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過程中增長與分配的關系一直是理論研究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經濟增長本身并不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終極目標,而是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的物質基礎。人們不僅要充分地利用資源、技術和其他要素創造更多的商品和服務,而且還要分配和分享經濟增長帶來的成果。如果不能從經濟增長中分享努力的成果,人們就會逐漸銷蝕推動經濟增長的動力,以至經濟增長的速度就會減慢甚至停滯。更重要的是,一國要保持經濟長期穩定增長,必須保持合理的消費率,而合理的消費率又是同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等一系列制度安排密切相關的。
目前,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海嘯已經席卷全球,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中國經濟受到其沖擊已經顯現,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消息,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實體經濟的影響已經不斷蔓延并加深,經濟減速勢頭超出以前的預期。為了把金融危機對我國實體經濟的影響縮減到最小,促進經濟平穩快速增長,中央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積極的應對措施。在中央方針指導下,省委省政府根據遼寧的實際,也出臺了一系列保增長、促發展的措施。這些應對措施的出臺,充分體現了政府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正確判斷和宏觀調控能力的不斷提升,對增強投資者和消費者的信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周期波動和經濟危機,是市場經濟的痼疾。這次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說明,即使是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也沒有辦法從根本上避免經濟的周期波動和危機爆發。每次經濟危機不僅通過破壞性的方式達到結構調整和市場均衡的目的,而且也會使現行體制不夠完善的地方得以充分暴露出來,從而為改善制度安排提供契機。現代市場經濟體制之所以比傳統的市場經濟體制有了很大的改進,與不斷在危機中反思、調整和改善制度安排密切相關。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確立的時間還相當短,市場運行機制還很不完善,因此,在這次全球性的經濟危機面前,我們不僅面臨著擴內需、保增長、促就業,擺脫經濟危機困擾,實現經濟平穩快速增長的短期任務,而且面臨著探索經濟危機爆發與蔓延的根源,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完善體制和機制的長期任務。能否將短期任務和長期任務有效結合起來,是我們能否有效抵御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建立長期穩定增長機制的關鍵。
本次經濟危機是由美國次貸危機演化成國際金融危機并蔓延到實體經濟造成的,而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支撐力不足,則是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影響不斷蔓延和加深的內部原因。內需主要包括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兩個部分,為什么會形成內需對增長支持力不足的狀況?主要是消費需求出了問題。2002-2007年,中國經濟增長主要來自于投資和出口的拉動,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消費需求比重低了30個百分點左右。2007年,遼寧經濟增長14.5%,其中12.7是由投資貢獻的,消費只貢獻2個點,凈出口是負0.2個百分點。從總需求內部結構看,消費需求會帶動投資需求,直接增加總需求,而投資需求是把雙刃劍,即增加總需求,也增加未來供給的能力。從中長期來看,沒有消費需求支撐的投資將成為無效投資,而無效投資是無法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一國要保持經濟長期穩定增長,就必須保持合理的消費率。單純依靠投資和外需拉動的經濟增長模式是非常脆弱的,是不能持續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有可能造成經濟危機。因此,擴大國內市場的消費需求已經成為影響中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戰略問題。
消費需求不足的首要原因是居民收入水平低,而居民收入水平低主要是因為在國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勞動者的報酬沒有實現與經濟的同步增長。聯合國的一份多國數據分析表明,勞動者在初次分配中的份額呈現先下降然后逐步上升的類似U型曲線的運動軌跡。隨著人均國民收入的增加,大多數國家的勞動份額都會保持在70%-80%左右。中國經濟中勞動者報酬份額即使與那些勞動份額下降的國家比較,仍然表現出相對更低的特征。在1996年的遼寧國民收入初次分配結構中,勞動者報酬占GDP的比重為49.7%,到2007年下降到40.5%,下降了9.2個百分點。這導致較低的城鄉居民收入水平。2007年,遼寧城鎮居民收入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485元,農村居民純收入雖然比全國平均水平高633元,但僅僅是遼寧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39%。遼寧的第三產業一直得不到更大發展,與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低直接相關。
其次,消費需求不足是因為中等收入水平的居民儲蓄傾向高,有錢不敢消費,深層次原因是我們的醫療、失業、養老等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相當一部分居民收入沒有轉化為即期消費,而是變成了儲蓄,以便將來用于治病和養老。2007年遼寧城鄉儲蓄存款余額為8063億元,人均年末儲蓄余額為18760元,如果除去人均因素,高、中檔收入家庭的儲蓄占收入的比重要高很多。啟動內需,一方面要改善分配結構,提高城鄉居民收入,特別是提高消費傾向高的低收入群體的收入,解決沒錢消費的問題。另一方面要盡快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消除中等收入群體的后顧之憂,解決有錢不敢花的問題。因此,增強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需要著眼于建立和完善比較系統的制度安排。
正是基于這個原因,遼寧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的科研人員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出版了這本《遼寧經濟發展報告2008——制度與政策:建立公平分享經濟增長的新機制》。這份研究報告以遼寧經濟增長與居民收入分配現狀及其變動軌跡的研究為基礎,從制度和政策的角度,對當前遼寧城鄉居民收入分配現狀的形成機制進行實證的分析,并給出有針對性的改進分配格局和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建議。它的出版,無疑有助于推動遼寧經濟分配制度的改革與完善,同時也為政府進行科學決策提供參考依據和智力支持,為有關部門進行公共政策選擇提供理性參照,為國內外關心遼寧經濟發展的政府、部門以及理論工作者提供一個了解遼寧經濟發展的窗口和信息平臺。
近年來,遼寧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出版了三部遼寧經濟發展報告,均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其中《所有制結構調整與經濟增長》、《固定資產投資結構與地區經濟增長》獲得了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這部《制度與政策:建立公平分享經濟增長的新機制》是2008年經濟研究所的學者們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的又一新作,它以翔實的數據和科學的分析為基礎,從一個獨特的視角呈現給我們一個發展中的遼寧。
在祝賀此書出版的同時,希望經濟研究所的學者們能夠圍繞服務遼寧、服務大局,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和深入調查研究,多出精品,出好精品,做好遼寧省委、省政府的“智囊團”。
2008.12.20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