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三十多年,回顧改革歷程!
杜曉峰
《中國改革向何處去?之一“廠長承包制”》
國企改革三十多年,回顧改革歷程,既有改善全國廣大勞動人民群眾物質生活的欣喜,也有下崗職工的辛酸。在物質方面改革初期由于通過發展個體經濟,搞活了市場發展了市場經濟,在搞活市場經濟起到了決定性作用。通過個體經營讓當時不能進入國營企業的社會閑散人員獲得了就業的機會。改變計劃經濟給商品流通領域帶來的制約。在一定程度下初步滿足了全國人民的物質需要,補充了國有商品流通難題,在改革初期起到了重要作用。
面對國企改革的難題,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是“工人選廠長”一種是“廠長承包制”由于某種原因受廣大工人階級歡迎的“工人選廠長”被否定。由此在國企全面實行“廠長承包制”就是國企的廠長、經理、局長根據承包國企大小繳納一定比例承包金當時大慶市龍鳳區郵電局包括郵政、電信、移動、區局、局長據說交5萬元承包金,年底如果能完成任務按比例提成獎金,如果完不成任務扣一定比例的承包金。由于國企承包沒有經過廣大職工的討論、沒有通過科學論證和制定合理的群眾監督制度,只是通過行政命令由少數管理層在辦公室研究制定,實行后造成廠長、經理、局長個人說了算,在基層企業架空取消黨的領導和代表職工利益的工會、婦聯組織,使得這些組織名存實亡。發生了黨委書記開除廠長黨籍,廠長停發黨委書記工資的現象。
由于“廠長承包制”上無黨的領導、下無群眾監督使得一些廠長、經理暗中大肆侵吞國有資產,造成大批中小型國企虧損破產倒閉,之后把他們一手制造的國家包袱通過廉價購買成為民營私企。迫使大批國營職工下崗,這部分下崗職工大多數人沒有得到應得的經濟補償。例如沈陽市大東區國營日雜公司,倒閉后很多職工沒有得到一分錢的經濟補償,后來說只要買斷給3千元的補償,可是一些職工簽字后也沒有得到3千元的補償,可是他們還要自己繳納醫療、養老保險。由此給這部分下崗職工造成子女交不起學費無法完成高中學業,嚴重的是由于沒有固定的經濟來源,激化家庭矛盾最后造成妻離子散、家破人無。
由于廠長承包制產生了大量貪污腐敗分子,為了遏制這種現象又提倡“集體領導”實際集體領導根本沒有在國企真正執行。基層國企法人代表有選擇性的執行中央和政府的文件精神,有利于自己的文件執行,例如“高薪養廉”有利于廣大人民群眾的文件不執行。造成國家好的政策得不到落實,使改革開放的豐富成果不能惠及廣大勞動人民群眾,發生許多不公正不公平的經濟政策。
“廠長承包制”在不知不覺中消聲滅跡,之后又實行“廠長責任制”依然不能擺脫國企管理體制的困境,給國務院管理國企造成沉重的負擔。
《中國改革向何處去?之二“廠長責任制”》
由于“廠長承包制”不能改變國企現狀,又實行“廠長責任制”在2000年前后大慶油田、石化總廠、郵電職工被迫買斷、退養,當時明確提出“減員增效,下崗分流,自謀生路。”等改革口號,當時郵政、電信、移動統一歸郵電部管理。區局領導公開在職工大會講:“要求年齡在45歲以上的老職工辦理病退,是郵電部照顧郵電系統老職工,如果不辦理退養,以后考試不及格就要待崗或解雇解除勞動合同,搞的人心惶惶,迫使大量掌握實際工作技能的業務骨干非法病退。其中有大慶市龍鳳局、市揀、投遞班長,市局業務競賽亞軍。大批郵電業務骨干下崗后,又招收兩倍于下崗職工、沒有任何技能的臨時工,給中國郵電事業造成巨大的經濟人力浪費。
在87年時大慶地區打一個長途電話要等幾個小時嚴重的影響經濟信息傳送,國家大量投資郵電通信,大慶市的郵電職工發揚人拉肩扛的油田會戰精神,把數十噸的電話交換機抬到樓上,一舉改變大慶地區通信落后局面。之后郵電職工一同建成中國移動、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中國速遞公司,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一旦這些公司能獨立運營就被無代價分離,給郵政電信職工留下的是創立中國移動、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中國速遞公司,、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中國速遞公司、的債務與老年職工。當時分家時對中國移動、有一個口號叫“扶上馬送一程”,由于移動分離造成郵政職工跌入國企貧困線。有40年工齡的老職工每月工資1233元。無法維持一家3口正常生活。郵電、移動的改革違反國有資產分配法理,郵電職工沒有公正公平分享建設成果。
在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由經理、局長兼黨委書記,無意間取消了黨對企業領導,造成企業領導黨的混亂局面,使得中央部門的文件不能再基層貫徹執行,市局局長獨裁專斷,對于在崗職工實行官僚統治,職工代表不經過全體職工選舉,自己當職工代表,根本違反職工代表選舉程序,不許一線職工提合理建議,對部分向黨委反映情況的職工進行打擊報復,威脅迫使部分簽名的職工自己取消簽名。
“廠長責任制”是重復“廠長承包制”同樣的錯誤,到現在為止依然沒有群眾監督制度,國企基層領導仍然處于監管真空,是稱霸基層的土皇上。國企的工人階級受到基層官僚體制精神與物質折磨。要讓國企起死回生必須要推行“工人選廠長”設立專職黨委書記,糾正廠長指揮黨的錯誤,只有黨指揮廠長、經理、局長、加上群眾監督才能讓國企發展壯大。
《中國改革向何處去?之三“國企改制”》
現在中國改革完全背離了社會主義方向,正在向資本主義方向發展。中國的億萬富翁據說是:“超日趕美”可是中國普通勞動人民的收人卻與日本、美國的勞動人民的收人有很大差距。這就出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中國的貧富差距超過資本主義社會,難道我們改革后的社會還不如資本主義嗎?那就不如不改,可是不改革社會科學技術、生產力就不能進步。其實主要的原因是中國改革的豐富成果被少數百萬億萬富翁獲取,所謂的“國企改制”是不是把國企改成私有股份制、或者賣給國際資本家與民營資本家。迫使大量國企職工干部下崗,以便為資本市場輸送廉價勞動力,緩解資本主義市場勞工短缺的問題。通過對勞動人民增加工時與勞動強度,資本主義、私有制就會更多的以低廉的工資獲取更大利潤。那樣一定引起全國勞動人民的憤怒,發生第二次社會主義革命打到騎在勞動人民群眾頭上作威作福的官僚資產階級。
全面在中國復辟資本主義有三大不可越過的防火墻,一是毛澤東思想,二是憲法,三是無產階級勞動人民群眾。
毛澤東為防止資本主義復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他老人家管不了今天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可是他的無產階級革命思想已經深深的扎根在廣大勞動人民心中,復辟資本主義的人對于毛澤東思想百般污蔑攻擊,妄圖偷梁換柱取代毛澤東思想。現在廣大勞動人民群眾已經識破他們的陰謀詭計,其實是今天他們的倒行逆施,把勞動人民逼到絕境,喚醒了廣大勞動人民群眾對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深切懷念,更加堅定了信仰毛澤東思想的堅強意志。
我國憲法序言寫到:中國各族人民將繼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改革開放,不斷完善社會主義的各項制度,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逐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
第一章 總 綱
第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破壞社會主義制度。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
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要防止資產階級精英惡意篡改社會主義憲法,如果惡意把國企出賣給資本家,私人民營企業家,嚴重違反社會主義憲法,涉嫌復辟資本主義顛覆人民民主專政,必將被廣大勞動人民群眾打到。國企改革只有推行工人選廠長,建立法定的群眾監督制度,設立專職黨委書記和支部書記,才能有效的預防官僚腐敗發生,官僚主義是產生腐敗的根子,腐敗分子先使用官僚霸權打壓群眾,對于監督他們貪污行為的老職工進行下崗迫害。造成職工有意見不敢提,提了就要遭到打擊迫害,例如故意把職工調離離家很遠的區局工作,惡意造成職工上班困難,并以下崗相威脅。官僚主義危害大于貪污腐敗,必須堅決消滅官僚主義行為。國企重新確立黨的領導,建立法定的群眾監督制度,是國企改革的唯一出路,也是保證社會主義改革和諧穩定的正確方向。
杜曉峰
2012年2月23日星期四
百度搜索:國企改制
國企改制體現
國有企業是計劃經濟條件下的產物,具體表現在:
(1)干部和人員的終身雇傭制;
(2)國家或地方財政出資設立;
(3)沒有股東約束,只有上級行政主管部門,導致追求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的動機不足。
所謂國企改制,是指將國有企業改制為企業法人,即有獨立的董事、監事,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國企改制,就是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內容應該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以完善的企業法人制度為基礎,以有限責任制度為保證,以公司為主要形態,以產權清晰、責權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為前提的新型企業制度,最終的目的是要解決企業的發展動力問題。要建立這樣的企業制度,就要在改制過程中解決資產處置、股權設置、人員安置三大問題。
國企改制開始于1978年。
國企改制的幾種方式及利弊分析
國有企業改制可以選擇不同的方式。在實際中,通常被采用的方式有如下幾種。
1.出售給外商;
2.出售給民企;
3.管理層收購(MBO);
4.員工持股;
5.外部戰略投資者與管理層聯合收購;
6.出售給其他國有企業
首先,談一下第一種方式的利弊。將國企出售給外商,如果外商是一個世界知名企業,就可以實現“與巨人同行”了, 不但可以引入規范的公司治理機制和經營管理體系,還有可能吸引外商的后續資金投入、項目投放,使得地方政府能夠將國企改制與招商引資有機結合起來。但是,如果外商不是一個知名大企業,要對外商的資質、信譽、實力的調查就比對國內企業的調查更困難。將國企出售給外商,還存在著一個對外商戰略意圖的判斷問題,以及自己的戰略選擇問題,如果外商的戰略意圖是將并購后的國企僅僅作為一個加工基地,那么原來的品牌、技術也將逐漸消失,而且隨著時間推移加工基地還可能外遷,那么地方政府是否可以接受?地方政府是否能收購的,這種方式很值得重視和研究。
其次,讓民企來并購重組國企,我認為應該成為以后國企改制的主流方式。這種方式的優點顯而易見,
第一,可以引入民營機制;
第二,不像外商那樣存在水土不服問題;
第三,一般不存在消滅原有的品牌和外遷問題;
第四,不存在是否允許外資控制的爭論;
第五,是民企在處理冗 員、債務、原管理層去留等問題上更靈活,等等。但是,這種方式也有許多不確定性。
1.篩選、識別成本比較 高,因為中國民企的“健康資料”甚至“出生資料”并不像成熟市場經濟國家那樣齊全和便于查閱,連準確度都有很大問題,國企改制時“遇人不淑”的現象并不少見。
2.民企進入更容易受到國企內部人抵制,這有多種原因。
3.民企對于盡職調查并不認真,對于改制協議有關條款的態度比較靈活,比如說可以維持原管理層不變等,但進入后公司治理轉型會不順利,整合存在不確定性。當然,外部的民企也有可能勾結有關人員壓低國資賣價,無論哪一種方式的改制都有可能出現這個問題,關鍵是要有公開性競爭性的程序。
再談一談MBO。在現實當中,許多MBO的確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與其他改制方式相比,更容易出現暗箱操作、導致國資賤賣;
二,是資金不足導致財務違規,留下隱患;
三,是會固化內部人控制,企業的所有權和控制權都更加封閉,將“屏蔽”掉外部更適合的投資者和經理人,而且管理層各成員之間日后的責、權、利關系可能出現糾紛從而使企業出現動蕩。
但是,對 MBO也不能一概否定。與其他的改制形式相比,MBO也有一些優點。
第一,可以比較好地處理“內部人抵觸”的問題;
第二,政府可以省略高昂的對外部購買者的識別和篩選成本,避免“遇人不淑”;
第三,管理層收購一般不至于產生企業外遷問題,也可以避免外部人進入時“改朝換代”給企業帶來的震蕩。因此,針對實際存在的問題,制訂規范辦法,引導MBO向健康的方向發展,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職工持股這種方式的優劣如何呢?我之所以比較反對這種方式,不但這種方式具有MBO所有的毛病外,還因為,
第一,職工持股實際上是“大鍋股”,也可以叫做“二鍋飯”,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在實際當中,都沒有確切證據表明這是一種良好的激勵制度和約束制度,當然從短期看可能有些效果,但邊際效果遞減非常厲害;
第二,員工作為“雇員”與作為“老板”的身份重合和固化,對于公司治理轉型和對于日常管理的規范化都沒有好處;
第三,由于持股者人多勢眾,這種方式比MBO更容易踐踏公司治理規則,如過度分 紅、嚴重的關聯交易,侵占國有資產和損害債權人利益等,而且很不好糾處;
第四,鑒于中國沒有多層次資本市場,這些股份未來的流動性將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當然,通過職工持股方式進行改制,可以有效消除“內部人抵觸”,而且比較簡便,特別是可以直接將對職工的補償金轉為股份,易于操作,但這樣做的后遺癥非常大啊。
SMBO又如何呢?這種方式可以將“內部型改制”和“外部型改制”的優點結合起來。當然,這需要外部戰略投資者與國企管理層有比較良好的互知、互信和互賞,同時又要防止他們互相勾結攫取國有資產。而且,目前已經實施的《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在技術環節上也不利于SMBO的推行,所以需要日后對有關政策做適當修訂以增加彈性。對于SMBO,以及其他方式的改制,有必要從政策層面提供“優惠性購股計劃”,即明確規定在國有產權進場競爭交易的前提下,管理層可以以適當的價格優惠獲得一定數量比例的國有股。普通員工如果要購股,也可以享受同樣優惠,盡管我個人并不主張員工持股。同時可以規定配套的股份回購計劃,以換取管理層和職工對外部購買者的合作,以減少改制中的動蕩和沖突,因為動蕩和沖突對企業的傷害有時比國有資產賤賣更可怕。
最后,如何看待由另外的國有企業來參與一個國有企業改制呢?從決策者回避風險的角度來講,采取這種方式一是可以避免戴國有資產流失的帽子,即使這個國有企業以很低的價格出售了,但還是國有資產,所以沒有政治風險;二是會覺得國有企業更可靠一些,能夠省掉前面所說的高昂的篩選、識別成本。但是,即使找一個實力非常雄厚的大國有企業來接盤,這個大國有企業的機制仍然沒有根本轉換,這是最深層次的弊端。一些勢力雄厚大型國有企業搞得好,往往是靠一些政策扶持和靠優秀的企業家,但這樣的企業未來的不確定性更強,扶持政策的消失或者優秀企業家的離開以及政府政治對公司政治的直接沖擊,都使企業未來的命運不可測。這樣的企業以后還會面臨深度改制問題,未來進行深度改制仍然是一道必須要過的“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