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意識形態紛爭已遠有超逾爭鋒相對之態勢,頗有點你死我活的味道在內。其實遠離喧嘩,靜心觀摩的話,不難發現,“左、右”之爭,情緒化的東西絕對的多于意識形態的考量,何謂“左”,何謂“右”,更是大家紛飛各言其是,各自隊伍的搖旗吶喊者固是不知其為何而來回奔跑,即是旗手也難有共識在內,這點在此次方舟子、韓寒爭論的背后的自由派群體集體表現中得到了充分的證明,其各自擁躉之間的相互攻訐,甚至于分裂,如說是信仰的碰撞,莫若說是情緒的激烈對抗。
況且就本人所觀察,當下的“左、右”定義的隨意性較大,很多的時候,在劃分“左、右”時并非依據意識形態傾向性,而是有著一種非常奇特的情緒性在內的東西在作祟,所以很多時候,比如我自身就有切身的體會,比如我的博文在某些網站毫無疑問的是“左”的,但同樣一篇文章,換個網站又被歸納于“右”的陣營,當然這種經歷很多網友也有過,也是一件較為痛苦也難以回避了的事,可見兩派之間并無通俗約定的劃分界限。
現在時興寫東西慣用考據學,當然似乎多引用些或能證明文章的嚴謹,尤其是大篇大篇引用,如在加用些外文穿插在內,似乎更是博學的象征。“左、右”之說大致的說法是起源與法國大革命時期,最初只是一個站隊表決方式,并無多大的實質含義,而且在西方相對而言,左代表自由的政治立場,右則表示保守政治立場,這點與我國頗為不同。其實就是在中國,“左、右”定義演變之快,也是出人意料的,在過去的相當時間段內,左表示著進步的、革命的,而右表示著落后的、專制的,經歷過政治風波的人大體對此感受最為深刻了,但今天“左、右”的含義似乎與過去完全不一,甚至于是迥異的,左的成了落后的、專制的代言,右則是民主的、自由的的。當然,思想界如此的混亂,實于當下全球話語體系缺乏話語權有關,當然,更為深刻的緣故,可能還在于彌散在文人中間的“仰洋、懼洋心理”有關,凡是西方的皆是先進的,或者反其道而行之,不能直面西方,凡是西方的皆反對,各走極端,或都自以為是,這種文化歷史觀制約了人們冷靜的用中國人的思維考慮能力。
其實,界定“左、右”,確實頗費思量,你說左的吧,有中左、左、極左,右呢也有中右、右、極右,中左與中右之間有中間力量,其中左與中右也很難有清晰的界定,兩者之間均有騎墻,然而這個群體卻是社會的中堅力量,也是唯一能左右形式轉變的關鍵所在,為簡單起見,下文中的“左、右”則表示左與極左、右與極右。于是,“左、右” 的認知局限就在于,兩者都認為中間部分是“那群麻木的中國人”,痛恨其不爭時,卻又不得不全力以赴的爭取中間群體的同情與支持,“左、右”的虛偽還體現在,看似兩者主張是背后水火不容的,但理念均是高度的一致,即都搞思想的專制。當然,就如我前文所說,“左、右”認知的最大局限恐怕還是在于自身身份的模糊,即不知“何謂左、何謂右”,通俗些說,就是不知為誰站隊,用政治的身份劃分來行情緒的發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