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等學術研究及科技發(fā)展的一些問題
引言:一個國家想 由弱轉強, 經(jīng)濟或政治的改革固然重要,但同時不可忽略的是建立起強大的科技基礎及國防工業(yè)。 早先的英國,日本,德國, 以及近代的俄國和美國都說明了此點。政府領導,高等教育及科技界人士的心態(tài)事關科技能否提升,學術研究能否迎頭趕上,與強國一爭長短。
在有關高等教育界的腐敗現(xiàn)象或象牙塔的敗壞風氣的種種披露中,我們除了親者痛仇者快的失望外,也該檢討一下是什么因素造成的。我們可以說這些奇怪及荒唐不可理喻的現(xiàn)象不是少數(shù)人造成的。它們是在一個重視功名的傳統(tǒng)結合了現(xiàn)代追求功利崇洋媚外的社會與政府教育部門有關決策方面人員急功近利,加上一些名利薰心帶著衣錦還鄉(xiāng)的榮冠作靖蜒點水之秀的海外學者專家與本土的學者專家勾結相互標榜形成的。附上的一篇文章 "兩 岸 三 地 發(fā) 展 科 技不 應 過 分 推 崇 華 裔 學 者"是本人在2000年12月在香港發(fā)行(但可在大陸及臺灣推銷)的雜志"中國論壇"上的投書。其中所談到的曾就教于國內,海外華僑及臺灣方面的同仁,幾乎取得一致的同感。所以這些感觸不是本人的創(chuàng)見而是國內外廣大沉默者的心聲。希望能引起國內當政者尤其是與科教興國倡道有關的部門及社會媒體的共鳴。大家一起來把這個關系國家發(fā)展生存的問題,好好地改正過來。不要再一味地在那光喊口號,一再對名家,大師過分地表揚,獎賞,禮遇及膜拜,尤其對人了外國籍的華裔學者專家的成就沾沾自喜引以為傲的宣傳及報道更是不可。不知這樣做往往只有打擊國人的自信心促使國人向外求發(fā)展!我們希望社會和國家能對廣大的科技工作者教師們及所有各行各業(yè)的人予以信心及鼓勵。這種真正務實扎根,爭萬年不爭一朝,百家爭鳴,不崇拜學術權威的心態(tài)及做法是外國科技學術發(fā)達進步的原因。這種精神及方式才是我們要學習外人的地方。從許多華人在海外科技學術上的成就足以證明中國的基礎教育是成功的,而在外的年青學者顯得大有成就是因為他們有較好的機遇,能及時知道最新的,合適的研究方向及問題,也因而寫的文章有更大的機會受到重視及贏得評審者的興趣。何況在外攻讀博士或博士后也是大多數(shù)靠個人的實力及幸運,在外深造唯一的好處是環(huán)境設備及待遇好,加上有充分的時間去鉆研。國外的名學者專家很少有時間去指導學生的,他們忙著充實自己以免落伍。不象國內,一些稍有成果的年青人都被其后的有尊貴頭銜的指導教授或同行的學術領導人捧為學術帶頭人或委任為系主任,院長的頭銜。把一個學術人才朔造成為行政官僚,那里是在提倡學術研究呢?掛羊頭賣狗肉把外國的一套學術評審及教育制度搬到國內,而不知如何自重自尊自己的人才的研究及發(fā)展將永遠跟著外人走,為外國造就人才。
兩 岸 三 地 發(fā) 展 科 技不 應 過 分 推 崇 華 裔 學 者
編輯部:
制度有利于科技的推進,但要有正確的心理建設才能確保制度免于流于形式及真正其利。
筆者近十多年來經(jīng)常有機會往來兩岸三地的主要大學、研究機構,訪問、演講、交換學習心得及研究成果,
以及與當?shù)貙W者談有關科技發(fā)展的政策與未來前景:大家對兩岸三地現(xiàn)行的科技發(fā)展政策及心態(tài)感慨良多。但使國內學者尤其是青年學者最感不解及心痛者,莫過于崇洋媚外,重洋輕土。過份推崇及仰賴海外華裔學者專家,造成對國內一些原有研究領域發(fā)展方向有形及無形的壓抑及自信心的打擊。由于對有成就的華裔專家學者,從需要重視而成為惟命是從,唯其研究方向為研究,唯其推舉人士為人才,在一些追求名利的本土學者爭相結捧之下,使得許多本土學者或放棄或改變其原來的研究領域最可惜的是其興趣?
以便利求得其研究之道之肯定。這種因時尚及隨波逐流的科研,怎能望其扎根成長呢:臺灣在最近似乎已看到這點?所以有許多本土學者稱海外華裔學者專家為"公害",覺得這些人的出現(xiàn),消耗了大量的財力與時間,看不出對當?shù)厣鐣惺裁磳嵸|及特殊的幫助。筆者認為:推崇及吹棒華裔學者專家的虛浮作風,至少有 三方面的負面影響:
一、名過其實:追求功名利碌本是社會的動力之一.就像好萊塢的電影獎以及諾貝爾獎等,
是獎賞在某領域有杰出貢獻者。但重要的是獎勵必須名正言順及務實:尤其是政府在表揚一個華裔學者時,應以此人對中國或社會的貢獻為主。像日本頒大獎給美國學者Denning,感謝他對日本在產品品質控制上的重大經(jīng)濟效益的貢獻。反視華裔學者在外得到較重大的國際性學術獎后,自然就一蹴成為舉國上下所推崇的對象,根本不問對本土學術或科技的貢獻在哪里。這種盲目的錦上添花似的吹捧及膜拜,造成對本土學術科技發(fā)展的壓抑,及靖蜓點水作秀式的科技發(fā)展。再看那些真正對中國國防科技發(fā)展作出重大犧牲及貢獻:如那些研發(fā)"二彈一星"的科學管理或技術人員.政府又對他們做什么公開的推崇及表揚?又有多少人知道這些默默無聞的真英雄,及捍衛(wèi)國家者? 在這種崇洋媚外,唯洋是從的大氣候下,使得國內的學者專家覺得要受到政府或社會媒體的重視,必得先發(fā)跡海外。三十六計走為上策.即使回國服務也不宜久留.這樣,國內的科學或科技如何龍扎根及成長?
二.賞罰不公,耗費過大: 名與利本來就有相當?shù)年P聯(lián).但像美國這樣多方面發(fā)展的國家,名不支配太多的利,倒是有錢的人成為大眾羨慕的對象而成名。但在今日中國的社會發(fā)展層面仍然相當狹小,利住住要與政府掛鉤.尤其政府的經(jīng)費是學術研究的主要來源.在一些政府官員急功近利的心態(tài)下.由學者的名聲去支配及發(fā)展科技是最討好的.于是學者的名也就在相當程度下支配了經(jīng)費。政府千方百計用高薪請些出了名的華裔學者專家回國講學,主持會議等作秀式的安排,更借著一些較有名氣的華裔學者在國內主持成立研究機構和理論發(fā)展中心,而這些機構主要研究發(fā)展的往往是那些主持人的研究領域,并不一定是國內所需要或有研究基礎的。這種引進的時尚研究,其人員的聘用,經(jīng)費的支用也往往成為主持人的一大福利,一些本土的研究,若得不到有聲望的洋人或華裔學者專家的賞識贊同.不是其研究項目或方向被取消,就是有關的研究人員被裁減。因這些掛名回國服務的華裔學者專家大多數(shù)出自美國,研究的是美國熱門的課題,而不是致力扶植提升本土原有的科技及成果,更何況一個學有專長的人并不一定是一位對科技發(fā)展有深遠思考的策劃者。是中國人學問大官大的封建落伍思想,造成學識與管理(或行政)的錯合。其實.一個好的管理或決策者.不一定要由什么成名的學者專家來擔任,而且其重要性往往比一個專才更難求及更巨大。筆者并不反對對華裔學者委以重任,但須對其工作進行客觀科學的評估。
三、在位過久: 一個華裔或本土的學者專家被捧出來后,在中國的學術或科技界往往是一言九鼎,在趨炎附勢的現(xiàn)實下,造成許多學術界的"學霸",而這些"學霸"又成為工商人士附庸風雅爭相交結的有利人士。憑著一些捐贈及名學者的鼓吹,政府也拿出極大部分的經(jīng)費,在一些名大學或研究機構成立以該名學者為主,本土人為輔的各式各樣研究中心作時尚的研究。在美國,不會讓捐款者去指派一個公家研究中心的主持人及由其支配操作一切人員經(jīng)費支用,因為美國這個國家不容許用公家的機構及資源去支持或容許一個人把持左右一切的,所作所為是以美國的利益為最大前提。當然筆者無意在此貶低一些真正為中國做回饋的許多華裔學者專家的貢獻。以上所提出的幾點是希望兩岸三地的政府及社會能清楚及明瞭中國廣大學者專家的不平及感慨,更希望媒體對學者專家推崇及表揚時要據(jù)實,以他們對國家實質性及長遠性的貢獻做客觀性的報道,也希望我等華裔學人拿出昔日周處除三害,其中一害是自己的覺醒.用協(xié)助而不是遙控主導者的心態(tài),與國內同仁踏踏實實地致力于中國的學術研究。
最后謹向所有就其身心為大中國的科技發(fā)展的學者專家致以敬意。
---------------------------------------------------------------
下面所彔的是刊載于2000年12月29日香港《明報》上的一則報道, 可以用來佐證所謂大學者 或大師們對科技發(fā)展的一些負面影響。
英新書揭公報私仇劣行牛頓打壓同僚阻科學發(fā)展(綜合報道) 發(fā)現(xiàn) "萬有引力" 定論的科學泰斗牛頓是英固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兼數(shù)學家。但最近卻有人著書,指這名大師其實是個小器鬼。并揭露他如何公報私仇.打壓對頭科學家的成就.阻撓世界科學發(fā)展。.此書名為《牛頓的暴政》,由英國工程及物理科學研究委員會的研究主任克拉克,與其任職厲史教師的兒子合著.書中揭露了兩名有一定貢獻,但沒甚名氣的科學家,跟時為皇家星學會主席的牛頓鬧翻后的遭遇。借用數(shù)據(jù),不落出處.第一位苦主是英國首位御用天文學家弗拉姆斯蒂德,他花了數(shù)十年時間,在格林威治的皇家天文臺觀測天象。但由于牛頓心急用他的數(shù)據(jù)來印證有關月亮運行的理論,他 .被迫在研究還未成熟時便將之發(fā)表。不料,事后牛頭卻與其門生、即發(fā)現(xiàn)哈雷慧星的哈雷,把他的研究彈得一錢不值,大挑其數(shù)據(jù)中的錯誤,毫不理會這些錯誤正是他們的催迫所致。其后,牛頓根據(jù)弗拉姆斯蒂德的數(shù)據(jù),寫成《數(shù)學原理》并在一七一三年出版,卻把這些數(shù)據(jù)的出處全部抽起不提。
拒登論文 扼殺研究.另一位被逼迫的科學家是格雷。格雷是電力研究的先驅。但卻因是弗拉姆斯蒂德的老友而遭牛頓排擠。克拉克指出,身為該皇家學會主席的牛頓從中作梗.使該會期刊一直拒登格雷的論文,結果在牛頓主政的二十四年間、格雷僅有一篇獲登。格雷出身工人級、沒有名氣,論文不獲發(fā)表和承認,就等于
發(fā)展機會被扼殺。直至牛頓死后,他發(fā)明原始電報及首次觀察到太陽黑子等成就。始獲科學界所知和承認.克拉克表示,牛頓無疑是個天才。但他一七0三年任職皇家,學家主席后,利用權位打壓他不喜歡的科學家"其目的顯然是要報復"。他此舉令科學發(fā)展受到限制,特別是格雷發(fā)明電流能通過極長電線的研究, 要不是牛頓的阻撓,電力學早已取得驚人發(fā)展。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