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以科學社會主義標準
評價經濟社會發展成敗和決策人物及其理論的功過
作者:寒笑
筆者經常看到有些人在輿論平臺上發表議論、回憶錄、及外國人看中國,評價解放以來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敗和決策人物及其理論的功過。看了這些作者的文章,給我一個最大的感覺是沒有完全達到評價的目的。因為這就和國家質檢總局檢測某種商品一樣,必須有某種商品的質量標準才能裁決某種商品的好壞。而且這種標準是統一的,不可因生產廠家的變化而變化。我用這個比喻提醒有些愛舞文弄墨的人,必須清楚我國是全黨全國人民共論的社會主義國家,只有抓住社會主義標準去評價經濟社會發展和決策人物(含領袖人物)及其理論,給經濟社會帶來的影響,才能端正評價的指導思想。還應清楚法制是有標準的,在西方國家法律是為少數人服務的,就是憑權力和資本制定法律的,而不談權力是怎么來的,資本是誰創造的,參于選擇權力的人是代表誰的,只有實事求是的總結經驗教訓。貫徹好胡錦濤同志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只有這樣才能防止有些人站到個人得失的立場上,狹隘的、斷章取義的或者腦袋跟著屁股轉搞拍馬溜須,去評價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決策人物及其理論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成敗,結果把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誤導到邪論上去;只有這樣才能檢驗各級官員在執政期間走的什么道路?執政為了誰?并以此評議他們的功過。因此,必須澄清科學社會主義有哪些標準?
什么是社會主義,其標準是什么?從恩格斯1877年出版《反杜林論》一文前后就開始爭論了,現在還在爭論。如剛改革開放時,就有人提出,“窮了不是社會主義”言下之意富了才是社會主義,也遭到不少非議,至今也沒有一個統一的定論。筆者根據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論述把科學社會主義歸納為五個標準想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規律。恩格斯在《反杜林淪》一書中明確指出:“社會主義是邁向共產主義的中間過渡期,社會主義必然要代替資本主義。”還明確指出:替代時機是在資本主義發展到頂峰時,“無論轉入股分公司(和托拉斯) 手中,無論變為國有財產,都沒有消滅生產力的資本主義性質。關于股分公司(和托拉斯)這是十分明顯的。至于現代國家,那么它只是資產階級社會為自己建立的組織,用來保護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共同的外部條件,使其不受工人及個別資本家的侵害。現代國家,無論其形式如何,在實質上總是資本家的機器、資本家的國家理想的集體的資本家。它愈是把生產力更多地掌握于自己手中,它就愈益完全地轉成為集體的資本家,愈益剝削更多的國民。工人還是雇用工人,無產者。資本主義關系沒有被消滅,反而達到了極點。達到了頂點……就會發生變革。”毛澤東《在蘇聯最高蘇維埃慶祝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四十周年會議上的講話》中也指出:“社會主義制度終究要代替資本主義制度,這是一個不以人們自己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筆者認為這種變革,往往不是“溫良恭儉讓”的和風細雨,而是聚風暴雨式的革命。這種革命往往都是大多數‘弱勢’群體推翻少數人的‘強勢’群體,而推動經濟社會向先進的方向發展。進而實現社會主義向共產主義邁進。其中也會遇到一些挫折,但“變革或遲或早總會發生的,并將取得勝利。這就是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筆者認為:既然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就說明符合胡錦濤同志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凡是科學發展的就是不可抗拒的,盡管會遇到一些挫折,但歷史的車輪還是向前推進的。中國共產黨人就是全心全意搞科學社會主義的,作為共產黨各級理論界、輿論界、決策人、就應該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而誘導,促進科學社會主義平穩較快發展。
如果有人找各種借口違背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而動,說明他就不是真正的共產黨人。如蘇聯時代的赫魯曉夫、戈爾巴喬夫之流,也是打著蘇聯共產黨和馬列主義旗號,否認斯大林開創的能和美帝國主義抗衡的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結果導致蘇聯解體和蘇共徹底失敗,延誤了世界共產主義運動,這個教訓是非常沉痛的。所以應把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做為一條重要標準,考核理論界、輿論界和決策層。因為改革后,理論界、輿論界及決策層有些人往往站在個人主觀意斷的立場上,推測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方向。如從媒體報道中看到某省省委機關報社論,標題是《當前國企改革要突出一個賣字,落實一個股字,抓好一個私字》,該文給人一個感覺,好像私有制是今后的發展方向;某市市委機關報有篇評論,標題是《民營經濟是今后發展的主攻方向》認為民營經濟也屬于公有經濟。但他忽略了民營經濟包括集體經濟(屬公有)和私有經濟,但不包括全民企業,如果把這作為主攻方向,那么全民企業放到何等位置上呢?這樣的提法,使人擔心打的民營經濟旗號實際在搞私有化,必然出現由過去的“左”變成了“右”這些提法是不實事求是的,因我國經濟全民企業仍占主要地位。也不符合吳邦國委員長在“兩代”會上提出“不搞私有化”宗旨的,更不符合科學社會主義經濟社會發展規律。
二、實行公有制。據有關資料記載,社會主義一詞雖不是馬克思提出來的,但是他第一個認定:社會主義屬經濟范籌,認定這一群體,應有控制土地,生產資料及公共產品的生產權和分配權。明確指出是公有制。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要消滅私有制,私有制是萬惡之源。”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一書中也指出“資本家就是依據掌握資源和先進的生產工具剝奪無產階級的”言下之意生產資源和先進的生產工具,必須執行公有制。恩格斯所指的公有制不是政府所有,而是廣大人民所有(即全民所有和集體所有)。他在《反杜林論》一書中指出:“政府只是一個階級的工具,是一個階級的代言人”。恩格斯還指出:“現代社會主義就其內容來說,首先是一方面對那支配于現代社會中的有產者和無產者,資本和雇傭工人之間的階級對立的認識產物;他方面對地那支配于生產中的無政府狀態的認識之物”。已明確指出,資本主義社會的政府,他所制定的方針、政策、法令都是為少數剝削階級服務的。如美國的《憲法》純是為資本家怎么更有利于剝奪公民服務的。其中也有怎么維護公民利益的地方,這是維護資本家長遠統治和剝削的警界線,超過警界線,公民就會起來造反或者斷絕勞動力資源。所以,在美國總統選舉基本上都是資本家操縱的,新當選的總統及他上臺后制定的方針政策,法規、法令都是圍繞《憲法》而制定的,同時還要報議會審批。以防和《憲法》有抵觸。而科學社會主義的政府,所制定的方針、政策、法令是廣大人民委托他制定的。正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的”;第六條還規定“社會主義公有制,消滅人剝削人制度……”充分說明各級政府所定的方針、政策、法令必須經過人民公議,不是那幾個人說了算數的,就是經過各級人民大會通過,也要澄清人民代表是怎么產生的,如果既得利益的人占的比重太大就和資本主義的議會制沒有什么區別了。
三,執行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經濟管理方針。“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是陳云同志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第一個提出來的。中國共產黨委員會《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也明確指出:“必須在公有制基礎上實行計劃經濟。同時發揮市場經濟調節的輔助作用。”筆者認為:是符合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關于無產階級革命勝利之后,在經濟領域剝奪了剝削者,逐步建立了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這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于資本主義制度的根本之點。但必須清楚我國社會主義還是初級階段。所說的經濟總量包括全民所有、集體所有(如農村土地)和個人所有(如家庭副業)。所以,全以計劃經濟去考評是脫離實際的,也說明計劃體系要充份完善。但有人借此說:“計劃經濟會束縛生產力發展的,只有市場經濟才能充分發掘生產力。”這種認識是違背馬列主義科學社會主義標準的。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一書中提出“一旦社會占有生產資料,……社會生產內部的無政府狀態將為有計劃的自覺組織代替”。恩格斯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一書中還提出:“社會那時就應當考慮靠它所掌握的資料能夠生產些什么,并根據這種生產力和廣大消費者之間的關系來確定應該把生產提高多少或縮減多少”?馬克思在《資本論》一書中也指出: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勞動時間的社會的有計劃分配,調節著各種勞動職能同各種需要的適當的比例”。根據馬克思、恩格斯這些理論,筆者認為:有這種認識的人首先應清楚發掘生產力是為誰服務的。市場經濟是以金錢為目的的。經實踐是弊多利少的。如資本主義國家之所以經常出現經濟危機,致命弱點就是他們完全執行的市場經濟:我國近些年出現的兩極分化、腐敗、房價泡沫,有些產品過剩,商品囤積、物價上漲、食品安全、戰略資源亂開發(如稀土)及西方社會已有的社會丑陋現象,在中國都有表現。之所以會出現,關鍵是市場經濟把人們的意識形態引導到金錢掛帥上,把信仰拋到九霄云外了。而計劃經濟從人民的需要出發的。所以凡關系到國計民生的戰略資源開發利用都應納一入計劃管理,這是衡量科學社會主義的一項重要標準。因他不僅僅是預防無政府主義亂開發,亂生產,給生產資源造成極大浪費問題,更重要的是能否消滅剝削,公平公正的“按勞分配”和預防腐敗及意識形態領域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方向問題。正如列寧所指出的: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以后的主要任務,就是要把極度復雜的和精密的新的組織系統建立起來,對千百萬人生存所需的產品,進行有計劃的生產分配(列寧選集第三卷,第495頁)。可見計劃經濟有多重要了。同時要有市場調節,關系不到國計民生的產品盡量放開。因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資源、生產資料也處于三方所有(全民、集體、個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這樣既可做到發展為大多人服務,又可做到拾遺補缺,又可推動生產力的發展。
四,執行“按勞分配”制度。能否執行“按勞分配”制度有兩個重要前提:一是生產資料公有制;二是執行計劃經濟。離開這兩個前提談“按勞分配”是不科學的。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一書中指出的:“無產階級想憑掌握著生產資源,先進的生產工具的人去搞科學社會主義,去搞按勞分配是不可能的”,馬克思在《資本論》一書中也指出:“勞動時間的社會的有計劃的分配,調節著各種勞動職能各種需要的貧富比例”。列寧也指出:“只要還存在著市場經濟,只要還保持著貨幣權利和資本力量,世界上任何法律也無力消滅不平等和剝削。只有實行巨大的社會化的計劃經濟制度,同時把所有土地、工廠、工具的所有權轉讓給工人階級,才能消滅一切剝削(列寧全集10卷407頁)。,’還有按勞分配的范圍也應澄清,按科學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也有兩個范圍,一是勞動價值分配,二是剩余價值分配。人們往往很重視上一個月班給我多少工資(即第一次分配),而忽略了第二次分配(即剩余價值分配),這是不符合科學社會主義分配標準的,也是很危險的。馬克思指出:“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所創造的價值遠遠大于勞動力價值,每月給工人發多少工資,只是工人勞動創造價值的一部分,因為資本主義社會把勞動力作為一種商品,給你發了工資,就認為是公正公平了,而剩余價值幾乎全被生產資料占有者侵吞了,資本家就是依靠這種辦法剝奪工人的”。
五,有利于鞏固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和消滅剝削。由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產黨宣言》明確規定,共產黨人是搞科學社會主義的,奮斗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世界大同,消滅人剝削人。當今世界還沒有一個政黨提出這樣的理想。毛澤東同志多次指出:“群眾是真正的英雄,群眾是創造歷史的動力”,“為人民服務”“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是我們共產黨人,區別其它任何政黨的一個顯著的標志,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系”。從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的實踐看,只要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全心全意為中國人民服務,就會由小到大,由弱變強,走向一個接一個勝利。否則就會變成由強變弱或看似很大,但號召力大幅度下降,遇到風吹草動就會形成動亂。也許有人認為人民生活富裕了,社會就穩定了,這種觀點經全球實踐看是非常錯誤的,改革開放剛開始,就有決策人提出“窮了不是社會主義”言下之意富了才是社會主義。經三十多年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確實提高了,但確實沒有解放后三十年穩定了,黨的號召力下降了。再看看世界各國,尤其是美歐國家比中國富裕十幾倍,但他們危機一個接一個,游行示威、風起云涌,能安定嗎。關鍵是沒有解決人剝削人問題。所以,應把有利于鞏固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和消滅剝削做為標準。
綜合上述科學社會主義五條標準,筆者認為能不能按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引導,落實胡錦濤同志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和執行《憲法》規定的‘按勞分配,公正公平的分配積累和綜合平衡,關鍵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能不能堅持執行吳邦國提出的不搞私有化,堅持公有化;二是能不能執行陳云同志提出的“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這就和醫生給病人看病一樣,沒搞清病人的病根,就開處方,是根治不好病的,藥停了就會復發。因為只有抓住主要矛盾,如兩極分化,腐敗、房地泡沫、商品囤積,通貨膨脹,食品安全,資源浪費、產品過剩等就會迎刃而解。
筆者提出的五條標準,只是想拋磚引玉,希望決策層、理論界拿出一定時間,認真學習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原著及歷史唯物論和辯證唯物論,探索出科學社會主義標準,再用科學社會主義標準 。評價建國以來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敗和各級決策人物(包括領袖人員)及其理論給經濟發展帶來的功過。因實踐是檢驗真理標準的,更可預防換個決策人就是一個標準,來回折騰,不僅給各種資源造成浪費,還會造成老百姓無所適從。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很大的影響。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