對于羅默所倚仗的西方主流經濟學的一些理論和觀點,這里不展開分析。詳見余斌:《微觀經濟學批判》,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年版和余斌:《經濟學的真相——宏觀經濟學批判》,人民郵電出版社2010年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