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老資料,發現46年前的今天(1965年11月1日)《人民日報》的社論是《農業靠大寨精神——祝全國大寨式農業典型展覽開幕》。
因為1965年11月1日在北京“全國農業展覽館”開始展出,其中“展出的大寨式農業典型,共有五十二個單位,包括八個人民公社,二十一個生產大隊,一個生產隊,一個互助組,兩個區,十三個縣,四個專區和兩個市。全國二十八個省、市、自治區,都分別展出了一個到三個單位。這五十二個大寨式農業典型,僅僅是各地涌現的萬千個大寨式先進單位中的一小部分,但是它們卻生動地反映了我國廣大農民學大寨、趕大寨的大好形勢。展出的單位中,有山區的,也有平原地區的;有農業的、也有林業、畜牧業和漁業的。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高舉毛澤東思想紅旗,堅決貫徹執行黨的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依靠集體力量,發揚自力更生,奮發圖強,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治山治水,改造低產田,改革耕作技術,建設高產穩產田,改變了本單位或本地區的自然面貌,加速了農業生產的發展。”許多大寨式農業典型單位的事跡強烈地顯示出:那里有了大寨精神,那里的人、土地、生產和生活,就會發生變化。
報道說:“這次大寨式農業典型展覽,是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直接關懷下舉辦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周恩來、朱德、鄧小平、董必武、彭真、陳毅、李富春、李先念、譚震林、薄一波、陸定一、陳伯達、康生等,在預展期間先后參觀了展出。”
相關資料說:這次展出,是我國農民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發展農業生產的一次檢閱。
十年前,當我國農村出現社會主義高潮的時候,毛主席向全國人民提出了一個歷史性的任務:“難道六萬萬窮棒子不能在幾十年內,由于自己的努力,變成一個社會主義的又富又強的國家嗎?”同時指出:“社會的財富是工人、農民和勞動知識分子自己創造的。只要這些人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又有一條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路線,不是回避問題,而是用積極的態度去解決問題,任何人間的困難總是可以解決的。”
毛主席的偉大號召,集中地體現了我國人民改變“一窮二白”面貌的強烈愿望和雄心壯志,也指出了建設一個社會主義富強國家的光明道路。
“咱們有黨的領導,有集體,有土地,有石頭,有勞動力,建設山區三年不行五年,五年不行十年,這輩子不行還有兒孫后代!”這是山西大寨人在向窮山惡水開戰時發出的誓言。發出同樣豪言壯語的,還有山東的下丁家人和厲家寨人,河北的南滾龍溝人,河南的南崔莊人,江蘇的新五人,廣東的芙蓉人,云南的松林人,甘肅的火燒溝人,陜西的高西溝人,內蒙古的當鋪地人,吉林的扶余人……以及千千萬萬不甘貧困落后的人。他們說,毛主席提倡愚公移山的精神,愚公生在舊社會,一家一戶敢于移山;我們生在新社會,有集體,力量不知比愚公大多少倍,為什么不能改造山河!他們說,路是人走出來的,橋是人搭起來的,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他們說,不吃這輩子苦,難有下輩子甜。怕苦,就建不成共產主義!
大寨人說,這個辦法好,那個辦法好,自力更生辦法最好。面對著一座座荒山禿嶺,面對著一塊塊瘦土薄田,大寨人沒有向國家要錢要物,就憑集體智慧和雙手,硬是搬掉十幾萬立方米的石塊,筑起一百八十條石壩,建成一塊又一塊“大寨式”高產農田。大寨人根據切身的體驗,總結出自力更生的“十大優越性”,闖開一條嶄新的道路,為全國農民樹立了勤儉創業的活樣板。
展覽中還介紹了河南林縣治山治水的英雄業績,讓人們看到自力更生精神的威力。林縣原是一個“光坡禿石頭、沙石枯河溝”的窮地方。人們渴望著水,多少年來,一直盼望有一天能把北面漳河的水引到林縣來。可是,在舊社會,這是一個根本不能實現的幻想。一九五八年,林縣人民在黨的總路線的鼓舞下,制定了“引漳入林”的規劃,要把漳河攔腰斬斷,在太行山腰開鑿一條長長的渠道。面對這樣大規模而又復雜的工程,有人提出:“能不能向國家要一些開山機器呢?”更多人的響亮回答是:不能,國家這么大,大家都向國家伸手還行!流自己的汗,修自己的渠。英勇的林縣人說得出,做得到。他們沖破重重困難,逢山鑿洞,遇溝架橋,走陡坡,過高崖,穿過五十多處懸崖絕壁,闖過一百三十多個山頭,鑿通四十二個山洞,挖出了長達一百四十二里的山間渠道,使一向缺水的山區實現了水利化。人們給自己修的渠道起了最富有紀念意義的名字——“紅旗渠”。
大于沒有看過這個展覽,但曾在湖南省展覽館看過類似的展覽,仍然記得當時看得人信心百倍豪情滿懷的情景。面對現在的“三農困境”,總結小崗村的教訓,再來溫習這些農業學大寨的材料。覺得當年中央提倡農業學大寨,提出的不僅是一種集體主義的勞動生產形式,更是一種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這種精神,不僅是大寨的,實際上是中華民族賴以生生不息的最寶貴的民族精神。輕易地否定它,貶低它,不是一般的無知。真正說來,不僅中國農業要靠大寨精神,中國搞任何主義都需要這種精神。改革開放幾十年來,我們增加了不少的東西,也失去了不少寶貴的東西,其中最可惜可嘆的就是丟掉了這種精神。作為領導,應該看到這一點,應該采取積極的補救措施。
附:1965年11月1日《人民日報》社論——
農業靠大寨精神
——祝全國大寨式農業典型展覽開幕
在全國農村學大寨,處處都出現了自己的大寨,大寨精神正在推動著農業生產建設新高潮迅速發展的大好形勢下,全國大寨式農業典型展覽在北京開幕了。這次展覽用生動的事實、具體的材料,雄辯地說明了學大寨的榜樣,走大寨的道路,是發展我國的農業生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唯一正確的道路。
這次展出的五十多個大寨式的農業先進單位,分布在全國各個地方:有山區和丘陵地區的,也有平原地區的;有內地的,也有邊疆的。其中有許多生產大隊和生產隊,也有不少公社、縣、大城市郊區和專區,以至更大的地區。這些先進單位各有各的特點,它們又有一個共同點:閃耀著毛澤東思想的光輝,以階級斗爭為綱,抓革命促生產,掌握了同大自然開戰的革命辯證法。他們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發揚人的因素第一的原則,從當地的群眾要求和具體條件出發,開展農田基本建設,貫徹執行以糧為綱、發展多種經營的方針,為更快更好地發展我國的農業生產,鞏固和壯大人民公社集體經濟樹立了活的樣板。這次展覽集中地反映了毛澤東思想哺育的大寨精神的無比巨大的威力,是我國億萬農民改天換地的偉大革命精神和偉大創造精神的一個縮影。
大寨精神就是毛澤東思想掛帥,堅持以階級斗爭為綱、徹底革命、不斷革命的精神;就是依靠人民公社集體力量,窮干苦干巧干實干、吃大苦耐大勞的自力更生的精神;就是黨的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的精神。大寨精神是毛澤東思想的產物,它充分地反映了我國五億多農民改變“一窮二白”面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強烈愿望和要求,并且為實現這種愿望和要求開辟了一條廣闊道路。
大寨精神的產生,有著深刻的歷史根源,完全符合時代的要求。因此,當大寨的先進事跡一經傳播開去,立即吸引了、鼓舞了千百萬群眾,一個學大寨、趕大寨、超大寨的群眾運動,很快就在各地開展起來。大寨精神所到之處,人們的思想面貌在變,生產面貌在變,社會風氣也在變。各種各樣聽天由命、不相信人的力量的論調,認為農業增產已經到頂的論調,特別是那種對上依賴,對下恩賜,以為只有依靠國家才能發展生產的論調,越來越沒有市場了。在毛澤東思想的光輝照耀下,以大寨為榜樣,走自力更生的革命道路,已經成為億萬農民的行動準則。現在,不但每個省、每個專區,而且每個縣甚至每個公社,都有了自己的大寨。大寨精神已經成為推進我國農村的階級斗爭、生產斗爭和科學實驗,加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強大動力。
我國有一部分地區,主要是山區和丘陵地區,自然條件比較差,生產比較落后,人民的生活相當窮苦。解放以來,特別是集體化以來,這些地區的廣大群眾高舉毛澤東思想的偉大紅旗,充分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頑強地同自然作斗爭,實行山、水、田、林綜合治理,把不利條件改變成了有利條件,迅速地發展了生產,改善了人民生活。在這次展出的五十多個農業先進單位中,有相當一部分屬于這類典型。除了大寨大隊以外,還有山東的下丁家大隊、廣東的芙蓉大隊、河北的南滾龍溝大隊、江蘇的新五大隊、江西的大橋大隊、內蒙古的當鋪地大隊、青海的小高陵大隊和河南的林縣,以及位于高寒地區的西藏的朗生互助組,等等。我國另一部分地區,包括許多平原地區、某些山區和丘陵地區,自然條件比較好,生產發展得比較快,歷來是高產地區,有許多地方還是我國的糧食和工業原料的生產基地。這些地方的人民,繼續發揮集體經濟的優越性,千方百計地挖掘潛力,把各種有利因素比較充分地運用起來,實現了農業的更穩產、更高產。在農業展覽館里,我們看到的這類地區,有湖北的新洲縣、浙江的嘉興縣、江蘇的蘇州專區、四川的溫江專區、北京、上海兩市的郊區、廣東的珠江三角洲,以及山西的楊談大隊和福建的黎明大隊等等。但是,就是這樣的地區,也是高度發揚大寨精神,正確處理自力更生和國家支援的關系,而以自力更生為主,多快好省地發展了農業和林牧副漁等項生產。
全國各地大批大寨式的農業先進單位的涌現,對于進一步深入開展農業戰線上的比學趕幫超運動,將發揮極大的促進和鼓舞的作用。從總的方面來看,我國農業的底子仍然比較薄,生產水平還不夠高,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還不強。我們能不能在不太長的時間內改變這樣的情況?完全有可能。我們有幾億農民,他們不但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勞力,而且是用大寨精神武裝起來的偉大的革命力量。只要發揚大寨精神,繼續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的社會主義積極性,依靠他們的雙手,加上國家必要的支援,我們就能夠進一步開展農田基本建設,發展農業的“四化”,增強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提高農業的技術水平,建設更多的穩產高產農田。無論是人民公社生產隊,還是國營農場、林場和牧場,都應當學習參加這次展覽的各個先進單位,提高自己的認識,把以學大寨、趕大寨、超大寨為中心的農業戰線上的比學趕幫超運動向前推進一步。
要把大寨精神學到手,就要象大寨人民那樣有遠大的革命理想,偉大的革命氣魄,艱苦奮斗的革命干勁和革命作風。“一顆紅心為革命,兩只鐵手換天地。”種田為了革命。一方面,要樹雄心,立大志,敢于在戰略上藐視困難;另一方面,又要一分為二,在看到和發揚有利因素的同時,也看到和克服不利因素,主動地找差距,把各項工作做得扎扎實實,把遠大的革命理想同科學精神密切結合起來。要象大寨人民那樣,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不怕做笨工作,不怕做苦工作。大寨式的高標準農田,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大寨人民十幾年來在風里、雨里、雪地里,一塊一塊地劈山取石,壘邊砌堰,又一擔一擔地挑土加厚土層建設起來的。當然,每個地方的情況不同,辦法也應該不同,但是大寨人民這種艱苦創業,把遠大理想建立在踏踏實實地做好工作的基礎上的精神,堅持不懈地大抓、狠抓農田基本建設的做法,則是每個地方都應當學習,也能夠學習的,條件不好的地方,需要有這種干勁,繼續做好改造自然的工作。條件比較好的地方,同樣需要有這種干勁,把重點放在積極進行農業技術改革上,繼續向農業的深度廣度進軍。毛澤東同志說:“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給我們開辟了一條到達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實現還要靠我們的辛勤勞動。”在貫徹執行毛澤東同志的這一指示方面,大寨人民是一個突出的典范。
但是,大寨不是在風平浪靜中發展起來的。大寨在同大自然進行斗爭中,始終堅持以階級斗爭為綱,以兩條道路斗爭為綱,打擊了階級敵人的破壞活動,反對了各種歪風邪氣,始終堅持了社會主義方向,發展了集體經濟,鞏固和加強了人民公社。現在,我國農村正在繼續進行社會主義教育運動。這是一次以重新教育人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革命。每個地方都應當按照黨的政策,把這次運動進行到底,一定不能半途而廢。每個地方都抓住和抓好了這個主要環節,從各方面進一步提高了廣大農村干部和農民群眾的社會主義覺悟,就能夠極大地鼓舞他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大寨精神,充分調動他們的集體生產積極性,為更快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創造最重要的條件。
不真正了解什么是大寨精神,就無從學起,或者只能學一點皮毛。不真正了解本地的實際情況,學大寨也學不好,甚至有可能把好事辦成壞事。因此,學大寨,絕不是召開幾次會議,發布幾個指示,號召號召,動員動員,就能夠解決問題的。它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真正下苦功夫,做深入細致的工作。在這方面,山西盂縣的經驗是值得重視的。最初,這個縣的領導機關沒有弄清楚學大寨究竟學什么,也沒有真正弄清楚本地的實際情況,因而學大寨學得不成功。以后,中共盂縣縣委在上級黨委的幫助下,懂得了學大寨主要是學他們的革命精神,從總結本縣的歷史經驗教訓入手,反復地對干部和群眾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采取梅花式的撒網布點的方法,分期分批培養本地學大寨的標兵,很快地在全縣形成學大寨的群眾運動,在短短的兩年多的時間內收到了明顯的效果,創造了在一個縣的范圍內學大寨的成功經驗。這就告訴我們,學大寨學得好不好,關鍵在于領導機關是否革命化。在一個縣的范圍內,有了一個真正革命化的縣委,學大寨就能因時因地制宜地去學,創造性地去學,用革命的態度去學。這樣,在學大寨中,就不僅有繼承,把大寨好的東西全盤接受過來;而且有發展、有提高,使大寨的經驗更加豐富多彩。
發展我國的農業生產靠什么?靠發揚五億多農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大寨精神。這是我們在不斷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一條最重要的經驗。這條經驗,是放之山區和平原,放之內地和邊疆,放之南方和北方而皆準的。這次展出的五十多個大寨式的農業先進單位,來自全國的四面八方,就是有力的證明。我們相信,通過這次成功的展出,把大寨精神進一步宣揚起來,必將更加激發廣大農民的革命熱情,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一個更加廣泛、更加深入的學大寨、趕大寨、超大寨的群眾運動,推動農業生產建設高潮持續地發展,加速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利永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