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精英集團要更大的權力和財富。
以下內容是根據美國馬薩諸塞州大學安姆赫斯特分校經濟學教授大衛·科茨,對蘇聯解體的原因分析著作《自上而下的革命》一書整理的摘要。
1、西方的主流觀點
(1)、計劃經濟是走不通的。早在80年代,蘇聯的計劃經濟就開始崩潰了,所以,蘇聯別無選擇,只有實行市場化和私有化。
(2)、這是蘇聯人民的選擇。在社會主義國家,一旦給人民真正的民主和自由,人民就會廢除社會主義而建立資本主義制度。
上述觀點來說明解體的原因是缺乏說服力的,因為這不符合實際。
蘇聯的計劃經濟體制建立于1928年,從1928年至1975年大約50年時間,蘇聯經濟發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不管我們用蘇聯官方的統計數字,還是西方資料,都可以證明這一時期蘇聯經濟發展的速度超過除日本以外的所有資本主義國家。而蘇聯經濟發展的前提是“實現最大的社會公正”,在這一點上,資本主義國家更做不到。由于實行了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了計劃經濟體制,早在1940年前后,蘇聯就從一個落后的農業國建成為一個工業化國家。
西方有個統計,30年代蘇聯工業機床進口量的比例曾達到85%一90%,二戰開始后,全部由蘇聯自己生產,這反映了蘇聯工業和技術的進步。從1950年到1975年,蘇聯國民生產總值年增長率為4-8%,面美國同期的增長率為3.3%。西方的統計還表明,在原東歐社會主義國家,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經濟,發展速度也大大快于西方國家。當然,這不等于說,蘇聯建立的計劃經濟體制不存在缺點和問題。
從1975年至1989年,蘇聯經濟發展速度開始放慢,這是相對于前幾十年而言,并沒有崩潰。第一次出現絕對下降是1990年夏開始的,其原因并不是由于蘇聯經濟體制的內在矛盾。1990年3月,葉利欽當選為當時蘇聯范圍內最大的加盟共和國俄羅斯共和國議會的議員,同年6月,他通過一次驚人的選舉,當選為俄羅斯的主要行政長官。這時,葉利欽和他的助手們開始采取一系列政治手段,破壞國家的計劃經濟,導致國家經濟出現明顯下降,降幅約為2%左右。1991年,葉利欽領導的俄羅斯又在更大范圍內破壞中央計劃。他把俄羅斯稅收的絕大部分截留下來。不上交中央財政。當年,蘇聯經濟下降13%。可見,90年代初蘇聯經濟中出現的問題,根本不在于體制內部,而是人為破壞的結果。
1990年前后,為研究蘇聯改革的走向,美國等西方國家的許多民意測驗機構在蘇聯進行了多次民意測驗,結果表明:支持實行資本主義的人在5%-20%之間。高達80%的人民都希望堅持社會主義。1991年5月,美國一個民意測驗機構在蘇聯進行了一次一千人規模的民意測驗,其中一項內容是:“你是否贊成在蘇聯實行美國式的自由市場經濟?”只有17%的人表示同意,83%的人表示不贊成。由此可見,蘇聯公眾的大多數并不想取消社會主義而建立資本主義。
2、從歷史事實得出的研究結論:真相就是精英集團的貪婪
蘇聯解體的真正原因來自蘇共內部大約10萬人左右的占據著黨政機關重要領導崗位的“精英集團”。
正是這個“精英集團”想實行資本主義,以便他們享有更大的權力,擁有更多的財富。
當然并不是這個“精英集團”的每個人都贊成資本主義,如雷日科夫就與大多數黨政領導干部不同。但在蘇聯“精英集團”內部,這樣的人太少了。他們中的多數人要走資本主義道路,并且與城市中那些持相同觀點的知識分子組成了一個強大的聯盟。
根據1991年6月,美國一個社會問題調查機構在莫斯科做了一次關于意識形態問題的調查,調查對象是掌握著高層權力的黨政要員。調查采取特定小組討論的方式,一般要同調查對象進行4─5小時的談話,通過談話以確定他們的思想觀點。分析結果是:大約9.6%的人具有共產主義意識形態,他們明確支持改革前的社會主義模式;12.3%的人具有民主社會主義觀點,擁護改革,并希望社會主義國家實現民主化;76.7%的人認為應當實行資本主義。作為一個在世界上存在最長、影響最大的社會主義蘇聯,黨的干部隊伍內竟有那么多的人主張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實在令人震驚。
從1975年到1985年,蘇聯經歷了十年的緩慢發展時期,此時蘇共黨內醞釀著一種力量,就是要求改革。戈爾巴喬夫作為改革派的代表而當選為中央總書記。戈氏在改革初期試圖通過改革,克服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以來存在的若干問題,使蘇聯走上經濟、政治民主化之路。具體說,就是政治上實行分權,經濟上引入市場機制,意識形態領域減少控制。這樣做的結果導致蘇共的權力削弱了,威信降低了,由此引發了黨內三種力量間的斗爭:一是堅持要對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進行改革,二是要回到比較傳統的社會主義道路上去,三是有人公開主張用資本主義代替社會主義。
葉利欽是第三種力量的代表,他當過政治局委員、莫斯科市委第一書記,其言論和政治影響是巨大的。
90年代初,葉利欽當選為俄羅斯行政長官后,事實上形成了蘇聯境內兩個政權并列的局面,一個是蘇共控制的中央政權,另一個是葉利欽掌握的俄羅斯政權。由于俄羅斯的人口和領土面積在蘇聯占絕對優勢,葉利欽逐步占了上風。根據蘇聯憲法,作為加盟共和國的俄羅斯是沒有自己的軍隊的,葉利欽不是靠軍隊的支持,他的基礎是蘇共黨內那些主張搞資本主義的“精英”們。
70年代蘇共領導集團還是由理想主義的革命者組成的,到 80年代就完全不同了,占據蘇聯黨政機關要職的“精英們”開始放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代之以典型的物質主義、實用主義。盡管這些“精英們”還在不斷重復官方的論點,但相信者是極少數;他們開始考慮實行什么改革方案對自己最有利。許多人認為民主社會主義會減少自身的權力,改革前的社會主義雖然賦予他們某些特權,但又限制了他們把權力傳給子女和聚斂更多的財富。顯然,實行資本主義最符合“精英”集團的利益,這樣,他們不僅是生產資料的管理者,而且可以成為生產資料的所有者;既可以實現個人財富更快的增長,又能合法地讓子女繼承權力和財富。
所以葉利欽之所以能夠采取較為和平的方式迫使蘇聯解體,就是由于共產黨內那些主張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精英”們的支持。那些“精英”支持葉利欽,使俄羅斯順利地向資本主義過渡。
那些想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前蘇共精英們并沒有想錯,如今俄羅斯最富有的人正是當年黨內的“精英”。比如切爾諾梅爾金,80年代他當過蘇聯天然氣總公司的總經理,1992年后天然氣公司私有化了,切爾諾梅爾金搖身一變成了天然氣股份公司最有實力的控股人,他控制著全世界40%以上的天然氣資源,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幾個人之一。前蘇聯共青團中央書記科爾科夫斯基,利用自己的職位創辦了一家大銀行,把原屬于人民的財富變成了他個人的財產。
關于蘇聯解體事件,還有許多誘發因素。如1989年至1991年的煤礦工人大罷工,葉利欽和他的盟友們巧妙而充分地利用了這個事件。再就是黨和政府的傳媒控制權落人了企圖實行資本主義的知識分子手中,以及民族矛盾和圍繞議會選舉展開的各種斗爭。但從根本上說,是蘇共的“精英集團”搞垮了蘇聯。
為什么一個由黨的精英集團和城市知識分子組成的聯盟,竟能不顧廣大蘇聯人民的反對而把國家推向資本主義道路呢?
實際上,在蘇聯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條件下,廣大人民確實在生活上得到了很多好處,但在政治上是比較被動的,缺乏政治權利。當“精英聯盟”要搞資本主義時,廣大人民群眾不能采取有效的抵制措施來捍衛社會主義制度。當然,在葉利欽掌權初期,也還是顧忌到人民對制度的選擇的,他在各種公開講話中盡量掩蓋其真實思想,不暴露他準備建立資本主義的企圖。葉利欽說,他要通過改革,引入市場經濟,逐步消滅政治精英的特權。這與那些公開宣稱要在蘇聯進行一場資本主義革命的人比無疑是高明的。
蘇聯解體的教訓在于,由少數精英管理下的社會主義國家,一旦老一代革命家過世,很難保證繼承者們不想通過實行資本主義而為自己獲得更多的好處。
關于美國在蘇聯解體中的作用,有人認為,由于里根總統時期美國大幅度增加軍費,迫使蘇聯也搞軍備競賽,結果蘇聯把自身的經濟拖垮了。如果這是里根政府為了炫耀削弱共產主義的政績,那就無可非議。但是據美國的資料顯示,80年代蘇聯軍費開支的絕對數雖然增長較大,但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與50年代是完全相同的。應該說,對蘇聯的解體,美國和西方確實起了很大的作用,但這種作用主要不是政治和經濟方面的,而是以自由主義為代表的意識形態,非常有效地滲透到了蘇聯知識分子和黨的干部的思想中。
1991年,美國經濟學家研究了蘇聯經濟學家的思想傾向,并將其與英國經濟學家比較,發現他們更擁護市場化和私有化。其實,蘇聯經濟學家接受的不過是最簡單、最天真的19世紀的自由主義觀點。
同蘇聯的改革相比,中國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就,20年間,大多數人口的生活質量有了明顯改善。中國經濟改革的措施是把國冢的有效控制和市場結合起來,到目前為止,不能不承認這是一種成功的模式。但是也要看到,在中國社會群體中,不平等的現象在大幅度增長,失業人數在增加,個人在社會保障方面所獲得的福利在逐步減少。目前危險主要來自于新自由主義思潮的擴展,這一思潮正在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按照新自由主義的觀點,中國的繼續發展必須打破政府對資本和商品流通的有效控制,把企業建立在私有制基礎上。
這是錯誤的,要知道,美國的自由主義模式不會給中國帶來什么好處。事實證明凡是過去實行計劃經濟和公有制的國家,一旦采納新自由主義模式,實行完全的市場化和私有化,最多只能成為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附庸。
現在俄羅斯已經走上了這條路。中國的領導要比俄羅斯人高明,不會成為新自由主義詞匯的俘虜,不會重蹈俄羅斯的覆轍。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