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誰”面前,莫可回避
——再聊《為了誰 依靠誰 我是誰》的話題
作者:一清
八月份寫的那篇《文風回歸,從部長做起——讀劉云山〈為了誰 依靠誰 我是誰〉一文隨感》在各網站發出后,有較好評價,一些網還推到了首頁頭條位置。讓俺心竊喜我心飛翔,不知是我文寫得好,還是沾了人家部長的光,反正有光沾的事,大家一起都沾點吧,這也不是什么壞事。
有朋友說,《為了誰 依靠誰 我是誰》有點返樸追真的味道。我也這么看。想想1926年前后的毛澤東,在外頭幾多風光,官都做到國民黨中宣部代部長了,但到了韶山,那些個老鄉,楞是一口一個石三伢子,頂多也就喊個潤之先生,而毛澤東則樂呵呵地一一應接著。因為毛知道“我是誰”,不就是韶山沖里讀了幾句書然后走出去的一個韶山人么?
明白這些道理很有意義。毛這一輩子都沒有忘記過這樣的道理。所以,他總是隨時敲打著各級干部,特別是一些高級干部,讓他們明白,“我們共產黨人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結合起來,在人也中間生根、開花。”
上面的這一段話出自《毛主席語錄》第235頁。而這本《語錄》是我前些天在北京朝陽香河園舊貨市場淘換來的。書已經很舊了,但里邊的思想可是一點都不舊,本質上的東西沒被時光給淘換掉。所以,經過三十多年的利益運動后,我們走了一大圈,也換了一茬又一茬的新衣,從中山裝而西裝,從西裝而休閑,光鮮也光鮮過了,瀟灑也瀟灑過了,山珍海味也嘗過了,并且發現可口可樂也就那么個玩意兒,原以為是什么好東西哩。還有肯德雞,當洋品吃了半天,后來鬧了個明白,就是個垃圾食品。其實,我們還是我們,還是流著中國人的血,還是承著父輩的基因,我是誰?我是中國人。
云山的三“誰”之問,不是問民的,而是問官的。這一連的三問,提得有點好。要說“為了誰”這樣的問題不是早就解決了嗎,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就是因為解決好了“為了誰”的問題,這才有了這一番江山大業之成,才有了當年西柏坡“進城趕考”的機會。是的,確實“為了誰”的問題是早就解決了的,包括黨章里也有過鮮明的表述: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了“民”。但是,這些年來,我們就一直這樣跑啊跑,跑著跑著有時候就不知道跑的目的了,為了誰的事也記得不那么清楚了。真該問一聲“為了誰”了,否則,“跑”是為了什么呢?
去年,去了一趟山東臨沂。臨沂所做的一切,顛覆了我等對老區的看法,它讓我們震憾。晚上,還看了一個電影,叫《沂蒙六姐妹》,看著看著,眼淚便流下來了。電影記敘的是解放戰爭的一個片斷,在戰斗危急時刻,在冰冷的河水中,是6位姐妹用她們的肉肩搭就了一坐通向河對岸的浮橋,一個團的解放軍和他們的輜重,就是從這樣的肉肩上通過了……看電影時,心就這么揪著,這就是當年共產黨為什么打下天下的原因啊,這般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它無法不勝,也無法不讓你淚流滿面。從那場戰爭到現在,風過去了,成了昨日的白云,雨過了,成了今日的喬木荒草,細節與生動,一一成了歷史紙堆里的易碎殘片,但我還是希望我們的一些干部,能把那電影找來好好地看看。看過后,就該知道“依靠誰”的道理了。
“為了誰”、“依靠誰”的道理明白了一些,就得問問“我是誰”了。當然各人有各人不一樣的問與答,比如象一清這樣的人要問,回答是:我是中國人。這看起來沒有多少意義,其實,往深里細究,也不全然。有那么一些人,真就不知道自己是哪國人了,一天到晚全從那幾個行將破產和日落西山國家的垃圾桶里翻撿點洋玩意兒,楞是把自己當成西人了,當成西方人特別看重的“公共知識分子”了,這樣的人,對“我是誰”的回答,估計靠譜的不會太多。算了,對一個不知道“我是誰”的人說道這些,等于雞與鴨對話,橫豎不在一個話語體系里,也就懶得再說。那么,還有些人也得問問“我是誰”,就是各級的干部。當官了,級別越來越高了,不知道大爺第幾了。前些年聽儲波說過一個笑話,說某處長衣錦還鄉,當著鄉村干部,也是大手一揮一揮的,且不時有“家鄉變化真大啊”一類的感慨。估計這官兒一定是不知自己是個什么了。怪可憐見兒的。最近有一位鄉鎮級的紀委書記,邊打人,邊說我是紀委書記,這家伙,十足也是個鬧不清“我是誰”的角兒,非得趕明兒把“紀委書記”的貴冠兒摘將去了,才能弄明白“我是誰”的主。
唉!
還是云山說得好,弄清“為了誰”,才能找準目標方向;弄清“依靠誰”,才能找到力量源泉;弄清“我是誰”,才能把握自己的定位。三個“誰”之問,直逼心靈,莫可回避。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