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10:14:00
最新一期的英國《經濟學人》雜志利用衛星數據,搶在中國政府之前發表全中國各省空氣素質的測量數字,并指中國除了黑龍江、西藏和海南三個省份外,其余省份空氣中的PM2.5含量都超標、不安全。
這篇題為“中國的污染:人為的,即使從太空也看得見”的報道稱,中國除了上述三個省份外,其余省份空氣中的PM2.5值全年平均都超出了世界衛生組織定下的安全水平,即每立方米10微克。其中,山東與河南的情況最為嚴重,PM2.5含量超過每立方米50微克,比安全水平高出四倍。
PM2.5指的是懸浮于空中、直徑小于2.5微米的顆粒物。近年開始受到國際社會注目,成為美國、加拿大等用以測量空氣污染的新指標。科學家相信PM2.5對健康的“殺傷力”比另一空氣污染指標PM10來得大,因為PM2.5較細微,更易深入人體肺部。
《經濟學人》的數據是耶魯大學一名博士學生所整理,她利用的是美國衛星測量的光線穿透率和空中懸浮顆粒的化學成分來推斷中國各省空氣污染情況。
從報道附上的地圖說明來看,這些數據是取自2007年的衛星資料。
雖不否認這樣的推斷方式并不理想,因為衛星很難分辨空氣中的物質離地面多遠,在反光度高的雪地和沙漠上也無法很好地斷定空氣質量,但該報道認為,衛星數據至少給予了一個大略的估算,而且“撇開這些短處不說,報告顯示中國在清理環境上還需作多少努力。”
2012年1月10日衛星圖:第一張照片是“阿卡”號衛星(Aqua,拉丁文,意為“水”)上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譜儀(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在下午早些時候拍攝的,乳灰色的霧霾籠罩地面。灰色的霧霾下面是一片片白霧或低云。風已經開始將霧霾推離北面的北京,但華北平原的其他地區仍然在惡劣的空氣質量中呻吟。第二天,“阿卡”號衛星上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譜儀拍到第二張照片時,這一區域的天空已經基本晴朗。
《經濟學人》更進一步警告說,這些數據是年均值,未能反映出個別天污染指數突然飆高時的嚴峻情況,所以“北京人可不要因為(報告中的PM2.5)污染值只達35微克就安心了”。
這篇報道令部分中國民眾感到擔憂,并再次掀起了社會中的一些不滿情緒。其中一名網民就在微博上調侃說:“我家在山東、河南交界處,春節回家當吸塵器。現在繼續在北京當吸塵器,為中國環境質量的提升奉獻力量。”不少人也呼吁政府加快步伐,監測全中國各省的PM2.5情況。
2012年1月20日衛星圖 拍攝工具:“阿卡”號衛星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譜儀
去年底,中國政府因華北地區一連多天霧霾,加上提供的空氣污染數據與美國駐京使館大相徑庭,也遭到了批評。當局隨后宣布從今年起在北京、天津、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城市和區域開展PM2.5和臭氧監測,但該計劃將分四個階段進行,要到2016年才會在全國落實。
監測PM2.5的工作確實重要,但鄭州市環境監測中心副站長范相閣接受河南《大河報》訪問時也呼吁中國公眾要“理性看待”《經濟學人》的這篇報道。
他說,空氣質量不僅和經濟發展、工業排放有關,也與地形和各地的自然條件密切相關。以河南為例,當地處于黃河流域,風沙揚塵遠高于沿海地區。
范相閣也指出,《經濟學人》采用的是衛星數據,中國當局則是監測離地面3至15米、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的近地面空氣質量,兩個監測體系完全不同,難做評價。他也強調,“治理才是重點”。
中國近年來在很多發展項目中都一再強調要推進生態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甚至將此列入“十二五”規劃中,不過要看到實質性改善,中國仍需時間。
世界資源研究所駐京辦事處顧問塞利格松(Deborah Seligsohn)早前接受媒體訪問時就指出,施政成功不僅需要法規更需要公眾意識。她說,美國花了25至35年才成功提升空氣質量,而洛杉磯自上世紀 50年代起治理空氣,到現在也還沒達到美國自己定下的標準,所以起步較晚的中國更需要時間。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