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首古詩看社會、辨人事
唐代偉大詩人陳子昂有一首題為《感遇》的古詩,內容如下:【圣人不利己,憂濟在元元。黃屋非堯意,瑤臺安可論?吾聞西方化,清凈道彌敦;奈何窮金玉,雕刻以為尊?云構山林盡,瑤圖珠翠煩。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夸愚適增累,矜智道逾昏。】
為使更多的人都能夠理解這首詩的意思,我不自量力將其內容淺釋如下:好皇帝不會考慮自己的利益(更不會憑借權威讓自己的親屬去拿美國綠卡),他們所憂慮救濟的,是那些善良的百姓。堯居住的是土臺階的茅草房,乘坐的是粗制的大車,怎么會去乘坐那黃屋般精美的大車?又怎么會去居住那瑤臺般輝煌的宮殿呢?我聽說西方印度的佛教以清凈為主,越清凈越顯示著佛法的厚重。為什么一傳到中國,就要雕梁畫柱、貼金飾銀、窮盡金玉以顯其尊崇呢?那些高入云端的宮殿、廟宇幾乎把山林都用盡了,又裝飾了多少珠玉翡翠啊!這些華美的建筑是神鬼都難以作到的啊!更何況人力呢?在善良的百姓還在受苦的情況下,把這些行徑拿出來夸耀,當作是自己智慧(領導才能),這不僅是愚蠢的,并且是顛倒是非的。
用一千多年以前這位偉大詩人詩中所載的內容,去對照我們當今的社會,去觀察這個社會中的人和事,一方面去看看那些比比皆是的價值數千萬、上億萬的豪華而輝煌的市委、市政府的辦公大院,去看看那些動輒花費上千億元為這個會、那個會所建造的鳥窩精舍;另一方面再去看看那些邊遠地區為數眾多學校危房,去看看數以千萬計的下崗工人、失地農民的艱難生計,使我更體會到一千多年以前,這位偉大詩人詩中【夸愚適增累,矜智道逾昏】一語的犀利尖刻。
秦川牛
2011.2.23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