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bjxdl.net/list.asp?id=4612
作者:何平 (湖南工人報編輯,長沙,410005)
1991年9月,《多四季論》在武漢市出版上市以后,立即在讀者中引起熱烈反響。在一片叫好聲中,不少讀者高度評價了它在哲學上的意義。他們認為:“多四季論給馬克思主義的發展開辟了一個嶄新的領域。這項成果屬于中國,也屬于全世界。” “作為恩格斯《自然辯證法》的注腳,《多四季論》必然發出耀眼的光輝”,等等。①
起初,我對這些評論并未重視,以為只是他們一時沖動的溢美之詞。也沒有輕易在這方面進行宣傳,因為它涉及的領域太重大、太敏感。后來更沒看到有人在這方面寫出有分量的文章加以闡述,所以漸漸地將它淡忘。
20年過去,我重燃當年激情來宣傳、研究多四季論,重新檢視、品讀這些讀者評語。我發現,經過多年的思考、驗證和思想的積累沉淀,逐漸理解了這些讀者評語的內涵——它們真是一群思想活躍、眼光敏銳者們言簡意賅的真知灼見!
堅定地支持辯證唯物主義的宇宙觀
以我粗淺的哲學知識和不算很深入的研究,我認為,已經問世了的多四季論和尚未問世的波宇論,對于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有多方面的貢獻。限于《波宇論》尚未公開出版,書稿中一些實驗、公式、定理不便提前透露,本文重點介紹它們對辯證唯物主義宇宙觀的貢獻。
本人青年時代對哲學就有興趣,從中學到大學記得最牢的一個關于時空本質的基本觀點是:空間(即宇宙)無邊無際,時間無始無終。這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也是深入了千千萬萬共產黨人和馬克思主義信仰者腦海心中的觀點。
可是,隨著改革開放對西方國家新的科學理論、主要是相對論的引進和大肆宣傳,科學界、新聞出版界一邊倒地認為這就是定論,加上相對論不斷被人們以各種方式予以“驗證”,辯證唯物主義的宇宙觀遇到了空前的挑戰。
哲學是以自然科學的發展為基礎的,而目前為止的現代物理學闡述的宇宙都是有限的。
在空間的認識方面,比較經典的有如下幾種:“有限”而又“無界”的宇宙,“球形的(或橢圓的)宇宙”,“氣泡結構的宇宙”,“膨脹的宇宙”,“暴脹的宇宙”;還有“震蕩宇宙模型”、“脈動宇宙模型”和“穩恒態宇宙模型”;還有許許多多的假說。他們用無數的公式、模型和推理,都是為了證明宇宙是有限的。
在時間的認識方面,他們有的論證宇宙從一次大爆炸以后誕生并且開始膨脹,暴脹之后宇宙便會死亡,成為所謂“熱寂宇宙”。照此推理,自然得出時間有始有終的結論。有的論證宇宙膨脹到球面的邊界后又開始收縮,收縮成一點后又來一次大爆炸。這是有限宇宙中的時間無限論,實際上是時間有始有終觀點的另一變種。②
面對這些被“證實”了的科學理論,哲學怎么辦?在相對論的強大攻勢下,許多蜚聲全國的自然、社會科學家感到既疑惑又無能為力。包括一些橫跨物理和哲學兩個領域的專家寫的宇宙論的文章,都不能拿出自己的證據來證明各種觀點孰是孰非。
其實,就在科學界和哲學界為無法在宇宙論問題上統一而苦惱彷徨時,《多四季論》的作者董妙先早在1983年就創立了波宇論。在這部論述自然界的宏觀、微觀規律的大著中,作者以親自試驗、觀察得來的科學事實,嚴謹縝密的數學公式和已經被其他科學家研究證明是正確的科學事實,有力地批駁了“有限宇宙”論和“時間變慢”、“空間彎曲”、“絕對真空”、“光速不變”等理論。波宇論研究的自然科學結論,完全與辯證唯物主義的宇宙觀吻合,一點也不勉強和牽強附會。波宇論的創立,對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既是一種詮釋,也是一種發展,更是哲學領域一尊最新、最堅實的科學理論支柱,能徹底將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驅逐出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領域。
因為我國科研體制、人事制度的僵化,董妙先長期懷玉抱璧困居鄉間,不得不為生計而浪費寶貴的青壯年時代,直到退休5年后的現在還不能改善科研條件和生活條件,他的《波宇論》也長期無法從油印本變成鉛印本。而我們的哲學界,卻仍然在不斷地試圖用相對論的理論來“圓說”辯證唯物主義的宇宙觀。
好在《多四季論》已經出版問世。在《波宇論》中,他闡述了自然界從極微觀到極宏觀的規律,提出了22大定律和學說。宇宙多四季規律是其中的第16條,是波宇論的宏觀部分。
從多四季論里,我們處處可以體會到如前述讀者評語所寫的那種哲學意義。在宇宙觀方面,也體現了空間(宇宙)無邊無際、時間無始無終的思想。
依據多四季論的中心內容,我們可以作這樣的闡述:地球圍繞太陽系旋轉;太陽系帶著九大行星及其它天體圍繞銀河系的銀心旋轉,并與相鄰的其它恒星作相對運動;銀河系與其它星系作相對運動,同時又與其它星系一道圍繞更大的星系的中心旋轉。在周而復始、無邊無際的永恒運動旋轉過程中,恒星與恒星之間有相互排斥、相互吸引的現象,但它不是宇宙的膨脹,也不是宇宙的坍塌,而是一種董妙先在《波宇論》中依據自己設計的科學實驗的結果,再加以嚴密推理、詳細論證了的自然規律。宇宙間的天體有吸引或者被吸引,恒星的亮度也會因與鄰近星系的距離遠近而有弱有強,但宇宙不會膨脹到一個邊際后再反彈回來又濃縮成一點,再來一次所謂“大爆炸”。因為宇宙本身就是無邊無際的,運動也是無始無終的。物理應用學上的時間,只是地球人類對宇宙間物質的無始無終的運動的一種主觀上的認識,是為了統一人類的認知而設立的計量方式。只要物質存在,運動永恒,哲學意義上的時間就不會有始有終。
相對論原意的“有限宇宙”觀與“紅移”證據的再檢驗
愛因斯坦原著《狹義與廣義相對論淺說》第三部分“關于整個宇宙的一些思考”中,他提出“一個‘有限’而又‘無界’的宇宙的可能性”,設想“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把橢圓宇宙當作一個具有中心對稱的彎曲宇宙”;在“以廣義相對論為依據的空間結構”中,按照他的計算結果,“如果物質是均勻分布的,宇宙就必然是球形的(或橢圓的)”,“這個宇宙必然是有限的”。③
1929年,美國天文學家哈勃在斯里弗發現譜線“紅移”現象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觀測資料,提出星系距離越遠,紅移越大,也就是說,越遠的星系正以越快的速度飛馳而去,這被稱為“哈勃定律”。這個定律被他和后人用來作為“宇宙膨脹”的最早、最權威、最基礎、最直接的證據。
其實,根據董妙先的研究,哈勃所發現的“紅移”現象,并不一定就證明是宇宙的膨脹。因為在所有的星系中,有的并不“紅移”,只是觀測到的那部分星系彼此在遠離。而早在1912年9月17日,斯里弗在發現星系“紅移”之前,他在洛韋爾(又譯作洛厄爾)天文臺拍攝了仙女座星系的光譜,注意到“它們的譜線向著紫端偏移”,這就是多普勒效應中的“藍移”。根據譜線位移,“計算出仙女座大星云正以每秒鐘 200公里(一說300公里)的速度向著地球飛奔而來。”④、⑤1986年,伯爾斯汀等7位科學家發現了一個所謂南向天體流。原來室女超星系團連同它近旁的3個超星系團,以每秒700公里的高速向南飛去,“就像有一只看不見的巨手,把它們猛拉過去”。這一發現對科學界來說是個不小的震動,它威脅到目前流行的大爆炸宇宙論。因為“南流”的一個最可能的解釋是,“在長蛇半人馬超星系團之外,可能隱藏著一個巨大的物質積聚,這對宇宙學家來說,頗為意外,并很難解釋。”⑥
哈勃等人觀測到的“紅移”、“藍移”和“南流”,實際上是董妙先的波宇論中幾個實驗和幾條定律中闡明的一種物理現象,它足以推翻愛因斯坦、哈勃等人的有限宇宙論。
中國哲學界馬克思主義宇宙觀的嬗變過程
改革開放以來,在有限宇宙觀陰影下的中國哲學界,對于馬克思主義宇宙觀的闡述,經歷了一個堅持卻基礎不牢,懷疑、困惑卻無可奈何,干脆回避或者進行修正的三個階段。
本文作者以20多年來大專院校通行的教材和部分核心期刊發表的一些論文作為依據,逐一對其進行分析。
1、堅持無限宇宙論但缺乏自然科學理論支持的階段
這一階段處于改革開放之初,西方現代物理學的理論、尤其是相對論還沒有在中國廣泛傳播,哲學界沒有感到“有限宇宙論”的挑戰和壓力,經典的馬克思主義教科書依然按照傳統的“無限宇宙觀”闡述時空本質。
“就整個宇宙來說,空間和時間都是無限的。空間無限性是說,它無邊無際,時間無限性是說它無始無終。” “同時間和空間的客觀性相聯系,是它們的無限性。物質是無限的,物質的運動是永恒的。承認了物質的無限性、運動的永恒性,也就必然要承認時間和空間的無限性。”
“時間無限性是指它的一維持續性是無限的。時間沒有開端,沒有終點。”“時空的無限性和有限性是對立的統一。第一,無限包含著有限,無限由有限構成。第二,有限包含著無限,體現著無限。總之,有限是局部,是無限的必要環節;無限是全體,是有限的必然趨勢。有限是有條件的,暫時的,因而是相對的;無限是無條件的,永恒的,因而是絕對的。”
以上闡述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沒有自然科學理論給予強有力的支持,因而還只是哲學意義上的“無限宇宙觀”。
這一階段的代表作依次分別有:《哲學自學舉要》(陸善功王道君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1985年1月第1版,第23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第一版(李秀林 王于李淮春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2年4月,第53-55頁)。
2、面對以愛因斯坦相對論為依據的有限宇宙論的挑戰,表現出懷疑、困惑,試圖修改、“圓說”,不甘心接受卻又拿不出新的強有力的自然科學理論來進行反駁的無奈的階段
1980年代中后期,改革開放繼續深入,相對論在量子力學理論的支持下得到進一步發展,“宇宙大爆炸”學說、“有限而無邊”的宇宙論、暴脹宇宙論在中國廣為傳播。面對物理學上的“有限宇宙”理論,中國哲學界表現出四種態度:
第一種是對物理學的結論與哲學的矛盾感到懷疑和困惑
中國的物理學家面對現代物理學的有限宇宙論,從沒想過有一種理論可以否定相對論的宇宙觀,自己更拿不出這樣的理論。他們對西方的理論成果表現出謹慎的接受和懷疑。
至于在哲學方面,也只能在論文中提出“宇宙大爆炸”學說“是支持了唯物論還是唯心論,是支持了宇宙有限論還是宇宙無限論?”“暴脹宇宙論是否證實了宇宙從無到有?”之類模棱兩可、無解無答的問題。
第二種是試圖用新的宇宙觀理論取代宇宙無限論
在哲學界,試圖主張修改宇宙無限論的人認為,無限宇宙即“哲學宇宙;而人類在一定時代觀測所及的最大天體系統是物理宇宙,它永遠是無限宇宙的一部分,因此物理宇宙自然是有限宇宙。”
基于“哲學宇宙”與“物理宇宙”不可調和的矛盾,因此認為“無限宇宙是純粹的思想創造物”,“無限宇宙不可知”,“無限宇宙的無限是形而上學的壞無限”,“無限宇宙是人類認識中心論的產物”。
于是依據以上論點得出結論,“宇宙無限論已經暴露出許多辯證唯物主義基本原理所不能容忍的弱點,已經到了必須用新的宇宙觀理論取而代之的時候。從唯物辯證法的觀點來看,這是值得歡迎的進步,任何一個具體的宇宙觀理論決不可能成為人類對宇宙認識的終極,宇宙無限論同樣不能例外。”
第三種是試圖用相對論的時空觀“圓說”馬克思主義宇宙觀
1987年上半年,哲學界在武漢舉行了一次現代科學技術哲學問題討論會,會議的議題之一是“對基礎科學現代化的哲學分析”。在關于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與辯證唯物主義時空觀的關系的問題上,出現兩種不同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狹義相對論的實質是時間空間的物理理論。它是認識時空客觀性的一次飛躍,從根本上改變了牛頓時空觀的形而上學觀點。但它還承認有可以脫離物質的‘虛空’。廣義相對論則從一個側面把物質與運動和時間與空間聯系起來,即時空性質既與物質的運動有關,又與運動的物質有關。粒子物理學得出的不存在沒有物質的‘空’的空間的論斷,再一次證實了辯證唯物主義時空觀的正確性。”
另一種觀點認為,“狹義相對論只是從真空中的光速是物質相互作用極限速度這一側面,揭示了時間與空間關系,而并未揭示時——空與物質及其運動的聯系,也未從根本上否定牛頓絕對時空觀。廣義相對論則是從引力相互作用決定時空性質這一側面揭示了物質、運動與時空的統一性,從根本上動搖了牛頓絕對時空觀,較全面地證實了辯證唯物主義時空觀的基本觀點。”
第四種是反對用新的宇宙觀理論取代宇宙無限論,其作戰的武器卻只有邏輯推理和哲學思辨
主張用新的宇宙觀理論取代宇宙無限論的觀點發表兩年后,時為長沙政治軍官進修學院哲學教研室教師(現為國防科技大學政治部大校)的陳紅志,寫了一篇精彩的文章予以全面反駁。
他從馬克思主義反映論的角度,批駁其“是把主觀的形式與客觀的內容割裂開來”;從邏輯學的角度,指出其論證中的自相矛盾之處;從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角度,闡述了“正如無限的物質世界是可以認識的一樣,無限宇宙也是可以認識的。”特別是他提出,哈勃定律中的“‘紅移’現象既不能證明宇宙膨脹也不能證明宇宙有限”,這幾乎接近董妙先在波宇論宇宙定律中關于“紅移”現象的論述。但是,除此以外,他沒有更多的足以打敗“有限宇宙論”的作戰武器。
這一階段的代表作依次分別有:《新華文摘》1987年第8期集納的三篇文章,即《有關宇宙論的哲學問題》(何祚庥,《中國社會科學》1987年第2期)、《現代科學和技術中的哲學問題探討》(《哲學動態》,1987年第3期)、《關于“無限宇宙”的新探討》(吳鵬,《學習與探索》,1987年第3期);此外還有《對<關于“無限宇宙”的新探討>的幾點質疑——與吳鵬同志商榷》(陳紅志,《南京政治學院學報》,1989年第3期)。
3、在西方強大的基礎科學理論聯盟(或稱“科學共同體”)的研究中,有限宇宙論不斷被科學家以各種理論、假說、計算、公式“證實”,中國哲學界進入既不敢輕易否定無限宇宙論,又不能無視自然科學的研究成果,于是只好采取回避、修正的策略,將無限宇宙論淡化處理的階段
由于“宇宙無限論”長期得不到最新的超越相對論的物理學方面的理論支持,1980年代末期,一些闡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經典著作的作家,雖然還不敢放棄原來堅持的“時間的永恒性和空間的無限性”觀點,但又特別指出:“必須把作為物質存在的基本形式的空間和時間的哲學概念和自然科學關于具體的物質對象的空間和時間的觀念區分開來。”
他們認定狹義相對論的“光速不變”和光速運動中“尺子變短”、“時間變慢”等結論是科學定論;認定廣義相對論證明的“彎曲空間”“是科學的結論,它的異常性證明,要求人們在認識上不能僅限于日常的觀念,需要更加深入物質世界,揭示出物質世界的全部復雜性及多樣性。”
進入21世紀,報刊上連篇累牘地介紹西方現代物理學觀點,科技圖書出版社不斷推出一輯又一輯的系列叢書,相對論在中國的傳播越來越深入人心。在此氛圍下,物理學基礎理論界沒有新的足以與之抗衡或者推翻其定論的理論建樹,哲學界既不敢輕易否定無限宇宙論,又不能無視現有的自然科學理論成果,只好采取回避、淡化和修正的策略。
一方面,他們謹慎而小心翼翼地闡述著“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普遍的、永恒的和無條件的,因而是絕對的”,“運動的物質又以時間和空間作為自己的存在形式。時間是指物質運動過程的持續性。” “時間和空間作為運動著的物質的存在形式,它們同物質運動是不可分離的。”
另一方面,他們又大膽而毫不猶豫地引進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并認定它“進一步證明了時間和空間的客觀實在性,更深刻地揭示出時間和空間同物質運動的聯系:物質的運動、質量都制約著時間和空間的特性和變化形式。”并且由此得出結論:“當代科學成就不是推翻,而是證實、深化了辯證唯物主義時空觀的真理性。”
這一階段的代表作依次分別有:《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知識》(陸善功王道君 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1987年2月第1版,第40-41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第五版(李秀林 王于 李淮春 主編,李淮春 楊耕陳志良 郭湛 王霽 修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11月第5版,2010年7月第10次印刷,第41-43頁)
目前,中國哲學界正處在第3個階段。
宇宙觀未來演進方向取決于董妙先的處境能否改變
根據多四季論問世以來的遭際和中國科研體制、人事體制以及學術壟斷的現狀,我對于哲學界下一步的發展方向有兩種預估。預估的前提取決于兩種結果:
第一種結果,董妙先的經濟條件、生活環境得以徹底改變,使他集中精力將《波宇論》進一步充實、完善并得以出版。科學界對其提出的實驗、公式及引證的科學事實進行驗證和辨偽、爭鳴和探討,在應用領域以波宇論提出的理論為指導,進行各類開發應用并且取得實際成果。
在此結果上的哲學發展方向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們對其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會發現多四季論、波宇論不但是有史以來支持無限宇宙論的最堅實的基石,而且為發展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提供了新的廣闊的領域。這對哲學是一種回歸,但不是簡單的回到原來的觀點,而是經過了大綜合、大升華的新的理論境界。
第二種結果,董妙先繼續困局鄉間,波宇論束之高閣,學術界尤其是壟斷著學術話語權的人們繼續漠視,科學界尤其是掌管著科研經費大權的人們,繼續固守門派對其進行吹毛求疵。
在此結果下,科學界繼續在相對論面前無能為力;而馬克思主義哲學宇宙觀繼續停留在第3階段,并不斷用以相對論為依據的其它觀點“圓說”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這種結果一旦出現,可能在很多年以后回顧歷史時,中國科學界、哲學界才認識到,那時候董妙先年齡還不算太大,還有時間和精力充實、完善波宇論的內容,可惜當時各方面沒有給他創造一個良好條件,失去了一次寶貴的使中華民族原創性自然科學基礎理論盡快立于世界基礎理論之林的機會。
我對第一種結果持審慎樂觀并保持堅定的信念;對第二種結果有充分估計和思想準備,并深表憂慮。
參考文獻資料
①、關于多四季論的中心內容請見:
1、何平,《董妙先提出“多四季假說”》,《科技發展與改革》1992年第7期首發,5300字;《新華文摘》1992年第10期摘登,4800字。
2、唐湘岳、何平,《工程師董妙先提出多四季學說》,《光明日報》1993年5月5日頭版頭條,2000字。
②、寫作本文時,為了準確理解和表述以相對論為依據的宇宙觀,作者參閱了個人藏書中的有關愛因斯坦和相對論的22本圖書。有的是重讀,有的是初讀;有的是瀏覽,有的是精讀。之所以不厭其煩地說明此點,是為了證明作者并非盲目相信多四季論、波宇論和輕率否定相對論的宇宙觀。
③、〔美〕愛因斯坦著,楊潤殷 譯,胡剛復 校,《狹義與廣義相對論淺說》,北京大學出版社,北京,2006年1月第1版,第83—88頁。
④、崔石竹 司徒冬寅虎 編著,《打開宇宙的禁區》,湖南教育出版社,長沙,1987年6月第1版,第107頁。
⑤、(美)蓋爾.E.克里斯琴森 著,何妙福 朱保如 傅承啟譯,《星云世界的水手——哈勃傳》,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上海,2000年12月第1版,第113頁。
⑥趙尉杰,《宇宙與太陽系》,科學普及出版社,1991年5月第1版,第29頁。
(作者單位:湖南工人報社,作者追蹤報道、研究董妙先和他的多四季論、波宇論20年)
通訊地址:長沙市民主東街11號
郵政編碼:410005
聯系電話:0731-87585027(小靈通)
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Q Q 號碼:1966208003(我在這頭)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