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經濟利與弊的分析
改革開放之初,把計劃經濟說得一無是處,這個不好,那個不對、就連社會主義引以自豪的沒有失業、不準辭退職工的制度、也被戲稱為鐵飯碗加以徹底批判,說它不能調動職工的積極性、阻礙生產力發展等等,似乎只有存在失業、工作無著落、生活無保證,才是好的、進步的,才能調動職工的積極性,才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難道工作安定,生活有保證、沒有失業和被解雇的后顧之憂,就不能調動人們的積極性?就必然阻礙生產力的發展嗎?這是什么邏輯?誰的邏輯?事實是,社會主義在世界出現以后,正是解決了工人的失業,人民生活有了保證,人們的積極性才被極大地激發和調動出來,創造出比資本主義高得多的驚人的勞動生產率,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世界奇跡!
無須諱言,社會主義制度建立數十年,除了取得巨大成就和驚世的成績以外,他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沒能很好地解決社會主義經濟內容與經濟形式之間的矛盾,即沒有很好地處理好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生產力和經濟形式三者的關系。在計劃經濟階段,主要地、突出地表現在社會生產力與經濟形式之間的矛盾上,隨著社會主義建設的深入和發展,這一矛盾越來越尖銳、激化,主要表現在不能更好地發揮微觀經濟的作用,即嚴重地壓抑了人們和企業的積極性,致使勞動生產率下降、工作效率低、經濟效益差 ……阻礙了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
然而,計劃經濟雖然不適合社會主義階段生產力發展的狀況,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一些問題,影響人們、企業積極性的發揮;可是它卻適合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某些性質和要求,表現出它本身所具有的一些優勢或優越性。因此,計劃經濟也并非一無是處,其中,它的最大也是最突出的優勢或優越性,就是能夠充分地發揮國家或社會的宏觀經濟作用。也就是說,在計劃經濟中,國家擁有高度集中的權力,它可以控制國家經濟的發展方向,使整個社會及社會主義經濟按照國家制定的計劃有步驟、有秩序地向前發展;它可以集中國家所擁有的人力、物力、財力等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合理、有效地投入和配置,把它們用在最該用的地方使它們發揮最大的作用和效率,以取得最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它可以興辦急待興辦而私人又無力興辦的各種企業和事業,也可以興辦投資巨大、風險巨大、規模巨大的大型工程項目等,促進社會經濟和生產的迅速發展;……正因為它有這樣的優越性,不僅把經濟底子薄、科學技術極其落后又受到戰爭嚴重創傷的中國經濟,在短短幾年之內得到了恢復,而且,又使剛剛恢復的國民經濟立即走上了有計劃的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同時,人民生活也得到了極大地改善和提高……這一切都明顯地表現出她比資本主義更優越,是資本主義望塵莫及的。
所以,科學地、客觀地看待、評價傳統社會主義經濟即計劃經濟,不僅是應該的,也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僅是科學發展、實事求是的需要,也是對千百萬革命烈士以及為它流血、流汗為之奮斗終生的革命者的肯定和頌揚,是對歷史的肯定和繼承,也是對我們現在的肯定與承認。可見,對計劃經濟全面肯定地評價固然是不對的,然而,對它全面否定地評價也必然是錯誤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