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腫之處,艷若桃花”的國民黨兩次失敗
――兼評張鳴教授的“民國自由論”
魯迅先生當年說:“紅腫之處,艷若桃花;潰爛之時,美如乳酪。”辛辣諷刺了那些每當有不利的事實披露出來,某些總是能“解讀”出對他們有利的說法的人
2005年,連戰訪問大陸的“破冰之旅”,架起了隔絕多年以后國共兩黨之間聯系的橋梁,此后,尤其是國民黨重新在臺灣執政以后,兩岸關系持續升溫,面對這一局面,某些人怕得要死恨得要命,但是公開跳出來反對,效果又不好,于是,他們就想出了一個陰招,那就是歪曲歷史,拼命美化國民黨,丑化共產黨,這就等于給大陸出了一個兩難問題,如果不反駁,就好像理虧一樣,有利于某些人推波助瀾,不斷推進他們所謂的“正義事業”;如果反駁,那就得罪了國民黨當局,客觀上起到離間作用,阻礙了國共兩黨和解與兩岸和平進程。
忽悠的最高境界,就是一個問題的正反兩方面,他都能夠說得頭頭是道,滴水不漏,就像魯迅先生當年所說的“紅腫之處,艷若桃花;潰爛之時,美如乳酪。”某些人就是有這樣的高水平。
國民黨在大陸敗退臺灣,他們說是因為蔣介石的國民政府民主、自由,所以才輸給共產黨,后來在選舉中敗給民進黨,他們說仍然是因為國民黨民主、自由。
網絡上有一段配圖的文字,是中國人民大學的張鳴教授的話:“〔懷念民國其實是在懷念自由〕戰亂紛爭的民國不是天堂,在民國的中國人,天天抱怨這個國家。但民國有自由,人民可以自己辦報紙,自己辦出版社,可以結社,可以隨便看什么書,不受政府干涉。當然,也可以罵政府,罵官員,即使罵到最高領導人頭上,也無大礙。人們現在懷念民國,其實就是在懷念自由。
這首先讓我聯想起美國“棱鏡”丑聞曝光以后國內某些人為之洗地的說法。在“丑聞”曝光前,某些人鸚鵡學舌,百般美化美國的所謂“人權”,結果斯諾登把黑幕一一揭開以后,他們沒話可說,就把話題轉移到其它方面,說體現了美國的新聞自由了。斯諾登揭黑,美國政府全球追捕,各國媒體都不會放過這種新聞,當然美國的也不例外。但是在某些人嘴里,又成為了美國的閃光點了。
如果沒有被揭發,就說明美國非常完美;被揭發了,就說明美國的新聞非常自由,什么邏輯?這讓我再聯想起另外一件事。傳說以前有個皇帝,在他落難的時候,有位好朋友,什么時候都想著他,吃一個果子也分他一半,當時,他逢人就講,這朋友對我非常好,吃果子也留給我一半。結果后來他當了皇帝,并且因為某件事要殺原來的這位朋友時,理由也與這件事有關:“他對我非常無禮,吃剩下的果子才給我吃。”這些都是詭辯的典型事例。
國民黨民主自由嗎?
歷史的事實勝于雄辯,更勝于詭辯。
早年的國共兩黨關系是,共產黨員可以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毛澤東當年還是國民黨的宣傳部長,當時的共產黨總書記陳獨秀為了表示誠意,還遵循共產國際的要求,讓全體工人糾察隊員上交武器,結果,國民黨仍然發動了“4.12大屠殺”和“馬日事變”等對共產黨人和工農群眾的血腥鎮壓。
在日本占領東三省,國難當頭的時刻,國民政府不是團結和領導全國人民抗日,而是調集幾十萬到上百萬大軍,對幾萬紅軍圍追堵截。
“西安事變”發生后,共產黨內和民眾中很多人對血債累累的蔣介石一片喊殺聲,但是共產黨從民族大義和大局出發,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并且利用共產黨的影響,讓蔣經國從蘇聯回到國內。但是國民黨卻同室操戈,對“新四軍”痛下殺手。
抗戰勝利后,本該民族團結,治療戰爭創傷,當時共產黨已經準備加入國民黨領導的政府,但是國民黨政府不顧全國人民的反對,悍然發動內戰,將飽經戰火摧殘的國人又拖進炮火中。
在內戰中國民黨中很多有識之士看出了國民政府的危機,但是就連作為蔣介石“大公子”的蔣經國的“上海打虎”也打不下去,最后黯然收場。
民盟本來是主張走“第三條道路”的,但是國民黨對民主運動采取鎮壓手段,大家熟悉的李公撲,聞一多先生都倒在了血泊中,促使民族資產階級放棄“第三條道路”。
陳布雷是蔣介石的“文膽”,又是他最忠誠的心腹,但是在無法讓蔣介石改變做法,又不想逆蔣介石的意志的情況下,只能選擇自殺。
作為所謂“自由世界”的領袖的美國,當時不但要用李宗仁替代獨裁的蔣介石,甚至曾經有放棄國民黨,接納共產黨的打算。
就連蔣介石本人也是對國民黨非常失望,曾經想用他自己擔任團長的“三青團”替代國民黨。他在國民黨敗退臺灣以后,對失敗進行了很多反思,從經濟、政治、軍事方面深刻反思了國民黨必敗的因素。
關于國民黨的失敗,自由派中某些即使是“蔣粉”但是還是比較理性的人士都認為,當時共產黨替代國民黨是歷史的必然。
那么,國民黨到了臺灣以后又是怎樣民主自由的呢?
首先,國民黨政府曾經在1947年血腥鎮壓了臺灣“2.28運動”死亡五萬多人,在50年代,臺灣蔣政權曾經一次就殺害1000多名共產黨人。
自九十年代實現民主化轉型以來,臺灣島上基層的黑金政治一直是一個令人觸目驚心的現象。這個問題不僅讓今天的臺灣人倍感頭痛,對于其它正在走向社會轉型地區的人們來說,也是一個值得關注和借鑒的問題。
竹聯、天道、四海等大幫縱貫全島。發生于1984年10月15日的“江南案”曾經轟動太平洋兩岸,背景復雜的華裔美籍作家劉宜良(筆名“江南”)在美國遭到臺灣情報局雇用的臺灣黑道份子刺殺身亡。內情曝光后美臺關系頓時緊張,臺灣當局方面雖然承認江南案為該地區情報局官員主使,但仍強調本案乃情報局官員獨斷專行所致,非高層授意,并逮捕了情報局長汪希苓、副局長胡儀敏、第三處副處長陳虎門等人。
當時蔣經國四子蔣孝武涉入情報體系甚深,坊間認為蔣孝武可能是主謀,但并無確切證據。江南案告一段落后,蔣孝武于1986年3月奉派至新加坡擔任商務副代表,并長期留在駐外單位,在蔣經國任內都未再回到臺灣當局“中央”部門。對此,坊間有人解讀為“謫放外地”。 江南命案,震撼太平洋兩岸,被指涉案的蔣孝武固然全身而退,然而也被外放日本和新加坡,逐漸淡出政府決策的核心。
孫立人也是美國政府曾經打算用來取代老蔣的人物。
因孫立人對于蔣經國以政工制度破壞現代軍事體制有不滿之意,且遭情治單位密稱孫與美國有不正常聯系,1954年6月陸軍總司令任期屆滿,蔣介石將其調任無實權之總統府參軍長,12月3日中華民國與美國雙方簽訂《中美共同防御條約》,蔣氏政權在獲得美國充分保障后,已不再須要依靠孫立人來維系臺美關系。1955年5月28日蔣介石召見孫立人,說他打仗不行,要把他孤立起來,6月,政府當局以孫立人將軍與其部屬少校郭廷亮預謀發動兵變為由,對孫實施看管偵訊。
1955年8月20日,孫立人“兵變”事件公開化。當天政府以“縱容”部屬武裝叛亂,“窩藏共匪”,“密謀犯上”等罪名,革除孫總統府參軍長職務。事后,組成了以陳誠為主任的9人調查委員會,查處此事。孫被判處“長期拘禁”在臺中市向上路寓所,直到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過逝后,同年5月時任總統的李登輝才解除孫長達33年的“監護”。
1979年,美國和臺灣斷交,那一段時期臺灣人跑到美國的,跑到大陸的很多,由于國際上普遍承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臺的中華民國政府合法性受到嚴重質疑,中華民國宣稱代表中國已經越來越站不住腳了,在這種情況下,蔣經國只有兩個選擇,要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所統一,要么把中華民國變成一個獨立于中國之外的國家,不幸的是,蔣選擇的是后者,以臺灣為主體的國家必然要以臺灣人為主體,這就是為什么蔣后期大力提拔臺灣本省人進入政權高層,并自稱“我也是臺灣人”(蔣介石從來沒說過),以人民的支持來增強中華民國合法性的辦法。這也就是今天即使是臺灣最統的人也承認兩國論的原因。
國民黨“本土化”完全是在在臺的中華民國政府合法性受到嚴重質疑情況下的無奈之舉,因為當時的國民黨不但在國際上孤立,也受到占多數的臺灣本地人的排斥,所以蔣經國不得不放開黨禁,相信他即使是在這種情況下仍然對國民黨充滿信心的,但是國民黨在到臺灣以后的表現讓臺灣人民第一次拋棄了國民黨,只是沒想到,取而代之的民進黨更爛,所以在大陸的暗中幫助下,國民黨才重新奪回臺灣的領導權。
不管怎么說,無論是對抗戰中的蔣介石也好,對臺灣時期的蔣經國也好,其歷史功績共產黨和廣大民眾還是客觀認可的,這也是兩岸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但是某些人為了阻止這一進程,故意美化國民黨,丑化共產黨,不但徒勞,而且非常可笑了。
在內戰中打不過小米加步槍的共產黨,就是人心向背的體現了;后來竟然讓民進黨不費一槍一彈奪取政權(而且更糟糕),古語有云“失人心者失天下”,國民黨兩次都逃不過這一宿命。但是這居然能夠被某些人解釋成為國民黨民主自由的體現,讓人不能不佩服當年魯迅先生描繪某些人的那一句話:“紅腫之處,艷若桃花;潰爛之時,美如乳酪。”能夠像某些人那樣有如此化腐朽為神奇的本領,也算是天才了,張大教授就是這樣的天才之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