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哲學問題的探討
(一)、從客觀與主觀的關系提出問題。
對于客觀與主觀的關系,一切真正的唯物主義者是沒有疑義的,客觀決定主觀,主觀反作用于客觀,是一切馬克思主義者都必須堅信的真理。客觀與主觀的關系同物質決定精神、存在決定意識,精神反作用于物質、意識反作用于存在是一脈相承的。對此毛主席有過專門論述:“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是人的頭腦里固有的嗎?不是,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階級斗爭、生產斗爭、科學實驗三大革命中來。”從“從階級斗爭、生產斗爭、科學實驗三大革命中來”就是從客觀中來。馬恩列斯對此都有明確論述,在此不再贅述。
但是我們應該清楚,客觀決定主觀是有前提的,首先“主觀”必須具有形成“主觀”的性質。如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產生好感,這就是所謂的“主觀”。之所以會產生好感,當然是“另一個人”的行為所致,但同時這個人必須具有產生好感的性質,否則,任何的好感都不會產生。無論人如何與石頭接觸,也無論對石頭表現出多么喜愛,石頭絕對不會產生什么好感,因為它沒有這種性質。所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客觀決定主觀的前提是人具有產生主觀性質前提下的客觀決定,無此性質,無論何種客觀,都不能使人形成任何主觀。
我們更應該清楚,人的主觀屬于事物內因范疇,屬于事物的內因。我們知道,人的主觀是指人的意識、思想、精神等。人的主觀形成原因,是人的大腦這個器官具有思維功能。客觀外界事物通過人的眼、耳、鼻、舌、身與之接觸,將所接觸的信息反饋給大腦,大腦經過思維加工而形成人的意識、思想、精神等。人的大腦及其思維功能和人的眼、耳、鼻、舌、身及其功能,都是人這一事物具有的性質。人的眼、耳、鼻、舌、身在大腦思維與客觀外界之間起著傳輸作用,其將與客觀外界接觸的信息傳輸給大腦,大腦經過思維加工形成“主觀”;同時大腦思維形成的主觀,又通過人的眼、耳、鼻、舌、身主動接觸客觀外界事物,來增加主觀的內容。沒有客觀外界事物,人的眼、耳、鼻、舌、身就無信息傳輸給大腦,主觀無法形成;沒有人的眼、耳、鼻、舌、身將客觀外界接觸的信息傳輸給大腦,任何的主觀也無法形成,但最關鍵的是人的大腦具有思維的性質,無此性質,任何的主觀更絕對無法形成!人的大腦思維所形成的主觀,在人這一事物具有的所有性質中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因為認識客觀外界事物,離不開人的大腦思維,改造客觀外界事物,更離不開人的大腦思維所形成的認識,人的眼耳鼻舌身都必須聽從大腦的指揮。我們說人的變化,實際上根本的就是人的主觀的變化,說人這一事物具有的性質,實際上最根本的就是指人的主觀性質。所以,說人這一事物具有的性質,主要的就是說人的主觀;人的主觀就是指人這一事物具有的最主要的性質。
人由思維而形成的主觀就是人這一事物的內因,我們在使用時,有時候也都將人的主觀看做內因。記得我在讀初中時(文革時)學過一篇課文叫《東風是怎樣吹進門窗的》,是說一位老工人在舊社會受苦受難,解放后有了權力,地位變了,生活好了,就忘記了過去的苦,思想起了變化。不想繼續革命,要停下來為自己服務,經營自己的安樂窩。黨組織為了教育他,先對他也即內因進行分析,認為他過去苦大仇深,存在較好的能教育過來的基礎,即教育好的內因。于是黨組織和工人對他進行憶苦思甜教育,使其由舊社會的苦,體會到新社會的甜。教育他如不能繼續革命,停下來為自己服務,經營自己的安樂窩,將導致人民也包括他自己重吃二茬苦,再遭二茬罪。經過黨組織和工人群眾的批評教育,終于使其深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重新回到毛主席繼續革命路線上來。老工人較好的內因就像是能主動打開的窗子,黨組織和人民群眾對他進行的批評教育就好比是吹進窗子的東風。最后課文總結說:“東風在強,窗子不開,也吹不進來”。十分形象的說明,“東風”要吹進來,窗子必須自己打開;窗子不開,“東風”就不可能吹進來。這個事例就是將老工人看做事物的內因,黨組織及工人群眾對他進行的教育是事物的外因。老工人具有教育過來的較好的基礎和黨組織及工人群眾對他進行的教育,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里說的事物的內因與外因的關系,即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老工人在其轉變過程中,“內因”起到了決定一切的第一位的作用,而黨組織和群眾的批評教育這個外因則起到了第二位的作用。這個事例十分明確的指出老工人的主觀就是老工人這一事物的內因,也就是人的主觀就是人這一事物的內因。
雖然人這一事物的內因絕對不同于別的事物的內因(比如礦物質等都不會形成人的主觀這一內因),是人這一事物在一定條件下形成的特有的性質,但不能因此而排除人的主觀不是人這一事物的內因這一結論。因為人也是自然界萬事萬物中的一種,別的任何事物都有內因,人這一事物又怎么可能沒有呢?實際上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是千差萬別的,所以任何事物的內因也都必然各不相同,各自都具有不同于別的事物的性質,這就是人這一事物的特殊內因與別的事物內因不同的原因。
之所以將人這一事物的內因主要表述為人的“主觀”,是因為人是地球上最高級的動物,具有極強的反作用于客觀(外因)的能力——有著無窮的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的能力。為了區別于一切別的事物,于是將人這一事物的內因稱之為“主觀”,之外的一切稱之為“客觀”。當需要用“主觀”表述時,則將人這一事物的內因,表述為“主觀”,當需要用“內因”表述時,則將人的“主觀”表述為“內因”。
既然人的主觀就是人這一事物的內因,那么主觀之外的客觀就是外因。即主觀同于事物的內因,客觀同于事物的外因。這樣,問題就出現了,既然我們承認客觀決定主觀,主觀反作用于客觀,決定主觀發展變化的根本的、第一位的決定因素是客觀。那么就應該承認外因決定內因,內因反作用于外因,決定內因發展變化的根本的、第一位的決定因素是外因。這與毛主席在《矛盾論》一文闡述的內因是變化的根據,是事物變化的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變化的條件,是事物變化的第二位的原因的哲學觀點,不是明顯矛盾嗎?
(二)、從外因與內因的關系提出問題。
我們再從外因與內因關系入手分析,同樣得出兩個觀點矛盾的結論。關于外因與內因的關系,毛主席在其著名哲學著作《矛盾論》一文中有一段著名論述:“唯物辯證法認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雞蛋因得適當溫度而變化為雞子,但溫度不能使石頭變為雞子,因為二者的根據是不同的。”毛主席接著十分清楚的告訴我們:“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部,在于事物內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內部都有這種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運動和發展。事物內部的這種矛盾性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聯系和互相影響則是事物發展的第二位的原因。”之所以雞蛋在一定的溫度下能變成小雞,而石頭則無論溫度多么適合也不會變成小雞,就在于雞蛋本身具有變成小雞的性質或矛盾性,而石頭本身則不具有變成小雞的性質或矛盾性。這里毛主席非常明確的告訴我們,事物的內因無論發生何種變化,其本身必須具有“發生一定變化的性質”,否則任何的變化都不會發生。這就是毛主席認為事物的“內因”是事物發生變化的第一位原因的根本所在,也十分正確。
毛主席的內因是事物變化的第一位原因是指“事物必須具有‘發生一定變化的性質’,否則任何的變化都不會發生”,而客觀決定主觀也是人的主觀具有產生“主觀”性質前提下的客觀決定,且主觀同于內因,客觀同于外因,那么既然可以說內因是變化的根據,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變化的條件,是第二位的原因,不是也可以說主觀是人變化的根據,是第一位的原因,客觀是變化的條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嗎?
而且我們發現,在事物的內因具有發生一定變化的性質后或前提下,起決定作用的則是外因。如雞蛋具有變成小雞的性質或矛盾性后,起決定作用的是一定的溫度這個條件。也就是當雞蛋具有變成小雞的性質后,雞蛋能否變成小雞,其本身說了不算,不是雞蛋想變成小雞就變成小雞,想不變就不變,而是一定的溫度說了算。只要溫度合適,雞蛋就一定能變成小雞,而溫度不合適,就很難變成或根本變不成小雞。而且只要溫度合適,雞蛋就會積極向變成小雞的方向發展;而溫度不合適,其就會消極的發展或根本抗拒其發展方向。再舉例說,草具有生長的性質,但它能否生長出來,決定的因素也是外因——溫度。在北方的冬天草絕對生長不出來,而春天到了又必然生長出來。而且溫度越合適生長得越快,反之就會生長得緩慢,甚至停止生長。再如我們知道,剛出生的孩子只要具備語言功能即性質,但是說什么話,其本身決定不了,決定的則是外因。如把他放在美國,就一定說美國話,放在中國,就一定說中國話。而且也是外因越合適,其學習得越快,反之則慢,甚至學不好。如果將剛出生的孩子放到與人世隔絕到地方,一定什么語言也學不會。
拿前面《東風是怎樣吹進門窗的》一文所舉的事例來說也是如此。只要事物內因具有某種變化的性質,決定的因素是外因。就“窗子”而言,一般的說都具有打開的性質。只要其具有打開的性質,在一定的條件(外因)下,就一定能被打開的。從風的角度說,小風吹不開“窗子”,大風就能吹開,如果是臺風,不用說是“窗子”,就是房的蓋子也能掀翻,何況是“窗子”呢?或者說即使里邊的人將窗子釘死,只要外面人多、工具全,是一定能將窗子打開的。別說是“窗子”,就是堅固的碉堡,有足夠的炸藥,也一定能將其炸開。從那個老工人來說,由于其過去苦大仇深,這一內因為其較快改變思想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根據”,也就是這樣的“內因”,不用費太大力氣和辦法就能很快的將其教育過來。如果其過去不是苦大仇深,而是榮華富貴,那么能不能將其教育過來呢?能夠,只是時間要長,所費力氣要大。別說過去是榮華富貴者,就是我們所說的“頑固不化者”也絕對不是什么“不化”,只是時間有限,方法尚需斟酌而沒有使其發生變化罷了。只要時間夠用,方法得當,“在頑固不化者”也一定會發生變化。毛主席雖然說,錯誤路線頭子,改也難,如王明、張國燾等,我們說,所以如此,是時間不夠和方法尚需斟酌問題。我們知道解放后,那么多妓女被改造成社會主義新人,日本戰犯剛被捕時,都極其頑固,但是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不斷教育下,后來都不頑固了,思想都發生了變化,有的最后痛哭流涕,下跪向中國人民謝罪。這都說明人都有變化的性質,只要一定的條件(外因)具備,任何人都一定會發生變化的。
別說任何人在一定的條件外因下都一定會發生變化,就是任何人的內因具有的性質也都是一定條件、外因下產生的。老工人過去的苦大仇深不是一定條件(外因)下形成的嗎?就是頑固不化者,不也是一定條件下產生的嗎?毛主席與蔣介石,除了他們與生俱來的天賦外,前者那么善良,全心全意為人們服務,后者卻那么丑惡,全心全意為自己服務,是天生的嗎?難道不是后天一定的條件(外因)下形成的嗎?
雞蛋變小雞、草生長、孩子學習語言、那個老工人的變化等,都明顯體現出在其具有的性質前提下,是外因決定內因,同時內因對外因具有反作用。即外因越適合內因,越能促使內因的發展,反之則抑制其發展。
所以我們說客觀決定主觀,是主觀具有形成“主觀”的性質前提下的決定,而我們說雞蛋變小雞、草生長、孩子學習語言、那位老工人的變化等也是在其具有其性質前提下的決定。既然如此,說外因決定內因,內因反作用于外因,不也完全符合客觀實際嗎?
綜上分析, 既然“客觀決定主觀”是主觀具有形成主觀性質前提下的客觀決定,毛主席的“內因與外因的關系”是“事物必須具有‘發生一定變化的性質’,否則任何的變化都不會發生”,人的“主觀”屬于事物內因范疇,屬于事物內因,那么承認“客觀決定主觀”正確,就應該承認“外因決定內因”正確,承認“內因是變化的根據,是事物變化的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變化的條件,是事物變化的第二位的原因正確”,就應該承認“人具有形成主觀的性質是變化的根據,是人這一事物變化的第一位的原因,客觀是變化的條件,是事物變化的第二位的原因”也正確。
但是兩者——客觀與主觀的關系和毛主席闡述的內因與外因的關系是矛盾的,前者第一位、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客觀;而后者第一位、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內因。如果我們在認識事物或闡述問題時,本來應該運用前者觀點卻運用了后者觀點,或者本來應該運用后者卻運用了前者,不是必然造成認識上、論述上的錯誤碼?尤其是從客觀與主觀的關系提出問題,卻能推論出事物的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而從事物內因與外因的關系提出問題,又能得出外因決定內因的結論,各自又都支持或站在對方的觀點。這從表面看又都在否認各自觀點,易給人造成似是而非的印象,從而也就容易造成否認這兩個哲學觀點的正確性。所以我們必須找出這兩個哲學觀點矛盾產生的原因和又都支持或站在對方觀點的道理,以便正確運用這兩個哲學觀點,否則對我們正確的認識事物、解決問題或正確的論述問題是極其不利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