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荒,知性農民用腳投票
安慶仁
不久前在“央視《對手》對話‘用工荒’”節目上,葉檀以藍方代表人的身份說,只要給農民工漲薪,就能徹底解決用工荒矛盾。真是很難相信,貌似知性的葉檀對用工荒的認識那么膚淺,她居然把用工荒問題僅僅看成是單純的經濟問題。可笑的是,她還以為自己掌握著真理呢,用嘲弄的口吻調侃馬光遠,這個糊涂女人,真是讓我歡喜讓我憂。
本文所以說她是糊涂女人,是因為她只相信自己會隨著時間和社會的發展而變化,但她卻不相信中國農民也會隨著著時間和社會的發展而變化,所以她觀念里的農民依然還停留在80年代初期,只要多給點錢就能跟著你走,至于其它方面有沒有都無所謂。明顯的,葉檀對于80后、90后農民完全陌生,她根本不了解80后、90后農民在想什么?想要什么?
王志安雖然也是藍方人士,但他對80后和90后農民卻有清醒的認知,從始到終他閉口不談兩代農民的差異問題。客觀和全面的分析,在知識結構上,中國的80后和90后,已經沒有城市和農村的差異,城市里的孩子想要的和所想的,也正是農村孩子想要的和所想的。正因此,我們在研究勞動力問題時,不僅僅要想到工資高低問題,還要想到他們在其它方面的權利訴求。
城市里有個族群被稱為啃老族,其實這個群體在農村也同樣存在,他們所以會成為啃老族,并非有些人說的那樣,他們喜歡過寄生的生活,而是因為社會沒有給他們提供出路,無論個人怎樣努力,也沒有實現自身價值的可能。這里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假如你怎么努力都白搭,或者說一切努力都是徒勞的,那么你是呆在家里劃算,還是出去工作劃算呢?不言而喻,呆在家里劃算。
就哲學的層面分析,個體的人所以能承受被人剝削壓迫的痛苦,那是因為有一種承受痛苦的動力存在于被剝削壓迫的背后,既痛苦過后是幸福,今天被人剝削壓迫,是為了將來不被人剝削壓迫,又或者是為了將來也去剝削壓迫別人,但反過來,這種可能如果消失了,誰還去忍受毫無目的的痛苦呢?一個過程一旦失去了目的就會非常荒謬,因此世間很少有人愿意做荒謬的事情。
有句老話說的非常有哲理,吃盡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我們所以會去吃苦受罪,原因就在這里。但如果吃盡苦中苦并不能成為人上人,反過來,吃盡苦中苦后面跟著還是要吃苦,那我們還會去吃苦嗎?這正好比女人先當媳婦后當婆婆,所以忍氣吞聲當媳婦,是因為女人相信將來能熬成婆婆,如果將來還是忍氣吞聲的媳婦,早跟婆婆分家了,才不伺候你呢。
而葉檀的錯誤就在于不是用變化的觀點看待農民,而是用靜止的觀點看農民,所以她眼中的農民永遠沒有變化,一萬年后的農民跟80年代的農民一樣,只要能多賺點錢就得了,孩子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無所謂,老婆能否陪伴在自己的身邊無所謂,有沒有乘坐地鐵的月票無所謂,是否被人瞧得起無所謂,后代是否當農民無所謂……
但她錯了。今天的新一代農民,跟她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樣,因為他們是知識型的農民,跟城市里的人一樣,有自我意識、有權利意識、有尊嚴意識、有自身的訴求和抱負。一句話,他們不是簡單的為了賺點錢而活著。他們更多的是想在外出打工的過程中體現自身存在的價值,進而從根本上改變自身和后代的命運。如果我們忽視了這點,企業勞動力短缺的形勢只會變得更加嚴重。
還有一個問題是,目前的勞動力短缺是由兩種因素共同造成的,既絕對短缺和相對短缺并存。絕對短缺,既像水皮說的那樣:老板太多了,干活的人不夠用;相對短缺,既像馬光遠說的那樣:第二代農民工想活出尊嚴、活出質量,漲薪當然是必須的,但其他方面的權利訴求也應該得到充分保障,否則才不在意你多給幾百塊錢呢。
所以會出現絕對短缺,是因為幾十年的計劃生育政策,導致農村青年人口基數嚴重下降,加之受開發西部和國內產業轉移的影響,必然出現會東西部相互爭奪勞動力的局面。所以會出現相對短缺,是因為農村青年已經變得非常知性,具體的打個比方,假如葉檀女士的所在單位薪水很高,但她卻倍受虐待,試問,葉檀女士是選擇高薪,還是選擇去一個不受虐待的低薪單位呢?
2011-02-28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