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海外市場需求,媒介是金銀。也必然是金銀,金銀在世界各地通用,單純的商業擴張并不包含在海外地區的投資,僅僅是商品交換,也就是說,基于雇傭的市場并未得到培育和發展。海外的市場是依賴的舊文明的原市場,且該原市場的潛力也在不斷的掠奪當中不斷被破壞。其海外市場若要持續,必然要在當地培育雇傭勞動的市場制度,不斷造血,擴充市場規模。那么早期的單純商品輸出,對工業民族的作用僅僅是為不斷擴張的市場提供金銀等貴金屬來源。市場的不斷擴張使得對資金的需求增多,進而是對金銀等材料的需求增多。商品輸出的基本功能便是回籠更多的貴金屬,當然商業民族等還熱衷以奴隸制方式在殖民地生產金銀,或者商業戰爭的首要目的便是搶劫金銀。真正培育海外市場的時期是資本輸出時期。即投資辦廠,將市場生產出來。資本輸出的原因即是工業國本身資本過度積累,生產相對過剩,利潤率降低,工人的反抗斗爭也在不斷提高勞動力成本。那么資本必然要輸出海外,利用殖民地半殖民地地區的廉價勞動力生產產品,直接供應當地,由此還免了運輸的麻煩。
若是此局面延續下去,即殖民地半殖民地地區也將逐漸實現工業化,宗主國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地區的資本實現聯姻。但歷史并非如此發展,海外市場擴張之前各文明已經長久地存在。資本主義的擴張使他們相互接觸,立即意識到自己與工業民族的不同。長久以來便形成的民族認同便被激發出來——這是在相互的長久隔閡中逐漸形成的民族意識。當資本輸出來臨的時候,不僅宗主國的投資在生產市場,且各民族本身也在效法,培育統一的民族市場。而宗主國的掠奪和以雄厚的資本力量對民族資本的壓制,必然使民族資本力量與之產生尖銳沖突。當時機成熟時,民族資本便要尋求獨立——此時資本是有民族性質的,資本無祖國的概念還不能完全地建立。民族因素還是超過資本因素的。
機會便是一戰二戰這樣的資本主義強國的嚴重沖突,削弱殖民體系,使各民族有能力完成各自的獨立——未必是民族資本力量,有的卻是農民的革命力量。
殖民體系擴張本身必然帶來工業民族之間的嚴重矛盾——即工業資本力量還是有祖國的——所建立的殖民地都是排他的。那么世界瓜分完畢,各國力量發展不平衡,就要產生對立,重新分羹。世界大戰便是有民族屬性的資本力量之間的利益大戰。大戰的結果便是相互削弱,殖民體系被新興民族力量瓦解,資本主義的世界統治換了一種形式——排他的殖民地沒有了,而資本的國際滲透占據了主流。
“民族解放”運動發展了起來,實際是舊文明時代的民族文明的反抗。它注定是反抗以體現自己的存在,繼而表示自己是個舊文明時代的產物,要走向消亡。民族資本力量極力強調民族這一要素,要求獨立于原列強力量。只不過是資本主義換了種存在形式,實際上殖民地獨立后于各資本列強的關系依舊持續,只是政治放松了控制——以民族自治的方式省卻了一大筆管理費用。從此之后,各資本力量利益“共享”了,利益不再專屬了。誰競爭能力強,誰占領市場,誰也不能以殖民地的方式獨占市場。殖民地體系的瓦解,表示世界市場開始真正走向統一。民族獨立的意義還有民族資本獲取了政權,開始自己投資造市場,即造血。指望殖民地宗主國投資造市場始終是有限的,這對于培養新市場也有莫大好處。
“民族解放”,有兩大基本類型,一是殖民地政治獨立,但依舊保持與原國際資本密切的聯系,經濟不獨立。即對外開放的,或者說是以市場為導向的體系——這實際只是殖民體系換了一種存在方式。政治經濟方面依舊不可能是獨立的,如韓國日本等等,其國內還有外國軍事力量駐扎。當然還有更落后的國家,這兩個比較成功的國家存在只不過表明,殖民地體系也是可以使殖民地工業化的。第二種類型便是完全的政治獨立和經濟獨立。即內部國家壟斷,較為封閉的,或者說是進口替代的體系——這是徹底的民族獨立存在方式。如中國等國,但這樣的閉關鎖國必然使自己的技術不可能趕超先進的西方國家。即在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最終也是不能競爭過國際資本力量的。只要國內的壟斷體系瓦解,對外開放,便不能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如現代中國。當然存在于這兩種基本類型之間的還有大量的過渡形式。
關于民族獨立的國家壟斷,還不得不提到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巨大影響,以下展開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歷史作用的闡述。
自馬克思時代開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名號下的工人運動便蓬勃發展起來。但就工人罷工本身來說,與其說是滅亡資本主義,還不如說是其正常組成部分——當代的代表工人利益的改良政黨只是資本主義秩序的一部分,而且不可或缺。工人罷工,客觀上提高工人待遇,并實際地保持了或者提高了市場需求——擴大了市場。資本家以自己不情愿的方式在此關系中獲得了好處。這也是資本主義市場擴張的一種方式。就資本主義積累衰退周期來說,工人罷工或者其他經濟要求都只是其資本積累規律的體現,工會運動只是工人集合起來提要求的方式。沒有工人運動,表面上看資本家更剝削,更賺。實際是資本家整體的損失,市場不能擴大,積累周期就得縮短。危機就得提前發生,這是自尋死路。
馬克思提出了人類解放的卓越方案——直至目前依然還沒有實現,原因即其目標不能在工業化的西方實現——工人罷工實際是幫助了資本主義延長壽命。只有其傳播到較為落后的東方世界時,它才有了革命的成果。原本馬克思指望英國這樣的最為先進的國家革命——它最有工人階級革命的物質基礎和階級基礎。但既然革命的需求在廣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地區的東方落后世界,而馬克思主義本身也頗具吸引力——民族的知識分子首先看到的是革命勝利的前景,而不是站在工人階級的立場上——工人階級尚且極其弱小,他們沒有這樣的立場可站。那么以馬克思主義推動“民族解放”事業就成為必然的。
這里還有點復雜,即列寧以十月革命開啟了“社會主義革命”時代,俄國的布爾什維克從理論上批駁了唯生產力的“庸俗主張”,給了民族解放運動以社會主義革命的理論支撐。列寧的黨無疑是工人的,但其工人政權并未堅持太久,斯大林官僚專政建立即已經標志那個工人政權已經變成了官僚政權。社會主義革命的陣地轉向了完全沒有工人力量基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地區。表明這并不是社會主義的革命,而是以社會主義為旗號或者理念的民族運動。民族解放運動中利比亞的卡扎菲,敘利亞的阿薩德,埃及的納賽爾,中國的毛澤東,印度的尼赫魯等人紛紛聲稱自己的政權是社會主義政權,革命是社會主義的革命。他們作為后一類型的民族解放存在。即較強的進口替代類型。有的甚至完全獨立與西方資本。分割世界市場本身。自然這造成的是對資本主義維持的不利因素。
無論如何說,落后生產力下建立的民族政權,打社會主義旗號,不會有社會主義的基礎,國家壟斷顯著地存在,且國內落后的民眾并未有能力控制這種國家壟斷。一切權力掌握在上層統治者手里——這些人或者就是革命者,或者就是社會主義者,馬克思主義者。但他們并不可能受民眾控制。獨裁是普遍的,獨裁在民族解放中的顯著作用便是以強制的文化灌輸擺脫封建落后的意識形態的夢魘——民主是不會有此作用的。并且以此集中于工業發展,避免掣肘。每個民族解放的國家,總有代表民族解放的英雄,獨裁的那個時代,毋寧說就是一個英雄時代,不可過多指責。真正的民主并未有基礎,當然資本主義本身可以用上層精英的對立制造出假民主出來——這不在民主之列。
十月革命后的社會主義政權,為什么不能完成社會主義的世界革命呢?還是生產力,還是殖民地體系的條件下各列強資本之間沒有強有力的聯系。不能循著生產的鏈條引發社會主義革命。即資本還是有祖國的,工人還是有祖國的。工人無祖國的先進理念只有進行強有力的政治灌輸才能被工人意識到,經濟的國際聯系的缺乏并未使他們自發地認識這一點。列寧等人曾經指望德國等革命,但當時兩國正處敵國,只要資本主義方面軍事力量足夠強大,便沒有工人革命的成功。所謂的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是隨著世界大戰的發生而出現的,戰爭之中,激發起來的是民族意識,反侵略的意識。并非是階級的意識。即其“社會主義”本身并非因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引起。還是搭了民族的順風車。甚至還有蘇聯直接武力支持的順風車。
那么問題就清楚了,民族運動是一場深遠的運動,民族因素是左右二十世紀資本主義發展的主導因素。民族的認同大大地高于國際的階級的認同。二十世紀的社會主義革命運動,本身的作用便是民族意識作為主導的條件下完成工業化,共產黨力量費盡苦心建立的政權還只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政權。其各自保持的獨立便可以將其民族主義性質體現無遺。其勞動者不能控制國家權力,權力被作為集體資本家的國家官僚把持,即體現其資本主義性質。資本主義的利潤高于一切,在這些國家,例如蘇聯,即表現為積累高于一切。其最終的政治危機乃至其瓦解均與之經濟危機密切相關。而這種長期過度積累的,農輕重比例不協調的長久危機與資本主義的生產過剩危機如出一轍。只不過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下的體現。
然而,民族解放終究是民族這一舊文明的載體在新時代的體現而已,民族的因素終究要讓位于資本因素的。也就是民族國家的民族經濟大量建立,而后被國際資本力量一一攻破是必然的。大資本吞并小資本的資本游戲依舊在上演。民族資本就相對來說是小資本,無論該資本內部是多么實行人民福利,多么執行社會主義的政策,它終究不能維持得住——歷史并不尊重情感的付出。這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或者是大幅提高利率,迫使民族國家再次依附于自己,如里根做的那樣。或者是“和平演變”,“傳統計劃經濟國家的官僚集團出于自身的私利而投靠資本主義,如蘇東劇變,或者是大規模的金融掠奪,如日本廣場協議,東南亞金融危機等等。民族的國家壟斷相繼被國際資本的國際壟斷力量擊破,國際資本兼并的大潮在二十世紀末二十一世紀初正式形成。
另外不得不捎帶一點,即民族資本壟斷向國際資本壟斷的基本形式,現實體現出來的便是私有化手段。即國際資本力量打著“民主自由”的旗號,進行無所不在的意識形態宣傳,誘使各國人民各自瓦解民族的國家壟斷,跳入私有化的陷阱,通過將民族資本私有化,即去國家壟斷化,一口一口地將其吃掉。通過市場經濟,自由競爭的資本意識形態宣傳,培養各國的經濟學的學生,當他們走上各自崗位后,必然是兌現其灌輸理念,制造市場崇拜,競爭崇拜,在逐漸開放的市場中,國際資本將原有的民族資本打個落花流水,順勢控制該國經濟命脈。或者你說這是再殖民化過程,或者你說這是完成國際壟斷的過程。否定之否定的哲學解釋又可以派得上用場,即二十世紀的資本主義的“轉型”,是以民族解放否定了殖民體系,然后通過國際壟斷來否定民族解放。在更高水平上建立國際資本的全球市場體系。不過話說回來,經濟聯系在全世界的普遍密切,才真正奠定了社會主義世界革命的歷史基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